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代咏侠诗

论唐代咏侠诗

论文摘要

中国侠文化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就已经风靡一时。侠来源广泛,成分复杂,之所以行侠,目的并非为了谋生,而仅因为他们喜欢行侠,喜欢受侠义精神的驱使,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所以,与其说他们是一特殊的社会集团,不如说是一个具有特殊气质的社会人群。侠的主要成分是气质与果敢的行动,并不出于某一特殊的阶层,他们的出现是与中华民族独特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综合因素密不可分。它的发展大致经历了游侠、文侠、武侠三个阶段,并在长期演变过程中日益社会道德化、伦理化,最终演变成以社会正义、公理为核心的大众文化精神。它的出现也孕育了中国文人士子的侠客梦,为侠文学的发展提供了思想基础,对于中华民族精神的构建具有不可磨灭的贡献,这一中国特有的民族符号一直被世界所瞩目。大唐盛世,国家安定、商业繁荣、都市崛起、民族融合、首开武举、漫游盛行以及思想开明,所有这一切造就了唐代任侠使气之风蔚为大观的局面,其中的侠少是行侠的主体,并可细分为权贵侠少、富豪侠少、边塞侠少、禁军侠少、市井侠少等五个不同的群体,这一群体身上的一个显著标志是仗剑侠客行,负气少年游。他们或边关跑马射箭;或猎场围猎禽兽;或酒楼推杯换盏;或青楼红袖添香;或都市隐姓埋名;或荒郊风流放诞,他们少不谙事,血气方刚而又满怀抱负,气冲斗牛。美酒、宝马、玉剑被侠客所钟爱,成为他们行侠的必备之物,身份的象征,侠少的阳刚之气也得到很好的体现。在他们身上逐渐彰显出一种蓬勃向上、昂扬进取、活泼健康、风流倜傥、自由自在、率性而为、嫉恶如仇、重诺守信、忠君报国、视死如归的少年精神,在他们身上,充分的展现了大唐社会所独有的青春风采和浪漫情怀,彰显着理想主义、英雄主义的壮志豪情,代表了唐人所独具特色的人格魅力和精神气质。唐代咏侠诗是中国诗苑中一朵独特的奇葩,它植根于唐代特殊的社会土壤之中,咏侠诗所传达出的意识形态在中国传统文化的建构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唐代是一个崇武尚侠的时代,唐代诗人在吟咏侠客中找到了一种享受人生、追求理想的生活方式,侠在诗人那里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精神需要。在诗人的笔下,“少年精神”是侠少气质的代名词,并被其视为一种可被推崇的审美对象,这在唐代已成为整个都市文化中一个最时尚的社会心态。侠在唐代大放异彩,同样,唐代咏侠诗的内涵和外延也是最为宽泛和最富时代感的。本文从社会学、民俗学、政治学、历史学、心理学等角度将唐代咏侠诗放在一个广阔的时代背景下,细读文本,从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两个角度对咏侠诗作文化探源,从文学本位角度挖掘出唐代咏侠诗的文化内涵,唐代咏侠诗所具有的独特审美价值和艺术特色,特别是“少年”游侠群像,以及美酒、宝马、玉剑等充满阳刚之气的意象。笔者从心理分析、文本解读等方面出发,不仅偏重于对李白、王维等重点诗人作个案研究,而且从整体着眼,以期在“大格局、大境界”的视野下对唐代咏侠诗作诗性的解读,艺术的审视,美学的观照。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言
  • 第一章 侠的起源、演变、以及内涵
  • 一、侠的历史缘起
  • (一) 自然社会因素
  • (二) 政治社会环境
  • (三) 自我意识觉醒
  • 二、侠的演变
  • (一) 游侠时代
  • (二) 文侠时代
  • (三) 武侠时代
  • 三、侠的内涵
  • 第二章 唐代咏侠诗的范围界定以及创作
  • 一、唐代咏侠诗的范围界定
  • 二、唐代咏侠诗的创作
  • (一) 初唐(公元618—716 年)
  • (二) 盛唐(公元717—766 年)
  • (三) 中唐(公元766—838 年)
  • (四) 晚唐(公元836—907 年)
  • 第三章 行侠源流——唐代咏侠诗兴盛的原因
  • 一、朝廷君臣与民间士子的崇侠尚义
  • 二、商品经济与都市文化的双重效应
  • 三、漫游风气与科举求名的功利需要
  • 四、胡风东渐与民族融合的相互激荡
  • 五、思想开放与观念突破的兼容并包
  • 第四章 唐代咏侠诗中的“少年”
  • 一、少年行侠原因以及侠风概述
  • 二、侠骨飘香——少年侠客群像
  • (一) 权贵侠少:锦衣鲜华手擎鹘,闲情气貌多轻忽
  • (二) 富豪侠少:千场纵博家仍富,几度报仇身不死
  • (三) 边塞侠少:麒麟殿前拜天子,走马为君西击胡
  • (四) 禁军侠少: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
  • (五) 市井侠少:五凤街头闲勒辔,半垂袖衫揖金吾
  • 三、剑归何处——少年阳刚之气的表现意象
  • (一) 美酒:且与少年饮美酒,往来射猎西山头
  • (二) 宝马:功名祗向马上取,真是英雄一丈夫
  • (三) 玉剑:一言不合龙額侯,击剑拂衣从此弃
  • 四、侠者无疆——少年的行侠环境
  • (一) 疆场与猎场:斗鸡过渭北,走马过关东
  • (二) 酒楼与青楼:然诺杯酒间,泰山心不移
  • (三) 都市与荒郊:挥剑邯郸市,走马梁王苑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1 唐代咏侠诗一览表
  • 附录2 唐代主要咏侠诗人大事年表
  • 致谢
  • 附录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 相关论文文献

