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认知控制论文-吴先超

元认知控制论文-吴先超

导读:本文包含了元认知控制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元认知控制,准确性,一致性,发展趋势

元认知控制论文文献综述

吴先超[1](2019)在《青少年元认知控制跨时间准确性及一致性发展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采用2×6的混合实验设计,通过对345名学生施测图形推理测验考察其元认知控制跨时间准确性及一致性的发展趋势,结果发现:在进行重读选择时,小学生、高中生都偏向于选择容易的材料,初中生、大学生偏向于选择难度较大的材料;从小学到大学,学生在时间分配上的准确性是不断随年龄增大而发展的。小学五年级、高中生元认知控制重读选择、时间分配具有跨时间一致性,大学生元认知控制重读选择具有跨时间一致性;低学段学生元认知控制较少具有跨时间一致性,高学段学生元认知控制具有跨时间一致性,结果总体上支持了元认知的特质说。(本文来源于《教育研究与实验》期刊2019年04期)

贾晓丽[2](2018)在《父母心理控制对高中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元认知的中介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作为衡量心智标准的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一种理解自身或他人心理状态、进而对自身情绪和行为进行调控的能力或过程。处于心理敏感期的高中生群体可能会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困扰,他们会自动运用元认知来进行情绪调节。但是由于他们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层次不齐,表现出的对问题的应对和解决处理方式就会有千差万别。作为教养方式的一种,父母心理控制会对子女的焦虑水平产生影响。但是在家庭环境中高中生如何感知父母心理控制,感知到的控制程度如何影响其自身的特质焦虑水平,便成为了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分析了高中生元认知的现状和特征,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特质焦虑的关系并对其作用机制——元认知的中介作用进行了考察。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特质焦虑问卷和元认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6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高中生在元认知水平上不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担忧信念。第二,元认知总分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控制想法的需要这一维度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认知自我意识这一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差异;控制想法的需要这一维度在不同专业上存在显着差异;元认知总分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着差异。第叁,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特质焦虑存在显着正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元认知存在显着正相关;元认知与高中生特质焦虑存在显着正相关。第四,元认知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特质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担忧的无法掌控/危险维度在父母心理控制和高中生特质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控制想法的需要维度在父母心理控制和高中生特质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认知自信维度在父母心理控制和高中生特质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本文来源于《河南大学》期刊2018-06-01)

覃成海,滕锋[3](2017)在《投入量假设、词汇学习及元认知控制相关性研究(英文)》一文中研究指出本研究使用了定量和定性的研究方法,旨在描述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学习者元认知控制能力对投入量假设下词汇学习的影响。60名把英语作为外语学习的大学生参加了本研究。这些受试者首先完成一份元认知调查,随后他们参加了一项词汇测试,在词汇测试后受试者被要求完成叁项投入量不一的任务。研究人员对其中的12名受试者进行了访谈调查。研究的结果表明元认知的两个重要组成部分,即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高度相关。依据元认知知识和元认知控制能力水平,学习者被分为四个组别。研究发现,尽管所有组别都从投入量最高的任务中受益最多,他们的元认知控制能力对投入量假设下的词汇学习效果具有一定的影响,这一点也在访谈结果中得到验证。最后,研究对通过投入量假设任务进行词汇教与学进行了进一步的探讨。(本文来源于《Chinese Journal of Applied Linguistics》期刊2017年03期)

