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属地道路货运统计研究初探(论文文献综述)
杨文义[1](2021)在《金川物流 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文中研究指明金川集团物流有限公司(简称金川物流)是金川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流程生产的重要关联单位,是联结采选冶、供产销的大纽带。近年来,金川物流结合开放、动态、连续作业、结合部多、周边环境复杂等安全生产特点,大力开展"全员、全方位、全系统"的风险辨识和预防控制,持续坚持"全流程、全覆盖、零容忍"的现场风险督查,科学践行"人本靠文化,物本靠科技"的安全风控理念,重点管控好职工通勤运输、井下危化品运输、
姜川川[2](2020)在《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构建》文中研究指明在分析河北省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结合雄安新区设立背景及发展定位,构建具有雄安特色的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以求真实反映雄安新区综合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律、运行特征等。
闫晟煜,肖润谋,杨铭[3](2020)在《在地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方法》文中提出提出了在地公路货物运输量的概念,将非营运货车和外地货车纳入了在地货物运输量的统计范畴,归纳了基础数据集;通过分析车辆注册地、使用性质、路网等级和车流流向等因素,提出了在地货物运输量的统计思路和拆分逻辑,建立了在地公路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统计模型;基于本市籍营运货车产生的货运量,提出了在地货运量规模指数用以评估在地货运量的相对偏移程度和外地货车的参与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控制极限误差在10%以下时,5种基础数据集,即货运专项调查数据、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普通公路抽样调查数据、普通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和车辆管理所在册货车数据可完成在地货物运输量的精细化推算;提出的统计模型使所研究城市创造每万元GDP的货物周转量与全国平均水平的相对偏差率为0.45%,具有一致性;所研究城市的在地货运量规模指数为2.47,说明实体经济发达的城市中外地货车在当地参与运输的程度偏高;本市籍营运货车货物运输量不足以支撑当地经济规划;本市籍在册营运货车少并不能代表本市运力不足,所研究城市的本市籍营运货车主要承担短途运输,在总市内货运量中占66.28%,而外地货车主要承担市际与省际间的货物交流,在总跨市货运量中占79.16%;货车按车型计费后,每种货车车型的平均载货质量与按车流划分的重车比将是在地货物运输量统计的关键参数;省际间3轴及以上货车车流量存在着不均衡性。
胥大为[4](2020)在《区域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分析研究》文中认为新中国成立70年来,我国交通运输业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的发展历程,基本形成了由铁路、公路、水路、民航等多种运输方式为主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取得了历史性的成就。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明确作出建设交通强国的重大决策部署,结合网络强国重要论述,推进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成为交通运输信息化发展的核心内容。公路货物运输作为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一环,其运输信息化建设显得更加紧迫和重要。我国现行公路货物运输量虽在国家宏观层面满足调查统计需求,但在区域中观层面上与地方实际货物运输状况存在偏差,无法准确核算当地公路运输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程度,研究针对区域范围的公路货物运输量调查统计任重道远。本文通过对目前公路货物运输量研究比较分析,为准确反映地级行政区域内当地公路的实际货物运输业绩,定义了在地货物运输量概念,并提出在地货物运输量调查统计理论方法。基于在地货物运输量理论,着重构建其调查统计指标体系,利用大数据分析思维采集整合多维数据建立多源基础数据集,分步完善基于SQL Server和Trans CAD的交通大数据处理和分配过程,最后依托在地货物运输量理论提出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推算模型,完成区域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实证研究。以浙江宁波地区公路为例开展在地货物运输量调查统计及数据处理、分析,并提出适合宁波地区货物运输发展的相关建议。研究表明:区域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按照应统尽统的原则全面涵盖了当地所有货物运输对象,并准确拆分了当地公路实际承担的运输业绩,以一套科学、实用、准确、经济的调查统计方法和运输量计算模型体系真实反映了区域当地公路实际货物运输状况,为研判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态势提供可靠数据,积极推动了交通强国建设和交通运输大数据发展,赋予我国公路货物运输量调查统计工作全新的实践意义。
