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设计与制备论文-高天,黄艳芳,麦俊明

混凝土设计与制备论文-高天,黄艳芳,麦俊明

导读:本文包含了混凝土设计与制备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透水混凝土,镍矿尾砂,透水系数,抗压强度

混凝土设计与制备论文文献综述

高天,黄艳芳,麦俊明[1](2019)在《镍矿尾砂制备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化试验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研究以进一步改善生态保护建设、工业矿山废渣资源再生利用为目的,基于海绵城市建设对透水混凝土应用需求的增大,技术要求逐渐提高,镍矿尾砂大量堆存造成环境破坏的背景下,利用镍矿尾砂制备透水混凝土。通过对透水混凝土进行配合比设计,镍矿尾砂掺量及水胶比优化试验,获得利用镍矿尾砂制备透水混凝土最佳配比为粗骨料用量1480kg/m~3,水胶比0.27,镍矿尾砂体积掺量10%,制备出透水混凝土透水系数为0.69mm/s,抗压强度为29.7MPa,为工业矿山尾砂制备透水混凝土提供技术参考。(本文来源于《广东建材》期刊2019年08期)

马永琴,唐茂,曾超,李昱辉,夏黎明[2](2019)在《掺高炉粉灰尾矿砂复合混凝土配合比制备方案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用高炉粉灰、尾矿砂分别等量取代部分水泥和突然砂石,通过设计多组不同替代率的高炉粉灰及尾矿砂,根据规范中替代方法,计算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为在后续研究高炉粉灰、尾矿砂对混凝土强度各方面性能的影响提供一定参考。(本文来源于《四川水泥》期刊2019年05期)

刘力,湛文涛,王欢,胡晨光[3](2019)在《C40低温升抗裂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普通C40大体积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高、绝热温升大和易收缩开裂等问题,提出采用高掺粉煤灰+矿粉复合矿物掺合料,复配超分散减缩外加剂+水化温升抑制剂等措施,制备出的C40低温升抗裂大体积混凝土7 d绝热温升仅为31.87℃,60 d自收缩和干燥收缩为227×10~(-6)、241×10~(-6),抗裂等级达到L-V。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白洋长江公路大桥主塔承台和锚碇,在取消通冷却水管情况下,混凝土未产生有害温度裂缝和收缩裂缝。(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9年03期)

赵兴宽,郑学敏,张金钟[4](2018)在《大型现代化矿山井下破碎—筛分—混凝土制备站设计探讨》一文中研究指出混凝土支护技术及大型自动化采掘设备在地下矿山应用日益广泛,其在提高矿山安全生产水平及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自动化设备对运行路面平整度提出了更高要求,而砂石料作为喷射混凝土及道路硬化的主要材料,砂石料高效、低成本运往井下使用地点方法十分重要,尤其对于无斜坡道通达地表的深井矿山更是如此。本文通过对比副井下放及井下破碎—筛分—混凝土制备站两种不同砂石料供应方案,论证了建立井下破碎—筛分—混凝土制备站的可行性及经济性。(本文来源于《中国矿山工程》期刊2018年05期)

付希尧[5](2018)在《普通混凝土用石子压碎指标测定试样制备装置设计》一文中研究指出压碎指标用于衡量石子在逐渐增加的荷载下抵抗压碎的能力,是评定石子在建筑工程中适用性的重要力学性能指标。针对石子压碎指标值测定试样制备过程存在的不足,设计并研制了一种普通混凝土用石子压碎指标值测定试样制备装置。通过自动化机电控制方式,利用PLC控制器来控制和驱动电机来完成整个试验样品制备过程,一定程度上可减少试验人员的体力劳动的工作量,也可减小因经验不足或操作水平低而产生试验数据误差概率。(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与水泥制品》期刊2018年10期)

