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之歌论文-牟晓娟

杨柳之歌论文-牟晓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杨柳之歌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道格拉斯·,穆尔,约翰·,拉图什,美国歌剧,杨柳之歌

杨柳之歌论文文献综述

牟晓娟[1](2017)在《歌剧《贝贝都叙事曲》中“杨柳之歌”分析与演唱》一文中研究指出咏叹调“杨柳之歌”(Willow Song)选自美国作曲家道格拉斯·穆尔(Douglas Moore,1893~1969)于1956年创作的歌剧《贝贝都叙事曲》The Ballad of Baby Doe。剧本作者为约翰·拉图什(John Latouche)。这部歌剧是道格拉斯·穆尔的代表作,也是为数不多的优秀美国歌剧常用剧目之一。在这部歌剧中,女主角贝贝都有五首咏叹调,其中的《杨柳之歌》是第一首,出现在第一幕。它虽篇幅不长,但旋律优美,受到众多女高音歌唱家的垂青,为当今国际音乐会舞台的常用曲目。道格拉斯·穆尔最初把贝贝都这个角色定位为抒情花腔女高音。但在《杨柳之歌》这首咏叹调中并没有出现花腔的唱段,只是在歌曲再现部分有一个超高音d3可以展示演唱者的高音。此后,亦有抒情女高音如卡兰.阿姆斯特朗(Karan Armstrong)、菲斯.艾山姆(Faith Esham)出演这一角色。因此,许多抒情女高音也乐于演唱此曲。近年来,中国的歌剧创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在给作曲家施展才华机会的同时,也为歌唱家们提供了舞台践行的良机。歌剧是“舶来品”,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对经典的创作和演唱者进行研究,无疑能给我国的歌剧创作和演唱提供借鉴。《贝贝都叙事曲》能成为美国歌剧的保留剧目,足以证明其价值。然而,与对传统意、法、德传统歌剧的研究相比,我国对美国歌剧的研究相对较少。希望通过我对“杨柳之歌”暨《贝贝都叙事曲》的研究,使读者对这部美国歌剧有一定的了解,希望我的“引玉之砖”能给其他演唱者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本文来源于《南京艺术学院》期刊2017-11-20)

路雨[2](2016)在《咏叹调《杨柳之歌》的悲剧性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悲剧情节与悲剧性唱段是中外歌剧中构成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必要性元素。在数百年的历史钩沉中,诸多歌剧创作家都对悲剧性写作情有独钟。强烈的情绪感召力与舞台呈现效果,是悲剧性选段被多次采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歌剧演唱者而言,针对歌剧的悲剧性唱段进行细致分析与深刻挖掘,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让演唱者更加深刻的了解歌剧故事背景与情节,以作曲家的初衷为立足点,以高超演唱技能呈现的舞台效果为出发点,更好的演绎以悲剧为基调的歌剧作品。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针对国内外的悲剧性歌剧演唱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归纳,从而能够立足于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可靠依据;第二部分为咏叹调《杨柳之歌》的基本状况简介,主要包括作曲家威尔第的介绍以及《杨柳之歌》的主要内容介绍;第叁部分为咏叹调《杨柳之歌》的音乐本身形态具体分析,从作品曲式、曲调、速度和力度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第四部分为《杨柳之歌》悲剧性唱段的演唱状态分析,以声音、气息、动作、表情的控制来诠释对悲剧性唱段的演绎。(本文来源于《河北师范大学》期刊2016-05-22)

王晓玫[3](2015)在《歌剧《奥赛罗》咏叹调《杨柳之歌》的音乐分析》一文中研究指出歌剧《奥赛罗》是意大利伟大的作曲家朱塞佩·威尔第晚年的一部作品。这部作品既继承了意大利丰富而悠久的音乐传统,将传统分曲结构融入场景整体设计中,达到了音乐表现戏剧的最终目的,同时也采用了当时时新的创作手法,使每一幕的音乐都富有连续性。它是意大利抒情歌剧的顶峰。而《杨柳之歌》做为歌剧《奥赛罗》中一首着名的咏叹调,成为了歌唱家演唱会中的保留曲目,这首咏叹调不仅旋律抒情优美,更难能可贵的是它的音乐跌宕起伏,宣(本文来源于《人文天下》期刊2015年18期)

杜欣欣[4](2013)在《多重视角下威尔第歌剧中咏叹调的比较》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塞佩·福图尼诺·弗朗切斯科·威尔第是意大利音乐史上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之一,他创作的26部经典将歌剧艺术推向了新的高峰,成为世界歌剧史上新的里程碑,他的歌剧中经久不衰的女高音咏叹调,成为声乐学习者趋之若鹜的佳作。本文以威尔第歌剧中两个着名的女高音咏叹调《安宁安宁》和《杨柳之歌》为例,从其被创作的时代背景、戏剧性冲突、人物形象塑造、咏叹调风格等方面进行比较分析,以求进一步认识和把握威尔第歌剧咏叹调的特征。(本文来源于《云南艺术学院》期刊2013-06-30)

