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声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研究

次声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研究

论文摘要

背景次声是频率在10-5~20Hz之间的机械振动波。随着对次声的研究深入,次声波在疾病诊疗方面的巨大开发潜力已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目前有个别学者认为一定强度的次声能加强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但鲜见关于此的实验及机制研究。人的免疫系统在抗感染和适应环境方面起重要作用,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是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机体完成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重要基础,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可作为反应免疫功能的一个指标,其分类技术(分离液密度梯度离心法)已十分成熟,所以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临床及实验研究得到广泛的应用。研究目的:本研究拟在探讨治疗用次声对健康人单个核细胞(PBMC)的生物学效应,包括对健康人PBMC的活性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对健康人PBMC的超微结构的影响,为次声对人体免疫系统的影响提供实验依据,为次声治疗提供相关参数。研究假设:本研究采用的次声治疗剂量对健康人PBMC的存在生物学效应,对健康人PBMC的细胞活性有促进作用,可改变细胞的凋亡率;次声处理使PBMC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材料与方法:每个健康志愿者为1例样本,共20例(n=20),分离后每例分成3份:次声组(次声处理)、对照组(处理同次声组但次声治疗仪处于关闭状态)、空白组(淋巴细胞分离后一直置于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培养);对次声治疗仪进行消毒后,超净台内实验处理15 min、30 min、60 min、90 min、120 min,每时间段依次取样后放入5%CO2饱和湿度的培养箱内进行培养。培养24 h、48 h,检测相关指标,包括:台盼蓝染色法、噻唑兰染色法(MTT法)、流式细胞术以及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的检测。实验数据采用spss13.0进行统计分析,用重复测量的方差分析方法,多组间比较采用LSD方法。结果:1台盼蓝染色法(重复3次)结果显示,分离后的细胞存活率达到95%以上,说明整个分离过程对PBMC的损伤不大,不会对下面进行的实验或对照处理产生影响,可进行下一步实验。2采用MTT法检测的结果显示,实验处理后培养24 h、48 h,次声组的OD值与对照组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次声组OD值随处理时间呈依次增大趋势,而对照组这种趋势不明显。此外,各组的OD值的变异系数较大。3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显示,各次声处理组与相应的对照组比较,凋亡细胞(早期凋亡,晚期凋亡)以及其他各类细胞的比率,其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4扫描电镜下显示:次声处理作用120 min/培养48 h在细胞的大小、形状、表面微绒毛疏密程度与空白组差异不大;而对照组细胞却有细胞表面微绒毛减少、异形细胞增加等变化。5透射电镜下显示:次声组与空白组相比,细胞状态尚好,细胞核未有明显改变,核膜清晰但不规则,线粒体略肿胀,细胞膜表面突起略减少。而对照组,细胞外形不规则,细胞微绒毛减少,细胞核呈均质化,个别细胞出现核膜模糊甚至破坏,核溶解,胞质未见结构完整清晰的细胞器,可见自噬泡,其中含有变性的胞质成分。结论:本研究采用的次声治疗剂量对健康人PBMC的细胞活性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但对其凋亡率的影响不大;次声处理可能会使细胞膜性结构产生变化;次声处理过程可能对PBMC的自然老化过程和外界损害因素的影响有延缓作用;次声所致的PBMC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或生物膜通透性的变化可能是其对PBMC的生物学效应的机制之一。总结:本实验采用的次声对健康人PBMC的细胞活性可能有一定促进作用,进而影响人的免疫功能。但次声对PBMC凋亡影响不明显,次声对PBMC的增殖和细胞周期影响不大。次声可导致PBMC膜超微结构的改变;次声处理过程可能对PBMC的自然老化或凋亡过程和外界损害因素的影响有延缓作用。本研究提示,INFRASOUND 8TM次声治疗仪对健康人PBMC的生物学效应可能与次声对细胞膜超微结构的直接作用有关,次声可影响人的免疫系统功能,但次声对免疫反应中的其他过程的影响有待进一步研究。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前言
  • 第一章 次声相关知识及次声在人体内传播状况
  • 1. 次声的定义
  • 2. 次声的分类
  • 3. 次声的相关物理量
  • 4. 次声波的传播特性
  • 5. 次声波在生物组织中的衰减
  • 第二章 次声对人PBMC的影响
  • 引言
  • 第一节 材料与方法
  • 1 材料
  • 2 方法
  • 3 统计学处理
  • 第二节 结果
  • 1 台盼蓝排斥实验结果
  • 2 MTT法检测的结果
  • 3 流式细胞仪检测结果
  • 4 次声对PBMC膜超微结构的影响
  • 第三节 讨论
  • 第四节 结论
  • 不足之处
  • 全文总结
  • 参考文献
  • 中英文缩略语对照表
  • 附录
  • 附录1 次声治疗仪的相关参数说明
  • 附录2 相关次声作用说明及可能的医用前景
  • 附录3 次声治疗仪研制与改良
  • 附录4 相关溶液配制方法
  • 附录5 电镜标本的制作
  • 附录6 统计分析过程及结果
  • 硕士期间成果
  • 致谢
  • 论文统计学审稿证明
  • 相关论文文献