谢晓庚[6](2018)在《基于强度和渗透性的透水混凝土组成结构设计与制备》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基础设施逐年增加,逐渐改变了城市生态本底和水文特征,削弱了城市地表的渗透能力,导致内涝频发、热岛效应、地表沉降等城市环境问题日益严峻。为此,国家提出了“海绵城市”的构想,以期提升城市抵御内涝等自然灾害的能力,同时实现雨水资源合理利用。由于城市道路面积占城市面积的10~20%,因而实现路面透水铺装可有效地应对城市内涝,同时涵养地下水资源。作为透水铺装的主要材料,透水混凝土力学性能普遍较低,欲提高力学性能又将损失透水性能,很大程度上限制了透水混凝土的广泛应用。现有方法往往需要进行大量试配试验确定透水混凝土的配合比,依据经验预测透水混凝土的力学性能与透水性能,特别是浆体组成及用量的确定缺乏理论依据,难以评估淌浆和堵孔情况,未建立起透水混凝土骨架结构与性能的关系,也就无法基于性能合理设计透水混凝土的组成与配合比。本文研究了浆体流变性能与骨料表面浆体最大包裹层厚度关系,获知浆体包裹层厚度设计范围,进而评估透水混凝土中孔隙堵塞情况;通过建立透水混凝土骨架结构与力学性能和透水性能的关系,依据骨架结构参数(基体强度fc、骨料接触点数目N、接触区宽度W、骨料间浆体厚度T)计算透水混凝土的组成与配合比(浆体组成、骨料粒径、浆体/骨料比例),以期获得力学与透水性能可控的透水混凝土,具体工作包括:为模拟透水混凝土拌合、成型过程中骨料与浆体的作用过程、预测透水混凝土孔隙堵塞情况,提出采用跳桌等装置测试骨料表面浆体包裹层厚度PCT方法,探讨了跳桌跳动次数n、分样筛孔径ds和骨料粒径da对PCT测试结果、透水混凝土底部孔隙堵塞状态的影响。确定了不堵孔情况下,骨料表面浆体最大包裹层厚度MPCT的测试参数:n=2、ds=5.6mm、da为8.0~11.2mm。在该测试条件下,MPCT测试结果误差小、可重复性高(标准偏差小于± 3%)。通过调控水胶比、减水剂掺量以及胶凝材料种类与掺量,获得一系列具有不同流变性能的水泥浆体,研究了浆体流变参数与MPCT的关系。浆体屈服应力与MPCT关系可表达为:MPCT = aln(b·τ);粘度与MPCT之间服从指数关系:MPCT = ced·η;扩展度与MPCT之间关系为:MPCT = f·sm。采用浆体屈服应力或表观粘度预测MPCT时,预测值偏差均小于±5%,采用简单的浆体扩展度测试方法预测MPCT时,预测值的最大偏差小于± 8%,表明上述关系均可较好地调控和预测MPCT。采用图像分析(IA)方法观测透水混凝土切片中接触点数目N、触区宽度W及接触区骨料间浆体厚度T,获取透水混凝土孔隙结构参数(平面孔隙率、等效孔径等),建立了透水混凝土骨架结构与性能的量化关系。透水混凝土平面孔隙率PP与接触区浆体总面积CTPA(N、W、T叁者乘积)服从线性关系:PP = P0-αCTPA,等效孔径DP与CTPA及接触点数目N的关系满足:DP = 2((P0-αCTPA)/πγNβ)1/2。骨架结构参数与透水混凝土抗压强度FC的关系可表示为:FC=(φ 'dfc-φ'd)ln(CTPA-C0),与透水系数k15的关系可描述为:k15= 4ω/π((PO-αCTPA)2)/γNβ。提出了基于力学和透水性能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根据骨料平均粒径da与N的关系(N = N0(da)θ)、浆体/骨料比例VP/VA与目标浆体包裹层厚度TPT的关系(VP/VA=6TPT/da)、T与TPT线性规律(T = 1.82TPT),首先设定水泥浆体(基体)强度fc、接触区浆体总面积CTPA与接触点数目N,同时兼顾骨料间浆体厚度T与接触区宽度W,并基于目标浆体包裹层厚度TPT调控MPCT(TPT≤MPCT)。依照提出的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采用粒形较好的辉绿岩骨料可制备出28d抗压强度达37.2MPa、透水系数达14.1mm/s的透水混凝土。此外,透水混凝土的实际强度和透水系数均高于目标值,且强度与预测值最大偏差仅为4.2%,表明本文提出的配合比设计方法能够较为准确地调控透水混凝土力学与透水性能。本文揭示了浆体流变性能与MPCT关系,建立了透水混凝土骨架结构与力学、透水性能的关系,实现透水混凝土性能的可控设计。研究成果为透水混凝土结构表征、性能预测、孔隙堵塞评估提供了分析方法和基础数据,为研发高强、高透水混凝土提供了理论依据,为透水混凝土大规模制备和推广应用提供了技术支撑,将有力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城市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的实施,具有重大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本文来源于《华南理工大学》期刊2018-05-04)

王露,宋军伟,欧阳勇,朱街禄,刘数华[7](2018)在《基于正交设计大掺量矿渣水泥制备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调整熟料、石膏粉和促凝剂的用量,采用叁因素叁水平正交设计方法及叁元一次回归分析,在减少试验量的同时,得出以28 d抗压强度为考察指标的回归方程,得出最优配合比制备复合胶凝材料。采用此复合胶凝材料制备C40混凝土,在常温养护下考察其工作性、抗压强度及抗硫酸盐侵蚀能力。结果表明:回归方程经过F检验,显着性良好;影响大掺量矿渣水泥28 d抗压强度最主要因素是熟料掺量,且可通过回归方程可对净浆水泥28 d抗压强度作定量预测;C40混凝土具有较好的工作性,坍落度在210 mm左右,扩展度在510 mm左右,表观密度在2 410 kg/m~3左右,基本均是随着大掺量矿渣水泥掺量的增加而增大;各试样凝结时间均较长,且随着大掺量矿渣水泥掺量的增加有减小趋势,初凝时间较长利于混凝土的运输与浇筑;混凝土早期(3 d龄期)强度稍低,后期(7~28 d)强度增长较快;随着大掺量矿渣水泥掺量的增加,抗侵蚀系数基本逐渐增加,且均保持在1.0以上,具有较强的抗侵蚀能力。(本文来源于《混凝土》期刊2018年04期)

