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京华烟云》文化翻译的杂合化研究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京华烟云》文化翻译的杂合化研究

论文摘要

林语堂是向西方传播中国文化的先驱之一,《京华烟云》是其用英文诠释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以及中国人民生活方式的一部力作。该书拥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在传播中国文化方面取得了不菲的成绩,成为西方透视中国文化的窗口。林语堂凭此书曾赢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提名。该书在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上的巨大成功为充实翻译研究的学者们提供了可借鉴的素材以及宝贵的经验。译写结合是《京华烟云》的一大特色,其中形式多样的文化翻译内容聚集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这些翻译内容与传统意义上的翻译有所区别,主要表现在原文来源的复杂性:它们大多来源于中国社会和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生态文化、社会文化、物质文化、宗教文化以及语言文化等),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不同形式的重构和移植的过程,是通过译和写的相互融通和结合而实现的,可以说是中国文化与英语语言的完美结合。这种在特定历史条件下泽写结合的翻译模式与传统的翻译模式不同,需要从一个新的角度对其进行探析。而后殖民主义理论不同于传统翻译理论,除了语言本身之外它更多地关注语音背后的文化和社会。后殖民理论家往往站在少数族和弱势文化的立场上来探讨文化交流中的翻译问题,认为翻译是弱势文化抵抗强势文化殖民的有力工具。后殖民主义理论为文化杂合提供了理论支撑。后殖民主义理论家霍米巴巴曾提出“文化杂合”的观点,被当作后殖民实践的核心标志,倡导文化交流的“第三空间”,以期不同文化的调和、重组和渗透。本文试图从后殖民主义视角对《京华烟云》中类型多样的文化翻译现象进行探析,论证《京华烟云》是杂合度相对很高的文化杂合文本,主要体现在,该文本中杂合了多种中国文化因素,极大程度上保留了不同于目的语的异域文化特色,而且一些相关的上下文语境和对某些特定文化项的详细解释使充满异域风味的中国文化能够更好地为译入语读者所吸收和采纳。这些特征使中国文化成功地进入了目的语文化系统,从而实现了不同文化的有效融合和渗透。林语堂《京华烟云》传播中国文化的成功说明文化翻译中的杂合是通过多种翻译策略和方法体现出来的,不同文化可以通过杂合得到更好的传播。另外,本文建立了《京华烟云》语料库,并根据语料的文化杂合类别对其进行标注,便于对研究对象的多样性和特点有更直观和客观的认识和论证。

论文目录

  • Acknowledgements
  • Abstract
  • 摘要
  • Chapter One Introduction
  • 1.1 Research Background
  • 1.2 Significance of the Study
  • 1.3 Organization of the Thesis
  • Chapter Two Literature Review
  • 2.1 Theory of Hybridity
  • 2.1.1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Hybridity
  • 2.2.2 Studies on Hybridity in Translation
  • 2.2 Translation Studies from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 2.2.1 Traditional Ideas of Translation
  • 2.2.2 Translation Studies in Light of Postcolonial Theory
  • 2.2.3 The Main Representatives of Postcolonial Study
  • 2.2.4 Postcolonial Studies in China
  • Chapter Three Theoretical Framework
  • 3.1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Model
  • 3.2 Theoretical Support of Hybridity from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 3.3 The Theory of Hybridity and Postcolonial Translation
  • 3.4 The Nature of Hybridity on Translation
  • 3.5 The Advantages of Hybridity
  • Chapter Four Corpus Analysis
  • 4.1 A Description of the Corpus
  • 4.2 Data Analysis
  • Chapter Five Analysis of Cultural Hybridity in Moment in Peking from Postcolonial Perspective
  • 5.1 Lin Yutang and His Moment in Peking
  • 5.1.1 A Brief Account of Lin Yutang's Life and His Achievements as a Cultural Interpreter
  • 5.1.2 The Background and Contents of Moment in Peking
  • 5.1.3 The Orinal Traces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in Moment in Peking
  • 5.2 Hybridity of Cultural Translation Embedded in Moment in Peking
  • 5.2.1 Ecological Culture
  • 5.2.2 Material Culture
  • 5.2.3 Social Culture
  • 5.2.4 Religious Culture
  • 5.2.5 Linguistic Culture
  • Chapter six Conclusion
  • 6.1 Major Findings
  • 6.2 Limitations
  • 6.3 Suggestions for Further Studies
  • Bibliography
  • 相关论文文献

    • [1].《京华烟云》对《红楼梦》的机械模仿[J]. 滨州职业学院学报 2010(04)
    • [2].论《京华烟云》的声音景观[J].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2)
    • [3].以《京华烟云》为例看林语堂作品在海外的传播[J]. 对外传播 2018(07)
    • [4].从目的论视角析《京华烟云》[J]. 语文建设 2017(18)
    • [5].民俗自译视野下《京华烟云》[J]. 语文建设 2015(30)
    • [6].会话翻译在《京华烟云》中的文体学分析[J]. 青年文学家 2020(27)
    • [7].《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J]. 现代青年 2020(09)
    • [8].物质文化在《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J]. 文教资料 2017(02)
    • [9].浅析《京华烟云》中木兰与素云两个迥异的形象[J]. 文教资料 2011(26)
    • [10].《京华烟云》中的异化翻译策略研究[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8(29)
    • [11].所有权让人为奴[J]. 北方人(悦读) 2016(12)
    • [12].《京华烟云》“建议”言语行为管窥[J]. 山西青年 2017(01)
    • [13].论《京华烟云》人物的命名方式[J]. 青年文学家 2017(14)
    • [14].从《京华烟云》看道家思想的民间接受[J]. 中国文艺家 2017(03)
    • [15].“对外讲中”视角下的《京华烟云》[J]. 长江丛刊 2017(18)
    • [16].试述《京华烟云》中的缉私队员形象及其认识意义[J]. 长江丛刊 2017(22)
    • [17].探究林语堂作品落后女性观的原因[J]. 北方文学 2017(17)
    • [18].说话的艺术[J]. 喜剧世界(上半月) 2017(10)
    • [19].论林语堂《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J]. 青年文学家 2016(02)
    • [20].《京华烟云》的写作特点——与《红楼梦》的比较为中心[J]. 青年文学家 2014(27)
    • [21].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翻译策略[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3(29)
    • [22].大众文化影响下的电视剧《京华烟云》[J]. 当代小说(下) 2010(07)
    • [23].《京华烟云》背后的女儿们[J]. 人民文摘 2010(10)
    • [24].互文性视域下的“红楼”文学记忆与世界性书写——以林语堂《京华烟云》为例[J]. 曹雪芹研究 2019(04)
    • [25].《京华烟云》电视剧改编中的美学追求[J]. 春秋 2020(03)
    • [26].《京华烟云》中梦境的隐喻义探析[J]. 汉字文化 2018(01)
    • [27].《京华烟云》中的女性形象分析[J]. 兰州教育学院学报 2018(05)
    • [28].浅析张振玉译本《京华烟云》中的传统文化[J]. 现代交际 2017(24)
    • [29].略论林语堂女性观的复杂性——从《京华烟云》中的几个女性形象谈起[J]. 河南农业 2016(18)
    • [30].从《京华烟云》看林语堂的女性审美理想[J]. 青年文学家 2019(03)

    标签:;  ;  ;  ;  ;  ;  

    后殖民主义理论视角下的《京华烟云》文化翻译的杂合化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