皂刺抗宫颈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皂刺抗宫颈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论文摘要

宫颈癌是一种严重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的生殖系统恶性肿瘤,病因目前尚未完全明了,可能是社会经济因素、宫颈病变、病毒感染及免疫功能下降等综合作用的结果。由于发病机理多种多样,防治很难一蹴而就。目前治疗宫颈癌大多采用化学合成药物,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毒副作用和多药耐药性。天然药物以其毒副作用低和不产生耐药性引起研究者的高度关注。因此筛选天然来源的抗宫颈癌药物成为药理学领域的研究热点。皂刺在我国分布广泛,是中医治疗宫颈癌和乳腺癌等多种癌症的常用配伍药。目前对皂刺药理活性的研究还未广泛展开,皂刺及其有效成分的抗癌作用尚未见报道。本研究利用小鼠宫颈癌U14细胞和人宫颈癌Hela细胞分别建立体内外实验模型,对皂刺抗宫颈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用热回流法制备皂刺醇提物,研究其对小鼠移植性宫颈癌的影响。结果发现皂刺醇提物能明显抑制实体瘤小鼠肿瘤生长并延长腹水瘤小鼠的存活时间,低、中、高剂量组(250、500和1,000 mg/kg体重)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7.5%、59.5%、63.9%和52.2%、67.3%、78.8%。表明皂刺醇提物具有显著的抗小鼠移植性宫颈癌生长的作用。(2)用植物化学成分分项预试法检查发现,皂刺中含有糖类、皂甙、黄酮、酚类化合物、蛋白质、多肽、有机酸、木质素、甾类化合物、三萜、挥发油和生物碱等成分,而无鞣质、香豆素、醌类和萜类内酯化合物。(3)采用分步萃取法和聚酰胺柱层析法提取精制皂刺总黄酮,并用显色反应和比色法对其进行定性定量测定。结果表明皂刺总黄酮中主要含有黄酮类、黄酮醇类、二氢黄酮类、二氢黄酮醇类和异黄酮类化合物,总黄酮含量为1.2%。(4)研究皂刺总黄酮对小鼠移植性宫颈癌的作用发现,总黄酮低、中、高剂量组(75、150、300 mg/kg体重)均可抑制小鼠实体型与腹水型宫颈癌的生长,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分别为43.6%、50.3%、55.2%和47.9%、56.4%、62.4%。表明皂刺总黄酮也具有抑制小鼠移植性宫颈癌生长的作用。(5)对实体瘤小鼠瘤块进行肉眼观察发现,皂刺总黄酮各剂量组小鼠肿瘤易于剥离,体积较小,紧实,血管不丰富。用高剂量组瘤块制备肿瘤病理切片镜检发现,皂刺总黄酮抑制了肿瘤细胞的生长,部分细胞呈现坏死表现如核固缩、碎裂和溶解。(6)皂刺总黄酮高剂量组实体瘤小鼠肝、肾眼观色泽质地均正常,无病理学改变。病理切片镜检发现肝、肾细胞排列紧凑,结构清楚。表明皂刺总黄酮剂量达到300mg/kg体重时不会引起小鼠毒性反应。(7)对实体瘤小鼠免疫器官胸腺和脾脏指数进行分析,并用放免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与白细胞介素-2的浓度。结果发现皂刺总黄酮各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小鼠胸腺指数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中药治疗宫颈癌的研究进展
  • 第一章 宫颈癌概述
  • 1.1 宫颈癌的发病原因
  • 1.1.1 病毒感染与宫颈癌
  • 1.1.2 吸烟、饮酒、营养缺乏与宫颈癌
  • 1.1.3 性、生殖因素与宫颈癌
  • 1.1.4 社会经济因素与宫颈癌
  • 1.2 宫颈癌的表现与分型
  • 1.3 宫颈癌的治疗
  • 1.3.1 手术治疗
  • 1.3.2 放射治疗
  • 1.3.3 化学治疗
  • 1.3.4 生物治疗
  • 1.3.5 天然植物药治疗
  • 第二章 药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研究进展
  • 2.1 细胞凋亡
  • 2.1.1 细胞凋亡的概念、形态学和生化特征
  • 2.1.2 细胞凋亡的机制
  • 2.2 肿瘤与细胞凋亡
  • 2.2.1 肿瘤与凋亡相关基因
  • 2.2.2 细胞凋亡在肿瘤治疗方面应用
  • 2.2.3 天然植物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 2.3 检测细胞凋亡的方法
  • 第三章 皂刺和黄酮类化合物研究进展
  • 3.1 皂荚属植物研究进展
  • 3.2 皂刺研究进展
