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南京房地产企业九成以上偷漏税(论文文献综述)
王海霞[1](2021)在《协同治理视角下开远市二手房交易税收征管研究》文中提出
刘健升[2](2020)在《我国债券违约及系统性风险研究》文中研究指明随着我国经济体量的不断扩大,金融市场的开放度和各领域之间的关联度不断提高,单个企业的违约风险也会被放大,先是传染到所在行业,最后演变为整个市场的系统风险。历次经济危机都证明了信用风险传染效应的存在,比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发生最初就是由房地产泡沫产生的,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数家金融机构的破产最终引发了全球经济的增长乏力,失业率上升,股市陷入低迷的严重后果。可见,违约风险的研究应该由点及面,既要研究单个企业违约的影响因素,也要考虑传染过程,想办法规避风险在不同行业甚至不同国家之间的传递。因此,本文试图从企业违约,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角度循序渐进的了解风险爆发和传导的影响因素,从而为有效的预防系统性风险提出建议。在理论研究层面,首先,本文基于Merton(1974)在贷款和债券估值模型中提出的企业价值、负债和违约的关系,对诸多影响企业价值的因素进行了梳理,比如股东背景、货币政策、资本结构等,作为进一步影响违约的因素。其次,本文对理查德森(1972)、普费弗和萨拉西克(1978)、米切尔和辛格(1996)的资源依赖理论、Larsson和Starr(1993)的网络组织理论进行了分析总结,发现理论上可以支持风险传染效应的存在,并根据Rudiger Dornbursh、Yung Chul Park和Stijin Claessens(2000)提出了五种主要的风险传染的传播途径。最后,本文借鉴了经济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代际遗忘理论等阐明了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原因和特征。上述理论将本文所要研究的企业违约影响因素、企业对行业的传染效应、行业之间以及行业对市场的传染效应串联了起来,为从微观层面的企业违约行为到宏观层面的系统性风险的演化过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在实践研究层面,首先,针对企业违约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影响效果有多大等问题,本文运用了Logit模型,通过近年来我国债券市场的真实数据,分别选取了代表企业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的各个指标,并加入货币政策和股东背景等虚拟变量,从定性及定量角度考察了各因素对债券违约大小的影响,这是对个体企业违约的分析。其次,针对企业对行业的传染效应存在性和影响大小等问题,本文在主流行业中选取了煤炭、钢铁、房地产、银行四个行业,所选行业覆盖了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并从每个行业选取了十家左右有代表性的上市公司作为研究个体,依据已有文献的方法,基于企业的股价数据和行业价格指数,运用分位数回归的方法刻画个体企业对行业传染效应的大小,并得到了传染效应的研究结论。再次,关于系统性风险的传导机制等问题,本文以所选的四个行业为基础,对行业间的传染方向和传染效应的大小进行实证检验,然后依据各行业对我国GDP的贡献程度,将上述四个行业扩展到七个主流行业,研究了各行业对市场的传染效应。最后,本文选取了亚太地区、欧洲、美国等地的股票市场数据,逐一测度它们对我国股市的风险溢出效应,分析了国际间的风险传染效应的存在性以及各地区对我国股市风险溢出效应差异的原因。本文的内容结构安排如下:第一部分:导论。主要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研究价值及研究意义,提出了要重点论证的主要问题,总结了研究的内容、思路和方法、并提出了本研究的创新之处。第二部分:文献综述。主要对企业违约、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相关文献进行了梳理。企业违约部分从违约影响因素和信用风险评价模型分别进行了梳理和评述。其中,违约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宏观经济因素、行业环境、企业特征三个方面。违约风险评估模型主要包括传统评估方法和现代评估方法,现代评估方法又包括判别模型、Z-score模型、KMV模型和Logit模型等,并对各种计量模型进行了评述。传染效应的文献主要集中在对传染效应的形成原因,传染机制进行讨论。系统性风险的文献则重点分析了系统性风险的特征、传播途径及各种测度方法,包括宏观分析法、条件在险价值法和其他方法。第三部分:理论研究。主要包括企业违约的理论探析,传染效应存在性的理论基础,系统性风险产生原因的理论分析等。在企业违约的理论探析中,阐述了各种影响因素对违约结果的作用机制。传染效应理论主要从存在性、传播途径两个方面进行阐述。其中,存在性的理论主要包括资源依赖理论和系统网络理论,两个理论都较好的证明了传染效应是现实存在性,传播途径理论则是依据多恩布什(2000年)提出的经济冲击、贸易渠道、金融渠道、债务渠道和投资者行为五种传播途径分别进行了阐述。系统性风险理论方面,本文从产生原因,风险特征和系统性风险演化机制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比如系统性风险的产生原因包括了经济周期理论、债务通缩理论、代际遗忘理论和金融系统脆弱性理论,较好的对系统性风险进行了全面阐述。第四部分:对违约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首先,本文对我国债市的违约企业的特征进行总结。这部分主要是基于我国债市已经发生的违约案例,对违约原因进行梳理,找到违约前出现明显恶化的指标,为模型指标的选择进行铺垫。通过总结发现,在企业违约前,行业景气度下滑,企业多元化投资失败,股东逃废债,企业内部沟通不畅等都是导致企业违约的主要原因,在此过程中,企业的盈利能力、获现能力、债务负担和营运能力通常都出现了明显的恶化。本文通过案例分析一方面印证了理论基础中提到的违约影响因素,使指标选择更有依据,另一方面也补充了一些没法纳入模型的指标,比如新疆六师的违约是由于人员市场意识淡薄,内部沟通不畅导致的,使分析结果更为全面。其次,本文选用了债券市场实际发生违约的数据作为样本,样本基本覆盖了我国债市发生违约以来的全部期间,数据真实可靠,代表性较强。影响变量选择基于理论基础和案例分析得到的共同结果,分别采用了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三个较能代表企业综合实力的指标,并加入了股东背景和货币政策两个虚拟变量,定性和定量相结合,较为全面的考虑了企业违约的各种关键要素。最后,本文运用Logit模型进行了回归检验,并就实证结果阐述了原因和应对方法。