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论文的目的是区分自我评价领域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评价过程的自我价值感,确认自我价值感的二维模型,构建自我价值感的概念体系和探索自我价值感的作用机制。通过文献综述阐明自我价值感的概念、理论模型和实证研究,提出了自我评价过程的自我价值感,并把自我评价过程的自我价值感区分为镜中自我的自我价值感、自我知觉的自我价值感和社会比较的自我价值感。对自我评价的领域采用本土化的研究设计策略,通过开放式问卷和半结构性访谈,获得了中国人的自我内容,包含11大类150个项目。通过探索性因素分析和验证性因素分析确定大学生自我评价领域的六维度模型,这六个维度分别为能力知识维度、行为风格维度、体形外貌维度、社会地位维度、国家民族维度和家庭父母维度。通过多特质多法的验证性因素分析确认了自我价值感的二维模型,并通过路径分析研究了自我评价过程的自我价值感的性别分离效应,发现男生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决定于社会比较的自我价值感,而女生的一般自我价值感决定于自我知觉的自我价值感。论文中还研究了自我评价过程自我价值感和人格特质的关系,最后深入探讨了高级统计方法的应用及对人格与社会心理学的意义。本论文在理论上的研究结果及创新之处为区分了自我评价过程自我价值感和自我评价领域自我价值感的基础上,提出并确认了自我价值感的二维模型,并进一步研究了自我评价过程自我价值感的性别分离效应。本论文在实践上的研究结果及创新之处为探索了中国人的自我内容,探索了中国大学生自我评价的领域并编制了大学生自我评价领域量表,结合大学生自我评价过程编制了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引言第一章 自我价值感的理论和研究(文献综述)1.1 自我价值感的内涵辨析1.1.1 自我价值感的概念体系1.1.2 自我价值感的文化特异性1.1.3 国内学者对自我价值感的定义1.2 自我价值感的理论模型1.2.1 自我价值感的詹姆斯主义模型1.2.2 自我价值感的符号交互理论模型1.2.3 自我价值感的自我评价态度模型1.2.4 自我价值感的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差距模型1.2.5 自我价值感的多层次多维度模型1.2.6 自我价值感的华人三维结构模型1.3 自我价值感的实证研究1.3.1 Harter对青少年自我价值感领域的研究1.3.2 Crocker对自我价值感权变成分的研究1.3.3 黄希庭对自我价值感的本土化研究1.3.4 其他国内学者自我价值感的研究1.3.5 国内自我价值感研究的概况1.4 自我评价的影响因素1.4.1 自我评价的镜中自我模型1.4.2 自我评价的自我知觉模型1.4.3 自我评价的社会比较模型1.4.4 自我评价的过程1.5 自我价值感的测量第二章 问题提出和研究流程2.1 问题提出和研究设想2.1.1 自我价值感的二维模型2.1.2 本土化的研究策略2.2 研究流程2.3 预期的研究目标和创新之处2.3.1 自我评价过程的自我价值感和自我价值感的二维模型2.3.2 探索大学生的自我评价领域2.3.3 编制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第三章 研究内容3.1 研究一中国人的自我内容3.1.1 开放式问卷3.1.2 开放的结构性访谈3.2 研究二大学生自我评价领域的探索和验证3.2.1 大学生自我评价领域的探索性因素分析3.2.2 大学生自我评价领域的验证性因素分析3.3 研究三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建立和验证3.3.1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编制3.3.2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验证性因素分析3.3.3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外部效度检验3.4 研究四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的初步应用3.4.1 大学生自我评价过程作用机制的性别分离效应3.4.2 大学生自我评价过程与人格的相关研究第四章 综合讨论4.1 相关研究结论的讨论4.1.1 詹姆斯的自我理论模型4.1.2 自我评价的社会取向4.1.3 自我价值感的二维模型4.1.4 自我评价过程自我价值感的特性4.2 相关研究范式的讨论4.2.1 探索性分析的讨论4.2.2 验证性分析的讨论4.2.3 因果效应分析的讨论4.3 进一步研究方向的展望4.3.1 与当前思路和框架相关的研究方向4.3.2 相关现实问题的研究方向4.3.3 相关概念问题的研究方向第五章 研究主要结论5.1 自我价值感的二维模型5.2 中国大学生自我评价领域量表和自我价值感量表5.3 中国大学生自我评价过程自我价值感的性别分离效应第六章 参考文献6.1 中文部分6.2 英文部分第七章 附录附录一 中国人人格量表短式QZPS附录二 Rosenberg自尊量表附录三 对自我内容进行自我评价的原始问卷附录四 大学生自我评价领域量表附录五 大学生自我价值感量表附录六 主成分分析不同因素数解所包含项目附录七 多特质多法的验证性因素分析主要结果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自我价值感论文; 自我评价领域论文; 自我评价过程论文; 本土化研究方法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