  • 3.3 黄酮类化合物抗肿瘤研究进展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二部分 试验研究皂刺抗宫颈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 前言
  • 第四章 皂刺醇提物体内抗宫颈癌活性的研究
  • 4.1 材料
  • 4.2 方法
  • 4.2.1 皂刺醇提物(GSE)的制备
  • 4.2.2 动物造模
  • 4.2.3 确定小鼠治疗剂量
  • 4.2.4 实验分组和治疗方案
  • 4.2.5 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的测定
  • 4.2.6 皂刺化学成分系统定性实验
  • 4.2.7 数据处理
  • 4.3 结果与分析
  • 4.3.1 皂刺醇提物浸膏得率
  • 4.3.2 皂刺醇提物体内抗肿瘤活性
  • 4.3.3 皂刺化学成分分析结果
  • 4.4 讨论
  • 4.5 小结
  • 第五章 皂刺总黄酮的提取及其含量测定
  • 5.1 材料
  • 5.2 方法
  • 5.2.1 皂刺总黄酮(GSF)的提取分离
  • 5.2.2 皂刺总黄酮显色定性实验
  • 5.2.3 皂刺总黄酮含量测定
  • 5.3 结果与分析
  • 5.3.1 皂刺总黄酮浸膏得率
  • 5.3.2 皂刺总黄酮显色结果
  • 5.3.3 皂刺总黄酮含量
  • 5.4 讨论
  • 5.5 小结
  • 第六章 皂刺总黄酮体内抗宫颈癌活性及对免疫功能影响的研究
  • 6.1 材料
  • 6.2 方法
  • 6.2.1 动物造模
  • 6.2.2 确定小鼠治疗剂量
  • 6.2.3 实验分组和治疗方案
  • 6.2.4 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的测定
  • 6.2.5 肝、肾、肿瘤组织病理切片制作
  • 6.2.6 免疫指标测定
  • 6.2.7 数据处理
  • 6.3 结果与分析
  • 6.3.1 对荷瘤小鼠抑瘤率和生命延长率的影响
  • 6.3.2 剥离瘤块与肿瘤组织切片观察结果
  • 6.3.3 肝、肾组织病理切片观察结果
  • 6.3.4 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 6.4 讨论
  • 6.5 小结
  • 第七章 皂刺总黄酮体外诱导人宫颈癌 Hela 细胞凋亡的研究
  • 7.1 材料
  • 7.2 方法
  • 7.2.1 细胞复苏、传代和冻存
  • 7.2.2 Hela 细胞最佳接种密度选择实验
  • 7.2.3 皂刺总黄酮对 Hela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 7.2.4 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提取及皂刺总黄酮对其细胞毒作用
  • 7.2.5 集落形成实验
  • 7.2.6 细胞形态学变化观察
  • 7.2.7 DNA 片段化分析
  • 7.2.8 乳酸脱氢酶(LDH)活力测定
  • 7.2.9 Caspase 家族成员及其抑制剂对 Hela 细胞的影响
  • 7.2.10 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
  • 7.2.11 Western 免疫印迹分析
  • 7.3 结果与分析
  • 7.3.1 Hela 细胞最佳实验密度选择结果
  • 7.3.2 皂刺总黄酮对 Hela 细胞的细胞毒作用
  • 7.3.3 皂刺总黄酮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HPBMC)的细胞毒作用
  • 7.3.4 皂刺总黄酮对 Hela 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7.3.5 细胞形态学变化
  • 7.3.6 DNA 片段化
  • 7.3.7 乳酸脱氢酶(LDH)活力结果
  • 7.3.8 Caspase 家族成员的激活参与了皂刺总黄酮诱导的 Hela 细胞凋亡
  • 7.3.9 皂刺总黄酮对 Hela 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
  • 7.3.10 Bcl-2 家族成员、p53 和 PCNA 对皂刺总黄酮诱导 Hela 细胞凋亡的影响
  • 7.4 讨论
  • 7.5 小结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录
  • 一、溶液配制方法
  • 二、缩略语中英文对照
  • 致谢
  • 个人简介
  •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  ;  ;  ;  

    皂刺抗宫颈癌活性及其作用机理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