周永兰[4](2017)在《教师讲课流畅性对学生元认知监测和控制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众所周知,准确的元认知监控对人类的学习至关重要。那么,人们是如何进行元认知监控的呢?研究者们对这一课题的关注由来已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人们会根据加工流畅性这一线索来进行元认知监控。然而,以往对于加工流畅性的研究大都集中于单一刺激(如单一的视觉或听觉刺激)的流畅性,而很少关注复杂刺激(如教师讲课)的流畅性。Carpenter(2013)首次关注基于复杂和动态刺激的流畅性——教师讲课流畅性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其研究发现,教师讲课流畅性影响了学生的元认知监测,但不影响元认知控制。加工流畅性按照其加工水平可分为加工表面刺激时的知觉流畅性和加工深层语义时的概念流畅性。Carpenter(2013)的研究仅关注了教师讲课的知觉流畅性。为了更全面地考察教师讲课的加工流畅性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本研究试图在Carpenter(2013)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区分教师讲课的知觉流畅性和概念流畅性,考察这两种讲课流畅性对学生元认知监测和控制的影响。对这一问题的考察一方面可以更深入地揭示加工流畅性对元认知的影响,另一方面可以为学生的元认知监控能力培养的实践提供指导。本研究共设计了 4个实验,以探讨教师讲课流畅性对元认知监控的影响。四个实验均以教师讲课视频为学习材料,实验1采用单因素被试间实验设计,考察教师讲课知觉流畅性对学生元认知监测(学习判断)的影响;实验2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教师讲课知觉流畅性对学生元认知监测(学习判断)和控制(重学时间分配)的影响;实验3采用单因素被试内实验设计,考察教师讲课概念流畅性对学生元认知监测(学习判断)和控制(重学时间分配)的影响;实验4采用2(知觉流畅性:流畅/不流畅)×2(概念流畅性:流畅/不流畅)被试间实验设计,同时考察教师讲课知觉流畅性和概念流畅性对学生元认知监测和控制的影响。本研究主要得到了以下结果:1)当单独操纵讲课的知觉流畅性和概念流畅性时,二者都影响学习判断,表现为:相对于讲课知觉不流畅的视频材料,被试对讲课知觉流畅材料的学习判断更高;相对于讲课概念不流畅的视频材料,被试对讲课概念流畅材料的学习判断更高;2)当单独操纵讲课的知觉流畅性和概念流畅性时,二者都影响重学时间分配,表现为:相对于讲课知觉流畅的视频材料,被试分配在讲课知觉不流畅的材料上的重学时间更多;相对于讲课概念流畅的视频材料,被试分配在讲课概念不流畅的材料上的重学时间更多。但这一效应只发生在被试无先前知识的情况下;3)当同时操纵讲课的知觉流畅性和概念流畅性时,学习判断和重学时间主要受讲课的知觉流畅性影响,表现为:被试对教师讲课知觉流畅的视频学习判断更高,而分配在讲课知觉不流畅视频上的学习时间更多;而只有当被试无先前知识时,讲课的概念流畅性才影响其重学时间分配。表现为:当被试无先前知识时,其分配在重学概念不流畅材料上的时间更多。本研究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当单独操纵教师讲课知觉和概念流畅性时,教师讲课知觉流畅性和概念流畅性影响学生元认知监测。(2)当单独操纵教师讲课知觉和概念流畅性时,仅当被试无先前知识时,教师讲课知觉流畅性和概念流畅性影响学生元认知控制。(3)当同时操纵讲课知觉和概念流畅性时,讲课知觉流畅性影响元认知监测和控制,而概念流畅性影响元认知控制只发生在被试无先前知识的情况下。(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17-05-19)

符强,童楠,赵一鸣[5](2014)在《基于元认知监控的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一文中研究指出分析了元认知监控理论的相关概念及作用,并将其引入控制类课程教学中,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效率。提出了制定教材配套讲义、构建探究式教学及层次化科研体系、建立交互式考核评价机制、在学生中促进朋辈交流等相关改革措施,并在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本文来源于《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期刊2014年06期)

陈鑫林[6](2012)在《元认知控制策略对高校田径教学效果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探讨元认知控制策略对高校田径教学效果的影响。方法:用试验教学的方法获得实验前后体育专业学生100m、110m栏、跳高、掷标枪和叁级跳远五项技术评定成绩的数据,用SPSS l3.0统计学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T检验和描述性统计。结果:(1)实验前,实验班和对照班这五项技术评定成绩之间无显着性差异(P>0.05);(2)实验后,实验班和对照班这五项技术评定成绩之间存在着显着性差异(p<0.05),其中掷标枪和叁级跳远达到了极显着性差异(P<0.01);(3)利用元认知控制策略进行田径教学的效果比普通教学好。结论:利用元认知控制策略确实能够提高高校田径教学效果。(本文来源于《体育世界(学术版)》期刊2012年06期)

岳琳[7](2012)在《元认知情绪控制策略实证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语言学习中出现的焦虑反应有利于集中注意力,提高学习效果,同时也容易削弱自信、降低学习效果。本实证研究的目的就是探究提高认知水平与情绪控制能力能否控制课堂学生焦虑状态,提高学习绩效。(本文来源于《才智》期刊2012年08期)

傅小兰,牛勇[8](2005)在《元认知控制过程中心境的作用》一文中研究指出控制是元认知过程的重要成分,包括在编码时的控制和提取时的控制。Gendolla(2000)提出心境—行为—模型(mood-behavior-model,MBM),认为心境起着信息输入的作用,从而影响随后的行为。那么心境是否也会影响控制过程呢?本研究旨在探讨不同效价的心境对自定步伐的学习时间和随后的线索回忆提取时间的影响。24名大学生参加实验,通过听欢快或悲伤的音乐诱发出正性或负性的心境,然后自定步伐学习不同难度的词对,最后进行线索回忆。结果表明:(1)心境对学习时间没有影响:(2)心境对提取时间有显着影响,负性心境下线索回忆的(本文来源于《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期刊2005-10-01)

