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目的建立日本血吸虫感染并发过敏性哮喘实验动物模型及研究日本血吸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作用与影响。方法取25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3组,Ⅰ组为日本血吸虫感染并发过敏性哮喘组,Ⅱ组为单纯过敏性哮喘组,Ⅲ组为正常对照组。实验第1天将Ⅰ组小鼠经腹部皮肤感染日本血吸虫尾蚴23±3条。8周后,在实验第57天,将卵白蛋白(OVA)与佐剂硫酸铝钾混合液腹腔注射分别致敏Ⅰ组、Ⅱ组小鼠,每只小鼠0.2ml。致敏2周,在实验第71天重复致敏一次。第78-84天鼻内连续每天滴入含50μg OVA的PBS 50μl,激发Ⅰ组、Ⅱ组小鼠,第85天小鼠断颈处死后取小鼠脾脏,制成脾的单细胞悬液进行原代培养,细胞浓度为7.5×106/ml(1ml/孔,24孔板),在培养的同时加入OVA刺激,OVA浓度为1mg/ml,培养72小时后收集脾细胞上清液检测其细胞因子IL-4、IFN-γ水平;打开小鼠左侧胸腔,在肺门部结扎小鼠左侧肺,于颈部气管处行气管插管术,进行支气管肺泡灌洗,将灌洗液离心、涂片、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嗜酸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取小鼠左侧肺组织进行病理切片,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的炎症变化。结果1.光学显微镜下计数发现Ⅱ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中有大量炎细胞存在,其中以嗜酸性粒细胞居多,约占细胞总数的(43.60±2.53)%,Ⅰ组小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涂片中同样有大量的炎细胞存在,但与Ⅱ组小鼠相比,其嗜酸性粒细胞所占的百分比降低,约为(7.30±5.00)%,而Ⅲ组小鼠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中仅见少数气管上皮细胞,无炎细胞。2.ELISA法检测Ⅰ、Ⅱ、Ⅲ组小鼠脾细胞培养上清中的IL-4水平,分别为(49.33±25.46)pg/ml,(529.46±397.58)pg/ml,(12.77±1.76)pg/ml;IFN-γ水平分别为(0.18±0.01)pg/ml,(0.19±0.03)pg/ml,(0.19±0.03)pg/ml。3.Ⅰ、Ⅱ、Ⅲ组小鼠肺组织病理显示:Ⅰ组小鼠肺部存在较轻微的炎症反应,肺泡间隔轻微增大,支气管管壁结构正常,可见少量杯状细胞增生,管腔内无黏液分泌,周围有少量炎症细胞浸润。Ⅱ组小鼠肺组织存在弥漫的炎症反应,肺泡间隔增大,低倍视野内见大量炎细胞浸润肺组织。支气管管壁增厚,大量杯状细胞增生,管腔内有黏液分泌,周围有大量炎症细胞浸润。Ⅲ组小鼠肺部无炎症反应,肺泡间隔清晰可见,肺内气管、血管结构正常、完整。结论日本血吸虫感染对过敏性哮喘的发生有抑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