第五部分:传染效应的实证研究。本部分选取了覆盖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的四个重点行业,即煤炭、钢铁、房地产和银行业,并且每个行业选取了近十家有代表性的上市企业,分别就企业对行业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基于各检验结果,分析了各行业中不同类别的企业对行业传染效应大小不同的原因,并结合本人信用评级的工作经验,提出了防范信用风险传染的有效措施。第六部分: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本部分主要研究了行业间的风险溢出效应以及行业对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首先,本文验证了煤炭、钢铁、房地产和银行业由于彼此关联,会产生下游对上游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因此重点防范靠近市场终端的房地产行业和渗透到实体经济各领域的银行业对于避免一系列的风险传染尤为重要。然后,本文对行业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大小进行了实证检验并对原因进行了解释。最后,本文选取了七个对市场经济贡献最大的行业,分别测度了各行业对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并提出了防范风险的应对方法。第七部分:系统性风险的国际比较。本部分选取了和我国股票市场关系密切的亚太市场、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通过分位数回归的方法测度了各国和地区对我国股市的影响,发现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任何一个国家都难以独善其身。并就各国对我国的风险溢出效应差异进行了经济学解释,最后提出了防范国别间风险传染的应对方法。第八部分:结论、建议和研究展望。对全文的结论进行总结,分别从防范企业的违约风险、完善违约的处置手段和防范系统性风险的角度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根据本文的研究思路与分析论证,得出了以下主要研究结论:首先、在研究企业违约影响因素时,本文通过实证研究得到了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和现金回笼率对违约的影响最大,说明债务负担情况、盈利情况和现金流情况都对企业是否违约有重要的影响,和违约案例分析得到的结果较为一致。此外,结合对当前经济形势的判断,提出政策上推动优化产业升级,加强逆周期调节有利于降低企业个体的违约风险。其次、本文采用分位数回归测度条件在险价值(Co Va R)的方法来研究企业对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发现,煤炭企业的风险传染效应主要和资源禀赋、开采成本和区位优势等因素相关。其中,央企背景的个体企业风险以及对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小,其次是山西、而山东和河北地区的风险相对较大。钢铁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主要和规模效应、铁矿石的运输成本有关,并且受到当地供需情况的影响。按企业风险大小以及对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排序发现,华东地区最小,其次是华北和东北地区,西北地区风险最大。地产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通过检验发现,民营房地产企业自身的风险和对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更大,主要由于民营企业经营风格较为激进,在遇到市场流动性紧缩时,受到的冲击更大所致。银行业方面,国有大行凭借股东背景和遍布全国的网点优势,获得的客户资源更为优质,风控机制更加完善,自身的风险更小,但由于国有大行在整个银行业中的规模占比更大,对金融系统的稳定性影响更大,因此对银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更大。再次、在行业间传染效应研究方面,本文发现,煤炭、钢铁、房地产和银行业由于彼此是上下游关系,下游会通过需求影响上游,故形成格兰杰因果关系。传染效应大小方面,煤炭行业受到钢铁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钢铁行业其次,房地产行业最小,主要是由于随着产业链的延伸,工业门类会越来越多,因此上游行业受到某一下游行业的风险溢出效应更大。此外,通过比较各行业对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发现,考虑煤炭行业风险溢出效应下的市场风险最小,银行业对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最大。主要是由于银行业渗透到我国经济的各个方面,因此对我国整体市场的影响最大。煤炭行业作为工业门类的一种,对GDP的拉动作用不如银行、房地产等行业大,因此对市场风险的贡献度最小。最后,本文对国别之间的系统性风险的传染效应进行了研究。首先,考虑各国的影响下,我国的系统性风险大小有所差异,但走势较为一致,说明全球经济互联程度高,在危机发生时中国很难独善其身。其次,亚洲国家自身的风险最小,但对我国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更大。可能由于亚州地区的经济结构相对脆弱,但由于地理位置的原因,在多种渠道和我国联系更为密切,故传染效应更强。本文的创新点概括如下:首先,研究层次更为系统。本文对系统性风险的形成过程进行了拆分,研究视角更为全面。国内外学者对违约影响因素、传染效应、系统性风险都有一定研究,但大多只从单一方面进行研究,没有形成系统的架构,对整体防范风险的应对措施把控不足。作者结合多年的信用评级工作经验,从企业违约影响因素入手、依次研究了企业对行业、行业对市场以及国别之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由点及面,步步深入,全方位阐述了系统性风险在各环节形成的原因和积累过程,更有利于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其次,样本选择更为准确。违约影响因素研究方面,本文以我国债券市场实际发生违约的债券进行研究,由于债券市场2014年才发生违约,更早的文献研究数据相对有限,已有的大部分文献以上市公司作为样本,将因财务状况异常而被特别处理(即被ST)的公司作为违约样本,将财务正常的公司作为正常样本进行对比,实际上企业被ST和实际违约在概念上仍有较大差异,上市公司和发债主体的范围也有所不同,由于本文选取的样本来自我国债券市场的真实数据,因此克服了数据选取模糊的缺陷,用来判断违约风险更为准确。最后,行业研究范围更为全面。目前大部分研究系统性风险的文献都将研究焦点聚集在金融领域的系统性风险上,而较少将实体行业纳入其中。传染效应检验中,本文创新性的选取了对国民经济拉动较高的煤炭、钢铁、房地产和银行业,覆盖了我国主要的实体经济和金融领域。系统性风险检验中,本文先选取了煤炭、钢铁、房地产、基建、银行等几个对宏观经济贡献最大的行业进行国内系统性风险研究,又选取了亚太、欧洲、美国几个和我国关系紧密的国家或地区进行国际间的系统性风险研究,在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风险的研究范围上考虑更为全面。
