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气候变化引起水热条件的变化,从而影响到农业生产。人们采取各种措施以适应气候变化带来的影响。了解和掌握气候变化规律,在农业上才有可能因势利导,达到丰产丰收的目的。本文以泰安市作为研究区域,利用1981-2010年气象资料和统计年鉴资料,采用趋势检验、回归分析、建立模型等方法,对泰安市气温、降水气候因子的变异规律及其对耕地、种植结构的影响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未来30年的农业区划及应对气候变化的对策措施。研究主要取得了以下成果:(1)受全球性自然、人为因素及局部区域条件影响,近30年间泰安市气候变暖突出,升高约0.8℃,并以90年代增温最为显著,平均增速为0.373℃/(10年),气温日较差变小,东平地区气温明显偏低;全市降水年际变化大,呈弱的增加趋势,增加了约167.9mm,平均增速为30.146mm/(10年),干旱频繁,新泰降水最多,东平降水不稳定;经线性模型模预测气候朝暖湿方向发展(但是近些年向暖干化发展趋势较为明显)。(2)随着气候条件变化,泰安市耕地数量及布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模型Y=553212.6-15118.7C-19.99P±10706.06(其中,Y为耕地数量,C、P分别为年平均气温、年降水量)能较好模拟气候变化对耕地数量的影响。耕地数量在1981-2007年减少42335hm2,在1981-2009年期间则增加了12252hm2。在预测的气候条件下,预计2020年耕地面积将达到318778hm2。此外,气候变化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耕地环境。(3)气候变化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泰安市种植结构,主要表现在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产量、作物种植面积及布局、病虫害、土壤投入等方面。文章以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棉花、油料)为例,通过深入分析气候变化对农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机制,建立了一系列的气候变化对作物单产、作物种植面积的影响模型,发现气候变化利于作物产量的提高以及作物总种植面积、油料种植面积的增加,减少了粮食作物和棉花的种植面积。近30年期间全市作物总种植面积增加了98680hm2,以宁阳最为显著;粮食作物种植面积减少了9154hm2,以市区最为显著:棉花种植面积减少8422hm2,以肥城地区最为显著;油料作物种植面积增加6721hm2,尤其以宁阳最为突出。(4)在建立的影响模型的基础上进行了未来30年的农业区划:预计到2020年耕地面积将达到318778hm2,作物总种植面积达到588106hm2,粮食作物种植面积达到369063hm2,棉花种植面积达到5099hm2,油料作物的种植面积达到49610hm2:根据各县市区的气候特点对耕地数量和种植面积进行了分解;针对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农业生产中适宜选育耐高温、抗旱和抗病虫害的优良品种,合理调整种植结构,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推广生态农业及防护林等。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J]. 资源环境与发展 2008(01)
- [2].各地发改委将设应对气候变化处[J]. 石油和化工节能 2010(01)
- [3].两部委明确七项城市适应气候变化主要行动[J]. 吉林勘察设计 2016(02)
- [4].国外气候变化教育进展及其启示研究[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2019(06)
- [5].当前应对气候变化的力度决定未来中国的公众健康水平[J]. 科学通报 2020(01)
- [6].气候变化的困境和突围之道[J]. 能源 2019(12)
- [7].《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与行动2019年度报告》发布[J]. 污染防治技术 2019(06)
- [8].2019年“一带一路”国家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及可持续发展官员研修班圆满结业[J].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9(04)
- [9].携手“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J]. 防灾博览 2019(06)
- [10].全球气候变化对我国水文与水资源的影响[J]. 中国高新科技 2019(23)
- [11].适应气候变化的法律制度研究[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9(12)
- [12].《应对气候变化法》体系化研究的转向与路径[J]. 特区经济 2020(01)
- [13].推进应对气候变化立法进程的思考与建议[J]. 环境保护 2019(23)
- [14].阿里斯顿:气候变化挑战迫在眉睫,人人都应行动起来[J]. 供热制冷 2019(12)
- [15].创新气候投融资助力开创应对气候变化新局面[J]. 环境保护 2019(24)
- [16].“后巴黎”时代中国应对气候变化能力建设方向[J]. 科学通报 2020(05)
- [17].第26章 社会科学、天气和气候变化[J]. 气象科技进展 2019(S1)
- [18].中国民间气候变化行动网络的2019[J]. 世界环境 2020(01)
- [19].应对气候变化,任重道远[J]. 世界环境 2020(01)
- [20].论气候变化中国的立法应对[J]. 世界环境 2020(01)
- [21].适应气候变化的中国财政支农政策研究[J]. 人民论坛 2020(03)
- [22].促研发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可再生能源发展[J]. 汽车零部件 2020(01)
- [23].气候变化威胁儿童健康[J]. 科学新闻 2020(01)
- [24].应对气候变化:任务更艰巨[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Z1)
- [25].达能加速投资,提升包装等多方面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J]. 中国包装 2020(03)
- [26].气候变化适应型城市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名城 2020(03)
- [27].气候变化如何影响人类健康?[J]. 可持续发展经济导刊 2020(05)
- [28].适应气候变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应用[J]. 阅江学刊 2020(02)
- [29].气候变化诉讼比较研究——基于两起“弃风弃光”环境公益诉讼案展开的分析[J]. 法律适用 2020(08)
- [30].欧央行气候变化应对[J]. 中国金融 20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