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氨酰氨论文-许娟

谷氨酰氨论文-许娟

导读:本文包含了谷氨酰氨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谷氨酰胺,注射剂,痕量元素,药物配伍禁忌

谷氨酰氨论文文献综述

许娟[1](2010)在《丙氨酰-谷氨酰氨注射液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存在配伍禁忌》一文中研究指出丙氨酰-谷氨酰氨注射液不可直接输注,必须与可配伍的氨基酸溶液或含有氨基酸的输液相混合,然后与载体溶液一起输注。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为微量元素的复方制剂,可供应铬、铜、铁、镁、钼、硒、锌、氟和碘的正常每日需要量,可发挥各种电解质和微量元素的特有作用以便(本文来源于《中国误诊学杂志》期刊2010年16期)

徐雪梅,王如伟[2](2009)在《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对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通过对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进行体外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评价本品的安全性。结果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无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也无过敏性。结论通过溶血性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和过敏性试验,表示本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符合相关的注射剂标准。(本文来源于《中国热带医学》期刊2009年12期)

孙庆宇,邹晓庭,李慧[3](2008)在《谷氨酰氨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机理》一文中研究指出大量试验表明,非必需氨基酸谷氨酰氨(Glutamine,Gln)在提高仔猪生长,增强仔猪免疫力,减少仔猪断奶应激损害方面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功能。但目前对其影响机理研究较少。本试验在分子生物学层面上研究其影响机理。根据已报道的肝脏SOD、GSH-Px 和淋巴细胞 IL-6基因序列设计特异性的引物,对仔猪肝脏 SOD、GSH-Px 和淋巴细胞 IL-6基因片段进行了克隆。对测序结果进行序列分析表明,(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冯琳,陈瑾,周小秋,刘扬[4](2008)在《谷氨酰氨对鲤鱼肠上皮细胞抗氧化作用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试验以原代培养鲤鱼肠上皮细胞为研究模型,研究了谷氨酰胺(Gln)对过氧化氢诱导的鲤鱼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的保护作用。研究共包括2个试验:试验一、体外培养鲤鱼 IEC 氧化应激模型的建立;试验二在试验一的基础上,应用已建立的肠上皮细胞氧化应激模型研究了 Gln 对氧化应激状态下 IEC 的影响。试验一结果表明:过氧化氢(H_2O_2)对原代培养鲤鱼肠上皮细胞培养液乳酸脱氢酶(本文来源于《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期刊2008-10-01)

董建红,郭旭霞[5](2007)在《丙氨酰谷氨酰氨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一文中研究指出丙氨酰谷氨酰氨注射液的主要成分及化学名称为:N(2)-L丙氨酰-L-谷氨酰胺,是肠道外营养的一个组成部分,可在体内分解为谷氨酰胺和丙氨酸,其特性可经肠外营养输液补充谷氨酰胺。本双肽分解释放出的氨基酸作为营养物质储存在身体的相应部位并随机体的需要进行代谢。(本文来源于《河北医药》期刊2007年10期)

杨德林,徐俊法[6](2006)在《谷氨酰氨和丙氨酸二肽对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一文中研究指出目的:评价谷氨酰氨和丙氨酸二肽在重度颅脑损伤中治疗价值。方法:46例重度颅脑损伤患者随机分成G组和C组,分别接受含有和不含谷氨酰氨和丙氨酸二肽营养治疗。记录GCS变化、NICU的居住时间和死亡率;并发症和淋巴细胞计数。结果:1G组的NICU的治疗时间和死亡率时显低于C组(P<0.05),两组之间的GCS没有显着的差异(P>0.05)。2G组的肺感染和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明显低于C组。(P<0.05)3两组的淋巴细胞计数C组明显低于G组。(P<0.05)。结论:谷氨酰胺和丙氨酸肽可明显提高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对抗应激的能力和抗感染能力,降低死亡率,缩短监护室住院时间;但是对GCS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中国伤残医学》期刊2006年06期)

常忠义,柏俊华,高红亮,赵宁[7](2005)在《海藻糖对微生物谷氨酰氨转胺酶热稳定性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本实验目的是研究海藻糖对微生物谷氨酰胺转胺酶(TGase)热稳定性的作用。糖类对 TGase的保护作用根据糖种类不同有所差异,海藻糖和蔗糖的保护作用优于葡萄糖对TGase的保 护作用。在45℃、50℃、55℃、60℃、65℃下研究了海藻糖对TG酶的保护作用。结果表明,在50- 65℃下海藻糖使谷氨酰胺转胺酶受热时的稳定性提高了约20%。海藻糖与酶复合的最合适浓度 约为14%,浓度低时保护作用不明显,加入过高浓度的糖对酶的活性维持不利。50℃下处理一段 时间内,海藻糖对酶的保护作用随时间变化很小。(本文来源于《中国生物工程杂志》期刊2005年S1期)

