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克(云南省普洱市宁洱县人民医院急诊科665199)
【中图分类号】R595.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14-0171-02
【摘要】目的探讨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4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患者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7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静脉注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7%,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8.6%;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盐酸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可迅速缓解患者的症状,因其简单易行、安全有效、无明显副作用,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急性乙醇中毒盐酸纳洛酮临床疗效
急性乙醇中毒俗称酒醉,是指短期内饮入过量乙醇而出现的先兴奋后抑制状态的中枢神经系统症状。近年来,随着饮酒嗜好的人越来越多,急性乙醇中毒也呈逐年上升趋势;我院门诊2008年6月~2011年6月共收治14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纳洛酮静脉注射,将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现总结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将148例急性乙醇中毒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74例,其中男47例、女27例,年龄19~58岁,平均年龄38.5岁;饮酒量为200~900ml,就诊时间为饮酒后30min~2h;急性乙醇中毒兴奋期23例、共济失调期38例、昏迷期13例。治疗组74例,其中男50例、女24例,年龄21~59岁,平均年龄40岁;饮酒量为180~850ml,就诊时间为饮酒后20min~3h;急性乙醇中毒兴奋期21例、共济失调期39例、昏迷期14例。所有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呕吐、头痛、健谈等症状,呼吸及呕吐物中有乙醇气味。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从出现中毒症状到就诊时间及饮酒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根据情况给予催吐或洗胃,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注意保暖、
吸氧并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应气管插管;对照组74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并给予保肝、保护胃黏膜和抑制胃酸分泌的药、静脉输入5%~10%葡萄糖盐水溶液以补充血容量,维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血镁低时补镁等对症治疗。若患者昏迷时间较长应酌情给予抗生素的应用以防肺部感染。治疗组74例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纳洛酮的应用,急性乙醇中毒兴奋期患者给予0.4~0.8mg静脉注射,共济失调期患者给予0.8~1.2mg静脉注射,昏迷期患者给予1.2~1.6mg静脉注射,用药30min后若患者症状仍未消失可重复给予纳洛酮0.8~1.2mg加入5%GNS250ml静脉滴注,1h后根据患者的病情需要重复使用,直至患者清醒为止。若患者有糖尿病则改用生理盐水。
1.3疗效评定标准[1]:①显效:用药后2h内患者神志清醒;②有效:用药后8h内患者神志清醒;③无效:用药后8h以上患者症状仍无改善。
1.4统计学处理:所有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
2.结果
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见表1
表1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n﹝%〕﹜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有效率
对照组7436211777%
治疗组745320198.6%
注: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患者用药期间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
3.讨论
急性乙醇中毒是由于短时间内饮入的酒精量超过人体的氧化代谢能力;其中毒的症状
与是否空腹饮用、饮入速度、个体差异及摄入总量有关。乙醇具有脂溶性,当过多的酒精在体内超过了肝脏的氧化代谢能力,在体内蓄积,并迅速进入血脑屏障,此时,因机体处于应激状态,下丘脑释放因子促使垂体前叶释放内源性阿片样物质,内源性阿片样物质作用于脑内阿片受体,直接抑制中枢神经系统[2],随着剂量的增加,由大脑皮质向下,通过边缘系统、小脑、网状结构到延髓。小剂量可出现兴奋作用;当血中乙醇浓度增高,作用于小脑,可引起共济失调;作用于网状结构,引起昏睡和昏迷;极高浓度乙醇抑制延髓中枢引起呼吸、循环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盐酸纳洛酮为羟-2-氢吗啡酮衍生物,是阿片样物质的特异性受体拮抗剂,静脉用纳洛酮能迅速逆转阿片样物质的作用,可以拮抗急性乙醇中毒时增高的β-内啡呔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防止和逆转乙醇中毒,从而催醒与解除乙醇中毒而达到治疗的作用。本文笔者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取得了显著的临床效果。应用纳洛酮治疗急性乙醇中毒催醒作用迅速,同时,因其价格低、使用方便、疗效可靠,可缩短病程,并降低死亡率,是目前治疗本病较理想的药物,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雷晓霞等.纳洛酮治疗急性酒精中毒43例临床观察.山西医学杂志,2003.11.32(11):1027.
[2]陈灏珠.实用内科学.第11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