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武术运动发展至今,已经是一种体系完整,理论完善的具有民族特色的体育项目,现今利用科学的手段和仪器,对武术动作进行分析,有利于武术技术的科学化合理化的发展,为武术训练提供精确的理论依据,从而因材施教制定相应的训练计划。本文通过运用了文献资料法、三维运动学分析法、观察法、访谈法对优秀武术运动员的旋风脚360°接提膝独立这一动作进行分析,整个动作分为踏跳、腾空、落地三个阶段进行力学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在准备阶段,运动员的躯干略微前倾,转动角不超过7.5°,两脚间距离与肩同宽(422m左右),起跳时右脚的摆动速度快,左脚尽量保持稳定。2运动员在腾空阶段达到最高点时时间在半秒左右,身体的重心高度是自身高的1.12倍为最佳。3击响点应该出现在腾空最高点之前,也就是出现二次腾空,两脚速度比较接近,优秀运动员达到最高点的时间一般都小于1秒。4落地缓冲时间比较长,在4秒左右,可以充分缓冲下冲力,身体不能过于前倾以保持稳定性。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旋风脚技能表现水平的提高指导个案研究——基于动作程序理论[J]. 武术研究 2020(07)
- [2].影响旋风脚720°空中转体与落地稳定性因素的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15(01)
- [3].武术“旋风脚720°”动作的运动学分析[J]. 拳击与格斗 2020(04)
- [4].头陀颂[J]. 星星 2017(11)
- [5].武术套路旋风脚转体720度动作的训练分析[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5(06)
- [6].旋风脚[J]. 武当 2009(07)
- [7].武术套路健将童通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生物力学分析[J]. 当代体育科技 2020(03)
- [8].如何进行“旋风脚”技术教学[J]. 体育师友 2013(04)
- [9].旋风脚的演进变化[J]. 搏击 2013(03)
- [10].武术动作旋风脚的训练方法研究[J]. 内江科技 2014(08)
- [11].旋风脚540°——跌叉的训练法[J]. 运动 2014(17)
- [12].影响武术旋风脚720°完成的生物力学探析[J]. 体育科技 2012(02)
- [13].竞技武术套路跳跃难度动作旋风脚720度训练方法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12)
- [14].武术套路旋风脚900°接马步可行性试验研究[J].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2014(02)
- [15].影响旋风脚720°空中转体与落地稳定性因素的分析[J].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3(02)
- [16].武术创新动作旋风脚900°接马步的生物力学分析[J]. 内江科技 2012(02)
- [17].旋风脚720°接马步动作落地时致膝关节损伤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5(03)
- [18].武术旋风脚720°接马步的三维生物力学计算与分析[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03)
- [19].竞技武术套路“旋风脚720°+马步”动作速度特征的分析[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2011(04)
- [20].竞技武术套路“旋风脚720°+马步”动作的时间特征分析[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0(11)
- [21].提高武术旋风脚转体720°动作成功率的生物力学分析[J]. 体育科研 2009(06)
- [22].竞技武术套路“旋风脚720°+马步”动作的肌电特征研究[J].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2009(06)
- [23].旋风脚720度接马步技术动作的运动生物力学分析[J]. 搏击(武术科学) 2014(05)
- [24].武术套路中旋风脚720°动作完成的影响因素分析[J]. 运动 2014(13)
- [25].核心力量对完成旋风脚720°接马步的助推作用[J]. 当代体育科技 2018(18)
- [26].旋风脚的演进变化[J]. 武魂 2013(02)
- [27].旋风脚转体720°接马步动作空中击响阶段的运动学分析[J]. 搏击(武术科学) 2013(05)
- [28].女子太极拳旋风脚转体360°接提膝独立起跳技术的运动学研究[J].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9(10)
- [29].持器械旋风脚720°接马步落地稳定性训练手段的研究[J]. 浙江体育科学 2014(04)
- [30].旋风脚720°助跑起跳阶段的三维运动学分析[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20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