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

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

论文摘要

近年来,反常的气候变化和高速的能源枯竭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尤其,我国目前正处于城市建设的高峰期,高能耗的建筑业发展造成了严重的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发展低碳生态型建筑已成为时代的需要。为了实现人类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存目标,我们必须改变现有的生活方式,节约能源,保护生态,迎接低碳时代的到来,这已经成为当今人类的共识。建筑是人适应环境的产物,却在高速发展的社会进程下成为能源消耗的大户之一。也使我们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从新审视建筑与环境、能源、资源的关系。论文的第一章阐述了论题选择的背景和意义,提出了研究的主线和框架,分析了各国环境型建筑的发展情况。第二章分析了建筑与气候环境、建筑与能源资源的关系,阐述了建筑与环境关系的演变过程,得出了与环境相适应的建筑是顺应时代的可持续发展的选择。第三章阐述了通过设计手法与自然环境结合,更好的发挥建筑对环境的适应性与低碳生态性。其中包括对建筑所处的环境和其地域性加以研究和考虑;根据其建筑周围环境的研究成果,选择建筑的位置、朝向、布局等;通过对建筑构建的设计,使其与周围环境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第四章阐述了在建筑技术的使用上如何与自然环境相结合,这里主要是分析被动式太阳能建筑如何进行采暖和降温,其中包括对建筑地理方位的分析,以及维护构建的设计和平面布局。建筑遮阳技术和自然通风技术的应用。最后论文分析了环境型低碳生态建筑在我国发展策略,遇到的问题和对未来的发展前景的展望。综上所述,本文从“建筑—环境”关系出发,对气候环境设计方法进行了系统研究,探索了建筑设计与建筑技术中气候环境设计的可行性策略,低碳生态型建筑既是保护资源能源和生态环境的需要,也是满足未来人们对舒适健康和经济节能的人居环境的要求。在尊重自然的同时,积极地、创造性地推进建筑环境优化的进程,从而能够同时获得良好的自然、经济和生态综合效益。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的背景
  • 1.1.1 人与生态环境
  • 1.1.2 人与资源能源
  • 1.2 研究的目的和方法
  • 1.3 国内外的研究的现状
  • 1.4 研究的意义
  • 1.5 论文结构
  • 第二章 建筑的可持续使命
  • 2.1 气候变化与建筑
  • 2.1.1 全球变暖的成因
  • 2.1.2 全球变暖的危害
  • 2.1.3 全球变暖问题的困境
  • 2.1.4 建筑与全球变暖问题
  • 2.2 能源危机与建筑
  • 2.2.1 全球能源资源概况
  • 2.2.2 建筑能耗与建筑节能
  • 2.2.3 我国的建筑能耗情况
  • 2.3 建筑与环境关系的过程演变
  • 2.3.1 生态学的启示
  • 2.3.2 前能源时代
  • 2.3.3 能源时代
  • 2.3.4 环境的时代选择
  • 2.4 小结
  • 第三章结合环境的分析与设计方法
  • 3.1 建成前环境的分析
  • 3.2 结合环境的建筑布局
  • 3.2.1 地形方位对建筑的作用
  • 3.2.2 建筑群布局对建筑的作用
  • 3.2.3 建筑朝向对建筑的作用
  • 3.2.4 室外空间对建筑的作用
  • 3.3 结合环境的建筑元素
  • 3.3.1 窗户与采光
  • 3.3.2 窗户与通风
  • 3.3.3 屋顶形式
  • 3.3.4 墙体形式
  • 3.3.5 中庭空间
  • 3.4 生态元素的应用
  • 3.4.1 植被
  • 3.4.2 建筑结合绿化设计
  • 3.4.3 水体
  • 3.5 小结
  • 第四章 结合环境的建筑技术设计方法
  • 4.1 建筑室内温度季节性分析
  • 4.1.1 过冷时段
  • 4.1.2 过热时段
  • 4.1.3 中性时段
  • 4.2 被动式采暖设计
  • 4.2.1 被动式太阳房利用太阳能的形式
  • 4.2.2 合理的选址与朝向
  • 4.2.3 建筑围护构件设计
  • 4.2.4 建筑平面的设计
  • 4.3 被动式降温设计
  • 4.3.1 被动式降温基本策略
  • 4.3.2 特定区域的被动式降温设计方法
  • 4.3.3 被动式降温的低碳生态性
  • 4.4 遮阳设计
  • 4.4.1 遮阳设计的气候适应性
  • 4.4.2 透明部位的遮阳设计
  • 4.4.3 不透明部位的遮阳设计
  • 4.4.4 遮阳板的功能
  • 4.5 自然通风