夏阳[3](2017)在《营改增后L市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问题研究》文中认为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试点的通知》(财税[2016]36号文)规定,自2016年5月1日起,经国务院批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推开营业税改征增值税(以下称营改增)试点,建筑业、房地产业、金融业、生活服务业等营业税纳税人,纳入试点范围,由缴纳营业税改为缴纳增值税。至此,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营业税彻底的退出了历史舞台,在社会经济生活各个领域,增值税全面取代了营业税,对社会各个行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营改增”的全面实施是我国确保积极财政政策更加有效、着力推进结构性改革尤其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点举措。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经济体制改革进一步深化,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在扩大内需、税收增长、促进消费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作为一个税源潜力丰富的产业,房地产行业始终是税务机关征收与管理的重点行业。如何提高“营改增”后房地产行业的征管质量,在减轻纳税人负担的同时,保证国家税收应收尽收,需要进行深层次的探讨研究。L市作为东部沿海开放城市,房地产业一直是L市经济构成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因此,对房地产业“营改增”进行深入的研究、分析,对推动和完善“营改增”这项重大税收改革及做好其后续工作,有着一定的必要性和现实性。同时,也将为进一步做好房地产业这一潜力巨大、前景广阔的市场提供一些参考性的建议和指导。本文从L市房地产行业的现状、产业特点及与涉税有关的运营模式入手,针对L市房地产行业目前的税收征管现状,从国家政策法律体制、房地产行业管理与自律、税务部门自身、地方保护主义等四个方面阐述了目前房地产税收征管存在的问题和征管低效的原因。进而提出了从完善增值税法律体系、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矛盾,构建联合办公制度、建立房地产价格评估体系,提高税收征管信息化建设、加大税务稽查力度,加强税法宣传、强化税务部门队伍建设等方面改进对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的意见和建议。
吴珊[4](2014)在《中国房地产行业实际税收负担研究》文中指出自1998年房屋市场化后,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猛,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速度持续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投资额从1999年的4103亿元增加到2013年的86013亿元,14年间增长了21倍,对GDP的直接贡献度年均达10%。另外房地产行业产业链长,辐射范围广,通过对关联产业、引致消费的拉动,使二者对GDP的贡献总和也能达到14.5%。如此强大的带动能力,使其成为我国加大投资、拉动消费和解决就业的最佳行业。然而近年来年房地产行业发展无序,投机资本游走市场、房价也居高不下。全国商品房平均销售价格从2000年2112元/平方米到2013年的5791元/平方米,价格翻了2.7倍,而北上广等大中型城市的房屋价格,甚至翻了六七倍,民众叫苦不迭。出于调控房价、规范房地产市场的目的,国家采用了财税、金融、土地、货币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措施。其中税收工具因具有集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于一身的特点,成为政府倚重的重要工具之一。加强对房地产企业土地增值税的清缴、征收土地闲置费、改革房产税等相关税收政策连续不断的出台。相应的,房地产税收也屡创新高,2006年2384亿元,2008年达到3924亿元,2013年更是突破万亿元,达到12000亿元。相比之下,税收政策带来的效果却依旧不理想,房价仍然一路飙升,市场依旧混乱。由此,部分学者就提出来,我国现行的房地产税制是在计划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陆续设置的,总体设计缺乏明确的思路。尽管从表面上看税收体系较为全面,实际上却存在诸多问题。如此不健全的房地产税制带来的高税负才是该行业畸形发展的重要原因。那究竟房地产行业的税负水平如何,究竟是高是低,合理的房地产行业税负水平是多少,本文将以此为目的,结合经济理论运用数理模型进行深入的探究并予以回答。在本文的探讨中,对实际税负的考察分为三块,分别是流转税税负、所得税税负和总税负。首先,是对流转税税负的考察。众所周知,商品的供需价格弹性是影响名义税负与实际税负不同的一个重要变量。因此,要实现对房地产行业实际税负的研究首先就必须先测量出房地产市场的供需价格弹性,在此基础上分析行业的税负负担才更加精确。通过研究发现,我国当前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曲线并不是常规的向右下方倾斜,而是价格与销售数量同向增长,需求曲线向右上方倾斜。而且需求价格弹性小于1,明显缺乏弹性,这些结果都证实了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上确实存在着刚性需求。此种情况下,国家对房地产行业征收的营业税、土地增值税等流转税更容易被房地产企业转嫁到消费者身上,所以房地产企业名义税负虽重,但是实际税负却较低。其次,所得税税负考察。除了流转税外,企业所得税也是房地产税收的一个重点。所得税虽可以通过压低工人工资、减少或推迟分红等方式进行转嫁但由于工会、投资者的反对,往往不容易进行。房地产行业缴纳的企业所得税税额基本就等于其实际承担的税额。采用平均实际税率法测算出实际所得税负于担后,将之与其他行业相比,发现房地产行业的所得税负担确实较重。最后.