田宇[5](2012)在《威尔第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一文中研究指出朱塞佩.威尔第是西方音乐史上成就卓着的歌剧作曲家,对歌剧领域的发展和影响极大,他创作的二十六部歌剧续写了意大利歌剧的辉煌并把意大利歌剧带入了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期,为世界歌剧艺术做出了杰出贡献。威尔第歌剧中的女高音咏叹调,特色鲜明,成为众多歌唱家及声乐爱好者研究的对象。威尔第在不同历史时期环境下所创作的作品无论是在题材上、结构上和艺术特征上都有着鲜明的不同。本文以威尔第的歌剧《埃尔南尼》《假面舞会》《奥赛罗》这叁部具有代表性的歌剧中的叁首女高音咏叹调为例,立足于威尔第在不同时期的创作特点,在分析研究作曲家创作的背景、思想、内涵、表现手法以及人物特性和音乐特色的综合把握之后,对威尔第的创作路线有一个比较细致的区分,同时再结合自己的演唱加以分析,力争找出威尔第女高音不同时期不同人物的演唱特色,以避免演唱威尔第作品时一蹴而就,从而更加准确地诠释威尔第作品。(本文来源于《武汉音乐学院》期刊2012-06-01)

李鹏飞[6](2011)在《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析庾信的《杨柳歌》》一文中研究指出河边杨柳百丈枝,别有长条踠地垂。河水冲激根株危,倐忽河中风浪吹。可怜巢里凤凰儿,无故当年生别离。流槎一去上天池,织女支机当见随。谁言从来荫数国,直用东南一小枝。昔日公子出南皮,何(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1年09期)

姚建蓉[7](2011)在《如何唱好《杨柳之歌》》一文中研究指出四幕歌剧《奥赛罗》(Otello)是意火利作曲家威尔第(Verdi)晚年的代表作品,是意大利悲剧性歌剧的巅峰之作,时隔一百多年,在今天仍然常演不衰,以其深刻的艺术魅力与丰富的情感内涵感染着世界上众多的听众。综合前人研究威尔第《奥赛罗》的文章来看,其关注角度各有不同。传统的研究角度一般对歌剧台本和音乐本体进行细致地分析。近年来,一些学者从崭新的角度对这一经典歌剧进行了新的解读利研究。如2010年武汉音乐学院音乐学系梁大鹏的硕士论文《德、意浪漫主义歌剧的美学分野——以瓦格纳的<特里斯坦与伊索尔德>和威尔第的<奥赛罗>为例》此篇论文将威尔第的《奥赛罗》与同时期作曲家瓦格纳的作品进行对比,详述了同一时代背景下威尔第创作的特点。2009年西安音乐学院声歌系庞洁的硕士毕业论文《从苔丝特蒙娜的音乐及唱段诠释看威尔第歌剧创作中殊途同归的女性命运》则从不同女性角色命运的归属进行了研究,并未对《杨柳之歌》的演唱要点进行研究。此外,由于《奥赛罗》此剧剧本出自莎士比亚之手,所以有相关的类比和对比研究台本在话剧利歌剧领域的异同的文章也很多,如《齐鲁文艺》2002年第2期闰笑雨《<奥赛罗>:从话剧名作到歌剧脚本》、《音乐艺术》2002年第1期董放《从歌剧到话剧—歌剧<奥赛罗>台本莎剧<奥赛罗>的比较研究》等等。2006年首都师范大学音乐系张桂芝的硕士毕业论文《威尔第歌剧<奥赛罗>中黛丝德蒙娜的人物及唱段分析》对剧情以及黛丝德蒙娜唱段进行了细致的分析,但并未对《杨柳之歌》的演唱技巧及其特殊性进行阐述。本文选题的意义是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从声乐的角度探讨威尔第《奥赛罗》黛丝德蒙娜唱段的声音处理特点以及特殊的戏剧化表现。由于篇幅的限制,本文所着重探讨的是歌剧第四幕开场女主人公所演唱的宣叙调以及《杨柳之歌》(Salce,Salce!)和《圣母颂》(Ave Maria),笔者将其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歌剧表演和音乐本体的双重分析,以增强对这一场景整体性的研究和把控。这叁首歌曲如同叁联画,在塑造歌剧场景上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作为一个歌剧演唱者,本文还从其相关背景、舞台表演、音乐本体分析、演唱技巧四个方向对其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剖析,为更加深入地把握角色演绎做基础性的研究。本文认为,在演绎《杨柳之歌》之前,找出歌曲整体风格的特殊之处,透彻的研究剧本、分析音乐本体,从整体上去理解歌剧文化背景,注意歌唱的每一个细节,从而跨越中西方文明的界限将艺术作品的蕴味传递到每个听众的心灵,是演唱好此经典唱段的关键。通过研究名家对作品的处理,本人更能体会到真正杰出的歌剧艺术家是不分国籍的,他(她)属于斯卡拉、属于科文特更属于全世界歌剧的舞台。(本文来源于《中央音乐学院》期刊2011-04-21)

