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容桂外国语学校528303
摘要:物理的学习起源于问题,先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学习物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应用等方面,在以上各环节可巧妙设计问题。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创设问题情境,优化设置有意义的问题,提高问题设计的实效性。高质量的教学问题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促使其主动参与学习,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探究新知活动,在探究、研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使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能力、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物理思维、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培养。
关键词:物理教学问题设计能力培养
新课标要求初中物理课程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初中物理教学不仅要重视科学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更要注重对学生学习兴趣、探究能力、创新意识以及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等方面的培养。
学习物理的过程主要包括对物理现象的观察、形成物理概念、掌握物理规律和物理应用等方面,在以上各环节可巧妙设计问题,适时提问,达到预期效果。无论哪种课堂教学形式,如问题驱动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施教过程中教师为启发学生积极深入思考,问题总是伴随着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
疑问是思考的火种,思考起源于疑问。物理的学习起源于问题,有了疑问才会有思考,让学生在探索疑问的过程中自主解决问题,并提出新的疑问进行思考,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积极性。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实现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所以,备课过程中的问题设计是否恰当、巧妙而有吸引力,就成为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一、初中物理教学问题设计的原则
1.问题设计遵循学生认知规律。问题设计要符合学生的知识背景、思想现状和思维特点,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基于学生最近发展区理论设置合理的物理问题,提出适当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在讨论中设法把问题引向深入,以加深学生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通过协作学习,朝着有利于知识建构的方面发展,启发诱导学生自己去探究物理规律,养成良好的物理思维习惯。
2.问题设计指向明确、循序渐进。问题设计要具体、精确明了,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问题设置过于简单,学生思维价值不大;设置的问题大而无当,学生就无法回答;提出的问题内涵外延不明确,学生无从下手。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按照循序渐进的原则,问题设计要有适当的难度和梯度,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易而难、层层递进提出问题,便于学生打下扎实的基础,有利于促进学生认知能力的发展。即使问题有一定的难度,如果设置合理的坡度,学生通过协作学习也能够解决,让学生有成功的可能,从而达到获取知识、理解知识的目的。
3.问题设计着眼于培养学生物理思维。了解和结合学生思维的特点,设计体现物理思维方法的问题,通过设计的问题来引导思维,让学生在清楚宏观大局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在稍稍超前于学生智力发展的边界上,甚至可以尝试一下让学生自主构建知识,跳跃式学习,使学生在学习中对问题保持敏感和质疑的心态,培养对科学知识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以及一种勤于思考的习惯,培养具有物理思维、创新思维的价值。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几点做法
1.从生活或情境中提出问题。物理是一门自然科学,自然生活中各个方面与物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课堂教学中要结合生活中的实例或生活经验,创设符合教学内容和要求的问题情境。例如将真实的情景设计成对应的物理问题,穿插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提出问题让学生去分析、解决,能加强理论与实际之间的联系,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形成学习动机。要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中抓住主要因素,提取物理对象和物理模型,帮助学生建构当前所学物理知识的意义,逐步培养学生主动观察、寻找问题、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根据物理实验提出问题。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物理学的每一点进步都与科学实验分不开。物理实验也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因而在实验设计、实验过程和实验现象中可提出各种问题引导学生去思考、分析、总结。学生在疑问中开启了思考的闸门,在兴趣的驱动下探究物理现象,学习物理知识、原理,实现自主积极学习。课后的动手动脑学物理,将学生的兴趣引导到课堂之外,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巩固,也让学生对学习保持高度的热情。
3.挖掘物理教材资料设计问题。物理教学中要重视挖掘教材、联系生活,精心设计问题,把教材中既定的物理观点转化为问题,以展现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借助具有内在逻辑联系的问题设计,促使学生思考,逐步培养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这样通过挖掘教材、精心设计,以问题为契机,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学生完成了学习目标。
三、物理教学中问题设计的努力方向
1.纠正缺乏问题情境而设计问题。有目的地创立悬疑的探究情境,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课前备课时经过反复琢磨而设计的问题,在课堂上引不起学生的兴趣,激不起学生探索求知的欲望,没能把学生带入学习的情境。主要原因是设计的问题只重视为解决问题而设计问题,为了更好地讲解课文而设计问题,忽视了问题产生的情境。这样设计出来的问题从问题的提出开始学生就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学生参与学习的主动性就大打折扣,学习失去了兴趣和自主性,从而抑制了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锻炼,影响了课堂学习效果。
2.调整设计问题空洞泛滥。课堂问题设置的主要目的是引导学生思考的方向,诱发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以便于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形成活动课堂,提升课堂教学和学习的实效性。问题设置常见现象是设计的问题指向不明确、含糊不清、随心所欲、空洞泛滥、华而不实,以至于学生无法基于提出的问题做出合理的思考、及时做出回答。只有设置指向性明确、合理的问题,为学生指明思考的方向,才能够把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到课堂中来,才能够诱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教学互动之中,才能够通过合理的互动解答教师所设置的问题。
3.整合问题设计琐碎点,走向体系化。问题设置应该体现物理知识的逻辑性,活跃学生思维的积极性,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思考问题、善于提出问题、能够解决问题的能力。问题设计过于细碎,课堂上的问答频繁,看起来热热闹闹,有不少问题根本不需要思考,有的甚至“照本宣科”就能应答自如。学生在忙于解决一个个问题时,却忽视了解决问题的目的与前提、知识的关联与结构,更不要说建立环环相扣的知识体系和构建本学科的思维体系了。这样学生思维的效率极低,思维能力得不到锻炼和提高,影响了学生终身学习能力的培养。
中学生有很强的求知欲,在学习过程中必然会遇到许多认知问题,时常表现为思想上的困惑和疑问。正是这些认知问题驱动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真理,成为学生学习的心理动力和课堂教学的契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备课时重视问题的设计,创造条件提出富有吸引力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思维,使学生学得轻松、高效,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知识,成为知识的主动建构者。课堂上要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机会和权利尽可能地还给学生,鼓励学生运用科学原理与方法发表见解,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阎金铎王志军余国祥著中学物理教材教法。
[2]田世昆胡卫平著物理思维论。
[3]乔际平苏明义杨宝山主编基础教育现代化教学(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