综合考虑房地产行业的总税负。以钢铁行业、汽车行业等同属国家支柱的行业为参照,房地产行业的税负要高出二者5%左右。那房地产行业的税负为何重?通过对现有房地产税制的整体考察,我们发现,重流转轻保有、税率高、重复征税、计税依据失当等问题导致了这一结果的发生。更为严重的是,较高的税负率将降低行业的投资热情、减少就业人数、税收收入,刺激偷漏税行为,进而抑制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要改变这一状况,就需要以最优税负率为导向,重构税制。利用差额利润法和拉弗曲线法测算出该行业的最优总税负应该在20%-24%之间,要将当前平均28.5%的税负率降低4.5%-8.5%。为了实现这一最优税率,在借鉴国外经验的基础上,应采用合并税种、降低税率、改变计税依据、拓宽征税范围,完善配套制度等措施,让改革后的房地产税制呈现一种整体税负合理、注重保有环节、覆盖面广、税种有主次的状态。论文的创新点就在于将总税负一剖而二,分别考察流转税负和所得税负,特别是在流转税实际税负上考虑到了价格弹性这一重要因素,而不是将流转税税负简单的假设为全由消费者负担。同时,税负转嫁存在着多种途径,由于本文篇幅的有限,因此未全面予以考虑,希望在日后的研究中能予以改进。
蔡涛[5](2012)在《公共财政视野下物业税开征的可行性研究》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占重要地位,房地产税收制度制定的合理性对房地产业健康发展起着重要作用。我国现行的房地产政策是1994年以来制定沿用至今的,随着现在我国房地产经济蓬勃发展,在这一领域社会的财富正在迅速集中,现行政策已经存在诸多缺陷,明显落后于房地产市场的现实需要。为此,2003年十六届三中全会中明确提出:“实施城镇建设税费改革,条件具备时对不动产开征统一规范的物业税,相应取消有关收费。”2005年10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要稳步推行物业税。物业税开征可行性研究是在物业税改革进程中必然要经历的一个去伪存真的过程,其对于规范我国日益发展的房地产市场,对于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加快与世界经济的接轨,调节产业结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本文运用公共财政学、公共政策分析、公共管理等学科的理论知识,对公共财政视野下物业税开征的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以期为物业税的开征提供支持。本文首先对涉及到的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并深入阐述;其次从公共财政的视角对物业税开征的必要性和意义进行分析;再次通过对物业税开征的必要性和意义的理论研究,联系我国房地产市场、产权制度现状、城乡居民的承受力、税收征管、典型的国外(地区)物业税体系等几方面做出公共财政视野下的开征物业税可行性分析,最后得出结论。
钟焱[6](2012)在《论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的法律防范》文中研究表明房地产行业在中国城市化进程加快以及资源分配调整的进程中,发挥着带动上下游多个产业,满足消费者投资需求的重要作用。然而近几年商品房价格的快速膨胀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房地产行业的健康成长和国民经济的结构性转型,行业高利润带来了资源分配和影响人民生活质量的广泛争议。随着近年来政府对房地产行业的政策性调控力度的不断加强,房地产开发商以往的融资渠道受到了很大程度的阻隔,探索新的融资方式成为在调控背景下寻求生存之道的积极选择。在一边房地产企业资金链紧张而导致项目无法良性运转而另一边一些投资者缺乏渠道而无法参与行业市场投资取得投资收益的矛盾情形下,房地产投资信托由于其所需启动资金不高、产出率集中、便于出让的特性,满足了开发商寻求融资渠道以及投资者寻求投资收益的双层需要,我国当前虽有银监会及央行联合拟定和解释的《房地产集合投资信托业务试点管理办法》出台,但仍缺少一个较为详实和实操性较强的信托法或产业基金法来对相关经济活动进行规范和引导,而对房地产投资信托项目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更鲜有涉及,因此,本文的研究对于弥补房地产投资信托相关的规范性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试图运用比较研究、理论研究的方法,通过梳理介绍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概念及其风险的类型及产生原因,进一步阐明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制度价值,并对境外以及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的现状进行法律角度的探讨,通过比较分析探索我国构建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防范法律规制的思路。
陈娜[7](2012)在《媒介表达:一元国家意志VS.多元社会诉求 ——《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个案研究(1998-2008)》文中认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正在经历着由体制变革所带来的总体性社会结构向分化性社会结构的转变,具体说来,主要包括社会资源的分化、社会阶层的分化以及社会价值观的分化三个方面。而这一变化,直接给中国的新闻媒体带来了紧迫而突出的时代新使命。鉴于媒体的双重属性——即意识形态属性与商品属性,处于转型时期的中国媒体在不断趋于分化的社会形势前面临着两大不可偏废的重要任务:一是贯彻国家一元意志,维护社会稳定,以促进社会整合的实现;二是满足社会多元需求,适应社会分化趋势,以符合自身发展规律。这其中,意识形态属性要求媒体必须为国家和社会提供统一的社会价值目标与行动目标,而商品属性则意味着媒体必须面对、适应分化与多元的社会现实并提供相应的信息服务。于是,一个显见的问题便在于,当国家的一元意志与社会的多元诉求都具备某种现实必须性的情况下,中国的媒介表达究竟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状貌?基于以上,本文试图从事实判断与价值判断两个层面来完成对转型中国多元利益主体媒介表达的现实观照。具体而言,一方面对大众媒介外在的呈现主体和话语空间进行分辨与定位,另一方面对大众媒介内在的表达规则与话语逻辑进行判断与反思。由此,本文以案例研究法和批判研究法作为主要研究路径,将多元利益主体呈现相对可观的房地产报道作为研究对象,以意识形态属性相对较强的《人民日报》作为研究样本,选取代表中国房地产产业化发展高潮期的1998年至2008年作为时间跨度来展开对上述问题的解答和研究。通过对房地产报道中以政府意志、资本意志、社会意志为代表的多元利益主体媒介表达的系统梳理,本文发现由现实社会中强势利益集团与弱势利益集团博弈而引起的利益失衡同样反映在了大众媒介的表达呈现之上,并且表现出强意志强表达、强意志弱表达以及弱意志强表达、弱意志弱表达的多重媒介表达形态。本文认为,从1998年至2008年这十一年间,以《人民日报》为代表的大众媒介多元利益表达经历了从以一元利益表达为主体向以一元利益表达为主导、多元利益表达为主体的外在话语空间和内在话语逻辑的转变,并最终呈现出的是一个“多元的释放”与“一元的坚守”并存的大众媒介利益表达格局。因此,本文在最后对于多元利益主体媒介表达的“抽象的规定性”提出了几点参照,即对于“利益多元”与“政治一体”之间的辩证关系,“一体多元”之下媒介表达在保持社会稳定与满足社会需求之间的“度”,以及应当将社会公正作为媒介表达的框选标尺等问题进行了阐述,以期对当下多元利益表达的主体、机制和宗旨等现实状貌做出合理的价值判断和实践指导。
