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截省句

汉语截省句

论文摘要

本论文主要研究汉语中的一种省略句式——截省(Sluicing)句。 对截省句的研究始于Ross(1969),这种句式在表面形式上(有语音形式的部分)是一个疑问词(短语),但来自语言经验证据和理论上的分析可以证明,在英语及其他多种有形态变化的语言中,截省句的内部句法结构是一个完整的CP,其句子类型是一个疑问句。因此,截省句是一种语音形式不完备的省略句。汉语虽然没有显性形态标记,但我们可以从允准截省句的动词的选择性特征以及汉语截省句的其他句法表现来断定,汉语截省句在句法功能上也是一个完整的疑问句。 本文的目的是运用当代形式语言学对省略句以及截省句的研究成果来考察汉语截省句,在对汉语截省句进行描写的基础上,总结其特点,并试图给出合理解释。 在生成语法的框架下,对截省句的解释主要有PF删除(PF-deletion)和LF复制(LF-copy)两种途径。前者假定省略的部分在显性句法阶段有完整的表达,基于某种允准条件,在音系层面得以删除,从而生成语音缺省的截省句;后者则假定语音空缺的部分在显性句法层面即为空位,这一空位在LF层面借助先行语进行恢复,从而获得语义解释。 按照PF删除途径,截省句的是这样生成的:首先,在显性句法层面,疑问词从IP内部的原始位置移到[Spec,CP],然后,带有疑问词语迹的IP在音系层面被删略,基于此,截省句也被称为IP省略。PF途径对于英语类的截省句都有一定的解释力,但由于其基本假设是疑问词移位,因此在解释汉语这样的原位疑问词语言中的截省句时明显不足。 在分析了PF删除途径用来解释汉语截省句的不足之后,我们采用LF复制途径来解释汉语截省句。按照这一理论,截省句空缺的部分在LF层面借助前面的先行语进行恢复和重建。从LF层面出发来解释截省句,大大减轻了句法的负担,同时音系层面的删除也变得不再需要,这样就避开了建立在疑问词移位基础上的PF删除理论和原位疑问词语言之间的矛盾。 本文所采用的理论来自于Chung,Ladusaw&McCloskey(1995),这一理论被称为IP循环,它是一种建立在LF层面之上的解释截省句的理论,广义上讲,是一种LF复制的办法。IP循环的基本前提是省略部分与先行语之间存在等同关系,其核心组成部分是:为截省部分构造的逻辑形式必须为疑问算子提供一个可以约束的自由变量,这一分析的基础是Heim(1982)等提出的关于不定名词的理论。 根据IP循环理论,我们把汉语的截省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关联语都是隐性的情况(又可以根据关联语的位置分作两类);一类是关联语是显性的情况。对前者的处理增加了萌生操作;对后者的解释采用的是合并操作的办法。按照IP循环的办法,

