症状反馈和人格特质对心理症状知觉的影响

症状反馈和人格特质对心理症状知觉的影响

论文摘要

心理求助行为中存在两种极端现象:需要心理援助而不求助和很小的问题却频繁求助。这可能是由于在心理求助行为阶段模型中的第一个阶段——症状知觉阶段,这些个体缩小或者夸大了心理症状知觉。生理症状知觉研究和症状知觉模型认为症状知觉的偏差与人格特质相关。本研究的目的即试图探索并验证何种人格特质,其得分高低会引起个体对各种心理症状知觉的偏差。研究分为两部分:研究一通过求人格特质与各种心理症状的相关探索引起心理症状知觉偏差的可能人格特质。然而得到与各种心理症状相关最高的人格特质代表的究竟是实际的心理问题抑或是心理症状知觉偏差?研究二通过社会心理学实验法来验证至少有后者情况的存在,即此人格特质对心理症状知觉偏差有影响作用。为把知觉的偏差与真实的知觉区分开分,特引入症状反馈变量,同时选取抑郁症状因子作为心理症状的代表,采用前后测设计。研究者预想不依赖于测量结果给定的重度和正常的反馈将引起抑郁症状的加重或减轻。如果此人格特质确实会引起症状知觉偏差,则在重度反馈组中,此人格特质得分高者会加重得更高,而在正常反馈组中,此人格特质得分低者会减轻得更低。研究一选取16PF和SCL-90量表作相关研究。相关分析表明稳定性、敢为性和自律性与症状各因子均有较高显著负相关,而怀疑性、紧张性和忧虑性与症状各因子均有较高显著正相关;多元回归分析表明在数值上忧虑性特质与16PF各因子的相关最高,且与紧张性特质差异显著。研究二考察忧虑性特质对抑郁症状知觉的影响。协方差分析表明,症状反馈主效应显著,重度反馈会加重症状知觉,正常和真实反馈会减轻症状知觉,而不反馈无影响;相关分析表明,忧虑性特质与抑郁前后测差存在显著高相关。总结论:忧虑性特质夸大心理症状知觉。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引言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2.1 理论意义
  • 1.2.2 实践意义
  • 2 文献综述
  • 2.1 症状知觉的定义和分类
  • 2.1.1 症状知觉的定义
  • 2.1.2 症状知觉的分类
  • 2.2 影响症状知觉的因素
  • 2.2.1 线索竞争
  • 2.2.2 疾病图式(Illness schema)
  • 2.2.3 人格特质
  • 2.3 症状知觉模型
  • 2.4 症状知觉的测量
  • 2.4.1 症状知觉问卷
  • 2.4.2 Pennebaker 边缘性疲倦量表
  • 2.4.3 认知误差问卷
  • 2.5 小结
  • 2.5.1 现有症状知觉研究的不足
  • 2.5.2 生理症状知觉研究的启发和借鉴
  • 2.6 心理求助行为阶段模型背景下的心理症状知觉研究
  • 3 研究构想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内容
  • 3.3 研究设计
  • 3.3.1 变量介绍
  • 3.3.2 研究假设
  • 4 研究一 人格特质与心理症状的相关研究
  • 4.1 研究目的
  • 4.2 研究假设
  • 4.3 研究方法
  • 4.3.1 研究对象
  • 4.3.2 研究工具
  • 4.3.3 施测程序和数据分析
  • 4.4 结果与分析
  • 4.4.1 16种人格特质与 SCL-90 中9个因子的相关
  • 4.4.2 人格特质与 SCL-90 各因子的多元相关系数
  • 5 研究二 症状反馈和忧虑性特质对抑郁症状知觉影响的实验研究
  • 5.1 研究目的
  • 5.2 研究假设
  • 5.3 研究方法
  • 5.3.1 被试
  • 5.3.2 研究工具
  • 5.3.3 设计与程序
  • 5.3.4 数据分析
  • 5.4 结果与分析
  • 5.4.1 症状反馈对抑郁症状知觉的影响
  • 5.4.2 忧虑性特质和前后测差的相关
  • 6 分讨论
  • 6.1 人格特质与各心理症状因子的相关
  • 6.2 症状反馈对抑郁心理症状知觉的影响
  • 6.3 研究二的伦理问题
  • 7 总讨论
  • 7.1 何种人格特质存在心理症状知觉偏差
  • 7.2 本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研究方向
  • 8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1 Beck 抑郁问卷
  • 附录 2 症状反馈报告单样例
  • 后记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症状反馈和人格特质对心理症状知觉的影响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