朱青莹[9](2000)在《应用元认知训练法控制体操学习中焦虑情绪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元认知训练法”是在现代认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元认知理论的指导下形成的一种全新的心理学训练方法。它注重对学生内部心理过程变化的监控与调节,是一种系统的、深入的训练方法。 “元认知训练法”的实施结构科学合理,从教学前的理论灌输到教学过程中的心理示范,到教学结束后的反馈调节与迁移,“元认知训练法”与整个教学过程紧密相联,对学习焦虑的控制呈现系统化的特点。已有的研究表明,这套训练方法在认知领域内的应用取得了可喜成果,但在体育教育领域内还没有得到研究。 本研究的主要目标是力图以焦虑情绪的控制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元认知能力的提高又反作用于焦虑情绪的控制。从而为体育教学实践引入一个新的思路和方法。通过严格的教学对比实验,比较“元认知训练法”与传统教学方法在控制体操学习焦虑效果方面的差异,以及造成这些差异的原因。主要的研究方法有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教学实验法、数理统计法、对比分析法等。教学实验以山师大体育学院98级体育系两个女生班为实验对象,实验前对实验对象进行心理状态指标的测定,并按照统计学的要求将实验对象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按常规教学模式进行不施加元认知训练的因素;实验组教学采用“元认知训练法”进行教学。实验严格根据控制因素的均衡可比原则和组间双盲性原则进行。实验后,再对实验对象进行心理生理指标的测定,并由专家对学生进行技评,然后进行统计学处理。 教学对比实验的结果表明,体操学习中焦虑情绪普遍存在。“元认知训练法”应用于控制体操学习中的焦虑是完全可行的,它比常规教学能够更有效地控制学生学习中的焦虑水平,提高学习效率。论文的第5、6部分分析了产生差异的原因并提出了研究结论。(本文来源于《山东师范大学》期刊2000-04-25)

刘儒德[10](1997)在《CAI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控制水平与元认知监控水平的关系》一文中研究指出对58名小学叁年级学生在CAI(计算机辅助教学)下自学加法法现(规则学习)以及应用法则进行简便计算(技能学习)时学生学习控制水平(即选择学习内容和控制学习步调的适当性)与元认知监控水平(即对自己学习效果进行评价的准确性)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规则学习中,CAI学习控制水平与元认知监控水平之间不存在显着性相关,但在技能学习中,两者之间存在显着性相关;(2)规则学习的学习控制水平显着高于技能学习。(3)CAI学习控制水平和元认知监控水平两者与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时间两者不存在显着性相关。(本文来源于《心理学报》期刊1997年02期)

元认知控制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作为衡量心智标准的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一种理解自身或他人心理状态、进而对自身情绪和行为进行调控的能力或过程。处于心理敏感期的高中生群体可能会体验到不同的情绪困扰,他们会自动运用元认知来进行情绪调节。但是由于他们的元认知发展水平层次不齐,表现出的对问题的应对和解决处理方式就会有千差万别。作为教养方式的一种,父母心理控制会对子女的焦虑水平产生影响。但是在家庭环境中高中生如何感知父母心理控制,感知到的控制程度如何影响其自身的特质焦虑水平,便成为了本研究的目的。本研究分析了高中生元认知的现状和特征,探讨了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特质焦虑的关系并对其作用机制——元认知的中介作用进行了考察。采用父母心理控制问卷、特质焦虑问卷和元认知问卷作为研究工具,对600名高中生进行问卷调查,数据分析结果显示:第一,高中生在元认知水平上不存在较高的焦虑和担忧信念。第二,元认知总分在性别上存在显着差异;控制想法的需要这一维度在年级上存在显着差异;认知自我意识这一维度在是否独生子女上存在显着差异;控制想法的需要这一维度在不同专业上存在显着差异;元认知总分在生源地上不存在显着差异。第叁,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特质焦虑存在显着正相关;父母心理控制与元认知存在显着正相关;元认知与高中生特质焦虑存在显着正相关。第四,元认知在父母心理控制与高中生特质焦虑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担忧的无法掌控/危险维度在父母心理控制和高中生特质焦虑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控制想法的需要维度在父母心理控制和高中生特质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认知自信维度在父母心理控制和高中生特质焦虑间起部分中介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元认知控制论文参考文献

[1].吴先超.青少年元认知控制跨时间准确性及一致性发展研究[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9

[2].贾晓丽.父母心理控制对高中生特质焦虑的影响:元认知的中介作用[D].河南大学.2018

[3].覃成海,滕锋.投入量假设、词汇学习及元认知控制相关性研究(英文)[J].ChineseJournalofAppliedLinguistics.2017

[4].周永兰.教师讲课流畅性对学生元认知监测和控制的影响[D].浙江师范大学.2017

[5].符强,童楠,赵一鸣.基于元认知监控的控制类课程教学改革[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

[6].陈鑫林.元认知控制策略对高校田径教学效果的影响[J].体育世界(学术版).2012

[7].岳琳.元认知情绪控制策略实证研究[J].才智.2012

[8].傅小兰,牛勇.元认知控制过程中心境的作用[C].第十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2005

[9].朱青莹.应用元认知训练法控制体操学习中焦虑情绪的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00

[10].刘儒德.CAI下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控制水平与元认知监控水平的关系[J].心理学报.1997

标签:;  ;  ;  ;  

元认知控制论文-吴先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