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县中医医院四川自贡643100)
【摘要】目的: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选取2015年6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共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82例。予以对照组一般手术护理,予以研究组手术室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术后相关指标。结果: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实施,可在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的同时,改善预后质量,促进恢复,值得应用。
【关键词】手术室护理干预;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1752(2019)23-0042-02
Clinicaleffectofnursinginterventioninoperationroomonpreventionofincisionalinfectioninpatientsundergoinggastrointestinalsurger
PengXuelian
RongCounty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Hospital,Zigong,Sichuan643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Tostudyandanalyzetheeffectandinfluenceofnursinginterventioningastrointestinalsurgeryincisioninfectionprevention.Methods164patientsundergoinggastrointestinalsurgeryfromJune2015toNovember2018wereenrolledinthisstudy.Thepatientswerepidedintocontrolgroup(n=82)andstudygroup(n=82).Generaloperativenursingwasgiventothecontrolgroupandnursinginterventionintheoperatingroomofthestudygroup.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incisionalinfectionandpostoperativeclinicalindexeswerecomparedbetweenthetwogroups.ResultsAfternursingintervention,theincidenceofpostoperativeincisionalinfectioninthestudygroupwassignificantlylowerthanthatinthecontrolgroup(P<0.05),andthedataofclinicalindexesafternursinginthestudygrouphadsignificantadvantages(P<0.05).ConclusionTheoperationroomnursinginterventioningastrointestinalsurgerycaneffectivelyreducetheriskofpostoperativeinfection,improvethequalityofprognosisandpromoterecovery,soitcanbeusedforreferenceinclinicaltreatment.
【Keywords】Nursinginterventioninoperatingroom;Gastrointestinalsurgery;Incisioninfection;Preventiveeffect
胃肠道手术是临床常见外科手术类型,主要用于胃肠道恶性疾病及部分良性疾病的治疗,手术效果较好,可通过手术实施有效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由于患者手术切口位置特殊性,患者易在术后由于机体抗炎反应,出现切口红肿、疼痛等症状,引发切口感染,影响患者预后恢复效果。有研究指出,手术室感染是造成的胃肠道手术患者术后感染的一类主要因素,可由于手术切口暴露时长、治疗操作等因素所引发,故需通过加强此类手术中手术室护理的实施,降低患者感染风险,提升患者预后康复治疗,但采取何种方式强化手术室护理的实施,则成为了目前临床护理中具有较大争议护理难点[1]。因此,为分析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及影响,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5年6月—2018年11月期间于本院接受胃肠道手术治疗患者共16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各组82例。研究组,男43例,女39例,年龄范围28~67岁,平均年龄(52.05±7.42)岁,其中阑尾炎手术/肠胃造口术/痔疮切除/结直肠癌根治术,31/16/17/18。对照组,男42例,女40例,年龄范围27~69岁,平均年龄(48.05±7.69)岁,其中阑尾炎手术/肠胃造口术/痔疮切除/结直肠癌根治术,32/18/15/17。经本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两组一般资料经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可比。纳入标准:患者经诊断后均确诊为胃肠道疾病需手术治疗;术前患者及家属经详解本次内容后,确认参与,并签署《知情书》。排除标准:排除合并手术禁忌症者;排除合并严重免疫系统疾病者。
1.2方法
予以对照组一般手术护理,即按照医院手术室消毒要求进行手术室消毒、治疗设备及器械包准备等措施,术前纠正治疗、引导,术中体征检测及术后常规护理。
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研究组手术室护理干预:(1)手术室准备:确认患者手术治疗安排后,需根据患者手术类型及设备需求,进行手术设备调配,并对手术设备进行调试,确认设备的正常运转。手术当日,需在术前2h内严格按照无菌手术室需标准对手术室环境、治疗设备及操作台进行清洁消毒,其后选取手术器械包,进行术前准备。(2)术前准备:术前需根据患者手术类型于术前8~12h禁食、禁饮,并向患者及家属就手术存在风险性进行详细说明,并对手术实施流程、麻醉方式等进行介绍,其后于术前2h,引导患者进行肠道准备及皮肤准备。在进行消毒铺巾准备时,应适当增加体表消毒面积,通过无菌区域的扩大,降低切口感染风险。(3)术中配合:手术时间与术中感染发生率有着密切联系,故需在手术实施中积极配合主治医生施术,缩短手术时间,手术实施中还需及时更换手术器械,降低胃肠道消化液、粪液与手术切口接触频率,进一步降低手术感染风险。(4)术后护理:手术结束后,应强化对患者术后手术切口的冲洗、消毒处理,并在冲洗消毒后,经无菌纱布擦拭残留液体后,反复冲洗,待确认无出血后缝合伤口。患者术后静养期间,需对切口每日渗液情况进行监测,提升感染预防质量[2-3]。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及术后临床指标。
(1)切口感染发生率根据两组患者术后感染发生情况统计而得;(2)术后临床指标包括抗感染治疗时间、切口愈合时间及住院时间。
1.4统计学方法
使用SPSS2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x-±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
研究组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数据均具有显著优势,P<0.05,见表。
表两组患者相关指标对比(x-±s,d)
2.2两组患者切口感染发生率对比
经统计对比,对照组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14例,发生率为17.07%(14/82);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患者共5例,发生率为6.09%(5/82)。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
3.讨论
手术治疗作为胃肠病临床治疗中常用治疗手段,且手术方式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发展已经有了较为明显的发展,腔镜等各类微创手术类型的实施,使得此类手术在临床中的安全性及治疗效果均得到了有效提升,但患者术后仍存在较高感染并发症风险,可采取护理方式的介入,实现对感染风险的合理规避。
研究结果表明:经护理干预后,研究组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且研究组护理后各项临床指标数据均具有显著优势,差异显著(P<0.05)。分析原因:在胃肠道手术中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首先通过手术室准备及术前准备的实施,做好手术准备及手术室相应消毒准备,起到降低手术室内感染风险的作用;其次,通过手术实施护理配合中,与主刀医护师的理配合,及对患者体征变化情况的实施监测,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通过手术时间的缩短,进一步降低感染术中感染风险;最后,通过对患者术后切口的有效冲洗消毒及对预后期间切口愈合情况的有效观测,将患者术中感染风险降至最低,配合预后期间抗感染治疗的实施进一步提升护理干预对患者切口感染的预防效果[4-5]。
综上所述,手术室护理干预在胃肠道手术中的实施,可在有效降低患者术后感染风险的同时,改善预后质量,促进恢复,值得应用。
【参考文献】
[1]申玲玲.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价值探讨[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9(04):120.
[2]赵歆.手术室护理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04):273+285.
[3]张莉.手术室护理干预对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的临床价值探讨[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4):72-73.
[4]张璐娅.胃肠道手术患者应用手术室护理干预对切口感染的预防价值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34):168-169.
[5]许峰.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预防胃肠道手术切口感染中的价值[J].上海医药,2018,39(22):26-27+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