张经余[8](2002)在《以多聚谷氨酰氨为靶点的亨廷顿舞蹈症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蛋白折迭规律的揭示及在体内的可溶性表达,对于Anfinsen原则的进一步充实,对蛋白质的结构预测、功能基因组的研究,对生物工程产品的生产以及相关疾病发病机制的阐明等都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本实验从氨基酸序列的角度对蛋白折迭及其可溶性作了研究,利用目的蛋白—报告蛋白(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β-半乳糖甘酶LacZ的α小片段)形成的融合蛋白中目的蛋白的折迭状态(即可溶与否)与报告蛋白的活性(即氯霉素抗性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之间的相关性,在大肠杆菌中建立了报告系统,利用直观可见的筛选标记,对蛋白的折迭状态进行指示。首先以CAT为标记蛋白,将其基因克隆至pMal-p2X质粒,构建了质粒pCAR。编码目的蛋白的外源基因从CAT的5’端重组到筛选载体,转化大肠杆菌,如果所表达的融合蛋白可溶,则该转化菌落会出现氯霉素抗性;反之,转化菌落则会表现对氯霉素敏感而不出现在视野内。首先,我们选取了一组溶解性已知的蛋白质,然后检测了整个融合蛋白在大肠杆菌中表达后所产生的氯霉素抗性,结果显示:下游的CAT因可溶而表现的氯霉素抗性与上游目的蛋白的可溶性密切相关,与Waldo GS的结论是一致的。说明该报告系统能准确指示靶蛋白的可溶状况。 作为该系统的应用,我们建立了以多聚谷氨酰氨(polyQ)为靶点的亨廷顿舞蹈症防治药物高通量细胞筛选模型。亨廷顿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种由IT15基因上CAG重复序列异常扩展所致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的神经变性疾病。多聚谷氨酰氨的聚集、沉淀可能是该病发病的原因和关键。因此,我们选取了不同长度的polyQ作为靶蛋白重组入该载体,建立起HD细胞模型。尤其是我们利用该质粒本身携带的β-半乳糖苷酶LacZ的α小片段基因作为另一种形式的报告蛋白,相当于建立了双报告系统。用该系统检测了这些重组菌的氯霉素抗性和β-半乳糖苷酶的活性,定性、定量地确定了这些蛋白在体内的折叠状态和可溶性。两种报告蛋白得到了一致的结果。最后分别将这些不同长度的polyQ与CAT的融合蛋白作了蛋白组分SDS-PAGE电泳,验证了根据报告系统所推测的各目的蛋白与真实状态相同,从而表明该细胞模型是可行的,为利用该模型进行促进沉积溶解的活性多肽、小分子药物的高通量筛选并进而探索HD诊断、预防、治疗提供了新思路。(本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期刊2002-06-01)

贲晓明,陈舜年,秦玉明,孙安阳,吴圣楣[9](2000)在《磷酸甲基谷氨酰氨酸对胆红素脑病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临床常见病 ,并发胆红素脑病可致新生儿死亡 ,幸存者常留下神经系统后遗症。正确认识胆红素神经毒性发生机制 ,合理防治胆红素神经毒性 ,对于优生优育 ,提高人口素质有重要价值。近年来研究表明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性氨基酸 (excita(本文来源于《中华医学杂志》期刊2000年08期)

谷氨酰氨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目的对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进行安全性评价试验。方法通过对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进行体外溶血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过敏性试验,评价本品的安全性。结果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无溶血性和血管刺激性,也无过敏性。结论通过溶血性试验、血管刺激性试验和过敏性试验,表示本品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并符合相关的注射剂标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谷氨酰氨论文参考文献

[1].许娟.丙氨酰-谷氨酰氨注射液与多种微量元素注射液(Ⅱ)存在配伍禁忌[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

[2].徐雪梅,王如伟.注射用丙氨酰谷氨酰氨的安全性评价[J].中国热带医学.2009

[3].孙庆宇,邹晓庭,李慧.谷氨酰氨对断奶仔猪免疫功能的影响机理[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4].冯琳,陈瑾,周小秋,刘扬.谷氨酰氨对鲤鱼肠上皮细胞抗氧化作用的研究[C].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08

[5].董建红,郭旭霞.丙氨酰谷氨酰氨注射液的安全性评价[J].河北医药.2007

[6].杨德林,徐俊法.谷氨酰氨和丙氨酸二肽对重度颅脑损伤预后的影响[J].中国伤残医学.2006

[7].常忠义,柏俊华,高红亮,赵宁.海藻糖对微生物谷氨酰氨转胺酶热稳定性研究[J].中国生物工程杂志.2005

[8].张经余.以多聚谷氨酰氨为靶点的亨廷顿舞蹈症药物高通量筛选模型的建立及应用[D].首都师范大学.2002

[9].贲晓明,陈舜年,秦玉明,孙安阳,吴圣楣.磷酸甲基谷氨酰氨酸对胆红素脑病治疗作用及其机制的研究[J].中华医学杂志.2000

标签:;  ;  ;  ;  

谷氨酰氨论文-许娟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