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洞高能辐射的观测与研究

黑洞高能辐射的观测与研究

论文题目: 黑洞高能辐射的观测与研究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核科学与技术

作者: 冯骅

导师: 康克军,李惕碚

关键词: 黑洞,射线辐射,吸积流,直接解调算法,射线调制望远镜

文献来源: 清华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黑洞物理为科学目标,分为科学数据分析与空间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HXMT)仪器物理设计两部分。在科学数据分析与模型研究部分,本文利用几个重大X 射线科学卫星(RXTE/Chandra/CGRO)对黑洞及相关天体现象的观测,研究了空间X 射线多尺度辐射过程。首先针对X 射线时间尺度分析的需要,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统计量w 并将其应用于黑洞X 射线双星的时变分析。w 谱可以灵敏地反映shot 辐射时间尺度,利用这一特性,能够清楚地区分黑洞双星和中子星双星:前者具有约10?2 秒的截止时间尺度而后者没有。进一步利用w 谱研究黑洞双星的截止时间尺度随能量的变化,重点研究了Cyg X-1 不同能态的演化,通过分析对黑洞吸积辐射作出如下方面的物理限制:吸积盘的截止半径大小,热冕的尺度大小,铁线窄线和宽线的产生区域,以及上述辐射过程随能态的演化等等。其次针对超大质量黑洞,本文利用Chandra 卫星对M87 的两次深度观测,首次发现了环绕M87 的X 射线三环结构,两个椭圆环分别环绕M87 的喷流,另一个圆环以M87 核心为中心且垂直喷流,并通过能谱分析和相似性分析推测此三环结构是M87 喷发的冲击波遗迹,起源于两个超大质量黑洞的合并。最后,在地球大气尺度上,本文分析了与伽马射线爆非常类似的地球伽马射线闪,发现了低能伽马射线时延等特性,并成功地解释为大气放电模型。在HXMT 物理设计部分之前,本文概述了仪器的原理即直接解调方法,同时将其应用于XMM–Newton 望远镜,使分辨率提高了近五倍,并应用于X 射线弥散源的能谱分析。在HXMT 物理设计部分,本文承担了仪器设计第一阶段的模拟计算任务,包括空间环境模拟,空间成像模拟和地面检测系统模拟和设计。通过空间环境模拟估计出仪器的轨道本底,并指导仪器设计,包括降低本底的最佳屏蔽方案,反符合屏蔽的逻辑响应等。通过空间成像模拟预测了望远镜上天后的成像能力,包括单点源、双点源和复杂天区等不同情况分别在巡天扫描和深度扫描下的成像分辨率及定位精度,并对比不同准直器,由此得出最重要的核心部件准直器和探测器的最优化设计。最后设计了地检系统,解决如何利用地检系统标定准直器指向这一难题,并推导了出地检系统机械加工的精度要求。

论文目录:

摘要

Abstract

简称一览表

第一章 前言

1.1 黑洞X 射线观测

1.2 X 射线天文实验的发展

1.3 硬X 射线天文观测新方法

1.4 论文工作简介

第二章 高能天体物理数据分析和模型研究

2.1 w 谱概念及应用——致密双星系统的快速时变研究

2.1.1 时域谱概念

2.1.2 w 谱的定义

2.1.3 w 谱的物理意义

2.1.4 X 射线双星的w 谱:区分中子星和黑洞

2.1.5 黑洞双星shot 截止时间尺度和能量的关系

2.1.6 黑洞吸积盘结构与尺度

2.2 Cygnus X-1 Shot 截止时间尺度与黑洞能态变化

2.2.1 黑洞能态与Cyg X-1 简介

2.2.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2.3 吸积流的物理讨论

2.3 Virgo 星系团中央的X 射线三环结构

2.3.1 Virgo 星系团X 射线结构概述

2.3.2 数据处理与分析

2.3.3 三环结构解析

2.3.4 三环结构的能谱分析

2.3.5 天体物理中的相似性与三环结构机制讨论

2.4 地球伽马射线闪时间与能谱特征

2.4.1 TGF 的发现和“红色精灵”现象

2.4.2 低能光子时间延迟——改进的交叉相关算法

2.4.3 硬度比随时间的演化

2.4.4 TGF 机制探讨:高空放电模型

2.4.5 TGF 和GRB 的对比

第三章 直接解调成像方法及应用

3.1 X 射线天文成像方法简述

3.2 直接解调成像方法

3.3 XMM–Newton 望远镜的能谱成像联合分析

3.3.1 XMM–Newton 望远镜简介

3.3.2 直接解调成像方法与能谱分析的联合应用

3.3.3 重建的图象及能谱

3.3.4 意义和展望

第四章 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物理设计

4.1 空间硬X 射线调制望远镜概念

4.2 HXMT 探测器与空间环境模拟

4.2.1 HXMT 在GEANT4 中的建模

4.2.2 探测效率和能量响应

4.2.3 空间辐射环境

4.2.4 探测器本底模拟计算

4.2.5 HXMT 灵敏度极限

4.3 HXMT 成像模拟研究

4.3.1 HXMT 的扫描模式与模拟参数解释

4.3.2 HXMT 模拟成像结果

4.3.3 仪器最优化设计

4.3.4 HXMT 性能指标参数

4.4 HXMT 地检系统模拟设计

4.4.1 地检系统建模

4.4.2 准直器指向标定的迭代算法

4.4.3 地检系统仪器机械精度要求

结论

参考文献

致谢及声明

附录A 论文工作的媒体报道与引用情况

个人简历、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论文

发布时间: 2005-11-16

参考文献

  • [1].细盘与细盘/双温冕的结构和出射谱研究[D]. 陈林红.清华大学2004
  • [2].物质外流对辐射冷却无效吸积流的影响[D]. 薛力.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云南天文台)2005
  • [3].低光度活动星系核的吸积和喷流研究[D]. 吴庆文.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7
  • [4].射电噪活动星系核的吸积性质研究[D]. 范绪亮.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2016
  • [5].X射线天体物理数据分析与实验研究[D]. 金颖康.清华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X射线天体物理数据分析与实验研究[D]. 金颖康.清华大学2007
  • [2].量子隧穿、反常与黑洞霍金辐射[D]. 蒋青权.华中师范大学2009
  • [3].动态黑洞的霍金辐射与标量场方程的精确解[D]. 吴双清.华中师范大学2002
  • [4].黑洞辐射效应及其相关问题研究[D]. 杨树政.四川大学2002
  • [5].黑洞双模式吸积盘的研究[D]. 林一清.厦门大学2004
  • [6].黑洞热力学的相关研究及时空的Killing约化[D]. 杨学军.北京师范大学2003
  • [7].半经典近似与黑洞低频似正规模[D]. 常加峰.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
  • [8].黑洞熵,黑洞信息佯谬及弯曲时空中的量子通讯[D]. 葛先辉.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上海天文台)2006
  • [9].磁化黑洞吸积盘的X射线辐射[D]. 马任意.华中科技大学2006
  • [10].星系团与黑洞高能天体物理过程研究[D]. 胡剑.清华大学2007

标签:;  ;  ;  ;  ;  

黑洞高能辐射的观测与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