王雅坤[5](2020)在《基于车籍的区域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研究》文中提出道路货物运输是货物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道路货物运输统计是衡量道路货物运输业发展情况的重要基础,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尚不成熟,仍处于发展完善阶段,还存在抽样误差较大、区域发展情况无法准确反映等问题,需要深入持久研究,不断优化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提高统计数据质量。本文首先对近10年我国开展的4次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展开对比分析,以最新的2019年方案为重点,分析我国道路货物运输调查方案存在的8个抽样调查误差问题。进而按照调查方案设计步骤,从调查目的、调查范围、调查内容、调查单位、抽样单位、抽样方法共6方面进行基于车籍的区域道路货物运输调查方案设计研究。再次,对调查方案的核心部分“抽样方法”,深入研究探讨了抽样框的修正、层划分的规范、抽样方法的选择和样本量的确定相关内容。本文主要研究结论有:提出通过外地驻点运输证以及车辆年度检审平台严格区分本地车与外地车在区域内发生的道路货物运输;结合运输挂靠类型企业参与调查的实现方式将抽样单位分为“具有一定特性的企业经营业户”、“具有一定特性的个体经营业户”、“外地经营业户”共3类;前两类抽样单位的抽样框编制原理与抽样方法相同,均采用初级单位大小不等的分层二阶不等概率抽样开展道路货物运输调查,第一阶段以经营业户运力规模为分层标志,层内采用按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第二阶段以标记吨位均值为分层标志,层内以经营业户标记吨位变异系数权重进行PPS抽样;对于外地经营业户抽样单位,采用事后分层抽样。本文最后形成了基于车籍的区域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可用于省级和地市的区域道路货物运输数据的采集和推算,实现了区域道路货物运输抽样调查所得数据与调查目标相一致,提高了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沈绪明,杨帆[6](2017)在《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襄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探析》文中进行了进一步梳理指出襄阳市作为全国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能源原材料基地、现代装备制造业和高技术产业基地以及综合交通运输枢纽的重要地位。分析了襄阳市物流业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从政策、经济、环境、物流基础等方面对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的襄阳市物流业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襄阳市物流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对策与建议,以期为襄阳市现代物流业的发展提供参考。
信淑秀[7](2017)在《天津市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研究》文中提出在全世界范围内,社会信息化正在迅速发展,并已经逐渐融入到各行各业,甚至己经成为行业发展壮大的助推力,已经成为展现一个行业综合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准。交通运输行业(在下文中简称交通行业)是最早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行业之一,其应用的广泛性也在不断提升。从全球视角来看,交通运输行业的发展存在着普遍规律性,其现代化进程深受信息技术应用的影响,信息化理所应当的成为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首要牵引力。本论文以天津市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为研究对象,探索总结了解决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现实问题的对策和措施,从而推动行业管理水平的提高。本文以全面系统的调研考察为前提,以最新相关理论思想为指导,首先阐述了论文的研究背景、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介绍了基本的研究思路与方法,其次对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问题涉及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进行了介绍,再次综合运用国内外交通运输信息化测评体系,借鉴了国外相关方面的先进经验,然后对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进行了现状分析,科学地探索与反映交通运输行业在信息化管理过程中的问题,深入细致地研究了限制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科学发展的制约因素,最后提出了完善此项管理的对策和措施。本论文的研究结论,将对提升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水平有较强的现实指导意义,并可将其应用于其他地区的交通行业信息化管理与应用之中。
