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根据靶酶活性位点的空间特征、各种力场和关键残基分布,以间二氟苯为原料,经过多步反应制得氟康唑。与此同时依据三唑类抗真菌药物作用机理和构效关系,在保留三唑类抗真菌化合物药效结构的基础上尝试了引入糖基的实验。中间体和目标化合物都通过~1HNMR和IR检测并确认结构。选用2种真菌来测定了它们的体外抗真菌活性:白色念珠菌和黑曲霉。主要用圆滤纸片法从形态上来观测药物作用效果;用重量法测定药物作用后菌种的生长情况。从这两方面来综合分析,从而初步得出结果。化学方面首先合成出了氟康唑,但是糖基没有能够接到唑类药物药效团上,仔细分析了原因。生物方面对氟康唑和一个中间体进行体外抑菌测试。结果表明,目标化合物对2种致病真菌均有一定程度的抗真菌活性。两种化合物相比较而言,氟康唑具有更好的抗真菌活性。因此,得到结论:三唑类化合物对真菌感染具有较好的应用情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1.前言1.1 抗生素类1.1.1 多烯类1.1.2 脂肽类、糖脂类1.1.3 核苷肽类1.1.4 氨基酸类1.1.5 稠芳香环化合物1.1.6 其它化合物1.2 氮唑类1.2.1 三氮唑含氧戊环类抗真菌药物1.2.2 三氮唑丙醇类抗真菌药物1.2.2.1 三氮唑含硫类抗真菌药物1.2.2.2 三氮唑含氮侧链类抗真菌药物1.2.2.3 三氮唑苯骈杂环类抗真菌药物1.3 烯丙胺类1.4 氟嘧啶类1.5 二甲吗啉类1.6 其它1.7 展望2.设计思想2.1 引言2.2 氮唑类抗真菌药物的构效关系2.3 本课题设计思想3.氟康唑的合成3.1 试验仪器和原料3.2 氟康唑的合成3.2.1 引言3.2.2 实验部分3.2.2.1 2-氯-(2,4-二氟苯基)乙酮的合成3.2.2.2 2-(1H-1,2,4-三唑-1-基)-(2,4-二氟苯基)乙酮3.2.2.3 1-[2-(2,4-二氟苯基)-2,3-环氧丙烷]-1H-1,2,4-三氮唑甲磺酸盐3.2.2.4 2-(2,4-二氟苯基)-1,3-双-(1H-1,2,4-三氮唑-1-基)丙-2-醇3.3 小结4.在保留三唑环和取代苯基基础上将糖基连接到药效团上的实验研究4.1 引言4.2 4-羟基苯甲醛-0-β-D-四乙酰葡萄糖苷的合成4.3 3-甲氧基-4-羟基苯甲醛-0-β-D-四乙酰葡萄糖苷的合成4.4 2-(2,4-二氟苯基)-3-(1H-1,2,4-三唑-1-基)-1,2-丙二醇的合成4.5 含糖基的目标物的合成4.6 含糖基的目标物2的合成4.7 小结5.目标物体外抑菌的初步研究5.1 实验材料5.2 实验仪器5.3 试验过程5.3.1 圆滤纸片法测目标化合物的杀菌作用5.3.2 重量法测药物作用后菌种的生长情况5.3.2.1 具体操作步骤5.3.2.2 氟康唑作用白色念珠菌后重量法测定白色念珠菌的生长情况5.3.2.3 2-(2,4-二氟苯基)-3-(1H-1,2,4-三唑-1-基)-1,2-丙二醇作用白色念珠菌后重量法测定生长情况5.3.2.4 氟康唑作用黑曲霉后重量法测定生长情况5.3.2.5 2-(2,4-二氟苯基)-3-(1H-1,2,4-三唑-1-基)-1,2-丙二醇作用黑曲霉后重量法测定生长情况5.4 小结6.结论6.1 化学合成6.2 体外抑菌实验6.3 发展趋势致谢参考文献附录附图A:IR谱图1H-NMR谱图'>附图B:1H-NMR谱图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三氮唑类论文; 合成论文; 抗真菌活性论文; 构效关系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