李奎,马一平[8](2018)在《基于正交设计的超轻泡沫混凝土制备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基于正交设计试验方法,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胶凝材料,制备160kg/m3密度等级的泡沫混凝土。分别研究了搅拌速度、搅拌时间、水温、水料比、粉煤灰及稳泡剂等因素作为单因子变量时,对泡沫混凝土强度、干密度及孔结构的影响。通过多因素正交试验,系统分析了制备工艺、材料种类及掺量等各因素对超轻泡沫混凝土不同龄期强度的影响程度。(本文来源于《混凝土世界》期刊2018年02期)

张云升,张文华,陈振宇[9](2017)在《综论超高性能混凝土:设计制备·微观结构·力学与耐久性·工程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超高性能混凝土(Ultra-high performance concrete,UHPC)是新一代建筑材料,具有超高的力学性能和优异的耐久性能,在高层结构、大跨桥梁、海上平台、核反应堆安全壳以及军事防护工程等领域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经过20多年的发展,UHPC在设计、制备、性能和工程应用等方面的研究都有了长足进步。为了进一步推动UHPC在土木工程领域的应用,让广大科技人员和工程人员对UHPC有深入系统的认识,本文从UHPC的发展历程、定义、配合比设计理论和制备技术、微观结构形成机理、静态力学性能、动态力学性能、耐久性能和工程应用以及规范标准等几个方面,对UHPC的最新研究动态进行了系统的阐述,有助于促进我国混凝土材料与混凝土结构工程的创新发展。(本文来源于《材料导报》期刊2017年23期)

温小栋,赵莉,董博[10](2017)在《梯度结构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制备与性能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为了提高恶劣环境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基于功能梯度材料理念,利用无细观界面过渡区水泥基材料的高抗裂自修复、低离子传输能力,对混凝土构件进行梯度复合结构设计,主动增强保护层。考虑构件体型、内外层材料差异及现场施工,研究梯度结构混凝土构件制备方法,并对1∶5缩尺构件及足尺构件进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GSCM不会发生体积变形不一致性破坏;与传统的单层混凝土构件相比,GSCM表层的强度提高幅度为30%;GSCM面层仅存在少量宽度在0.02~0.05 mm之间不可见裂纹,而传统的单层构件存在宽度在0.2~0.5 mm的可见裂纹;GSCM渗透深度与氯离子扩散系数分别为0 mm和6.3×10~(-13)m~2/s,而传统的单层构件为15 mm和12.8×10~(-13)m~2/s;叁环拼装性能良好,满足工程要求。(本文来源于《公路交通科技》期刊2017年07期)

混凝土设计与制备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用高炉粉灰、尾矿砂分别等量取代部分水泥和突然砂石,通过设计多组不同替代率的高炉粉灰及尾矿砂,根据规范中替代方法,计算出混凝土设计配合比,为在后续研究高炉粉灰、尾矿砂对混凝土强度各方面性能的影响提供一定参考。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混凝土设计与制备论文参考文献

[1].高天,黄艳芳,麦俊明.镍矿尾砂制备透水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及优化试验研究[J].广东建材.2019

[2].马永琴,唐茂,曾超,李昱辉,夏黎明.掺高炉粉灰尾矿砂复合混凝土配合比制备方案设计[J].四川水泥.2019

[3].刘力,湛文涛,王欢,胡晨光.C40低温升抗裂大体积混凝土设计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混凝土.2019

[4].赵兴宽,郑学敏,张金钟.大型现代化矿山井下破碎—筛分—混凝土制备站设计探讨[J].中国矿山工程.2018

[5].付希尧.普通混凝土用石子压碎指标测定试样制备装置设计[J].混凝土与水泥制品.2018

[6].谢晓庚.基于强度和渗透性的透水混凝土组成结构设计与制备[D].华南理工大学.2018

[7].王露,宋军伟,欧阳勇,朱街禄,刘数华.基于正交设计大掺量矿渣水泥制备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及耐久性研究[J].混凝土.2018

[8].李奎,马一平.基于正交设计的超轻泡沫混凝土制备研究[J].混凝土世界.2018

[9].张云升,张文华,陈振宇.综论超高性能混凝土:设计制备·微观结构·力学与耐久性·工程应用[J].材料导报.2017

[10].温小栋,赵莉,董博.梯度结构混凝土构件的设计、制备与性能评价[J].公路交通科技.2017

标签:;  ;  ;  ;  

混凝土设计与制备论文-高天,黄艳芳,麦俊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