孙华娟[8](2010)在《终岁宛转的相思歌调——西曲《月节折杨柳歌》释读》一文中研究指出正月歌春风尚萧条。去故来入新,苦心非一朝。折杨柳。愁思满腹中,历乱不可数。二月歌翩翩乌入乡。道逢双燕飞,劳君看叁阳。折杨柳。寄言语侬欢,寻还不复久。叁月歌泛舟临曲池。仰头看春花,杜鹃纬(绕)林啼。折杨柳。双下俱徘徊,我与欢共取。(本文来源于《文史知识》期刊2010年07期)

朱晓海[9](2008)在《庾信《杨柳歌》释论》一文中研究指出学界近年注意到漂流文学、遗民文学。漂流文学以空间上的离开故土为主轴;遗民文学以时间上的政权改换为要素,二者可能有交集,如朱舜水于明亡之后寄寓东瀛,但毕竟是两个向度,李陵寓居匈奴至死,前所臣事的朝廷并未易姓,仍是汉家;陶潜自刘裕革代之迹渐隆,即退归故里,并未自我放逐于异域。在传统中国,同时合乎二者界义,且作品具有高度成果者,当推陆机为首。此所以江淹《杂体诗》叁十首中,(本文来源于《古典文献研究》期刊2008年00期)

胡德顺[10](2007)在《折杨柳歌辞》一文中研究指出中央着力提倡诵读经典,正是唤起人们重视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根系的保护与培养,以使中华长青之树巍然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缺失了传统文化发达的根系,民族之树就难以挺拔常青。只有展开经济与文化的双翼,才能稳健腾飞。单翼之鸟,既是残弱之鸟,燕雀亦可欺之。有感于此,本期特选登了胡德顺老师根据古诗词谱写的5首曲子,愿大家一起吸取传统文化精华,学做一个平实自信、立地有根的中国人。<正>(本文来源于《校园歌声》期刊2007年07期)

杨柳之歌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悲剧情节与悲剧性唱段是中外歌剧中构成情节推动情节发展的必要性元素。在数百年的历史钩沉中,诸多歌剧创作家都对悲剧性写作情有独钟。强烈的情绪感召力与舞台呈现效果,是悲剧性选段被多次采用的重要原因之一。对于歌剧演唱者而言,针对歌剧的悲剧性唱段进行细致分析与深刻挖掘,具有重要作用。能够让演唱者更加深刻的了解歌剧故事背景与情节,以作曲家的初衷为立足点,以高超演唱技能呈现的舞台效果为出发点,更好的演绎以悲剧为基调的歌剧作品。本文分为四个部分,绪论部分针对国内外的悲剧性歌剧演唱进行了初步的梳理与归纳,从而能够立足于国内外学者的已有研究成果,为本文的研究提供理论可靠依据;第二部分为咏叹调《杨柳之歌》的基本状况简介,主要包括作曲家威尔第的介绍以及《杨柳之歌》的主要内容介绍;第叁部分为咏叹调《杨柳之歌》的音乐本身形态具体分析,从作品曲式、曲调、速度和力度等维度进行综合分析;第四部分为《杨柳之歌》悲剧性唱段的演唱状态分析,以声音、气息、动作、表情的控制来诠释对悲剧性唱段的演绎。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杨柳之歌论文参考文献

[1].牟晓娟.歌剧《贝贝都叙事曲》中“杨柳之歌”分析与演唱[D].南京艺术学院.2017

[2].路雨.咏叹调《杨柳之歌》的悲剧性分析[D].河北师范大学.2016

[3].王晓玫.歌剧《奥赛罗》咏叹调《杨柳之歌》的音乐分析[J].人文天下.2015

[4].杜欣欣.多重视角下威尔第歌剧中咏叹调的比较[D].云南艺术学院.2013

[5].田宇.威尔第歌剧中女高音咏叹调的演唱[D].武汉音乐学院.2012

[6].李鹏飞.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析庾信的《杨柳歌》[J].文史知识.2011

[7].姚建蓉.如何唱好《杨柳之歌》[D].中央音乐学院.2011

[8].孙华娟.终岁宛转的相思歌调——西曲《月节折杨柳歌》释读[J].文史知识.2010

[9].朱晓海.庾信《杨柳歌》释论[J].古典文献研究.2008

[10].胡德顺.折杨柳歌辞[J].校园歌声.2007

标签:;  ;  ;  ;  ;  ;  

杨柳之歌论文-牟晓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