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论文摘要

微小卫星具有成本低、功能密度高以及研发周期短等一系列优点,成为航天领域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姿态控制系统(ACS)是其核心,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卫星所能实现的在轨功能。微小卫星的ACS在质量、体积以及功耗等方面有严格限制,本文研究目的是探索并研制满足总体约束和在轨功能要求的高性能ACS。本文以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天巡者”微小卫星研制为背景,系统的研究了微小卫星ACS相关理论、方法以及关键技术,主要研究内容和创新性成果如下:(1)在对国内外微小卫星及其ACS研究现状归类分析基础上,通过对“天巡者”微小卫星飞行任务和总体对其ACS要求的分析,提出了具有某种优势且切实可行的ACS方案配置,给出各组成部分的技术指标。建立了完整的微小卫星ACS数学模型,包括卫星运动学、动力学、测量参考、执行结构以及环境干扰等模型,对影响卫星姿态的干扰力矩进行了仿真分析,并采用能量分析法研究了卫星的稳定性。(2)提出了一种新的姿态确定组合滤波方法,融合双矢量姿态确定算法和EKF、UKF等非线性滤波,将高维观测量转化为四元数,使观测方程转化为线性方程,显著的减少了计算量,并提高了滤波精度。以磁强计、太阳敏感器和陀螺组成姿态确定系统,采用直接观测方程,以及q-method和高斯-牛顿算法的预处理观测方程,设计了无陀螺EKF、有陀螺EKF以及无陀螺UKF共9种滤波器,通过详细的仿真分析,表明预处理观测方法具有更好的效果。(3)针对微小卫星初态控制这一关键技术,基于喷气系统设计了速率阻尼、拟PD以及限制姿态反馈等控制律,以适用于大角度姿态捕获,并根据不同的动量轮起旋方式,提出了多种初态控制方案;基于磁力矩器设计了B-dot速率阻尼、能量控制、滑模控制以及限制姿态反馈等磁控制律,提出了B-dot阻尼加动量轮常速起旋、磁控加动量轮姿态捕获的新方法,给出了Y-Thomson初态控制方案。对于所设计的喷气控制和磁控方法进行详细的理论分析和仿真验证,为其工程应用提供了必要的论证。(4)对于微小卫星的长期在轨运行,设计了动量轮俯仰控制和磁卸载控制律。提出了新的磁控章、进动控制律,应用MTS法给出其参数以及时间响应的近似公式,该理论研究及分析对工程设计具有很好的指导价值;设计了动量轮常速旋转的同时进行主动磁控的三轴稳定控制律,不仅避免了动量轮饱和卸载,而且使控制过程操作简捷。(5)研究了喷气系统加偏置动量轮的高精度联合控制方法,设计了LQG控制和Lyapunov控制三轴稳定控制律;针对偏置动量微小卫星姿态机动,设计了Lyapunov控制、滑模控制以及反馈线性化等非线性控制律,用于三轴小机动和俯仰大机动,满足高精度的同时还具有实时性;深入研究了喷气故障情况下的欠驱动控制,提出了一种新的姿态描述方法——(w , z)参数化法,通过两次垂直旋转来表示卫星姿态,设计了欠驱动卫星的稳定控制和再定位控制律,并通过仿真表明其有效性。(6)基于VxWorks实时操作系统进行微小卫星ACS软件设计,提出了采用微内核和软件层次结构的设计思想,完成了多任务调度管理、控制模式管理以及各模式的任务相互通信等设计,仿真实践表明其具有高可靠性、易扩展性等优点,为整个星载软件的实现打下了基础。总之,本文针对“天巡者”微小卫星的功能要求,研究探索一种具有高精度、高可靠性以及高性价比的ACS方案,针对其关键技术提出了解决方法,在理论上、方法上具有多处创新性研究成果,对于满足任务要求和总体约束的高性能微小卫星ACS设计具有较大借鉴意义和应用价值。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微小卫星国内外研究现状
  • 1.3 姿态控制系统研究现状
  • 1.4 关键技术及内容安排
  • 第二章 关于姿态控制系统设计
  • 2.1 卫星任务及对控制系统要求
  • 2.1.1 卫星任务要求
  • 2.1.2 主要技术指标
  • 2.1.3 卫星飞行程序
  • 2.2 姿态控制系统初步方案
  • 2.2.1 姿态控制方案概述
  • 2.2.2 姿态敏感器
  • 2.2.3 执行机构
  • 2.3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姿态控制系统数学模型
  • 3.1 卫星姿态描述
  • 3.1.1 坐标系及轨道参数
  • 3.1.2 欧拉角姿态描述
  • 3.1.3 四元数姿态描述
  • 3.1.4 姿态旋转矩阵性质
  • 3.2 测量参考模型
  • 3.2.1 地球磁场模型
  • 3.2.2 太阳矢量模型
  • 3.2.3 陀螺模型
  • 3.2.4 星敏感器模型
  • 3.3 姿态控制模型
  • 3.3.1 姿态运动学模型
  • 3.3.2 卫星动力学模型
  • 3.3.3 偏置动量轮模型
  • 3.3.4 喷气系统模型
  • 3.3.5 磁力矩器模型
  • 3.3.6 干扰力矩及仿真
  • 3.4 卫星能量分析