宁小丽[8](2015)在《红柠铁路公司路企直通运输研究》文中认为为进一步深化内涵扩大再生产、解决我国铁路运能严重不足的问题,最大限度发挥铁路运力,路企直通运输是应运而生,这是与传统运输模式不同的另一种运输组织模式。其主要内容有运输组织模式的再造、作业流程的优化、技术设备的更新改造及安全运输保障等内容。路企直通运输则是通过对企业运量、相关设备、技术条件和安全保障等方面进行分析评价,科学制定与企业实施直通运输的总体规划及运输方案,实现铁路机车直接进出专用铁路(线),优化了物运输组织,减少了重复作业及铁路与企业间的机车、车辆交接和技术站解编等中间作业环节,这对提高车辆使用效率,加快车辆的使用周转周期,增加铁路运量,提高企业效益,缓解国内铁路运输能力日益紧张的局,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本论文从理论方面论述了一是路企直通运输的产生背景、国内外发展历程;二是路企直通运输的基本条件、可行性研究及基本的组织模式;三是直通运输的基本原则是能够改变、突破以往铁路局与企业之间的管理运输模式,创新性的达到路局与企业互惠互利,有更多的管理模式可以选择,使路企之间的运输能够更加灵活,运输组织更加方便,同时对于铁路的发运量,具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四是路企直通运输的中出现的铁路服务企业、企业配合铁路和路企费用清算等问题的探讨研究;五是通过调研红柠铁路公司发展现状、路企直通运输开展情况及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解决方案和预测在新改革形势下红柠铁路公司的发展情况。实施路企直通运输对陕西红柠铁路公司和我国铁路运输业的改革发展都具有比较重要的意义。本论文从红柠铁路公司实际出发,结合路企直通运输战略及实施条件,来分析红柠铁路公司实施路企直通运输的可行性、实施效果及对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解决措施,为红柠铁路公司突破路企直通运输瓶颈进一步提高运输质量及运输能力提供参考。红柠铁路专用线是西安铁路局第一家实现路企直通运输的企业,同时在路企直通运输中取得了一定成绩。
李怀龙[9](2015)在《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高速铁路无砗轨道经济评价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无砟轨道在世界高速铁路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由于无砟轨道建设成本较高,维修费用占运营阶段成本的较大比例,目前我国高速铁路中应用的无砟轨道形式较多,各有特点,因此有必要进行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研究,为在铁路设计阶段无砟轨道的选型、无砟轨道的结构优化设计、运营阶段优化运营维护策略提供依据。本文以高速铁路无砟轨道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并与RAMS和生命周期评价(LCA)相结合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理论和方法,初步建立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指标体系。主要的研究工作包括:1、研究了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在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方面的应用,按阶段将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的成本分为研发成本、设计成本、建设成本、维修成本和拆除成本,其中将研发成本视为沉没成本,并对建设成本和维修成本进行了重点分析。在建设成本方面,比较了不同类型无砟道床在桥梁、隧道、路基段的经济指标;比较了CRTS 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在不同设计时速下的经济指标;以某工程为例,比较了相同设计时速下、四种类型无砟轨道的经济指标,详细分析了指标差异的原因,研究了桥隧比对线路无砟轨道成本的影响。2、本文提出了轨道维修成本的计算公式,并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以两段高速铁路线路为例,计算了Ⅰ型双块式无砟轨道、有砟轨道的全寿命周期成本,进行了不确定性分析。结果表明:无砟轨道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小于有砟轨道,具有更高的经济性;不确定性分析表明,当无砟轨道的年度维修成本增加29.5%以上时,无砟轨道线路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将高于有砟轨道;无砟轨道和有砟轨道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受寿命周期影响较大,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当基准收益率大于6.47%时,无砟轨道的全寿命周期成本将高于有砟轨道。3、研究了LCC和RAMS结合应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的方法和过程;将RAMS的定性分析与LCC的定量分析结合,增加了可靠性指标,定义了可用性成本和安全性成本。以CRTS Ⅱ型板式无砟轨道为例计算了其轨道板的横向可靠度;研究了可用性成本的构成,提出可用性成本由损失的客运收入和罚款组成,并提出了罚款的计算公式;研究分析了安全性成本的构成。4、研究了将RAMS和LCA结合起来,应用于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的方法和过程,提出了无砟轨道环境振动影响成本、环境噪声影响成本的定义和计算公式,并将环境振动影响成本和环境噪声影响成本纳入经济评价指标体系。5、对成灌铁路CRTSⅢ型板式无砟轨道路基段的环境振动特性进行了测试研究,并结合武汉综合试验段的测试数据,对CRTS Ⅰ型双块式、CRTS Ⅱ型板等无砟轨道的环境振动、噪声影响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了应用绘制速度-距离曲线的方法,得到列车在线路上运行经过任一点的运行速度,并举例进行了计算。
