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旅游业是20世纪经济增长最快的产业,旅游业中增长最快的部分是生态旅游。而当前生态旅游业的发展实践面临着各种矛盾和困难,迫切需要完善的理论来指导其发展。因此,本文选择该课题进行生态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对策研究,对合理利用和保护生态旅游资源,促进生态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本文从行政区划、地理区位、地形地貌、气象气候和水文、历史沿革、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概况和生态旅游资源等8个方面对研究地——伊春进行了介绍。 从气候、水体质量、空气质量、区域噪声四个方面入手,进行了生态旅游开发适宜性评价。采用目前比较流行的旅游气候生理指标舒适指数、风效指数和气候特征来评价该区域的气候条件;对本区域具有代表性的河流和饮用水状况根据《地表水监测规范》中的规定进行分析,采用地面水均值型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选择二氧化硫、氮氧化合物、总悬浮颗粒三项指标数据作为伊春区域大气质量评价因子,对比国家《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标准》(GHZB1-1999),采用空气质量综合污染指数法进行评价;从区域环境噪声、24小时功能区噪声和交通噪声三个方面对伊春区域噪声进行监测评价。 总结以往专家、科研人员的工作经验,结合伊春实际,拟定了一个科学的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方案和定量评价方法。该方案不仅考虑了属性分类,还考虑了规模分级,以便于资源定量评价。新拟定的分类系统分为三个层次:系、类、型。与《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标准相比,新拟定的分类分级系统在生态旅游资源种类数量上有所简练。在体现生态旅游资源单体属性时,以型来定性。设定型的规模为三个等级:域、段、元,分别体现大、中、小规模的概念。 提出了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评价体系和具体方法:(1)资源归类。根据本文拟定的生态旅游资源分类系统,对所普查的生态旅游资源单体进行属性归类,确定其基类(型),并根据其规模确定规模等级。(2)粗评。经过粗评,过滤去资源品质较低的单体,且可以定量地得出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类型趋向。(3)详评。对剩余分值较高的单体,先确定评价内容和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与专家咨询法结合来确定各评价因子的权重。根据权重分布,设置评价指标标准分数表,分为5个级别。用多级模糊模式识别模型与非结构型决策理论对项目进行综合评价,得出旅游资源的隶属级别。详评可在更广阔的范围内确定旅游资源的等级,使区域内的资源具有世界范围内的可比性。 对伊春区域生态旅游开发的适宜性评价和分析。从气候条件、水体质量、空气质量环境噪声等四个环境要素以及交通、通讯、电力、供热、卫生、教育、文化、体育、城市基础设施和发展生态旅游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评价,总体情况是发展生态旅游具有明显的优势,潜力巨大。 对伊春区域生态旅游资源的粗评和详评分析可知:伊春区域自然生态旅游资源占据绝对优势,其次是人文生态旅游资源,而服务系生态旅游资源分值最低;生态旅游资源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工业旅游资源评价体系构建分析[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 2020(01)
- [2].海滩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进展与展望[J]. 钦州学院学报 2019(03)
- [3].历史文化古镇类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溱潼古镇为例[J]. 中国经贸导刊(中) 2019(08)
- [4].山地风景旅游资源评价的三元认知[J]. 四川旅游学院学报 2017(01)
- [5].国内外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 凯里学院学报 2015(01)
- [6].重庆市博物馆旅游资源评价及发展策略研究[J]. 明日风尚 2017(01)
- [7].苍溪县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策略——基于RMP模型分析[J]. 中华少年 2017(16)
- [8].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古文化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研究[J]. 城市地理 2017(16)
- [9].北京城市森林公园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北京西山国家森林公园为例[J]. 现代园艺 2020(21)
- [10].大数据在风景园林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J]. 安阳师范学院学报 2020(05)
- [11].长汀历史文化名城旅游资源评价与功能区划研究[J]. 市场周刊(理论研究) 2017(06)
- [12].乡村旅游资源评价研究——以绍兴市建辉村为例[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20)
- [13].应用型高等教育下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构建与应用——以《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为例[J]. 河北能源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4(04)
- [14].国内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 2013(04)
- [15].旅游资源评价研究述评[J]. 旅游纵览(下半月) 2013(16)
- [16].解析“后旅游资源评价方法”——读《旅游原创策划》有感[J]. 剑南文学(经典教苑) 2013(09)
- [17].影像分析法在旅游资源评价中的应用研究——以贡嘎山为例[J]. 长江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01)
- [18].长春现代人文旅游资源评价[J]. 商 2012(15)
- [19].回归原义的旅游资源评价模式重构——以丝绸之路甘肃段旅游资源为例[J]. 开发研究 2012(06)
- [20].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实践教学新方式与新模式的构建[J]. 安徽农业科学 2011(36)
- [21].国内生态旅游资源评价研究综述[J]. 传奇·传记文学选刊(理论研究) 2010(02)
- [22].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旅游资源评价[J]. 科技和产业 2009(03)
- [23].南子沟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研究[J].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20(19)
- [24].宁夏红寺堡区旅游资源评价与绿色开发研究[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4)
- [25].基于供给侧改革的《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改革探析[J]. 课程教育研究 2018(13)
- [26].《旅游资源评价与开发》课程教学的探索[J]. 中国科技信息 2010(01)
- [27].旅游资源及其评价过程与机制:技术性评价到社会建构视角[J]. 自然资源学报 2020(07)
- [28].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廊道旅游资源评价体系——以大别山风景道为例[J]. 淮南师范学院学报 2019(05)
- [29].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旅游资源评价及开发[J]. 新西部 2017(11)
- [30].基于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西安文化旅游资源评价[J]. 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 2015(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