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冲土家语的传承与变迁

岩冲土家语的传承与变迁

论文摘要

在当下大力倡导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背景下,作为正处于濒危状态的弱势语言——土家语,近些年来学术界给予了很大的关注,出现了很多有关土家语的研究成果。然而前辈学者的研究大多是从土家语处于濒危的角度出发,探究其逐步走向衰落的原因,从中总结出包括土家语在内的弱势语言的发展规律。对于土家语今后的发展前景,几乎都抱着悲观的态度:随着交通的改善、经济水平的提高、土家族聚居区与外界接触交流变得更加频繁,会使得土家语的交际功能日趋退化而终将走向消亡,土家族聚居区的土家人必会迅速转用更加方便的强势语言——汉语。而笔者在通过对岩冲土家人进行详细的实地调查后发现,当地具有与其它土家族聚居区不同的语言使用特点及其发展趋势。本文详细的记录了岩冲土家族聚居区的传统文化背景,以及在此背景下的土家语言使用现状和特点,包括它的词汇保留及分布、汉语言词汇的大量借用、旧词新用以及变调现象。通过对岩冲土家语现状及特点的分析以及与周边土家族聚居区如拉西峒、坡脚等地的语言使用情况进行对比,笔者认为岩冲土家语存在如下的传承变迁特点:土家语使用频率依然很高,在岩冲形成了“土汉并重”的局面;土家语的使用并没有呈现绝对的老龄化趋势,依然后继有人;汉语言词汇的大量借用使土家语词汇更丰富;汉语的长期影响,既导致了词汇的借用,也引起了土家语词汇的变迁。村民文化意识的觉醒对土家语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由于岩冲在长期交通较为便利、村民生活水平并不低下的前提下所反映出的这些土家语的传承变迁特点,让笔者认为这里的土家语仍有其生存发展下去的活力,并总结了导致其能长期生存的原因:民族认同心理的影响;本民族文化价值认同的积极影响;家族认同的影响以及未来旅游开发的影响等。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土家语的未来发展前景作出了展望:在有的土家族聚居区由于交通、经济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下人们完全放弃使用自己民族母语(如拉西峒)的同时,有的聚居区(如岩冲)也会因为新时期土家语功能的转变能满足自己各种需求而传承下去,长期在本聚居区使用双语(汉语本地方言和土家语)。那么土家语虽然使用人口会进一步减少,使用范围会进一步缩小,但随着村民素质的不断提高、对本民族文化自识的进一步加强,土家语就不一定会在短时期内走向消亡,土家族子孙后代仍有希望能切身感受到祖先留下来的这一活的语言形式。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导言
  • 一、选题的缘由
  • 二、本课题研究现状
  • 三、研究意义
  • 四、研究理论和方法
  • 五、创新点
  • 六、调查情况说明及本文主要内容
  • 第一章 岩冲概况
  • 一、岩冲乡历史沿革
  • 二、自然环境
  • 三、人文环境
  • (一) 社区生活
  • (二) 岁时节日
  • (三) 宗教信仰
  • 第二章 岩冲土家语使用情况
  • 一、岩冲土家语使用现状
  • 二、岩冲土家语的使用特点
  • (一) 所保留词汇的特点
  • (二) 汉语言词汇的大量借用
  • (三) 旧词新用现象
  • (四) 变调现象
  • 第三章 岩冲土家语的传承与变迁
  • 一、历史上岩冲土家语使用情况的简单回顾
  • 二、周边几个土家族聚居区语言使用情况对比
  • (一) 拉西峒土家族聚居区
  • (二) 坡脚土家族聚居区
  • 三、岩冲土家语使用现状上所反映出的传承与变迁特点
  • (一) 土家语使用频率依然很高,在岩冲形成了“土汉并重”的局面
  • (二) 土家语的使用并没有呈现绝对的老龄化趋势,依然“后继有人”
  • (三) 汉语词汇的大量借用使土家语词汇更丰富
  • (四) 汉语的长期影响,既导致了汉语词汇的借用,也引起了土家语词汇的变迁
  • (五) 村民文化意识的觉醒对土家语的保护和传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 第四章 岩冲土家语发展前景预测
  • 一、民族认同心理对土家语传承的影响
  • 二、本民族文化价值的认同对土家语传承的积极影响
  • 三、家族认同的影响
  • 四、经济、政治因素的影响
  • 结语
  • 参考文献
  • 一、著作类
  • 二、期刊论文类
  • 三、学位论文类
  • 致谢
  • 附录 1 笔者在岩冲调查期间所拍摄的部分图片
  • 附录 2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目录
  • 相关论文文献