王思瑶[10](2014)在《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文中研究表明我国《公路水路交通运输信息化“十二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交通运输行业的分散、流动性特征,要求在行业的监管和公众服务方面要实现全国一盘棋,而信息化是突破体制机制束缚,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这其中的关键是必须能够形成跨地区、跨部门的行业性应用,才能够充分发挥信息化的优势,最大化体现信息化应用的效益。本研究根据交通运输部四个重大工程之一的“交通运输经济运行监测预警与决策分析系统”建设要求,结合四川省交通运输厅承担的计划项目《四川省交通运输统计分析检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试点工程》和《四川省交通运输统计分析检测和投资计划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围绕西部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具体展开,目标是构建一个符合我国国情的道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设计并实现一个在线的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本文首先对四川省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的现状和不足进行了总结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了适合我国需求的道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接着,在对四川省道路运输运营及管理工作实际进行调研和需求分析的基础上,基于信息系统软硬件开发环境的可行性研究,设计了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总体框架;最后,构建了一个涵盖“统计报表管理、投资计划管理、行业动态监测管理、统计信息查询与共享、综合分析管理、统计信息公共服务”等管理业务的四川省“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并展示了相关功能运行时的主要页面。本研究所构建的道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能全面的反映我国道路运输业现状。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应用,则可进一步提升四川省道路交通运输行政管理的效率,提高交通运输信息流的实时传递和所传递信息的准确性,实现各业务活动节点指令和过程记录的无纸化,强化业务活动的可追溯性,严格阶段化考评的工作质量,确保各阶段道路运输数据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二、属地道路货运统计研究初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属地道路货运统计研究初探(论文提纲范文)
(1)金川物流 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论文提纲范文)
建设风险数据库 培育全员风控理念 |
强化安全风控体系 |
“全方位、全流程”检查督查现场风险 |
突出员工在安全风险管控的主体作用 |
重视公路铁路运输风险管控 |
科技强安 大力提升铁路风控水平 |
结语 |
(2)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构建(论文提纲范文)
引言 |
1 河北省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现状 |
1.1 统计主要内容 |
1.2 存在问题 |
2 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构想 |
2.1 指标选取原则 |
2.2 指标体系初步构想 |
2.2.1 基础设施 |
2.2.2 运输装备 |
2.2.3 运输生产 |
2.2.4 运输安全 |
2.2.5 绿色低碳 |
2.2.6 科技与信息化 |
3 结语 |
(3)在地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方法(论文提纲范文)
0 引 言 |
1 统计基础与思路 |
1.1 统计范畴 |
1.2 基础数据集 |
(1)货运专项调查数据。 |
(2)高速公路联网收费数据。 |
(3)普通公路抽样调查数据。 |
(4)普通公路交通量调查数据。 |
(5)车辆管理所在册货车数据。 |
1.3 统计思路 |
2 运输量统计模型 |
2.1 本市籍营运货车 |
2.2 本市籍非营运货车 |
2.3 外地货车 |
2.4 在地货运量规模指数 |
3 实例分析 |
4 结 语 |
(4)区域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分析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应用及研究现状 |
1.2.1 国外应用 |
1.2.2 研究现状 |
1.2.3 总结分析 |
1.3 研究内容 |
1.4 技术路线 |
第二章 我国公路货物运输量调查统计现状分析 |
2.1 我国公路货物运输量调查统计现状 |
2.2 我国现行公路货物运输量调查统计问题分析 |
2.2.1 调查统计制度问题分析 |
2.2.2 运输统计量结果问题分析 |
2.3 区域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定义 |
2.4 在地货物运输量的优势 |
2.5 本文研究拟解决关键点 |
第三章 区域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基础理论 |
3.1 需求范围界定 |
3.2 多源基础数据集 |
3.2.1 需求数据集特征分析 |
3.2.2 区域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多源基础数据集 |
3.3 调查统计范围界定 |
3.3.1 调查统计路网范围 |
3.3.2 调查统计车籍范围 |
3.3.3 调查统计营业性质范围 |
3.4 数据分解处理流程思路 |
第四章 区域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指标体系与推算研究 |