陈懿赟[8](2012)在《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研究》文中研究说明因纳税不遵从产生的税收流失,是各国税收治理面临的普遍问题。即使在号称最发达国家的美国,纳税不遵从导致税收流失现象也较为严重。我国90%的财政收入来自税收,在经济转型和贫富差距快速拉大的时期,纳税不遵从现象较为突出,影响到和谐社会建设和税收发展。本文采用文献研究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统计分析方法,综合运用行为心理学等理论,对纳税遵从的作用机理和影响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其中,围绕经济、政治和道德因素对纳税遵从影响的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在国内是较前沿的。这对促进我国纳税遵从研究的深入开展,为今后逐步建立起类似于美国的纳税人遵从数据资料库,进一步加强税源管理和改进征管提供了相应的研究思路和理论支持。本文以结构式访谈和问卷调查为基础,访谈了长沙、株洲十余户性质、类型和规模不同单位的负责人和业务主管,并在长沙随机问卷调查近千户纳税人,为实证研究提供了翔实数据。基于国内研究数据,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研究了纳税遵从行为的作用机理。本文归纳分析了纳税遵从的有关理论,重新辨析了纳税遵从的相关概念,并基于行为经济学等有关理论,提出了纳税人遵从行为研究新的理论框架,从经济、政治和道德角度对影响纳税遵从的相关因素及其作用模式进行了理论研究。2.围绕经济、政治和道德因素对纳税遵从的影响进行了模型构建与实证分析。依据行为经济学等理论,对影响纳税遵从的相关因素进行了因子分解,归纳出若干影响因素因子,并对调查问卷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相关结论。本文并对因子和模型进行了检验分析,提出较有说服力的研究结论。3.考察验证了有关理论假设。在经济因素影响中,围绕成本收益比较这一基点,考察了不同的成本支出因子对纳税人遵从意愿的影响;在政治因素影响中,围绕政治信任这一基点,考察了纳税人遵从意愿与税务机关信任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子;在道德因素影响中,围绕税收道德这一基点,考察了纳税人道德认知与遵从意愿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影响因子。通过实证研究,本文得出如下研究结论:1.纳税遵从的经济影响模型由扭曲成本因子、履约成本因子、逃税成本因子和风险收益因子构成。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中,纳税人受教育程度、年龄、收入和所在行业等因素影响纳税人的遵从决策。扭曲成本因子与纳税人收入显着相关,履约成本因子与纳税人受教育程度和年龄显着相关,逃税成本因子与纳税人受教育程度显着相关,风险收益因子与纳税人所在行业显着相关。2.纳税遵从的政治影响模型由税收政策因子、工作认同因子和服务效果因子构成。实证研究发现,在经济因素的影响中,纳税人年龄、收入、职业地位和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纳税人的遵从决策。税收政策因子与纳税人年龄、收入显着相关,工作认同因子与纳税人职业地位显着相关,服务效果因子与纳税人受教育程度、职业地位显着相关。3.纳税遵从的道德影响模型由社会认同因子、从众心理因子、道德认知因子和社会声誉因子构成。实证研究发现,在道德因素的影响中,纳税人年龄、所在行业、受教育程度等因素影响纳税人的遵从决策。社会认同因子与纳税人年龄显着相关,从众心理因子与纳税人年龄显着相关,道德认知因子与纳税人所在行业显着相关,社会声誉因子与纳税人受教育程度、所在行业显着相关。
李坤[9](2011)在《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文中认为在我国,房地产行业涉及重大的经济问题和民生工程,而房地产企业的日常经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产生了许多社会问题:房屋质量投诉不断增加,侵犯消费者利益;企业欠税、漏税、偷税严重等,这些都给房地产企业带来了负面影响。所以房地产企业应当将自己的经营纳入更加宽泛的相关利益群体当中去考虑,这样企业才能得到可持续发展。近几年,政府不断出台房地产调控政策,加快健全房地产市场调控的长效机制。从宏观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舆论分析,房地产企业更好地关注其利益相关者的利益,不仅具有长远的战略发展意义,也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为了保证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除了股东以外,企业也应对其他利益相关者负责,关注包括股东在内的所有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这对企业实现经营绩效有重要作用。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许多学者开始研究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但目前对二者关系的研究还没有得出一致的结论,此外对房地产行业的研究比较少,本文引入利益相关者满足这一变量,通过系统的理论分析和科学的实证分析对利益相关者满足和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研究。本文首先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了综述,在此基础上运用资源基础理论、契约理论、期望理论和投入产出理论,从理论上分析了利益相关者满足影响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的内在机理,得出利益相关者满足是影响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的关键变量。