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土溶液处理碳纤维填充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稀土溶液处理碳纤维填充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论文摘要

热塑性树脂基复合材料不仅具有耐腐蚀性、无毒性,还具有可重复加工使用的特点,有利于环保,因而倍受人们的重视。热塑性聚酰亚胺(PI)具有突出的热稳定性、良好的抗冲击、抗辐射和耐溶剂性能,是一类很有发展潜力应用于摩擦学领域的基体材料。碳纤维具有耐高温、高强度、高弹性模量、抗蠕变等特点,是制备高性能树脂基复合材料最常用的增强纤维。然而,碳纤维在未经表面处理前,其活性比表面积小,表面能低;在被用作复合材料的增强体时,往往因其与树脂界面的粘合性差而影响其性能的发挥,因而界面结合的问题就显得更为重要。本论文根据碳纤维表面性质和稀土元素独特的物理化学特性,采用稀土溶液(RES)表面改性方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以改善碳纤维/聚酰亚胺(CF/PI)复合材料的界面结合性能,从而有效地提高CF/PI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和摩擦学性能。第一,采用RES改性方法和空气氧化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制备出具有不同界面的CF/PI复合材料。对采用不同表面处理方法处理的CF/PI复合材料进行力学性能测试,研究不同表面改性处理方法与CF/P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RES表面处理和空气氧化法均提高碳纤维与PI基体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其中RES改性处理方法最有效。第二,运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对改性处理前后碳纤维表面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空气氧化处理和RES处理均提高碳纤维表面活性。但是,空气氧化方法在提高碳纤维表面活性的同时,使CF表面上形成了分子尺寸的刻蚀坑,损害了碳纤维的力学性能,最终导致其对CF/PI复合材料界面结合性能的改善作用不明显。采用RES对碳纤维进行处理时,稀土元素可以与碳纤维表面的碳原子、氧原子、氮原子发生配位化学反应,并与稀土溶液中的有机活性基团发生化学配位键合,提高了碳纤维表面活性基团的含量,增大了其表面活性;当碳纤维与PI复合时,稀土原子能够继续与聚酰亚胺分子链的含氧官能团发生配位键合,当稀土原子的配位数发挥到最大,碳纤维与PI之间形成强韧性界面层结构,因此增强了碳纤维与PI之间的界面结合性能。第三,采用往复式摩擦磨损试验机考察不同碳纤维含量的CF/PI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结果表明:在聚酰亚胺中填充碳纤维,可有效改善CF/PI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在相同摩擦条件下,碳纤维体积含量为20vol%时,CF/PI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最小;随着载荷和往复滑动频率的增加,CF/PI复合材料的摩擦系数和磨损量均持续上升。第四,系统深入开展不同界面CF/PI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理研究。研究了载荷、往复滑动频率、润滑条件等因素对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具有不同界面CF/PI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受载荷和往复滑动频率影响不同,随着载荷和往复滑动频率的增大,界面结合性能对摩擦接触面物性影响显著,使得未处理CF/PI复合材料与空气氧化处理CF/PI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受载荷和往复滑动频率影响大,RES处理CF/PI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受载荷和往复滑动频率影响小;在相同的试验条件下,经过RES处理的CF/PI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性能最优;油润滑条件下CF/PI复合材料的摩擦学性能优于干摩擦条件下的摩擦学性能,主要是因为机械油的润滑、冷却和动压承载作用。本论文采用RES改性方法对碳纤维进行表面改性处理,探讨RES改性方法对碳纤维表面改性作用的机理,研究表面改性处理方法与CF/PI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之间的关系,并深入研究了CF/PI复合材料的摩擦磨损规律。本论文进一步发展了RES改性方法在表面工程领域的应用,有效地把复合材料界面科学理论与复合材料摩擦学理论结合起来,丰富了摩擦学理论。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及研究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1.2.1 碳纤维及其表面改性处理
  • 1.2.2 碳纤维复合材料界面表征方法研究现状
  • 1.2.3 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学研究
  • 1.2.4 稀土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摩擦学应用
  • 1.3 本论文研究拟解决的关键问题
  • 1.4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 1.5 本论文的主要研究思路
  • 第二章 碳纤维表面改性及其聚酰亚胺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研究
  • 2.1 引言
  • 2.2 纤维表面改性处理及其复合材料力学试验研究
  • 2.2.1 试验材料
  • 2.2.2 碳纤维表面改性处理
  • 2.2.3 CF/PI 复合材料试样的制备及性能测试
  • 2.3 碳纤维表面改性处理对CF/PI 复合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
  • 2.3.1 稀土含量对CF/PI 复合材料拉伸性能的影响
  • 2.3.2 RES 处理和空气氧化处理的比较
  • 2.3.3 表面处理对CF/PI 复合材料弯曲性能的影响
  • 2.3.4 表面处理对CF/PI 复合材料冲击性能的影响
  • 2.4 CF/PI 复合材料破坏机理分析
  • 2.5 本章小结
  • 第三章 碳纤维表面改性作用机理分析及表征
  • 3.1 引言
  • 3.2 PAN 基碳纤维结构
  • 3.3 纤维表面XPS 分析
  • 3.3.1 碳纤维表面XPS 全谱分析
  • 3.3.2 纤维表面元素含量分析
  • 3.4 空气氧化改性处理碳纤维表面表征
  • 3.5 RES 表面改性处理的表征
  • 3.6 空气氧化处理提高CF/PI 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作用机理研究
  • 3.6.1 最佳氧化条件的确定
  • 3.6.2 空气氧化作用机理
  • 3.7 RES 处理提高CF/PI 复合材料界面性能作用机理研究
  • 3.7.1 稀土元素的化学性质
  • 3.7.2 稀土溶液的作用机理
  • 3.7.3 稀土最佳含量机制
  • 3.8 本章小结
  • 第四章 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 4.1 引言
  • 4.2 往复滑动摩擦条件下CF/PI 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试验
  • 4.2.1 试验设备
  • 4.2.2 试验研究方法
  • 4.3 碳纤维含量对CF/PI 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4.3.1 复合材料摩擦系数随时间变化研究
  • 4.3.2 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随碳纤维含量的变化
  • 4.4 载荷及往复滑动频率对CF/PI 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4.4.1 载荷及往复滑动频率对CF/PI 复合材料摩擦系数的影响
  • 4.4.2 载荷及往复滑动频率对CF/PI 复合材料磨损量的影响
  • 4.4.3 磨损表面形貌分析
  • 4.5 表面改性方法对CF/PI 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4.5.1 干摩擦条件下表面改性方法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4.5.2 油润滑条件下表面改性方法对摩擦磨损性能的影响
  • 4.5.3 干摩擦、油润滑条件下磨损表面形貌比较
  • 4.6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碳纤维/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磨损机理
  • 5.1 引言
  • 5.2 聚酰亚胺及其复合材料磨损机理
  • 5.2.1 聚酰亚胺磨损接触模型
  • 5.2.2 纤维含量的作用机理
  • 5.2.3 载荷与往复滑动频率的作用机理
  • 5.2.4 油润滑作用机理
  • 5.2.5 界面结合性能对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的影响
  • 5.3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全文总结
  • 6.1 论文主要内容及结论
  • 6.2 本论文的创新点
  • 6.3 对今后工作的建议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和录用的论文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申请的发明专利
  • 作者攻读博士学位期间获得的奖励及荣誉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  ;  

    稀土溶液处理碳纤维填充热塑性聚酰亚胺复合材料摩擦学性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