4.1 指标体系建立 |
4.1.1 指标体系建立的指导思想和原则 |
4.1.2 调查指标 |
4.1.3 统计指标 |
4.2 调查统计方法研究 |
4.2.1 概述 |
4.2.2 分层抽样方法 |
4.2.3 分层抽样实施要求 |
4.3 数据整理建库及处理 |
4.3.1 数据整理建库 |
4.3.2 基于SQL Server的数据处理 |
4.3.3 基于Trans CAD的数据处理 |
4.4 在地货物运输量推算模型 |
4.4.1 专项抽样调查总量估计 |
4.4.2 高速公路数据在地运输量推算 |
4.4.3 普通国省干线数据在地运输量推算 |
第五章 以浙江宁波地区公路为例的在地货物运输量调查统计及数据处理分析 |
5.1 宁波地区运输量调查统计及处理 |
5.1.1 宁波地区交通运输现状 |
5.1.2 数据调查统计 |
5.1.3 宁波地区数据处理 |
5.2 宁波地区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结果 |
5.2.1 宁波地区专项调查运输量 |
5.2.2 宁波地区高速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 |
5.2.3 宁波地区普通国省干线在地货物运输量 |
5.2.4 宁波地区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其他统计指标 |
5.3 宁波地区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与宁波籍营运货车运输量比较分析 |
5.4 宁波地区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分析 |
5.4.1 宁波地区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运输地域分析 |
5.4.2 宁波地区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路网范围分析 |
5.4.3 宁波地区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车籍分析 |
5.4.4 宁波地区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流向分析 |
5.4.5 宁波地区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车辆属性分析 |
5.5 宁波地区公路货物运输发展建议 |
5.5.1 采用在地货物运输量分析当地经济发展 |
5.5.2 加强与周边地区货运协作 |
5.5.3 发挥港口城市特色运输 |
5.5.4 完善普通国省干线统计信息化建设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5)基于车籍的区域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1.1.1 研究背景 |
1.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 |
1.2.1 统计调查方法 |
1.2.2 道路货物运输调查方案 |
1.2.3 国内外研究现状评述 |
1.3 研究内容 |
1.4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二章 相关基础理论 |
2.1 道路货物运输相关理论 |
2.1.1 道路与公路的界定 |
2.1.2 道路货物运输 |
2.1.3 道路货物运输调查主要目标变量 |
2.2 统计调查相关理论 |
2.2.1 比例分配的分层随机抽样 |
2.2.2 分层比率估计抽样 |
2.2.3 等概率系统抽样 |
2.2.4 初级单位大小不等的二阶段等概率抽样 |
第三章 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比较与分析 |
3.1 我国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发展历史 |
3.2 我国道路货物运输调查方案对比分析 |
3.3 我国道路货物运输调查方案抽样调查误差分析 |
3.3.1 非严格区域调查范围引致实际与目标存在偏差 |
3.3.2 调查单位覆盖偏差 |
3.3.3 运输挂靠型经营业户填报信息误差大 |
3.3.4 估计量总体因非主营货物重量存在高估或低估偏差 |
3.3.5 未控制与主要目标变量高度相关的标记吨位指标均匀分布 |
3.3.6 系统抽样随机起点引致趋向性误差 |
3.3.7 样本量小引致抽样理论有偏误差 |
3.3.8 分层抽样与系统抽样控制抽样精度要求冲突 |
第四章 基于车籍的区域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设计 |
4.1 调查目的 |
4.2 调查范围 |
4.3 调查内容 |
4.3.1 主要调查内容 |
4.3.2 调查内容兼容性 |
4.4 调查单位 |
4.4.1 目标总体与调查总体 |
4.4.2 确定目标总体 |
4.4.3 确定调查总体 |
4.5 抽样单位 |
4.5.1 道路货物运输挂靠型经营业户分类 |
4.5.2 抽样单位分类 |
4.6 抽样方法初探 |
第五章 基于车籍的区域道路货物运输抽样方法研究 |
5.1 抽样框的修正 |
5.1.1 辅助信息的选择 |
5.1.2 具有一定特性的企业经营业户抽样框 |
5.1.3 具有一定特性的个体经营业户抽样框 |
5.1.4 外地经营业户的抽样框 |
5.2 层划分的规范 |
5.2.1 层数确定方法 |
5.2.2 层级界限确定方法 |
5.3 抽样方法的选择 |
5.3.1 具有一定特性的企业经营业户的抽样方法 |
5.3.2 具有一定特性的个体经营业户的抽样方法 |
5.3.3 外地经营业户的抽样方法 |
5.4 样本量的确定 |
5.4.1 样本量控制的必要性及原则 |
5.4.2 阶段间样本量 |
5.4.3 阶段内样本量 |
5.4.4 样本量调整 |
5.5 基于车籍的区域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总结 |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
6.1 研究结论 |
6.2 创新点 |
