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在健康人中的表现及反流物成分的致病作用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内科学
作者: 张瑞星
导师: 姚树坤
关键词: 十二指肠胃反流,胆汁,胰液,监测
文献来源: 河北医科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目的:十二指肠胃反流(DGR)通常分为原发性DGR 和继发性DGR,而后者多发生于胆囊切除术或胃大部切除术后,目前研究的比较广泛;原发性DGR 的发生机理及其对胃黏膜造成的影响目前尚不清楚。本研究通过应用便携式胆汁监测仪(Bilitec 2000)和pH 监测仪同步监测健康人胃内24 小时胆汁反流和pH 变化情况,研究生理性DGR 的发生情况,探讨其发生特点和意义,并建议健康人群DGR 的正常参考范围。探讨原发性DGR 是否造成胃黏膜的病理性损害;如对胃黏膜有损害作用,是十二指肠液中哪种成分对其造成的影响以及这些成分的变化与动态pH和胆红素检测指标的关系。方法:1 应用便携式pH 监测仪和Bilitec 2000,同步监测健康人的胃内24 小时胆汁反流和pH 变化情况。计算0.14、0.20 和0.25 三界值时胆红素吸收值(ABS)≥界值的时间百分比的均值、标准差、中位数、第25%、75%、95%位数;总、立位、卧位、餐时和餐后等各时段ABS ≥界值的时间百分比、反流频率、长时间反流频率、最长反流时间以及胆红素吸收值的最大值、平均值和中位值,以及pH≥4 的时间百分比, 从而描述生理性DGR 的发生特点并且建议正常参考范围。观察pH 值和胆红素吸收值的同时点对应值,并进行两者的相关分析。受试者均行胃镜检查,取胃窦组织活检,进行HE 染色以确定胃黏膜有无慢性炎症。2 应用带胃管的便携式pH 监测仪和Bilitec 2000,同步监测10 例原发性病理性DGR 患者的胃内24 小时胆汁反流和pH 变化情况,包括胆红素吸收值≥0.25 的时间百分比、反流频率、长时间反流频率、最长反流时间、胆红素吸收值的最大值、平均值和中位值,以及pH≥4 的时间百分比,测出胃腔内ABS 与pH 对应细目表。根据胃内pH 和ABS 的对应关系分为四种时相:A:pH≥4,ABS≥0.25;B:pH≥4,ABS<0.25;C:pH<4,ABS≥0.25;D:pH<4,ABS<0.25。分别在四种时相内实时从置于胃腔的胃管中抽吸胃液后立即送检,利用Beckman 全自动生化分析仪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
英文摘要
英文缩写
研究论文 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在健康人中的表现及反流物成分的致病作用
引言
第一部分 生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24h胃内pH和胆汁水平监测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二部分 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胃内胆汁液成分与pH值和胆红素吸收值的关系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第三部分 原发性十二指肠胃反流患者胰液成分与胃内pH值和胆红素吸收值的相关研究
前言
材料与方法
结果
附图
附表
讨论
小结
参考文献
结论
综述一 十二指肠胃返流相关问题的研究进展
综述二 近端胃与临床研究
致谢
个人简历
发布时间: 2005-06-21
参考文献
- [1].十二指肠胃反流的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清热理气冲剂干预作用[D]. 冯丽.河北医科大学2005
- [2].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及诊断的研究[D]. 许琳.河北医科大学2009
- [3].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和实验研究[D]. 朱爱勇.第二军医大学2002
相关论文
- [1].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致病因素、发病机理及诊断的研究[D]. 许琳.河北医科大学2009
- [2].胃食管反流病患者食管动力及酸反流相关因素的研究[D]. 李海霞.华中科技大学2008
- [3].胃食管反流病临床和实验研究[D]. 朱爱勇.第二军医大学2002
- [4].十二指肠胃反流的临床、病理学分析及清热理气冲剂干预作用[D]. 冯丽.河北医科大学2005
- [5].原发性病理性十二指肠胃反流致病因素、诊断、发病机理及清热理气冲剂胃黏膜保护作用的研究[D]. 韩俊岭.河北医科大学2006
- [6].抗胃食管反流机制及胃食管反流病非药物治疗途经的研究[D]. 孙晓红.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2
- [7].蛙皮素对人胃粘膜上皮永生细胞系cyclin D1/CDK4的影响及在化学癌变中的作用初探[D]. 李景南.中国协和医科大学1999
- [8].幽门螺杆菌慢性感染诱导胃上皮细胞IKKβ、NF-κB、XIAP表达[D]. 宗红.郑州大学2005
- [9].幽门螺杆菌分泌蛋白粗提物对胃酸分泌及胃上皮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D]. 赵雩卿.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5
- [10].一、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机制探讨 二、膈肌生物反馈对胃食管反流病患者疗效研究[D]. 丁召路.中国协和医科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