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博物馆建筑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感研究

当代博物馆建筑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感研究

论文摘要

当代博物馆是提供大量文化、情感资讯的公共场所,为人们提供学习、休闲、交流、区域形象等功能,这里成为科技水平、社会生活、文化观点的最佳体现者。与其它类型的建筑相比,博物馆设计具有特殊性、实验性和个异性,注重人文精神和体验空间的营造。展览建筑蓬勃发展的今天,也出现了一些体量巨大、形状怪异的草率之作,它们足够夺目而成为所谓的地标,却失却博物馆的本质精神和意义。这样的背景之下,尺度感设计是保证观众舒适体验的重要手段之一,是实现展示功能的前提,关系到展示场所人性化理念的表达,对其进行研究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课题以博物馆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艺术性展示空间为研究对象,以尺度这一传统设计手法为切入点,对展示理念、方式和空间进行研究,阐释塑造空间尺度感的设计方法,具备一定的独创性和实际意义。论文共5章,分三个层次。首先,第一、二章是概述部分,包括研究背景、对象、意义、方法、框架等,简要分析了博物馆建筑展示空间及其尺度的变化过程,提出当代艺术性展示空间存在的三种主要的尺度感问题。其次,第三、四章是分析论证,理清尺度感的影响因素,进而研究尺度与空间、展品、观者间的动态关系,归纳当代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新特征,通过实例评述其形态和职能。最后,第五章得出结论,总结当代艺术性展示空间的尺度感设计方法,包括整体性把握、人性化控制、多样化发展三个层次,循序渐进地阐明如何从空间的形态、特性、构成、序列、节点等角度塑造和调整尺度,将对当代艺术、空间设计理念的思考贯穿其中。本文将变化与发展引入建筑设计的基础手法,“新旧”结合阐释设计趋向。希望在追求视觉刺激的潮流下,空间设计能够回归建筑本质,对当代博物馆建筑艺术性展示空间的发展策略、设计方法等提供简单有效的参考和启发。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课题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相关领域研究综述
  • 1.3.1 国内研究及文献综述
  • 1.3.2 国外研究及文献综述
  • 1.3.3 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
  • 1.4 研究对象和内容
  • 1.5 概念界定
  • 1.5.1 博物馆
  • 1.5.2 艺术性展示空间
  • 1.5.3 空间尺度感
  • 1.6 其他相关理论概述
  • 1.6.1 人体工程学
  • 1.6.2 环境认知理论
  • 1.6.3 建筑符号学
  • 1.6.4 建筑现象学
  • 1.6.5 现当代艺术
  • 1.7 研究方法
  • 1.8 论文结构
  • 第2章 博物馆展示空间发展及其尺度变化概述
  • 2.1 博物馆建筑及其展示空间的发展
  • 2.1.1 早期博物馆建筑
  • 2.1.2 近代博物馆建筑
  • 2.1.3 当代博物馆建筑
  • 2.2 当代博物馆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特征转变的动因
  • 2.2.1 当代展览活动的演变
  • 2.2.2 当代展示空间的转型
  • 2.3 当代博物馆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感存在的问题
  • 2.3.1 空间体量扩张导致的尺度增大
  • 2.3.2 空间形态自由导致的尺度变异
  • 2.3.3 空间认知改变导致的尺度拓展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当代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感来源研究
  • 3.1 艺术性展示空间的基本构成
  • 3.1.1 人
  • 3.1.2 物
  • 3.2 参观者与艺术性展示空间
  • 3.2.1 空间感知
  • 3.2.2 空间需求
  • 3.2.3 空间行为
  • 3.3 参观者与艺术性展示活动
  • 3.3.1 艺术性展示活动的形成
  • 3.3.2 当代艺术性展示活动的发展特点
  • 3.3.3 当代艺术性展示活动的双向需求
  • 3.4 本章小结
  • 第4章 当代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感特征分析
  • 4.1 当代艺术性展示空间的特征趋势概述
  • 4.2 空间的共享交流化特征
  • 4.2.1 交流型空间的艺术理念背景
  • 4.2.2 交流型空间的尺度感特点
  • 4.3 空间的技术装置化特征
  • 4.3.1 装置型空间的艺术理念背景
  • 4.3.2 装置型空间的尺度感特点