6.3 展望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致谢 |
(6)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襄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探析(论文提纲范文)
1 引言 |
2 襄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基础 |
2.1 政策环境持续利好 |
2.2 区域经济联动发展加深 |
2.3 国民经济综合实力不断增强 |
2.4 物流业发展基础与环境明显好转 |
3 襄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存在的问题 |
3.1 物流行业和市场环境尚待规范和优化 |
3.2 物流通道建设尚需完善 |
3.3 物流基础设施需要规范和整合 |
3.4 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明显不足 |
3.5 物流专业人才培养与培训体系亟待加强和完善 |
4 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襄阳市发展现代物流业的对策与建议 |
4.1 提高区域经济和物流业发展竞争力 |
4.2 推进相关产业与物流业联动发展 |
4.3 规范物流行业经营管理, 整合物流资源 |
4.4 加速现代物流信息化平台建设 |
4.5 加强复合型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培养 |
5 总结 |
(7)天津市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绪论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 |
1.1.1 近年来天津市交通体系建设情况 |
1.1.2 东丽区优越的地理位置 |
1.1.3 天津市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面临的巨大挑战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1.2.1 研究的目的 |
1.2.2 研究的意义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内研究现状 |
1.3.2 国外研究现状 |
1.4 研究基本思路和研究方法 |
1.4.1 研究的基本思路及基本原则 |
1.4.2 研究方法 |
1.5 本研究的特色与不足 |
1.5.1 本论文的特色 |
1.5.2 本论文的不足 |
第2章 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相关概念及理论 |
2.1 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概念 |
2.1.1 信息化 |
2.1.2 交通信息化 |
2.1.3 智慧交通 |
2.2 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的代表理论 |
2.2.1 智能协同理论 |
2.2.2 智能控制理论 |
2.2.3 神经网络理论 |
2.2.4 绿色交通理论 |
2.3 新公共管理及相关理论 |
2.3.1 新公共管理理论 |
2.3.2 公共产品理论 |
2.3.3 公共选择理论 |
第3章 国内外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实践 |
3.1 国内相关实践 |
3.1.1 北京 |
3.1.2 上海 |
3.1.3 借鉴启示 |
3.2 国外相关实践 |
3.2.1 美国 |
3.2.2 日本 |
3.2.3 借鉴启示 |
第4章 天津市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现状分析 |
4.1 天津市东丽区交通运输行业基本情况介绍 |
4.2 天津市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体系建设情况 |
4.2.1 公共交通体系信息化建设 |
4.2.2 停车泊位信息化改革工作 |
4.2.3 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监管信息化建设 |
4.2.4 交通运输依法行政工作信息化建设 |
4.2.5 公共自行车项目信息化建设 |
4.3 天津市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分析 |
4.3.1 交通运管部门信息化管理滞后 |
4.3.2 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缓慢 |
4.3.3 交通运输信息化需求多样化 |
4.3.4 评价标准不统一 |
4.4 互联网+背景下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新形势 |
4.4.1 交通运输发展生态彻底改变 |
4.4.2 政府创新监管方式 |
4.4.3 许多新业态伴随着智慧交通而产生 |
4.4.4 行业执法难度加大 |
第5章 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优化的对策和建议 |
5.1 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思想层面 |
5.1.1 构建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体系的思想指导 |
5.1.2 构建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体系的工作要点 |
5.1.3 加强东丽交通信息化发展安全管理力度 |
5.2 完善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相关机制途径 |
5.2.1 完善依法行政工作机制 |
5.2.2 完善和创新东丽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管理机制 |