其次,借助价值链理论和我国房地产企业的特征,界定出房地产行业的利益相关者,并构建利益相关者满足和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的财务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选取2002-2009年我国2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Eviews6.0软件,进行面板数据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对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之间的长期和短期均衡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最后,分析房地产行业在利益相关者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相应的管理策略。本文的实证研究分析的结果:第一,通过面板单位根检验和协整检验,得出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之间存在长期均衡关系;第二,建立误差修正模型,得出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之间存在短期均衡关系,并且长期和短期都要重点关注的利益相关者是顾客,在长期要关注的利益相关者是股东和供应商。之后通过分析目前房地产行业在利益相关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指导房地产行业在实践中对利益相关者采取差异化管理,满足他们的不同利益需求,这将有助于提升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本文在研究视角、研究方法上有一定的创新,但还存在一些不完善之处。受时间和资料所限,只选取中国的房地产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并且采用单一的财务指标来衡量各利益相关者满足程度,还有一些非财务指标也会影响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如慈善事业,这些不完善的地方也成为今后研究的方向。
谢斌[10](2012)在《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研究》文中研究说明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和农村生产技术的提高,从农业生产中解放出来的农村富余劳动力大量涌入城镇经商和就业,促使房屋出租市场得到了飞速发展,房屋租赁业税收也越来越成为地方税源一个新的增长点,但由于房屋租赁这一行业的特点,税收流失较为严重。因此,强化房屋租赁业税收征管成为地税部门目前必须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衡阳市现行税收征管实践中,存在交易隐蔽、税源管理难监控、征管基础薄弱等问题。主要原因是税法宣传不到位、房屋管理制度不健全、出租房屋产权界定困难、政策执行难以到位、税制老化,征管人力不足等。解决上述问题,需要在加强完善房屋租赁税收制度的同时,围绕“强化监管,优化服务,提高效率,有效制约”的目标,遵照依法治税、精简效能、以人为本、因地制宜、统筹规划、循序渐进的原则,依托信息化,从完善基层征管改革入手,整合各类要素和资源,稳步推进业务重组、组织优化和人力资源合理配置,切实加强职能之间的衔接,建立协调高效的房屋租赁税收管理运行机制,强化管理,优化服务,巩固和完善专业化管理的征管模式,全面提高征管工作的质量和效率。房屋租赁市场发展较快,承租群体不断扩大,租赁的形式多样化,房屋租赁业点多、面广、分散、隐蔽,给税收征管工作带来许多困难,在房屋租赁改革实施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困难。因此,正确认识房屋租赁的税收形势和税收地位,针对税制改革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索解决思路和方法,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二、南京房地产企业九成以上偷漏税(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本文主要提出一款精简64位RISC处理器存储管理单元结构并详细分析其设计过程。在该MMU结构中,TLB采用叁个分离的TLB,TLB采用基于内容查找的相联存储器并行查找,支持粗粒度为64KB和细粒度为4KB两种页面大小,采用多级分层页表结构映射地址空间,并详细论述了四级页表转换过程,TLB结构组织等。该MMU结构将作为该处理器存储系统实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三、南京房地产企业九成以上偷漏税(论文提纲范文)
(2)我国债券违约及系统性风险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第一节 研究背景 |
第二节 研究价值与意义 |
一、研究的学术价值 |
二、研究的现实意义 |
第三节 研究的内容、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的主要内容 |
二、研究的主要思路 |
三、研究方法 |
第四节 基本概念界定 |
一、在险价值 |
二、条件在险价值 |
三、分位数回归法 |
第五节 研究的创新之处和不足 |
一、本研究的创新点 |
二、存在的不足 |
第二章 文献综述 |
第一节 企业违约研究的相关文献 |
一、违约影响因素研究 |
二、信用风险评估 |
第二节 传染效应及系统性风险相关文献 |
一、传染效应相关文献 |
二、系统性风险相关文献 |
第三节 文献评述 |
一、关于违约影响因素文献评述 |
二、关于违约因素计量模型文献评述 |
三、关于传染效应和系统性风险文献评述 |
第三章 理论基础 |
第一节 企业违约影响因素的理论基础 |
一、定性指标 |
二、定量指标 |
第二节 传染效应的理论基础 |
一、传染效应存在性理论 |
二、传染效应的传播途径 |
第三节 系统性风险的理论基础 |
一、系统性风险产生原因 |
二、系统性风险的特征 |
三、系统性风险的演化机制 |
小结 |
第四章 我国债市违约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我国债市违约的特征分析 |
一、行业景气度下行,盈利和获现能力恶化 |
二、投资激进或盲目多元化,债务负担和营运能力恶化 |
三、股东背景模糊,支持力度差 |
四、股东涉嫌逃废债,侵害债权人利益 |
五、企业内部沟通不畅及市场意识较差 |
第二节 样本选择 |
一、数据选择 |
二、指标选择 |
第三节 违约影响因素分析 |
一、描述性统计分析 |
二、Logit回归结果 |
小结 |
