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

论文摘要

中国教育在近代转型的过程中,存在两个互不隶属的教育系统——教会教育系统和中国人自办的教育系统,也同时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教育会”组织,其一是基督教在华教会教育的代表性组织“中国教育会(The Educational Association of China)”,其二是中国教育界自己的各省、县市、城镇乡教育会,以及全国教育会联合会。这两种教育会在各自的教育系统内都具有较高的政治地位、较强的群体代表性、较完整的内部系统性和较顽强的独立性,与官办的和纯民间的社团不同,是一种特殊的社团形态。突破传统研究领域的局限,将教会教育纳入近代中国教育事业的视野,在近代中国社会变迁和教育转型的大背景下,对两种教育会平等地加以研究,有助于揭示其整体特征和历史作用。 清末新政施行之前,中国的新式教育主要由传教士举办的教会学校构成。中国自身的新式教育只限于洋务运动期间建立的数十所洋务学堂。“中国教育会”是在华基督教新教传教士于1890年建立的组织,它通过“三年会议”和各种委员会,在研究教育思想、传播教育理论、改进教育方法、出版教科书、统一科学名词和术语,以及协调教会学校内部关系等方面,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有力地促进了教会教育的专业化。到戊戌变法时期,在中国社会变革即将拉开大幕之时,从事教会教育的传教士们迫切希望能够获得中国教育变革的主导权,从而使中国国家教育系统能够有助于基督教福音的传播,并同时使教会学校获得中国政府的承认。戊戌变法期间,在“中国教育会”和其他传教士团体的组织和当时维新派人士的帮助之下,传教士们向晚清政府提出了系统的教育改革方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清末新政时期,中国教育界掀起了向日本学习的浪潮,不但大批的中国留学生和办学人员远渡东瀛,求新知于日本,而且有大量的日本教习到中国来传授新式教育的方法和内容。面对这种形势,“中国教育会”在失望之余,试图带领教会学校与中国自办教育展开竞争,欲使教会教育成为中国自办教育学习的典范,从而确立传教士传播“西学”的正统地位。这一时期,教会教育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并且在“中国教育会”的协调下,逐渐出现了系统化的趋势。与此同时,中国教育界的新知识分子开始集结。他们组成各种团体,以集体的力量维护和发展在其时尚属稚嫩的新式教育。在这些社团中,各省教育会以及县市和城镇乡教育会成为数量较多、组织较为完善、活动较有规律,影响也较大的一类组织。江苏省教育会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这类教育会组织自身具有高度的民主性,能够聚集各方面的力量,同时由于得到晚清政府的支持,获得了来自政府的经费资助,并且具有借助行政权力的便利,因而成为整个教育系统中一个有机的部分,对于表达教育界的立场,发挥教育家和教育工作者群体的力量,推进新式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独特而积极的作用。 民国鼎新,中国的教育转型进一步深化。由于中国自办教育规模的发展,“中国教育会”