5.2.3 构建便民交通服务体系 |
5.2.4 完善行业动态监管平台智能运输服务 |
5.2.5 完善交通管理控制系统 |
5.2.6 建设严密的交通运输信息化法治监督体系 |
5.3 东丽区交通运输行业信息化管理保障措施 |
5.3.1 注重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专业人才建设 |
5.3.2 完善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体制机制 |
5.3.3 加快交通运输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 |
5.3.4 加强交通运管部门信息化管理 |
5.3.5 提升交通运输企业参与信息化管理的自觉性 |
5.3.6 规范筹措资金与经费使用 |
结束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8)红柠铁路公司路企直通运输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路企直通运输的产生背景 |
1.2 论文研究的意义 |
1.3 论文的研究内容 |
1.4 国内外发展及研究现状 |
1.4.1 国内 |
1.4.2 国外 |
2 路企直通实施条件及可行性研究 |
2.1 路企直通实施条件 |
2.1.1 协作条件 |
2.1.2 运量条件 |
2.1.3 技术设备条件 |
2.1.4 保障条件评价 |
2.2 推进路企直通运输的原则 |
2.3 路企直通运输可行性研究 |
2.3.1 路企双方对直通运输的需求 |
2.3.2 规章制度及技术、设备保障 |
2.3.3 资金及人员保障 |
2.4 路企运输的组织形式 |
2.4.1 交接模式 |
2.4.2 直通模式 |
2.4.3 各种形式的利弊分析 |
2.5 改变原有交接模式的困难 |
3 路企直通运输需研究的几个问题 |
3.1 铁路服务企业的问题 |
3.1.1 运输组织和作业流程的优化与再造 |
3.1.2 制定费用清算办法 |
3.1.3 加快信息建设 |
3.2 企业配合铁路的问题 |
3.3 路企费用清算问题 |
3.4 货运清算费用项目及其核算 |
3.4.1 铁路货车使用费 |
3.4.2 铁路货车占用费 |
3.4.3 铁路货车检车费 |
3.4.4 铁路货车取送车费 |
4 优化路企直通运输的措施 |
4.1 统一指挥 |
4.2 运行图统一管理 |
4.3 机车运用方案 |
4.4 列车技术作业 |
4.5 为班列直达化运输创造条件 |
4.6 路企直通运输的实施过程 |
5 红柠铁路路企直通模式运输研究 |
5.1 红柠铁路公司经营概况 |
5.1.1 修建意义 |
5.1.2 主要技术标准 |
5.1.3 经济运量 |
5.1.4 运输组织 |
5.1.5 红柠铁路公司运输能力 |
5.2 红柠铁路专用线实行路企直通运输所需条件分析 |
5.2.1 技术条件 |
5.2.2 货运作业条件满足国铁要求 |
5.2.3 货源充足,运量较大 |
5.3 红柠铁路路企直通运输方案制定 |
5.3.1 可行性研究 |
5.3.2 建立直通运输组织体系 |
5.3.3 红柠铁路专用线路企直通运输组织办法 |
5.4 红柠铁路实行路企直通运输效果 |
5.4.1 红柠铁路公司直通铁路运量 |
5.4.2 降低企业运营成本 |
5.4.3 提高红柠铁路专用线运输效率 |
5.4.4 红柠铁路公司路企直通运输组织中存在的问题 |
5.4.5 国铁与企业路企直通后的面临问题的解决策略 |
5.5 铁路改革新形势下红柠铁路路企直通运输设想与规划 |
5.5.1 红柠铁路路企直通运输发展指导思想 |
5.5.2 红柠铁路公司路企直通发展规划 |
结论 |
致谢 |
参考文献 |
(9)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高速铁路无砗轨道经济评价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1章 概述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1.2 国内外无砟轨道的发展 |
1.2.1 国外无砟轨道的发展 |
1.2.2 国内无砟轨道的发展 |
1.3 无砟轨道经济性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1.4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 |
1.4.1 研究内容 |
1.4.2 技术路线 |
第2章 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研究 |
2.1 全寿命周期成本 |
2.1.1 全寿命周期成本的概念 |
2.1.2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法在铁路领域应用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
2.2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一般方法 |
2.2.1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应用的原则及优点 |
2.2.2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过程 |
2.2.3 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计算方法 |
2.2.4 不确定性分析 |
2.3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 |
2.3.1 应用全寿命周期成本分析的原则 |
2.3.2 成本项分析 |
2.3.3 全寿命周期成本计算 |
2.4 本章小结 |
第3章 基于LCC和RAMS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研究 |
3.1 基于LCC和RAMS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 |
3.1.1 RAMS在铁路领域的应用 |
3.1.2 LCC与RAMS结合的方法 |
3.1.3 成本构成分析 |
3.2 可靠性分析 |