    • [1].《全唐诗》中的伪诗与伪好诗[J]. 书城 2020(01)
    • [2].诗歌与舞蹈的碰撞——《全唐诗》舞蹈艺术探析[J]. 语文建设 2017(23)
    • [3].《全唐诗》中的唐代女子妆饰考[J]. 文学教育(上) 2016(07)
    • [4].《全唐诗》49403首,伪诗很多[J]. 人生与伴侣(下半月版) 2020(04)
    • [5].三起三落宋之问 攀龙附凤遭贬非——读书札记[J]. 娘子关 2016(06)
    • [6].唐人佚诗解读(一)[J]. 文史知识 2017(01)
    • [7].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J]. 初中生世界 2017(Z1)
    • [8].尹小林给古籍插上数字化翅膀[J]. 中华文化画报 2017(01)
    • [9].《全唐诗》与《十抄诗》异文优劣辨[J]. 古籍研究 2017(01)
    • [10].《全唐诗》中唐代胡服的发展与款式探究[J]. 科学中国人 2016(15)
    • [11].《全唐诗》是怎样花落淮盐的[J]. 中国盐业 2011(14)
    • [12].《全唐诗》中的乐器研究[J]. 黄河之声 2020(04)
    • [13].唐诗中的“剡溪”地理意象分析——以《全唐诗》为文本[J]. 开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学报 2020(07)
    • [14].《全唐诗》中的“诗仙”杂论[J]. 铜仁学院学报 2016(06)
    • [15].如果没有李白[J]. 喜剧世界(上半月) 2019(08)
    • [16].《全唐诗》中“瘴”的含义[J]. 民族史研究 2013(00)
    • [17].“不遇”与“不遇之遇”——《全唐诗》中的“访不遇”诗研究[J]. 牡丹 2016(10)
    • [18].《全唐诗》乐舞艺术中舞蹈审美境界分析[J]. 短篇小说(原创版) 2014(26)
    • [19].论《全唐诗》视野下的唐代女性审美倾向[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 2013(12)
    • [20].朝鲜《十抄诗》对《全唐诗》的校勘意义[J]. 长江学术 2012(04)
    • [21].《全唐诗》究竟收诗几何?[J]. 书屋 2011(06)
    • [22].《全唐诗》收诗知多少[J]. 咬文嚼字 2011(08)
    • [23].论《全唐诗》中“东南”一词的人文意蕴[J]. 时代文学(上半月) 2011(06)
    • [24].《全唐诗》中的唐代女子袒胸装探析[J]. 泰山乡镇企业职工大学学报 2010(02)
    • [25].《全唐诗》中“刘郎”考[J]. 时代文学(下半月) 2010(03)
    • [26].《全唐诗》中的文化甲虫及其意象浅析[J]. 教育教学论坛 2020(33)
    • [27].《全唐诗》所反映的唐代宫廷乐舞生活探究[J]. 舞蹈 2015(04)
    • [28].如果没有李白[J]. 课外阅读 2019(10)
    • [29].《全唐诗》“高”义训诂[J]. 青年文学家 2011(06)
    • [30].从《全唐诗》看唐代的农业文明与农耕文化[J]. 中国乡镇企业 2014(04)

    标签:;  ;  ;  ;  ;  

    论唐代咏侠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