  • 3.4.1 卫星能量方程
  • 3.4.2 卫星稳定性分析
  • 3.5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姿态确定算法研究
  • 4.1 姿态确定算法
  • 4.1.1 Wahba 问题
  • 4.1.2 q-method 算法
  • 4.1.3 高斯-牛顿算法
  • 4.1.4 EKF 滤波器
  • 4.1.5 UKF 滤波器
  • 4.2 姿态确定方案设计
  • 4.2.1 方案设计流程
  • 4.2.2 四元数滤波处理
  • 4.3 无陀螺EKF 滤波器
  • 4.3.1 姿态估计状态方程
  • 4.3.2 直接观测方程
  • 4.3.3 预处理观测方程
  • 4.3.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4 有陀螺EKF 滤波器
  • 4.4.1 姿态估计状态方程
  • 4.4.2 直接观测方程
  • 4.4.3 预处理观测方程
  • 4.4.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5 无陀螺UKF 滤波器
  • 4.5.1 直接观测UKF
  • 4.5.2 预处理观测UKF
  • 4.5.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喷气系统初始姿态控制
  • 5.1 速率阻尼控制
  • 5.1.1 喷气系统分析
  • 5.1.2 喷气速率阻尼
  • 5.1.3 喷气恒星捕获
  • 5.1.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2 姿态捕获控制
  • 5.2.1 PD 控制律设计
  • 5.2.2 拟PD 姿态捕获控制
  • 5.2.3 限制姿态反馈控制
  • 5.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3 动量轮起旋控制
  • 5.3.1 起旋控制律设计
  • 5.3.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4 动量轮先起旋初态控制
  • 5.4.1 初态控制方案选择
  • 5.4.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在轨运行姿态控制
  • 6.1 长期稳定控制
  • 6.1.1 卫星模型线性化
  • 6.1.2 俯仰轴稳定控制
  • 6.1.3 磁滚动-偏航控制
  • 6.1.4 动量轮饱和磁卸载
  • 6.1.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6.2 短期高精度控制
  • 6.2.1 喷气滚动偏航控制
  • 6.2.2 LQG 喷气控制
  • 6.2.3 Lyapunov 喷气控制
  • 6.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6.3 姿态机动控制
  • 6.3.1 参考运动轨迹
  • 6.3.2 Lyapunov 控制
  • 6.3.3 滑动模态控制
  • 6.3.4 反馈线性化控制
  • 6.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6.4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三轴磁控研究
  • 7.1 磁控速率阻尼
  • 7.1.1 B-dot 纯磁控阻尼
  • 7.1.2 仿真结果及分析
  • 7.2 纯磁控姿态捕获及三轴稳定
  • 7.2.1 能量磁控
  • 7.2.2 限制姿态反馈磁控
  • 7.2.3 拟PD 磁控
  • 7.2.4 滑模磁控
  • 7.2.5 LQG 磁控
  • 7.2.6 仿真结果及分析
  • 7.3 主动磁控加动量轮控制
  • 7.3.1 动量轮起旋与B-dot 控制
  • 7.3.2 磁控加常值动量轮姿态捕获
  • 7.3.3 Y-Thomson 初态控制
  • 7.3.4 磁控加常值动量轮稳定控制
  • 7.3.5 仿真结果及分析
  • 7.4 本章小结
  • 第八章 喷气欠驱动控制
  • 8.1 (W,Z)参数化及卫星运动方程
  • 8.1.1 (W,Z)参数化
  • 8.1.2 运动学方程
  • 8.2 喷气欠驱动稳定控制
  • 8.2.1 旋转轴稳定
  • 8.2.2 角速度稳定
  • 8.2.3 三轴姿态稳定
  • 8.2.4 仿真结果及分析
  • 8.3 欠驱动再定位控制
  • 8.3.1 姿态再定位控制
  • 8.3.2 参考轨迹设计
  • 8.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8.4 本章小结
  • 第九章 控制系统方案及软件实现
  • 9.1 姿态控制系统方案
  • 9.1.1 姿态控制系统方案设计
  • 9.1.2 实时嵌入式星载计算机系统
  • 9.2 Vxworks 实时系统及其移植