论文目录

  • 前言
  • 0.1 基本假设
  • 0.2 研究对象及目标
  • 第一章 省略
  • 1.0 引言
  • 1.1 语音和语义的一致与不一致
  • 1.2 省略
  • 1.2.1 省略的判定—来自经验的观察
  • 1.2.2 省略的判定—来自理论的分析
  • 1.3 虚范畴
  • 1.4 虚范畴与省略
  • 1.5 常见的省略结构
  • 1.6 省略的解释途径
  • 1.6.1 PF删除理论
  • 1.6.Z LF复制理论
  • 1.6.3 小结
  • 1.7 汉语的相关研究
  • 1.7.1 缺口句
  • 1.7.2 VP省略
  • 1.7.2.1 汉语的VP省略
  • 1.7.2.2 “是”和“do”
  • 1.7.2.3 对宾语省略的解释
  • 1.7.2.4 允准条件与宾语省略
  • 1.7.2.S NP语迹与宾语省略
  • 1.7.3 片语
  • 1.8 小结
  • 第二章 截省句与原位疑问词语言
  • 2.0 引言
  • 2.1 截省句的特征
  • 2.2 截省句省略了什么
  • 2.2.1 来自经验的证据
  • 2.2.2 来自理论的论证
  • 2.3 截省句与孤岛修复
  • 2.4 原位疑问词语言中的截省句
  • 2.5 几种可能的解释
  • 2.5.1 移位说
  • 2.5.2 截省句与分裂句/准分裂句
  • 2.5.3 空主语或脱落代词
  • 2.5.4 谓语说
  • 2.5.5 谓语前置
  • 2.5.6 准截省句说
  • 2.6 小结
  • 第三章 汉语截省句的特点
  • 3.0 引言
  • 3.1 语料
  • 3.2 截省句与准截省句
  • 3.3 汉语截省句动词的选择限制
  • 3.4 “是”与汉语截省句
  • 3.5 汉语截省句与孤岛效应
  • 3.5.1 孤岛限制判定条件
  • 3.5.2 语料观察
  • 3.5.3 分析之一:主语从句岛、同位语岛、并列成分限制以及介词滞留限制
  • 3.5.4 分析之二:近邻原则与附接语从句限制
  • 3.5.5 分析之三:关系从句岛和疑问词岛
  • 3.6 等同与孤岛限制
  • 3.7 小结
  • 第四章 汉语截省句的语义解释
  • 4.0 引言
  • 4.1 等同条件
  • 4.2 等同条件与LF复制的理论优势
  • 4.3 允准条件与PF删除的不足
  • 4.4 原位疑问词在LF层面的位置
  • 4.4.1 不定名词与疑问词
  • 4.4.2 量词提升与LF层面移位
  • 4.4.3 截省句与三分结构
  • 4.5 IP循环与汉语截省句的语义解释
  • 4.5.1 IP循环及截省句的重新分类
  • 4.5.2 萌生操作与汉语截省句
  • 4.5.3 合并操作与汉语截省句
  • 4.6 “是”与汉语截省句
  • 4.7 截省句的语用含义
  • 4.8 小结
  • 第五章 结论
  • 5.1 本文研究成果
  • 5.2 本文创新之处
  • 5.3 后续研究
  • 参考文献
  • 附录:主要术语中英文对照表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俄罗斯汉语传播动因及模式研究[J]. 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2019(06)
    • [2].美国华裔子女汉语继承语教育现状与问题[J]. 比较教育研究 2019(12)
    • [3].“一带一路”倡议与东南亚国家汉语推广策略[J]. 西部学刊 2019(21)
    • [4].人民本位:瞿秋白汉语规划的基本特征[J]. 名作欣赏 2020(11)
    • [5].留学生高级汉语综合课课程研究现状与展望[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0(01)
    • [6].孔子学院发展中的“汉语+”和“+汉语”[J]. 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2020(01)
    • [7].国际生汉语网络流行语的习得研究[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01)
    • [8].汉语复句研究回顾与展望[J]. 绥化学院学报 2020(05)
    • [9].中亚地区汉语传播现状浅析[J]. 文化产业 2020(06)
    • [10].“满式汉语”及其他——答戴昭铭先生之五[J]. 满语研究 2020(01)
    • [11].中亚来华留学生的汉语认同研究[J]. 文学教育(上) 2020(09)
    • [12].浅谈如何进行汉语国际教学中“敏感问题”的跨文化沟通[J]. 国际公关 2019(11)
    • [13].汉语方言文白异读研究述评[J]. 北极光 2019(10)
    • [14].3-5岁汉语儿童叙事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J]. 中国特殊教育 2017(11)
    • [15].汉语的百年沉浮[J]. 华夏文化 2018(02)
    • [16].汉语请求行为潜层内容类别初探[J]. 文化学刊 2018(07)
    • [17].新媒体环境下汉语生态的优化与保护[J]. 新媒体研究 2016(23)
    • [18].俄、汉语数词语用意义的对比研究[J]. 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01)
    • [19].印尼学生汉语习得的偏误类型和成因[J]. 海外华文教育 2017(01)
    • [20].基于对比的对泰汉语助动词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 2017(02)
    • [21].“一带一路”战略下汉语国际传播探索与思考[J]. 传播力研究 2017(03)
    • [22].日据时期朝鲜汉语官话会话书《增补改正汉语独学》音系标记[J]. 东疆学刊 2017(03)
    • [23].东南亚汉语传播与政治生态适应研究[J].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7(02)
    • [24].学好汉语才回家[J]. 孔子学院 2017(04)
    • [25].汉语重数[J]. 中国行政管理 2017(09)
    • [26].汉语与南亚语关系研究百年回顾与展望[J]. 百色学院学报 2017(04)
    • [27].浅析大众传媒在汉语国际化历程中的推动作用[J]. 新闻世界 2015(08)
    • [28].汉语网络流行语的特点及翻译方法[J]. 山西青年 2020(02)
    • [29].汉语 “水”[J]. 福建文学 2020(04)
    • [30].藏区小学汉语实践教学现状与改进策略研究[J]. 科幻画报 2020(05)

    标签:;  ;  ;  ;  ;  

    汉语截省句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