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爱默生的性善论

论爱默生的性善论

论文摘要

人性论自古就是哲学上争辩不休的话题。人生来是善是恶、还是非善非恶等等,一直有不同的观点论述。在中国,自孟子的性善论以来,一直有许多不同的人性学说。西方由于受基督教的影响,性恶论占主要地位。基督教宣扬人性堕落,讲究原罪说。人生来是有罪的,要想获得拯救,必须求助于上帝,肯定原罪说也就承认了性恶论。爱默生极力反对基督教人性恶的观点,坚持人性是善的,人生而平等。他的思想把人从上帝那儿解放出来,鼓励人们自立,给人类和社会发展带来信心。爱默生的性善论受到中西许多哲学家的影响。本论文在思想上有两条主线。首先,西方宗教和哲学思想对爱默生的性善论思想的影响。从基督教,清教徒主义、唯一神教、加尔文教到古希腊的哲学,再到德国古典主义哲学和欧洲浪漫主义,他们无不影响着爱默生的性善论思想发展。其次,爱默生还吸取了东方哲学,他发现东方思想和自己的思想在一定程度上有相同之处。在爱默生的时代,美国正处于资本主义经济上升时期,西部运动、边疆热等等,无处不显现出经济的快速发展。在美国经济蒸蒸日上的时期,爱默生的确对一切事物抱有美好的印象。爱默生的思想好似李泽厚所说的“乐感文化”;美国是一片刚开发的处女地,具有纯朴的天性;这是爱默生乐观主义和性善论的源泉。爱默生的性善论不同于古今历史上的性善论思想。他的思想带有浓厚的宗教成分,在反对基督教中,他认为人具有神性;他又是唯心主义者,他的“超灵”体现为大自然的“真、善、美”,人具有善的本性;同时,中国儒家思想的熏陶使他吸收了孔孟的“仁”的思想,人还具有仁慈的本性。本论文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部分构成。引言简单的、选择性地论述了人性论和爱默生的乐观哲学思想。本人叙述了写作背景并回顾了人类历史上的一些性善论。正文共分三章。第一章论述了人的神性。在西方人眼里,上帝是高高在上的,人必须无限的崇拜上帝。但是爱默生是反对基督教的,他认为上帝在人的心中,人具有神性,人至少具有上帝的一半,甚至更多。这样他把上帝的权威给打倒了,另外,西方主张人生而又原罪,要想救赎,必须由上帝拯救。但爱默生不这样认为,他认为上帝的本质是爱,是善;人生而也是善的。爱默生敢于挑战先辈的信念,批评加尔文教的“人性恶”和“宿命论”。这样,爱默生又推到了原罪论,肯定了性善说。从根本上说,爱默生否定人本质上的堕落和罪恶并将人性等同与神性。第二章叙述了人的善性。柏拉图对爱默生的影响至深。柏拉图认为世界的最高体现是“善”,“善”好比天上的太阳,是万物之源,是一切的体现。新柏拉图主义者普拉提诺认为万物之源是“太一”,是善本身。一切存在都源于本体,并归根到底从最高本体“太一”或从“善”中流溢出来。这意味着,一切存在都在不同程度上分有“善”的本性。.世界都在善的统治之下。爱默生从中吸收思想,认为大自然中有万物之“超灵”存在,“超灵”是万物之灵,是真、善、美的体现。人在大自然与“超灵”进行交流,可提高自己的道德修养,净化心灵,提高人的善性。康德认为人性是恶的,但是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善的道德“原型”,即善良意志,这个善的道德原型才使恶到善的转变得以成功。他强调道德自律,个人要不断提高道德修养,才能达“至善”。第三章叙述了人的仁性。爱默生特别欣赏中国的孔孟之道。孔子没有直接肯定性善论,但是主张“仁”的学说,“仁”是处世之本。孟子继承了孔子的“仁”的思想,主张人性本善,人性之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的“性善论”是先验的,人的善与生具有,人性和天命是统一的。爱默生认为如果一个人在内心深处是公正的,那么在一定意义上他就是上帝,这里的上帝,并不是传统基督教意义上的上帝,他是永恒规律的化身,是至善的德性。这样,善就成了个体与生俱有的一种内在的力量。论文的最后部分是结论,总结了爱默生的性善论思想的三个方面。许多人说爱默生是社会向善主义者,还有许多美国评论家和作家说爱默生只是看到了生活中善的一面,而忽视恶的方面。实际上,爱默生对人性的关注不仅仅是善的一面,对人性的“恶”他也注意到了。不过,他认为人性的恶是“善”的缺乏造成的,而不是别的。爱默生继承了康德的先验思想,提出补偿原则,认为善恶都是互补的;“双重性”是一切事物的本质特征,人亦如此。人的恶并不是与生具有的,而是由于不恰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造成的,是道德问题,而不是违反了神意所招致的。爱默生的性善论思想还有深刻的社会革命意义。他推翻了千百年来西方基督教主张的性恶论。人既无原罪,就没必要进行赎罪,依赖上帝。他给处于上升时期的美国社会极大的正面影响,给每个人以无限的信心,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有可能成为圣人,成为自己的上帝。人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Acknowledgements
  • Introduction
  • Chapter One Divinity of Man
  • 1.1 Theory of Human Nature of Christianity
  • 1.1.1 Image of Human Beings
