肾阳虚型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肾阳虚型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论文题目: 肾阳虚型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医内科学

作者: 冼绍祥

导师: 欧明

关键词: 肾阳虚,心力衰竭,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

文献来源: 广州中医药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1.理论研究 回顾了历代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ongestive Heart Faiture,CHF)的认识,分析了现代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研究概况。介绍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现代医学研究进展,详述了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关系的国内外研究动态,指出了目前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方向。 2.临床研究 2.1 研究目的:观察肾阳虚型心衰患者、非肾阳虚型心衰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有关指标差异,揭示肾阳虚型心衰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的关系。 2.2 资料与方法: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制定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西医诊断标准、中医辨证标准和NYHA(纽约心脏病学会)心功能分级标准,收集符合研究纳入标准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60例,检测有关指标并对观察指标进行统计学处理和分析。 2.3 分组:临床观察病例分肾阳虚组和非肾阳虚组,同时以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 2.4 观察指标:一般资料如年龄、性别、导致CHF的基础疾病,中医临床症状、心电图、生化指标、血压和心功能等;心脏超声心动图检测左室重量指数(LVMI);血液检查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脑钠素(BNP)、肿瘤坏死因-α(TNF-α)和白介素-6(IL-6)。 2.5 结果: 2.5.1 一般情况:三组患者在年龄和性别方面无显著性差异,肾阳虚组与非肾阳虚组生化指标和导致心衰发生的基础疾病,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5.2 生化指标:CHF组与对照组Ca2+、Na+、CREA、BUN、UA、ApoA、HDL-c比较,

论文目录:

引言

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1.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名的认识

2.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证候的认识

3.中医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病因病机的认识

4.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中医治法

5.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证型规律研究进展

5.1 中医证型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5.2 气虚与心功能的关系

5.3 气虚与血瘀的关系

5.4 中医证型与神经内分泌指标的关系

6.阳虚水泛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水钠潴留机制相关性探讨

6.1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肾生理功能的关系

6.2 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肾阳虚水泛的中医病机的关系

6.3 从临床症状、体征看肾阳虚与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关系

6.4 补肾法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水钠潴留的作用

7.现代医学对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认识

8.存在的问题

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1.研究目的

2.资料与方法

2.1 西医诊断标准

2.2 中医辨证标准

2.3 纳入标准

2.4 排除标准

2.5 正常对照组选择

2.6 观察指标

2.7 技术路线

2.8 统计分析

3 结果

3.1 两组患者和对照组的一般情况比较

3.2 CHF组与对照组的生化指标比较

3.3 肾阳虚组与非肾阳虚组的生化指标比较

3.4 两组患者的基础疾病分析比较

3.5 两组患者心功能分级(NYHA)比较

3.6 各组间LVMI比较

3.7 CHF组与对照组AngⅡ、BNP、TNF-α、IL-6比较

3.8 肾阳虚组与非肾阳虚组AngⅡ、BNP、TNF-α、IL-6比较

3.9 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inary Logistic)

4 讨论

4.1 肾阳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心功能分级的关系

4.2 肾阳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左室重量指数(LVMI)的关系

4.3 肾阳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的关系

4.4 肾阳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脑钠素(BNP)的关系

4.5 肾阳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关系

4.6 肾阳虚型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与白介素—6(IL-6)的关系

4.7 肾阳虚型与非肾阳虚型心衰和神经内分泌因子的Logistic回归分析

5 结论

第三部分 实验研究

1.研究目的

2.研究方法

2.1 实验材料

2.2 动物造模

2.3 动物分组

2.4 观察指标

2.5 有关指标的检测方法

2.6 技术路线

2.7 统计分析

3.结果

3.1 一般情况

3.2 各组大鼠呼吸频率的变化比较

3.3 各组大鼠心率的变化比较

3.4 各组大鼠体重增加情况比较

3.5 各组大鼠尿量比较

3.6 各组大鼠力竭游泳实验时间比较

3.7 各组大鼠左室压力变化最大速率(±dp/dt_(max))比较

3.8 大鼠肾阳虚情况观察

3.9 各组大鼠肛温变化比较

3.10 各组大鼠血清甲状腺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3.11 各组大鼠血清性腺激素水平变化比较

3.12 各组大鼠血清cAMP、cGMP、cAMP/cGMP水平变化比较

3.13 细胞因子相关指标比较

3.14 肾脏髓质水通道蛋白(AQP-2)表达的比较

3.15 病理组织形态学观察

4.讨论

4.1 心力衰竭动物模型建立和评价

4.2 肾阳虚型动物模型的建立和评价

4.3 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建立

4.4 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评价

4.5 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细胞因子的变化

4.6 肾阳虚型心力衰竭病证结合动物模型肾脏髓质水通道蛋白的表达

5 结论

结语

参考文献

附录

1.英文缩略语表

2.二值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Binary Logistic)

3.心肌组织病理切片图片

4.动物实验水通道蛋白PCR图片

致谢

发布时间: 2005-07-22

参考文献

  • [1].温和灸治疗肾阳虚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临床及相关实验研究[D]. 欧阳建江.广州中医药大学2012

相关论文

  • [1].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证候研究[D]. 贺泽龙.湖南中医学院2002
  • [2].舒张性心力衰竭证候特点及其与左室舒张功能、神经内分泌紊乱相关性研究[D]. 易似红.湖南中医学院2002
  • [3].强心通脉饮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及实验研究[D]. 孟繁蕴.山东中医药大学2003
  • [4].温阳化饮、益气活血法防治充血性心力衰竭的实验研究[D]. 杨华升.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3
  • [5].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药研究新论[D]. 宋耀鸿.南京中医药大学2004
  • [6].生脉胶囊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研究[D]. 李先涛.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7].滋肾活血合剂治疗高血压病左室舒张功能障碍的临床研究[D]. 孔祥英.山东中医药大学2005
  • [8].黄芪注射液治疗慢性心衰及预防洋地黄中毒的实验和临床研究[D]. 杨华伟.广州中医药大学2005
  • [9].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气虚”证研究[D]. 徐强.天津中医学院2005
  • [10].“固本救心方”治疗慢性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研究[D]. 何怀阳.广州中医药大学2006

标签:;  ;  ;  ;  

肾阳虚型心力衰竭与神经内分泌—细胞因子关系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