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中人》与《晚唱》的比较研究

《套中人》与《晚唱》的比较研究

论文摘要

契诃夫和贾平凹分别是中俄两国历史上的著名作家。虽然国别不同,创作倾向不同,但在他们的文学创作中却产生了两部比较相似的作品,分别是《套中人》和《晚唱》。除了相似的人物形象外,二者在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上也存在一定的类同和殊异。因此本论文拟立足这两部小说的文本,采用比较文学研究中平行研究的方法,对这两部小说进行比较分析。本论文共分为六个部分。绪论部分着重对这两部作品的研究现状作概括论述,并指出对其进行分析比较的重要意义。论文的第二部分主要通过对这两部作品思想内容方面的比较来分析其类同与殊异。二者在这个层面上的类同性主要表现在两部小说都真实反映了主人公所处时代压抑的社会风气:前者暴露了沙皇统治末期特务横行,民众生活如履薄冰的社会状况,后者对文革过后社会生活基本恢复正常和有些人对政治运动仍心有余悸的社会现象进行了描绘。此外主人公既可怜又可笑的悲剧结局也是其相似性的另一个方面。二者的殊异性主要体现在主人公对立面的不同上:别里科夫的对立面是科瓦连科姐弟,穆仁文的对立面则是苏梅、王顺和母猫。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中人物形象方面的比较来分析其类同与殊异。作为两部小说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和穆仁文都有着“套子”似的生活习惯和孤僻的精神世界。但是在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上,两人却存在分歧:前者是竭力钳制,后者则是千方百计的防范和躲避。论文的第四部分主要通过对这两部作品中艺术特色方面的比较来分析其类同与殊异。两部小说都采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来揭示主题:前者重在科瓦连科姐弟与别里科夫和小城民众的对比上;后者重在木楼大郎与苏梅和母猫的对比上。此外写作风格上的沉郁灰暗也是其类同性的另一个方面。在描绘心理活动时,契诃夫采用了“心理表征”的方法,而贾平凹则运用了大量想象和联想来揭示主人公内心活动的变化。叙事方法的不同也表现了二者的殊异性:前者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方法来讲述别里科夫的悲剧,后者则根据时间限制紧密围绕“约会”事件展开行文,大体上采用了顺叙的写作套路。论文的第五部分着重分析了两部作品产生类同与殊异的原因。中俄两国传统政治文化的相似和作品中人物形象都有其生活来源是二者产生类同的主要原因;中俄两国传统思想文化存在差异与作家创作心理的不同则是二者产生殊异的主要原因。结语部分是对全文的总结和提升,对两部小说在文学上的特点作了总结与概括,并劝谕世人珍惜来之不易的自由生活。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问题的提出及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方法
  • 2 《套中人》与《晚唱》在思想内容上的异同点
  • 2.1 类同性
  • 2.1.1 压抑的社会风气
  • 2.1.2 可笑的人生悲剧
  • 2.2 差异性:主人公的对立面不同
  • 3 《套中人》与《晚唱》在人物形象上的异同点
  • 3.1 类同性
  • 3.1.1 孤僻的生活习惯
  • 3.1.2 扭曲的灵魂世界
  • 3.2 差异性:生活态度不同
  • 4 《套中人》与《晚唱》在艺术特色上的异同点
  • 4.1 类同性
  • 4.1.1 对比手法的运用
  • 4.1.2 沉郁灰暗的写作风格
  • 4.2 差异性
  • 4.2.1 心理描写的方法不同
  • 4.2.2 叙事方法不同
  • 5 原因探讨
  • 5.1 中俄传统思想文化存在差异
  • 5.2 作家创作心理不同
  • 6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被套住的人——别里科夫与祥林嫂形象分析[J]. 现代语文(学术综合版) 2016(07)
    • [2].“别里科夫是中国式小人”[J]. 中学语文教学 2014(10)
    • [3].回归原典 识真面目——《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设计[J]. 中学语文教学 2016(12)
    • [4].基于问题解决的阅读教学实践——以《装在套子里的人》教学为例[J]. 读写月报 2020(12)
    • [5].别里科夫的无声之别[J]. 读写月报 2020(10)
    • [6].藏在套子里的驯顺[J]. 新读写 2020(05)
    • [7].认识别里科夫,认识我们自己[J]. 高考 2019(12)
    • [8].《装在套子里的人》中恋爱情节的设置意图解读[J]. 学语文 2019(04)
    • [9].镜头:假如别里科夫结了婚[J]. 语文教学之友 2011(04)
    • [10].再说别里科夫[J]. 语文教学通讯 2009(25)
    • [11].别里科夫的悲凉——浅说“套中人”[J]. 语文教学通讯 2016(31)
    • [12].小说的叙述逻辑——《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删节”研究[J]. 语文月刊 2017(07)
    • [13].“会诊”别里科夫[J]. 语文学习 2018(02)
    • [14].别里科夫身边和身后的人[J]. 语文学习 2015(03)
    • [15].“人”的异化——别里科夫的死因新探[J]. 学周刊 2014(13)
    • [16].从别里科夫的两个“第一回”看其外强中干的本质[J]. 语文月刊 2013(01)
    • [17].《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对比技巧[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6(34)
    • [18].课文《装在套子里的人》比原著少了什么[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7)
    • [19].多余的东西[J].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7(06)
    • [20].《装在套子里的人》:俄罗斯民族文化的深刻反思[J]. 中学语文 2017(04)
    • [21].毁灭,还是救赎[J]. 中学语文 2017(07)
    • [22].衰老[J]. 扬子江诗刊 2017(03)
    • [23].《装在套子里的人》的创作意图及其呈现方式探究[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 2017(05)
    • [24].如何对文本进行合理的解读[J]. 启迪与智慧(教育) 2017(07)
    • [25].“小人物”:悲剧命运的社会折射——从别里科夫谈起[J]. 读写月报 2017(Z3)
    • [26].别里科夫形象的漫画式解读[J]. 科学中国人 2017(12)
    • [27].别里科夫形象浅析[J]. 中学语文 2016(28)
    • [28].也谈别里科夫的悲剧[J]. 新课程(中) 2014(11)
    • [29].别里科夫:究竟“套”住了谁[J]. 高中生学习(学法指导) 2015(01)
    • [30].奇异的婚配——别里科夫的婚姻与社会改良的破灭[J]. 中学语文 2015(18)

    标签:;  ;  ;  

    《套中人》与《晚唱》的比较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