  • 1.1.2 Nature of God
  • 1.1.3 Original Sin
  • 1.2 Anti-Christian Theory and Divinity of Man
  • 1.2.1 Combination of God and Man
  • 1.2.2 Potential Divinity of Man
  • 1.2.3 Immanent Divinity of Man
  • Chapter Two Goodness of Man
  • 2.1 The Emancipation of Goodness
  • 2.1.1 Truth of Goodness
  • 2.1.2 Goodwill
  • 2.2 The Cultivation of Goodness
  • 2.2.1 Oversoul and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 2.2.2 Communication with Oversoul
  • Chapter Three Benevolence of Man
  • 3.1 Benevolence for Human Nature
  • 3.1.1 Confucius’Benevolence
  • 3.1.2 Emerson and Confucius on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 3.2 Further Development of Benevolence
  • 3.2.1 Mencius’theory of Goodness of Human Nature
  • 3.2.2 Man, Heaven and God
  • Conclusion
  • Notes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自然文学先驱及其精神价值——论爱默生及其精神追随者的自然文学创作[J]. 鄱阳湖学刊 2020(01)
    • [2].爱默生的商业演讲——兼论十九世纪中期美国文学市场[J]. 外国文学评论 2019(03)
    • [3].美国的《论语》——读《爱默生随笔》和《生活的准则》札记[J]. 中关村 2016(12)
    • [4].比较分析爱默生和缪尔笔下的“自然”[J]. 商 2015(52)
    • [5].中美思想传统的奇妙交汇——理查德·格罗斯曼的《爱默生的道》述评[J]. 国际汉学 2016(02)
    • [6].爱默生诗歌与其哲学思想的统一性[J]. 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15(04)
    • [7].《爱默生随笔》[J]. 少年文艺(中旬版) 2020(Z1)
    • [8].人生要有时间是在阅读中度过[J]. 阅读 2018(24)
    • [9].四季[J]. 晚报文萃 2016(12)
    • [10].别让你闻起来有股大叔味儿[J]. 康颐 2017(03)
    • [11].成就不一样的自己[J]. 高中生 2017(07)
    • [12].教育要呵护生命中的野性[J]. 初中生世界 2017(12)
    • [13].给自我留些空隙[J]. 高中生之友 2017(08)
    • [14].给自我留些空隙[J]. 全国优秀作文选(高中) 2017(03)
    • [15].谢谢,发自心灵的深处[J]. 读与写(初中版) 2017(02)
    • [16].你所不知的中国人的儒、释、道[J]. 意林文汇 2016(18)
    • [17].国内外创意写作学史略[J]. 雨花 2017(08)
    • [18].不论好坏,人只有自己才能帮助自己[J]. 求学 2017(15)
    • [19].每个人都是一个宇宙(节选)[J]. 同学少年 2012(07)
    • [20].爱默生的早期进化思想[J]. 复旦外国语言文学论丛 2012(02)
    • [21].“美国的孔子”爱默生[J]. 半月选读 2009(12)
    • [22].个人是宇宙的中心——爱默生《自助》的互文解读[J]. 山花 2010(06)
    • [23].爱默生礼帽[J]. 中文自修 2011(Z1)
    • [24].向泰勒博士学习“幸福的方法”(3)[J]. 健身科学 2011(06)
    • [25].勇敢[J]. 小学生必读(中年级版) 2011(05)
    • [26].圆梦季节[J]. 老年教育(长者家园) 2008(11)
    • [27].超验名作,超凡译笔——夏济安译爱默生《论美》赏析[J]. 东方翻译 2012(01)
    • [28].从漠然到释然——论爱默生思想中个体/社会关系模型的演变[J]. 外国文学 2018(04)
    • [29].我的玩乐“进化史”[J]. 创新作文(小学版) 2019(18)
    • [30].Marius-Andrei Balan & Khrystyna Moshenskaya 等风来 不如追风去[J]. 尚舞 2020(01)

    标签:;  

    论爱默生的性善论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