第五章 传染效应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数据选择及处理 |
第二节 状态变量选取 |
第三节 单个企业对行业风险贡献的静态分析 |
一、煤炭行业个体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
二、钢铁行业个体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
三、地产行业个体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
四、银行业个体对行业的影响分析 |
第四节 单个企业对行业风险贡献的动态分析 |
一、煤炭行业的个体风险溢出效应 |
二、钢铁行业的个体风险溢出效应 |
三、房地产行业的个体风险溢出效应 |
四、银行业的个体风险溢出效应 |
小结 |
第六章 我国系统性风险的实证研究 |
第一节 国内系统性风险实证检验 |
一、各行业间的传染方向研究 |
二、行业间的传染效应研究 |
三、我国国内系统性风险研究 |
第二节 系统性风险的国际比较 |
一、数据选取 |
二、描述性统计 |
三、全球市场对我国股票市场的风险溢出效应 |
四、经济危机期间的风险溢出效应研究 |
小结 |
第七章 系统性风险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
第一节 拉美债务危机 |
一、拉美债务危机事件过程 |
二、拉美债务危机的产生原因 |
第二节 墨西哥经济危机 |
一、墨西哥经济危机事件过程 |
二、墨西哥经济危机的产生原因 |
第三节 亚洲金融危机 |
一、亚洲金融危机事件过程 |
二、亚洲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
第四节 俄罗斯金融危机 |
一、俄罗斯金融危机事件过程 |
二、俄罗斯金融危机的产生原因 |
第五节 美国次贷危机 |
一、美国次贷危机事件过程 |
二、美国次贷危机的产生原因 |
第六节 欧洲债务危机 |
一、欧洲债务危机事件过程 |
二、欧洲债务危机的产生原因 |
第七节 各类系统性危机的总结与启示 |
一、财政刺激要掌握适度 |
二、树立风险意识,完善金融监管政策 |
三、加强对国际风险的有效管理 |
第八章 结论与政策建议 |
第一节 主要结论 |
第二节 政策建议 |
一、预防企业的违约风险 |
二、完善违约的处置手段 |
三、防范系统性风险 |
参考文献 |
博士期间主要科研成果 |
致谢 |
(3)营改增后L市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导论 |
一、选题背景及意义 |
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
(一)国外研究现状 |
(二)国内研究现状 |
三、研究思路与方法 |
(一)研究思路 |
(二)研究方法 |
四、创新之处与不足 第二章 “营改增”理论依据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一)营业税的定义与特点 |
(二)增值税的定义与特点 |
(三)房地产业的定义 |
二、“营改增”后房地产行业税负变化理论依据 第三章 L市房地产业“营改增”现状 |
一、“营改增”给房地产行业带来的影响分析 |
(一)“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的积极影响 |
(二)“营改增”对房地产行业的其他影响 |
二、“营改增”给房地产企业带来的具体影响 |
(一)带来经营管理难度上升 |
(二)导致营业收入成本双降 |
(三)对房地产企业财务管理带来挑战 |
三、“营改增”后房地产行业税负变化情况 |
(一)L市房地产业“营改增”现状 |
(二)L市房地产业“营改增”税负变化 |
四、“营改增”后L市房地产业的征管现状 |
(一)目前房地产税收存在的潜在问题 |
(二)房地产企业的征管现状 第四章 营改增后L市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存在问题 |
一、国家法律政策体制方面 |
(一)增值税法律级别亟待提升 |
(二)分税制后“营改增”带来了新的矛盾 |
二、房地产行业管理与企业自律方面 |
(一)房地产企业管理部门之间缺乏有效沟通 |
(二)房地产行业评估机制尚不完善 |
(三)房地产企业纳税遵从度不高,偷逃税款形式多样 |
三、税务部门自身方面 |
(一)税法宣传力度不够 |
(二)税源管理信息不对称,征管手段落后 |
(三)税务部门队伍建设尚待提高 |
四、地方保护主义盛行,税务处罚力度欠缺 第五章 完善“营改增”后L市房地产业征管质量的建议 |
一、完善增值税法律体系,协调中央与地方财政矛盾 |
二、加强政府部门之间合作,建立房地产价格评估体系 |
三、提高税收征管手段,加大税务稽查力度 |
四、加强税法宣传,完善税务部门队伍建设 参考文献 致谢 |
(4)中国房地产行业实际税收负担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1. 绪论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
1.2 文献综述 |
1.2.1 国外研究综述 |
1.2.2 国内研究综述 |
1.3 研究思路及论文结构 |
1.4. 本文创新点与不足 |
2. 概述 |
2.1. 税收负担的含义及分类 |
2.2 实际税负的形成和衡量 |
2.2.1. 实际税负的形成 |
2.2.2 实际税负的衡量 |
2.3 房地产税分类 |
3. 中国房地产行业税收负担水平的分析 |
3.1 流转税类税负转嫁分析 |
3.1.1 分析方法的选择 |
3.1.2 模型构建 |
3.1.3 数据的选择与处理 |
3.1.4 模型结果与分析 |
3.2 流转税实际税负负担分析 |
3.3 所得税实际税负负担分析 |
3.4 总体税收负担分析 |
4. 中国房地产行业税负不合理的原因及影响 |
4.1 不合理税负的原因 |
4.1.1 结构不合理 |
4.1.2. 存在重复征税的问题 |
4.1.3 计税依据存在问题 |
4.1.4 征税范围窄 |
4.1.5 费用设置不合理 |
4.1.6 税收征管问题 |
4.2 不合理税负的影响 |
4.2.1 降低房地产业的增长率 |
4.2.2 违背税收的公平原则 |
4.2.3 过重的税负会使得偷漏税现象严重 |
5. 中国房地产行业合理税负水平的确定 |
5.1 合理税负确定的税收理论依据 |
5.1.1 公平原则 |
5.1.2 效率原则 |
5.1.3 拉弗曲线 |
5.2 以公平为目的的最优税负构建 |
5.3 以经济增长为目的最优税负 |
6. 中国房地产行业合理税负化的建议 |
6.1. 借鉴国外经验 |
6.2. 完善房地产税制 |
6.2.1 开发环节 |
6.2.2 流转环节 |
6.2.3 保有环节 |
6.2.4 完善房地产税制的配套机制 |
参考文献 |
后记 |
致谢 |
在读期间科研成果目录 |
(5)公共财政视野下物业税开征的可行性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导论 |
(一) 选题背景 |
(二) 选题意义 |
(三) 研究综述 |