  • 4.4 空间的形态表现化特征
  • 4.4.1 形态表现型空间的艺术理念背景
  • 4.4.2 形态表现型空间的类型
  • 4.4.3 形态表现型空间的尺度感特点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当代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感塑造方法
  • 5.1 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感整体把握
  • 5.1.1 尺度感层级的划分
  • 5.1.2 尺度感层级的应用
  • 5.2 空间人性化尺度感的控制手段
  • 5.2.1 尺度视觉导向
  • 5.2.2 尺度过渡与平衡
  • 5.2.3 调整空间特征性要素
  • 5.3 空间多元化尺度感的塑造方法
  • 5.3.1 适当改变尺度基准
  • 5.3.2 创造变化的尺度序列
  • 5.3.3 设置个性化空间节点
  • 5.4 本章小结
  • 结语
  • 中外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当代博物馆建筑与城市文化之间的关系研究[J]. 科技创新导报 2019(25)
    • [2].博物馆设计与施工衔接问题刍议[J]. 中国博物馆 2019(03)
    • [3].新建纪念性博物馆建筑的叙事性策略[J]. 工业建筑 2020(02)
    • [4].“互联网+”背景下博物馆文创开发策略探析[J].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20(06)
    • [5].博物馆建筑机电设备安装及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3)
    • [6].基于现象学空间之感的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J]. 西部皮革 2020(12)
    • [7].智慧博物馆建筑设备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中国设备工程 2020(17)
    • [8].水漩潮涌都市奇观——杭州钱塘江博物馆建筑设计分析[J]. 安徽建筑 2020(08)
    • [9].博物馆建筑实用尺度之辩[J]. 中国艺术 2018(Z1)
    • [10].浅谈当代博物馆建筑多维度的开放性特征[J]. 建筑与文化 2017(02)
    • [11].博物馆建筑空间与陈列设计管理分析[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 2017(02)
    • [12].博物馆建筑对历史遗迹的影响——以新卫城博物馆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17(09)
    • [13].时空连接:当代博物馆建筑的转型和演变——关于上海地区博物馆建筑的案例研究[J]. 建筑技艺 2016(04)
    • [14].当代博物馆建筑的地域性表达研究与分析[J]. 艺术大观 2020(26)
    • [15].儿子的创意[J]. 小学教学研究 2017(12)
    • [16].温州博物馆[J]. 温州文物 2016(01)
    • [17].儿子的创意[J]. 小学生(上旬刊) 2017(07)
    • [18].世界最美博物馆建筑[J]. 中国青年 2014(08)
    • [19].融合 对应 兼顾——加拿大博物馆建筑的启发[J]. 上海鲁迅研究 2015(02)
    • [20].缸压之魅惑——现代性与博物馆建筑的空间、造型和氛围[J]. 建筑师 2011(06)
    • [21].以泛视觉艺术的方式重新表述博物馆建筑 蜃景——当代艺术博物馆建筑的十二种呈现[J]. 设计家 2013(03)
    • [22].博物馆建筑功能性的外在表达与内在规范——以宁波博物馆建筑为例[J]. 东方博物 2010(04)
    • [23].“博物馆建筑·新技术应用”学术论坛综述[J]. 东南文化 2017(S1)
    • [24].博物馆建筑空间与城市规划的研究[J]. 东南文化 2017(S1)
    • [25].“互联网时代博物馆建筑空间与新技术利用及博物馆信息化建设新征程学术研讨会”纪要[J]. 东南文化 2018(S1)
    • [26].浅谈大型博物馆建筑的自然光影设计[J]. 陕西建筑 2009(09)
    • [27].建筑类型学视角下的市级博物馆形式与空间分析——以中原地区为例[J]. 建筑与文化 2020(01)
    • [28].博物馆建筑——参观各国博物馆的回忆[J]. 东南文化 2016(S1)
    • [29].博物馆建筑功能的发展趋势[J]. 江西建材 2016(21)
    • [30].中国当代城市博物馆建筑的美学变迁:1978-2015[J]. 艺苑 2016(04)

    标签:;  ;  ;  ;  

    当代博物馆建筑艺术性展示空间尺度感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