  • 4.5.1 通风类型
  • 4.5.2 通风设计的要素
  • 4.6 小结
  • 第五章 环境型建筑在我国的发展趋势和策略
  • 5.1 我国的气候环境与建筑节能
  • 5.1.1 我国建筑气候特点
  • 5.1.2 气候因素与建筑节能的密切关系
  • 5.2 我国的建筑业急需低碳生态化发展
  • 5.3 我国的发展环境型建筑所面临的问题
  • 5.3.1 被动式节能技术、材料利用率低
  • 5.3.2 相关主体节能意识薄弱
  • 5.3.3 环境型建筑节能经济激励政策缺乏
  • 5.4 我国发展环境型建筑的策略
  • 5.4.1 关注普通建筑
  • 5.4.2 优化建筑设计
  • 5.4.3 开发节能建筑围护构件
  • 5.5 小结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研究生期间发表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国内低碳示范城(区)的探索、实践与思考[J]. 城乡规划 2016(01)
    • [2].分析低碳经济的金融支持[J]. 品牌研究 2019(11)
    • [3].低碳经济背景下我国旅游经济的发展策略分析[J]. 山西农经 2019(21)
    • [4].推动煤电产业转型升级 促进电力清洁低碳高质量发展[J]. 电力设备管理 2019(11)
    • [5].低碳理念在建筑设计中的体现[J]. 建材与装饰 2020(01)
    • [6].大学生对低碳消费认知行为实证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02)
    • [7].科学技术哲学视域下对低碳经济的研究[J]. 内蒙古煤炭经济 2019(18)
    • [8].低碳经济视角下农村物流内涵、必要性和发展策略综述[J]. 物流科技 2019(12)
    • [9].浅谈低碳经济时代的市场营销模式[J]. 商场现代化 2019(21)
    • [10].基于多维博弈的城市居民低碳出行演化趋势分析(英文)[J]. Journ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2019(12)
    • [11].城镇居民低碳出行类型及其转变因素——基于江苏省镇江市的实证分析[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2020(04)
    • [12].低碳经济视域下节能减排的创新发展路径研究[J].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2019(12)
    • [13].化学工业对发展低碳经济作用的探讨[J]. 化工管理 2020(02)
    • [14].低碳经济视角下的低碳会计核算研究概述[J]. 财经界 2020(01)
    • [15].基于低碳经济的产品低碳化设计[J].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19(12)
    • [16].绿色低碳交通在城市路网规划中的运用[J]. 城乡建设 2020(03)
    • [17].中国自动化与可持续发展——自动化技术进入低碳经济新时代[J]. 大众标准化 2019(14)
    • [18].低碳经济在艺术设计中的应用[J]. 财富时代 2019(12)
    • [19].我国低碳经济政策问题研究[J]. 天府新论 2020(01)
    • [20].低碳经济对国际贸易的影响[J]. 现代经济信息 2019(24)
    • [21].探究低碳经济对我国房地产经济的影响[J]. 地产 2019(24)
    • [22].城市居民低碳通勤行为的“知行不一”[J]. 环境经济研究 2019(04)
    • [23].知行分离视角下郑州市居民低碳行为影响因素研究[J]. 地理科学进展 2020(02)
    • [24].低碳经济背景下的建筑设计——评《绿色低碳建筑设计与工程实例》[J]. 环境工程 2020(01)
    • [25].低碳环保童谣十六首[J]. 环境教育 2020(Z1)
    • [26].钢铁上市企业低碳行为对企业价值的影响——传导机制与实证范式[J]. 全国流通经济 2019(34)
    • [27].低碳试点政策实施的碳遗漏效应[J]. 财会月刊 2020(04)
    • [28].室内设计中的低碳理念[J]. 建材与装饰 2020(06)
    • [29].低碳经济下公共交通运输管理现状及优化措施分析[J]. 交通世界 2019(35)
    • [30].论述机械加工制造中的低碳制造工艺[J]. 内燃机与配件 2020(02)

    标签:;  ;  ;  ;  

    建筑结合环境设计的低碳生态性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