  • 9.2.1 Vxworks 系统介绍
  • 9.2.2 VxWorks 运行环境的建立
  • 9.3 姿态控制总体软件设计
  • 9.3.1 模块化层次结构
  • 9.3.2 调度管理模块设计
  • 9.3.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9.4 姿态控制模式软件设计
  • 9.4.1 喷气姿态捕获模式
  • 9.4.2 三轴稳定模式
  • 9.4.3 仿真结果及分析
  • 9.5 本章小结
  • 第十章 总结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基于特征结构配置的飞机横航向控制律设计[J]. 教练机 2019(04)
    • [2].基于自适应高阶滑模的直气复合控制律设计[J].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20(01)
    • [3].基于模型跟踪的变稳控制律设计研究[J]. 教练机 2018(03)
    • [4].无模型控制律的特征参量分析与估计[J]. 系统科学与数学 2014(10)
    • [5].无人机控制律的设计与仿真[J]. 电子测试 2017(16)
    • [6].模型参考自适应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纵向控制律设计[J]. 火力与指挥控制 2012(03)
    • [7].放宽静稳定性大型客机电传控制律设计[J]. 飞行力学 2010(05)
    • [8].拦截器模糊姿态控制律研究[J]. 航天控制 2008(04)
    • [9].某小型高速无人机纵向控制律[J]. 兵工自动化 2020(01)
    • [10].面向试飞员培训的多构型变稳控制律设计[J]. 飞行力学 2020(02)
    • [11].中性速度稳定转正向速度稳定控制律瞬态抑制方法[J]. 飞行力学 2018(05)
    • [12].大型运输机推力不对称补偿控制律设计[J]. 飞行力学 2017(05)
    • [13].无人机快速着陆控制律设计及仿真验证[J]. 计算机仿真 2016(07)
    • [14].带控制律导弹投放数值模拟[J]. 空气动力学学报 2013(03)
    • [15].基于反演法的导弹姿态控制律设计[J].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2012(04)
    • [16].非合作目标的自主接近控制律研究[J].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2008(05)
    • [17].基于μ综合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律设计[J]. 航天控制 2017(01)
    • [18].大型运输机重型货物连续空投控制律设计及仿真[J]. 飞行力学 2013(06)
    • [19].针对一类受限系统的优化迭代学习控制律[J].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3(11)
    • [20].基于滑模方法的空空导弹一体化制导控制律设计[J].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2014(02)
    • [21].主动结构的控制律辨识研究[J]. 噪声与振动控制 2014(04)
    • [22].舰载机弹射起飞上升段控制律研究[J]. 电光与控制 2012(02)
    • [23].航天器连续非光滑姿态控制律设计[J]. 宇航学报 2012(06)
    • [24].重装空投系统的动力学建模与控制律设计[J]. 计算机应用 2012(11)
    • [25].带末端角约束的跃升俯冲攻击控制律设计[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2(29)
    • [26].某型无人机俯仰角控制回路的控制律设计[J]. 企业技术开发 2012(25)
    • [27].异步电机软启动的瞬时功率理论控制律[J]. 黑龙江科技学院学报 2011(04)
    • [28].弹性机翼阵风响应减缓神经-模糊控制律研究及实验分析(英文)[J].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2010(03)
    • [29].一类质心突变飞行器的姿态控制律重构设计[J]. 空间控制技术与应用 2009(02)
    • [30].无人机自动起飞系统建模和控制律设计研究[J].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2008(01)

    标签:;  ;  ;  ;  ;  ;  

    微小卫星姿态控制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