3.2.1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结构简介 |
3.2.2 作用值统计 |
3.2.3 抗力参数统计 |
3.2.4 CRTSⅡ型板式无砟轨道横向可靠度计算 |
3.2.5 小结 |
3.3 可用性成本分析 |
3.3.1 可用性成本构成 |
3.3.2 损失的客运收入C_(pa) |
3.3.3 罚款C_(pe) |
3.4 安全性成本分析 |
3.4.1 轨道对铁路安全影响的风险因素 |
3.4.2 安全性成本构成 |
3.5 本章小结 |
第4章 基于LCC、RAMS和LCA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研究 |
4.1 基于LCC、RAMS和LCA的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经济评价 |
4.1.1 LCA在铁路领域的应用 |
4.1.2 LCA与LCC的结合 |
4.1.3 成本构成分析 |
4.2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环境振动影响经济分析 |
4.2.1 高速铁路振动对环境的影响 |
4.2.2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环境振动特性研究 |
4.2.3 无砟轨道环境振动影响经济分析 |
4.3 高速铁路无砟轨道环境噪声影响经济分析 |
4.3.1 高速铁路环境噪声影响 |
4.3.2 无砟轨道环境噪声影响经济分析 |
4.3.3 小结 |
4.4 列车运行速度的计算 |
4.4.1 公式推导 |
4.4.2 编程示例 |
4.5 本章小结 |
第5章 结论与展望 |
5.1 本文的主要研究工作和结论 |
5.2 下一步工作展望 |
致谢 |
参考文献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10)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目的及意义 |
1.3 国内外道路运输信息管理研究 |
1.4 我国道路运输信息管理存在的不足 |
1.5 本文研究内容框架 |
第二章 道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 |
2.1 道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的需求分析 |
2.2 道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原则 |
2.3 道路运输统计指标体系的建立 |
2.3.1 道路运输基础设施统计指标 |
2.3.2 道路运输客(货)运统计指标 |
2.3.3 道路运输与经济统计指标 |
2.3.4 道路运输安全统计指标 |
2.3.5 道路运输与能源统计指标 |
2.4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需求分析 |
3.1 系统业务需求分析 |
3.1.1 统计报表管理需求 |
3.1.2 投资计划管理需求 |
3.1.3 行业动态监测管理需求 |
3.1.4 统计信息管理需求 |
3.1.5 综合分析管理需求 |
3.1.6 公共服务管理需求 |
3.2 系统非业务需求 |
3.3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系统总体设计 |
4.1 系统开发环境 |
4.1.1 软件环境 |
4.1.2 IIS与ASP的结合 |
4.1.3 ASP的特点 |
4.1.4 数据库 |
4.1.5 网络环境 |
4.2 可行性分析 |
4.3 系统构架 |
4.3.1 系统功能构架 |
4.3.2 服务器构架 |
4.3.3 数据接口 |
4.4 系统管理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系统详细设计和实现 |
5.1 用户登录设计 |
5.2 统计报表管理子系统设计 |
5.2.1 子系统结构 |
5.2.2 业务模块设计和实现 |
5.3 投资计划管理子系统设计 |
5.3.1 子系统结构 |
5.3.2 业务模块设计和实现 |
5.4 行业动态监测子系统设计 |
5.4.1 子系统结构 |
5.4.2 业务模块设计和实现 |
5.5 统计信息查询与共享子系统设计 |
5.5.1 子系统结构 |
5.5.2 业务模块设计和实现 |
5.6 综合分析管理子系统设计 |
5.6.1 子系统结构 |
5.6.2 业务模块设计 |
5.7 统计信息公共服务子系统设计 |
5.7.1 子系统结构 |
5.7.2 业务模块设计和实现 |
5.8 本章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A |
致谢 |
四、属地道路货运统计研究初探(论文参考文献)
- [1]金川物流 构建安全风险管控体系[J]. 杨文义. 现代职业安全, 2021(01)
- [2]雄安新区综合交通运输统计指标体系构建[J]. 姜川川. 山东交通科技, 2020(06)
- [3]在地公路货物运输量统计方法[J]. 闫晟煜,肖润谋,杨铭.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020(06)
- [4]区域公路在地货物运输量分析研究[D]. 胥大为. 长安大学, 2020(06)
- [5]基于车籍的区域道路货物运输统计调查方案研究[D]. 王雅坤. 长安大学, 2020(06)
- [6]区域经济一体化下的襄阳市现代物流业发展探析[J]. 沈绪明,杨帆. 物流技术, 2017(10)
- [7]天津市东丽区交通运输信息化管理研究[D]. 信淑秀. 天津大学, 2017(09)
- [8]红柠铁路公司路企直通运输研究[D]. 宁小丽. 兰州交通大学, 2015(04)
- [9]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的高速铁路无砗轨道经济评价研究[D]. 李怀龙. 西南交通大学, 2015(10)
- [10]道路运输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 王思瑶. 大连交通大学, 201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