    • [1].高温与干旱胁迫对‘南林895杨’扦插苗生长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 林业科学 2020(05)
    • [2].鳗弧菌鞭毛超微结构的电镜观察[J]. 电子显微学报 2015(05)
    • [3].饲粮锰调控鸡蛋壳力学特性和超微结构的动态研究[J]. 广东饲料 2018(01)
    • [4].莫西沙星对流感嗜血杆菌体外生物被膜超微结构的影响[J]. 感染、炎症、修复 2010(02)
    • [5].缺氧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增殖和超微结构影响的实验研究[J]. 高原医学杂志 2009(03)
    • [6].电子显微镜观察B超对早孕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妇幼保健 2008(14)
    • [7].日本研究者用高分子材料制成10nm超微结构[J]. 材料工程 2008(11)
    • [8].日本用高分子材料制成超微结构[J]. 电子工业专用设备 2008(10)
    • [9].黄连解毒汤对幼龄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超微结构的影响[J]. 时珍国医国药 2013(10)
    • [10].颅咽管瘤微血管超微结构透射电镜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蛋白免疫电镜研究[J]. 实用医学杂志 2012(10)
    • [11].阴道超声对人早孕胚胎绒毛超微结构的影响及其可复性的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0(12)
    • [12].原子力显微镜观察粪肠球菌的超微结构及生物膜的动态形成过程[J].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2010(04)
    • [13].玻璃体的超微结构与年龄相关性改变的研究进展[J]. 国际眼科杂志 2011(07)
    • [14].黑白与彩色多普勒阴道超声对早孕胚胎绒毛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J]. 热带医学杂志 2015(05)
    • [15].电针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大脑颞顶叶皮层锥体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9(12)
    • [16].肺炎链球菌对小鼠及儿童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J].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2011(04)
    • [17].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精子质量及其超微结构的研究[J].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13(08)
    • [18].低温对宜昌润楠生理指标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J]. 西北林学院学报 2010(04)
    • [19].前列通瘀联合强的松对免疫性不育雄鼠睾丸超微结构的影响[J]. 山西医科大学学报 2009(02)
    • [20].日本制成有望大幅提高半导体性能的超微结构[J]. 半导体信息 2009(02)
    • [21].逍遥蒌贝胶囊对乳腺增生病超微结构的影响[J]. 山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04)
    • [22].干旱胁迫对彩叶草光合特性及叶片超微结构的影响[J]. 江苏农业学报 2015(01)
    • [23].苏氏宽漠甲Sternoplax souvorowiana卵的形态和卵壳超微结构[J]. 新疆农业科学 2010(09)
    • [24].阿托伐他汀对兔动脉粥样硬化血管内皮细胞膜超微结构影响的研究[J]. 中国药理学通报 2008(02)
    • [25].模拟失重对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分泌功能和超微结构的影响[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9(02)
    • [26].不同遗传性高血压大鼠的主动脉超微结构与血管功能损伤[J]. 中华高血压杂志 2014(08)
    • [27].鼓室硬化豚鼠中耳黏膜电镜下超微结构特点[J].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2010(02)
    • [28].冷常压等离子体对牙龈卟啉单胞菌抗菌作用的实验研究[J]. 中国实用口腔科杂志 2020(01)
    • [29].植物形态对干旱胁迫的反应与适应性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08)
    • [30].电镜下两种嗜尸性蝇卵表面超微结构及不同发育时期的结构变化[J]. 贵州医科大学学报 2017(12)

    标签:;  ;  ;  ;  

    次声对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影响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