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传统习见认为,戏曲纯属通俗文艺,戏曲文化是一种通俗文化。然而,如果联系中国古代戏曲真实的生存状态以及古典戏曲的内在文化精神和艺术特质来观照戏曲的文化本质,则可发现,这种观念失之偏颇。实际上,古典戏曲既是中国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俗文化品格只是它的文化品格之一,其中不仅浸染着浓厚的儒家思想的品格,而且也不乏中国古典艺术的优雅品格。鉴此,本文接受人类学理论框架中的大、小传统之说,整合通俗文化和民间文化等相关的理论资源,以戏曲史料为对象,结合戏曲改编和戏曲禁毁等生存机制来探讨中国古典戏曲的生存状态、文化本质与功能、艺术特征及其在传统文化中的定位。本文包括绪论、正文和结语三大部分。绪论,探讨选题的研究背景。主要包括:大小传统概念的提出以及人们在使用这一文化分析工具时的不同阐释、本文的研究旨归、研究现状、主要文献来源、分析框架和研究方法等。第一章,描述并分析戏曲的多维游走特征及其对古典戏曲艺术个性的影响。戏曲的多维游走特征可以从两个层面来考察,文艺本体层面主要体现为戏曲活动的“主体之游”和戏曲表演的“舞台之游”,外部生存层面体现为“地域之游”、“阶层之游”和“功能之游”。“主体之游”呈现了戏曲在古代社会各个阶层游走的现象;“舞台之游”对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如戏曲表演的虚拟性、写意化、程式化以及注重唱念做打等技艺的精湛性等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地域之游”既影响了古典戏曲独特艺术风貌的形成,又显示出了古典戏曲极其强盛的生命力;“阶层之游”的艰难游走状态造就了戏曲文化的丰富和精美;“功能之游”则反映了戏曲活动社会功能的变迁。第二章,对戏曲文化的本质和定位作静态分析。作为中国文化的主要载体之一,一方面,戏曲文化中同时内含着大传统和小传统,另一方面,戏曲文化中又存在着大传统和小传统的交汇以及大小传统一致认同的文化成分,因此,戏曲既无法归类于大传统,又难以归类于小传统,而是居于大、小传统之间的“中间形态”,这显示出了古典戏曲的独特文化本质和个性。第三章,探析戏曲“动态游走”的生存状态。戏曲游走于大小传统之间,包含两个方面的意味,一是指文化观念上的,体现为崇高化和娱乐性的二重变奏;一是指审美趣味和审美风格上的,体现为雅与俗之间的逡巡。深入考察戏曲“动态游走”生存状态的原因,则可发现文人与艺人的关系主导着戏曲的游走轨迹。第四章,从戏曲改编和戏曲禁毁两种现象考察戏曲“游走”的生存机制。戏曲改编体现的是大、小传统之间相参相融的关系,戏曲禁毁与反禁毁则是大、小传统之间的相互较量,戏曲禁毁的复杂性与戏曲改编的崇高化旨归共同建立起了一种弹性空间,正是改编与禁毁两股力量的合谋,才得以确立戏曲常规性的“游走机制”。结语,总结全文核心观点:戏曲是在大小传统之间动态游走的中间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