    • [1].广州市中产阶层聚居区空间分异及形成机制[J]. 地理学报 2016(12)
    • [2].德宏州傈僳族聚居区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研究[J]. 中共云南省委党校学报 2016(06)
    • [3].城中村外来流动人口聚居区的社区认同——以广州石村为例[J]. 社会创新研究 2020(01)
    • [4].云南:2019年实现“直过民族”聚居区整体脱贫[J]. 致富天地 2016(11)
    • [5].跨区域农民聚居区治理机制研究——以成都邛崃为例[J]. 中共乐山市委党校学报 2018(02)
    • [6].国外有关移民及其聚居区的研究述评[J]. 江西建材 2015(15)
    • [7].城市外来人口聚居区:形成原因、管理问题及政策建议[J]. 成都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01)
    • [8].牢记初心使命 与时俱进担当普遍服务重任[J]. 中国邮政 2019(02)
    • [9].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少数民族中的培育要素分析——以山西长治西街回民聚居区为例[J]. 长治学院学报 2017(01)
    • [10].流动人口聚居区衍生灾害解析及防控策略研究[J]. 建筑与文化 2015(09)
    • [11].中国城市贫困阶层聚居区的变迁、分类和特征——以广州为例[J]. 现代城市研究 2011(10)
    • [12].城市外来人口聚居区的风险分析与治理[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01)
    • [13].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留学生聚居区的社区响应探讨——以南京市南秀村为例[J]. 规划师 2020(10)
    • [14].流动人口聚居区“整治”还是“善治”?——首都城乡结合部社区治理反思[J]. 中国名城 2015(10)
    • [15].广州市外来人口聚居区社会风险及其治理模式研究[J]. 信访与社会矛盾问题研究 2016(02)
    • [16].基于三方利益主体的山地城市大型聚居区规划研究——以重庆“二环时代”大型聚居区概念规划为例[J]. 规划师 2012(04)
    • [17].上海流动人口聚居区类型及其特征研究[J]. 城市规划 2009(02)
    • [18].流动人口聚居区的成因与治理[J]. 中国高新区 2018(01)
    • [19].塔塔尔族聚居区生计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研究[J]. 新疆财经 2011(03)
    • [20].外籍人聚居区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以广州为例的研究[J].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10)
    • [21].流动人口聚居区拐卖儿童现象产生的原因、社会影响与对策[J]. 产业与科技论坛 2008(02)
    • [22].国内外外来人口聚居区的特征与效应比较研究[J]. 城市规划 2015(12)
    • [23].中国农民工聚居区研究进展[J]. 地理科学进展 2016(05)
    • [24].重庆大型聚居区交通规划研究[J]. 山西建筑 2012(15)
    • [25].边界与想象社区的建构:以广州归侨聚居区为例[J]. 人文地理 2018(01)
    • [26].通辽市蒙古族聚居区新型社区建设研究[J]. 黑龙江科学 2017(01)
    • [27].中国城市“新移民”聚居区居住满意度研究——以北京、上海、广州为例[J]. 城市规划 2011(12)
    • [28].制约西部民族地区自发移民迁入地聚居区新农村建设的因素分析[J]. 经济研究导刊 2008(07)
    • [29].西方国家移民聚居区研究进展及启示[J]. 人文地理 2017(01)
    • [30].电视语境下的苗族聚居区节日习俗发展变化研究——以湖北苗族聚居区为例[J]. 神州 2013(24)

    标签:;  ;  ;  ;  ;  

    岩冲土家语的传承与变迁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