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体芳论文-王亚杰

黄体芳论文-王亚杰

导读:本文包含了黄体芳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黄体芳,人才思想,特点

黄体芳论文文献综述

王亚杰[1](2018)在《黄体芳人才思想述论》一文中研究指出黄体芳是清流派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人才思想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在人才选拔上,他主张选取品学兼优者,且更重品行;在学校选拔优秀生员上,他力主"提复"之法,提倡教官秉公保举优秀学生。在人才储备上,主张"变今日已弊之法,以储异日有用之才",主张"宰相择人自辅",提倡教育储才,以"充其本原"。在人才运用上,他主张"就地用人"、以大局为重。他的人才思想与其所处时代有很大关系,也因此呈现出因时而变、注重实用的特点。当然作为传统士大夫,他的思想不可避免地带有传统保守的色彩。(本文来源于《人文论谭》期刊2018年00期)

谢作拳,韩当权[2](2014)在《张之洞致黄体芳父子手札六通考释》一文中研究指出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光绪七年(1881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补授山西巡抚。十年,授两广总督。中法战争爆发后,力主抗法。十五年,调湖广总督。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至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至十一月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八国联军进逼京津,与两江总(本文来源于《收藏家》期刊2014年06期)

尤育号[3](2010)在《学政与晚清教育、学风的变迁——以黄体芳为例》一文中研究指出学政为有清一代主管一省学务的最高职官,对科举制度和教育体系的运行、学术与文化的发展以及社会稳定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黄体芳在江苏学政任内的严格考试之举,"培士风、振儒术"的种种举措,振兴书院的经古传统以及倡导汉宋兼习和经世学风的努力,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当地教育和学风的变迁,同时表明,中国固有的社会政治文化传统中蕴含着致中国重新振兴之根本性资源的追求与信念,仍因袭地渗透于地方学务官员的意识深处。(本文来源于《浙江学刊》期刊2010年05期)

尤育号[4](2009)在《黄体芳社会交游考察》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晚清从浙南一隅的瑞安走出并颇具区域乃至全国性影响的官僚士大夫,黄体芳的社会交游十分广泛。他与张之洞、张佩纶、何金寿等清流士大夫基于同年、同事以及朋友、姻亲关系而构建的人际网络,在清流作为一个政治群体崛起于同光之际前,就已基本形成,并因清议活动而具鲜明的政治色彩。而他与孙衣言、袁昶、张謇、王仁堪等江南士人的广泛交游,无论是其以文会友、广结奥援的交往目的,还是诗文唱酬、游宴小集的交往方式,都更具文人之间人际交往的传统色彩。(本文来源于《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期刊2009年03期)

谢作拳[5](2007)在《张謇致黄体芳父子信札》一文中研究指出张謇(1853-1926),字季直,号啬庵,南通人。光绪十一年(1885)举人。光绪十九年出任崇明瀛洲书院院长,二十年高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二十一年总办通海团练,创办通州大生纱厂。宣统叁年(1911)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本文来源于《文献》期刊2007年04期)

尤育号[6](2007)在《从黄体芳论同光清流》一文中研究指出同治末光绪初,清中央政府内部崛起了一个被称为"清流"的非正式群体,他们以名节相标榜,上疏言事,评议时政,成为当时政坛一股不容忽视的政治势力。黄体芳之所以跻身清流并成为其中的一员要角,与个人的教化背景和经历密切相关,他在以"清议"参与现实政治过程中所表达的具体政见,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同光清流共同的守护儒学传统并以传统为现实服务的政治倾向和文化立场。(本文来源于《历史教学问题》期刊2007年04期)

尤育号[7](2007)在《黄体芳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黄体芳是晚清由浙南一隅的瑞安走出并颇具区域乃至全国性影响的士大夫。与那个时代的多数士子一样,读书和考试构成他早年生活的主要内容。由科举正途入仕后,清流和学官则是他近叁十年仕履所扮演的主要角色。作为同光清流的一员健将,他始终以守护传统并以传统为现实服务的立场参与现实政治,努力实现自己的经世抱负。在维护儒学传统的同时,承袭了传统文化固有的“经世”、“变通”、“自强”等积极意识,具有较为鲜明的变革倾向。作为学官,他在试图通过严密科举考试为朝廷选拔人才的同时,创办江阴南菁书院,致力于培养人才,努力实践自己的理想事业和人文关怀:振兴士风,维护道统。而他与具有相似经历和心态的传统士大夫的广泛交游,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这一群体的社会生活状况,同时也表明他并非那个时代的独行者。总之,时代条件和个人经历的局限,使黄体芳一类的传统士大夫,尽管在适应社会变迁的同时其自身也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但无论是生活层面还是思想观念,都没有脱离传统的轨道。传统中国社会近代转型之种种曲折与艰难,由此或许可以得到部分解释。(本文来源于《华东师范大学》期刊2007-04-01)

谢作拳,陈伟欢[8](2006)在《黄绍箕致父黄体芳书札四通》一文中研究指出温州博物馆藏有黄绍箕致父亲黄体芳的家书手迹四通,红色信笺,写于光绪年间。内容涉及维新变法等。此家书从未发表,《黄绍箕集》、《黄体芳集》亦未收录,对研究黄绍箕有重要的价值,对研究戊戌变法也具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黄绍箕(1854—1907),字仲弢,又字穆琴,晚号鲜庵,浙江瑞安人,黄体芳子。光绪五年己卯(1879)科顺天乡试举人,六年进士,九年授翰林院编修。十年充翰林院撰文兼会典馆纂修提调,赏加侍讲衔。二十叁年任湖北乡试正考官,二十四年任会典馆提调、翰林院侍讲、左春坊左庶子、京师大学堂总办。后(本文来源于《文献》期刊2006年04期)

黄体芳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张之洞(1837-1909年),字孝达,又字香涛,号壶公,晚年自号抱冰老人。直隶南皮(今属河北)人。同治二年(1863年)进士。光绪七年(1881年),授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补授山西巡抚。十年,授两广总督。中法战争爆发后,力主抗法。十五年,调湖广总督。光绪二十年(1894年)十月至二十二年(1896年)正月、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十月至十一月两度暂署两江总督。八国联军进逼京津,与两江总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黄体芳论文参考文献

[1].王亚杰.黄体芳人才思想述论[J].人文论谭.2018

[2].谢作拳,韩当权.张之洞致黄体芳父子手札六通考释[J].收藏家.2014

[3].尤育号.学政与晚清教育、学风的变迁——以黄体芳为例[J].浙江学刊.2010

[4].尤育号.黄体芳社会交游考察[J].温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5].谢作拳.张謇致黄体芳父子信札[J].文献.2007

[6].尤育号.从黄体芳论同光清流[J].历史教学问题.2007

[7].尤育号.黄体芳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

[8].谢作拳,陈伟欢.黄绍箕致父黄体芳书札四通[J].文献.2006

标签:;  ;  ;  

黄体芳论文-王亚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