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2007年底,长株潭城市群获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在随后的快速城市化进程中,为了防止长沙、株洲、湘潭三市交界处环境恶化,《长株潭城市群区域规划》(2008-2020年)提出以“绿心组团”作为应对策略。这的确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手段,但是,随着城市群的发展演进,必将产生更加复杂、综合性的问题。其中最根本的,就是“绿心”本身的长远存在性问题。本研究以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实证研究对象,在现状绿心示范区的基础上,扩大空间范围和研究领域,使“绿心”与更大空间、更多层面的因素相联系,保证其与外围绿地的延续性以及与社会经济发展的良好结合,以期“绿心”能够在城市扩张的同时也随之不断生长。在此研究背景下,本文提出“城市群绿地系统”的概念。目前,国内外对于这种并非局限于城市内部空间、而是着眼于跨城市的综合绿地系统规划的研究较少,但随着全球城市化、城市群体化现象的日益增加,这种区域性的绿地系统研究将成为新的重点研究领域。本文总体上采用“理论研究——调查研究——实证研究”的方法体系纵向贯通全文;就学科体系而言,又可横向划分为景观生态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地理学中与规划学科交叉的相关领域。理论研究部分阐述了城市群绿地系统的概念,在现有研究基础上构建出一般性的理论研究体系,为后续研究提供方法依据与指导。调查研究部分以长株潭城市群为案例,收集大量资料、建立空间数据库;调查研究衔接理论与实际,在全文中发挥承上启下的作用。实证研究部分对影响长株潭绿地系统格局的自然和非自然因素进行定量分析,最终得到长株潭绿地系统规划建议。实证研究是理论和调查研究的延续、运用与印证,也是全文着墨最重的部分。全文围绕“城市群绿地系统”的各方各面进行研究,以GIS为主要技术平台,整合空间信息技术与众多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归纳出一整套理论研究体系,并将其运用到实践中去。总之,本研究既具有理论价值,又具有实际意义。
论文目录
摘要Abstract插图索引附表索引第1章 绪论1.1 研究背景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3 研究内容和方法1.3.1 基于景观生态学的研究1.3.2 基于区域经济学的研究1.3.3 基于城市地理学的研究1.4 研究思路和框架第2章 理论研究综述2.1 城市群绿地系统的概念和内涵2.1.1 相关概念2.1.2 城市群绿地系统概念辨析2.2 国内外研究和实践2.2.1 发展沿革2.2.2 典型案例2.3 理论研究基础2.3.1 景观生态学2.3.2 区域经济学2.3.3 城市地理学第3章 城市群绿地系统评价分析体系研究3.1 城市群绿地系统布局的形成机制3.2 评价分析体系的基本层次3.2.1 目标层和准则层3.2.2 指标层和因子层3.2.3 评价层和决策层3.3 构建城市群绿地系统评价分析体系3.4 技术路线第4章 长株潭城市群地区现状调查4.1 现状基础资料4.1.1 自然地理条件4.1.2 社会经济条件4.2 长株潭地区空间地理数据库4.2.1 数据采集4.2.2 数据处理4.2.3 数据建库第5章 长株潭城市群绿地系统景观生态分析5.1 生态敏感性评价5.1.1 单项指标评价5.1.2 多指标叠加分析5.2 景观空间格局分析5.2.1 单项指标评价5.2.2 多指标叠加分析5.3 景观生态安全格局分析5.4 景观生态分析小结第6章 长株潭城市群绿地系统社会经济分析6.1 经济关联分析6.1.1 全局空间自相关分析6.1.2 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6.2 空间结构分析6.2.1 等级规模评价6.2.2 空间引力模型6.3 社会经济分析小结第7章 长株潭城市群绿地系统综合评价与建议7.1 长株潭城市群系统格局综合评价7.2 长株潭城市群绿地系统规划建议7.2.1 宏观调控7.2.2 微观示例结论参考文献附录 A (攻读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附录 B (攻读学位期间参与学术会议)附录 C.1 (城市群绿地系统评价分析体系)附录 C.2 (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赋值表)附录 C.3.1 (景观总面积与斑块类型面积)附录 C.3.2 (景观优势度指数 PLAND)附录 C.3.3 (最大斑块指数 LPI)附录 C.3.4 (分形、聚合度与连接度、多样性指标)附录 C.3.5 (景观格局评价主成分得分与综合得分)附录 C.4 (城镇等级规模评价综合得分)附录 C.5 (绿心地区分格网景观格局评价分值)致谢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长株潭论文; 城市群绿地系统论文; 空间格局论文; 定量化研究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