论文目录

  • 内容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关于选题
  • 二、研究对象的界定
  • 三、相关研究成果述评
  • 四、研究方法
  • 第一章 二十世纪之前中国教育会与新式教育的酝酿
  • 第一节 基督教教育团体在中国的出现
  • 一、维新变法运动之前外国传教士在华教育概况
  • 二、基督教教育团体的出现和初步发展
  • 第二节 “中国教育会”“三年会议”关于教育问题的讨论
  • 一、1893 年的第一次“三年会议”
  • 二、1896年的第二次“三年会议”
  • 三、1899年的第三次“三年会议”
  • 第三节 戊戌政变之前西方传教士群体的中国教育变革设计
  • 一、教育管理体制
  • 二、学校系统
  • 三、教学内容
  • 四、传教士与士大夫的两度合作
  • 第四节 “中国教育会”与教会教育为主体的新式教育
  • 一、近代以来西学在教育观念变革中的作用
  • 二、传教士教育团体与以教会教育为主体的新式教育
  • 第二章 清末新式教育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教育会与教育家群体
  • 第一节 取法东洋与传教士教育家的反应
  • 一、二十世纪初学习日本活动的蓬勃开展
  • 二、西方传教士对于学习日本活动的引导
  • 三、传教士对学习日本活动的反应
  • 第二节 “中国教育会”的应对与教会教育的系统化趋势
  • 一、“中国教育会”第四次“三年会议”对形势的认识和决定
  • 二、立案注册问题与教会教育的独立发展
  • 三、清末教会教育的系统化与“中国教育会”的作用
  • 第三节 中国新知识分子的集结与教育团体的涌现
  • 一、清末教育改革的仓促推行
  • 二、中国新知识分子的集结与教育会的兴起
  • 三、清末时期的江苏省教育会
  • 第四节 两个群体的并存和共进
  • 一、清末教育会组织的人员构成
  • 二、教育变革的新动力
  • 三、两个群体的并存和共进
  • 第三章 民国前期教育会系统的成形与新式教育的定形
  • 第一节 教会教育的地域化与“中国教育会”的重心下移
  • 一、辛亥革命之后教会教育的新发展
  • 二、“中国教育会”的重组和改名
  • 三、“中国教育会”与教会教育系统化趋势的地域性取向
  • 第二节 中华教育界新知识分子的进一步集结
  • 一、民国初年各地教育会的组织和活动
  • 二、民国时期的江苏省教育会
  • 三、全国教育会联合会与其他全国性教育社团
  • 第三节 “五四”运动之后教育会活动的扩张
  • 一、各省教育会及其联合会与壬戌学制
  • 二、各省教育会及其联合会与教育经费独立运动
  • 三、教育会参与收回教育权运动
  • 结语
  • 主要参考文献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 [1].初中英语口语教学的困难与对策[J]. 校园英语 2017(28)
    • [2].不当的教育会“伤”人[J]. 妇女生活(现代家长) 2010(08)
    • [3].浅谈兴趣在教学中的作用[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 2013(03)
    • [4].论清末民初福建教育会社[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5)
    • [5].中国的教育会好吗?[J]. 人民公安 2013(20)
    • [6].调适、规划与重建:抗战时期的中华基督教教育会[J]. 抗日战争研究 2010(03)
    • [7].江苏教育会与民国教育界的南北争竞(1919—1927)[J]. 教育学报 2019(04)
    • [8].守住教育初心[J]. 中华传奇 2018(34)
    • [9].《祖国》杂志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会在京召开[J]. 祖国 2019(16)
    • [10].胡适与第八届教育会联合会[J]. 历史教学(高校版) 2009(05)
    • [11].好孩子真是夸出来的吗?[J]. 科普童话 2014(20)
    • [12].好孩子真是夸出来的吗?[J].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14(10)
    • [13].六种不良教育会毁掉孩子的一生[J]. 心理与健康 2020(07)
    • [14].让感恩之花永远绽放——“父母皆祸害”网络大讨论思考[J]. 辅导员 2010(27)
    • [15].徐特立曾任职的教育行政机构简介(二)——湖南省教育会[J]. 特立研究 2020(02)
    • [16].清末民初劝学所与县教育会关系述评[J]. 山东工会论坛 2015(02)
    • [17].陈敏尔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以案四说”现场警示教育会上强调 以案为鉴 以案促改 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杜宇新唐良智出席[J]. 今日重庆 2019(08)
    • [18].教育会影响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吗?——基于教育回报率的实证研究[J]. 开放教育研究 2020(05)
    • [19].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与西方公共考试制度的引介与实践[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2(04)
    • [20].屏山县:召开2017年省级科技项目工作推进暨廉政警示教育会[J]. 宜宾科技 2017(01)
    • [21].浅谈漠视教育法的运用[J]. 新丝路(下旬) 2015(10)
    • [22].MOOCs来了,传统的课堂教育会走向哪里呢?[J]. 物理与工程 2014(S1)
    • [23].远离惩戒的“表扬主义”教育会成功吗[J]. 教学与管理 2009(22)
    • [24].VR又玩跨界 这次与教育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J]. 中国战略新兴产业 2017(03)
    • [25].民初教育的民间参与:湖南省教育会在湖南教育决策中的作用[J]. 大学教育科学 2019(04)
    • [26].学院召开第二批“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安排部署会暨廉洁警示教育会[J]. 北京石油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5)
    • [27].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与The Educational Review[J]. 教育评论 2015(07)
    • [28].民政部党组召开案情通报暨警示教育会[J]. 中国民政 2018(18)
    • [29].中日数学教育研究交流的回顾与展望——中日数学教育会纪要[J]. 数学通报 2011(11)
    • [30].中华基督教教育会与西方师范教育理念的引介与实践[J]. 历史教学(下半月刊) 2012(08)

    标签:;  ;  ;  ;  ;  

    社会变迁中的中国近代教育会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