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雪
(鞍山市汤岗子医院药剂科辽宁鞍山114048)【摘要】目的: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ADE)以及产生药物不良反应(ADR)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回归性研究方法,对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报告89例进行分析,对其用药情况,年龄,不良反应级别,ADR累及系统-器官等临床相关因素进行汇总分析。结果:89例ADE中,用药环节存在不当36例,正确用药情况下ADR53例,涉及21种中药注射剂。ADR集中在青壮年,以皮肤反应和寒战发热为主,2小时内速发型过敏反应占多数。结论:用药不当仍在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中占较高比例,容易被临床所忽视,需重视临床用药环节的正确性和合理性。
【关键词】中草药;注射剂;不良事件;药物不良反应;用药不当【中图分类号】R917【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7-8231(2011)12-2200-02中药注射剂是指从中药材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人体内的灭菌溶液或乳状液,以及供临用前配成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溶液,它是20世纪后期发展起来的中药新剂型,为中药在防治疾病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开辟了新的途经。由于受中药安全,注射剂起效快影响和国家药物政策向中药的倾斜,如对中药品种的保护和全国中医院急诊必备药品的遴选,中药注射剂品种的开发和临床应用日趋增多。同时中药注射剂发挥了区别于化学药品的作用,特别是在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扶正补气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受到临床欢迎,有相当的使用数量,显示了中药注射剂的特有优势。于此同时,中药注射剂引发的不良反应的报道也增多[1],其安全性问题应引起药监部门和医药人员的重视。
1资料来源
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报告89例。
2方法
对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报告,筛选出不符合适应证和辩证使用、合并用药不冲洗输液管、超量使用、给药途径不正确、疗程过长、溶媒稀释液不正确、药物浓度过高的用药不当等药物不良事件(ADE),对正常使用药物出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按药品种类,性别,年龄,不良反应级别等进行归类。
3结果
3.1总体情况我院2005年1月—2011年1月收到的中药注射剂不良事件报告89例,涉及21个品种。89例不良反应报告中有36例存在用药不当情况(40%),53例为正确用药ADR(60%)。其中男性51例(57),女性38例(43),男性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率大于女性,经X2检验,P<0.01.3.2用药不当ADE分布36例用药不当ADE中,有同时出现2种及以上用药不当表现的情况。不符合或超出药品说明书适应症范围及不辩证使用药物(53%)最为普遍,其次为合并用药为冲洗输液管导致不同药物在输液管中混合产生不良相互作用、每次计量超过说明书规定、给药次数过多、使用时间过长,更容易被临床忽视的是溶媒稀释液的品种和用量的选择,较多病例不按照药品说明书选用,且稀释液过少导致浓度过高。
3.1正确用药情况下ADR分布
3.1.1药品种类分布53例正确用药情况共涉及21种药物,按功效大致分为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清热解毒类、补益类,其中活血化瘀改善微循环类占45%,清热解毒类(17%),补益类(9%),见表1..
3.1.2不良反应情况按照《药品不良反应报告和检测管理办法》中的分级标准,将ADR分为一般的、新的、严重的3个等级。本研究主要表现为一般不良反应(占96%),严重不良反应只占4%,见表2.。不良反应累及器官以皮肤及附件损害及全身性损害为主,其次为呼吸、循环、神经系统损害,主要为速发型过敏反应,见表3。所有病例均治愈。
表189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涉及的药品种类与发生率
,
表253例正常用药情况下中药注射剂
4讨论
本研究中严重的ADR中,变态反应是主要不良反应。引发变态反应的不完全由药物有效成分本身,也可能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添加剂,如稳定剂、着色剂等[2]所致;另外中药注射剂提取工艺复杂,在提取纯化中药成分过程中并不能将一些杂质完全去除,可能含有蛋白质、淀粉、鞣质、色素、黏液、树脂、挥发油等致敏成分,一旦进入血管,刺激机体产生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当再次接触该抗原即发生过敏反应[3][4]。如双黄连注射液中所含的绿原酸和异绿原酸不仅具有抗菌抗病毒作用,又具有致敏原作用,可引起变态反应。因此提高中药注射剂的生产工艺,保证产品质量和纯度是提高其安全性的重要环节。ADE发生率较高的均为复方中药注射剂,这说明复方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多于单方注射剂。这与复方注射剂有效成分不确定,注射剂内成分复杂有关,临床上使用复方中药注射剂时,应密切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对症处理。
另外,用药不当是导致中药注射剂ADE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容易被忽视,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病例调查中显示,部分医师认为根据中药注射剂的功效可以“异病同治”,超出了药品说明书适应症范围,或使用药品时缺乏说明书适应症描述的使用指征和征候,用药不辩证。例如,注射用炎琥宁说明书中注明“用于病毒性肺炎和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个别临床医师因其“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骨折早期积瘀化热的情况等,用药不辩证,将无可避免地导致ADE的发生。合并用药但为冲洗输液管的发生率为53%。输液管中(约30—40ml)药物可能产生相互作用,导致ADE。每次用量过大、给药次数过多、使用疗程过长也是导致ADE的原因之一(20%),个别医师误认为中药剂量安全范围大,可以随意增大药物剂量,导致了ADE。溶媒稀释液的品种和容量的选择是临床易忽视的因素之一(占15%),常用的溶媒稀释液为葡萄糖注射液和氯化钠注射液,两者PH值不同,葡萄糖注射液约为3.5,氯化钠注射液约为7.0,酸碱度不同,所含离子不同,导致了与其他药物配伍时稳定性的差异。另外,稀释液过少导致药物浓度增大,会增加刺激血管及静脉炎的发生率。
由上述分析可知,防止和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需临床和生产企业的共同努力。1临床要遵循辩证施治原则,对症用药合理使用;2生产企业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生产工艺的改进,提高产品纯度和质量,不断完善药品说明书,为临床提供完整的药品信息;3医院选择中药注射剂品种时,应严把质量关,选择质量有保证的厂家,密切跟踪药品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对质量稳定疗效确切的药品厂家不随意更换。4严密监测ADE对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或多次重复出现不良事件的药品应及时停用,保证用药安全。5药学人员应加强把关中药注射剂处方和医嘱,发现用药不当应及时提醒临床医师纠正。综上所述,正确规范使用中药注射剂对降低ADR和ADE具有重要意义,中药注射剂的正确使用,将有助于发挥中药注射剂的特有作用。参考文献
[1]卢海儒,文友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65.
[2]卢海儒,文友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M]。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13
[3]李新中,阎敏,陈卫红,等,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302例分析[J].湖南中医药导2004,10(5):58-60
[4]张健民,蒋三员,余南发,5种常用清热解毒类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文献综述[J].中南药学,2003,1(4):253-2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