(四) 理论分析工具 |
(五) 研究方法与基本思路 |
一、相关概念界定 |
1. 公共财政 |
2. 物业税 |
3. 开征原则 |
二、开征物业税必要性和意义 |
1. 开征物业税的必要性 |
(1)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又好又快发展经济的要求 |
(2) 是土地集约利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要求 |
(3) 是弥补公共收入体制的缺陷、完善税制的要求 |
2. 开征物业税的意义 |
(1) 有利于理顺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关系 |
(2) 有利于抑制房地产投机行为,促进房地产健康发展 |
(3) 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体现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 |
(4) 有利于政府职能财政激励,使其向公共服务方向发展 |
三、我国开征物业税的可行性分析 |
1. 房地产市场相对成熟,相应的公共财政收入来源稳定 |
(1) 我国近年来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状况 |
(2) 产权制度趋于完善,为物业税计税基础提供法律依据 |
2. 税务部门践行新公共管理理念,提高纳税遵从度 |
(1) 尊重纳税人的涉税心理,引导对税法的遵从 |
(2) 加大对纳税服务工作的重视,促进对税法的遵从 |
3. 公共财政视野下研究开征物业税的社会基础 |
(1) 城乡充满对公平的渴求,开征物业税的社会舆论较好 |
(2) 开征物业税的社会物质基础初步具备 |
4. 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组织公共财政收入的能力不断加强 |
(1) 税收征管法制建设不断趋于完善 |
(2) 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税收信息化水平大幅度提高 |
(3) 税收队伍建设的加强,提供了人才保障 |
(4) 部门协作,社会化征管模式基本形成 |
5. 国外和香港地区物业税的经验教训为我国提供了充分的借鉴 |
(1) 国外和香港地区房地产税收制度概述 |
(2) 国外和香港地区开征物业税的经验教训 |
6. 房地产价值评估体系初步建立,专业评估队伍不断壮大 |
(1) 评估相关法律制度初步制定,准则体系更加完善 |
(2) 房地产评估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加强 |
(3) 评估科学理论、方法、模型的研究不断深入 |
结论 |
参考文献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
后记 |
(6)论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的法律防范(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第一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REITs)的概念及其风险的内涵 |
1.1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概念及其法律特征 |
1.1.1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概念 |
1.1.2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法律特征 |
1.1.3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分类 |
1.2 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的内涵 |
1.2.1 风险产生的原因分析 |
1.2.1.1 外部原因 |
1.2.1.2 内部原因 |
1.2.2 风险防范的主要目标 |
第二章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制度价值 |
2.1 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功能定位 |
2.1.1 投资风险分散安全性强 |
2.1.2 效率及收益率高 |
2.1.3 优惠的税收政策 |
2.2 我国发展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必要性 |
2.2.1 拓宽房地产业的融资渠道,有助于优化融资系统 |
2.2.2 提供新的投资方式,使个人投资者分享房地产增长回报 |
第三章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风险 |
3.1 房地产投资信托在我国的发展现状 |
3.1.1 我国房地产信托的法律制度现状 |
3.1.2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实践探索 |
3.2 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风险 |
3.2.1 市场及行业风险 |
3.2.2 法律和监管风险 |
3.2.3 流动性风险 |
第四章 境外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防范的特点和借鉴 |
4.1 美国 REITs 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4.2 日本 REITs 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4.3 新加坡 REITs 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4.4 香港 REITs 风险防范法律制度 |
4.5 美国、新加坡、香港 REITs 风险防范的比较借鉴 |
第五章 构建我国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防范法律规制 |
5.1 完善风险防范法律体系 |
5.1.1 房地产法律制度 |
5.1.2 信托法律制度 |
5.1.3 证券市场法律法规 |
5.1.4 税收法律制度 |
5.1.5 制定专项立法 |
5.1.5.1 确定中国房地产投资信托的方式与构成 |
5.1.5.2 引导国内房地产投资信托的运作与管理 |
5.1.5.3 《信托投资公司房地产信托业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 |
5.2 建立特别的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隔离机制(SPV) |
5.2.1 SPV 的概念和功能 |
5.2.2 房地产投资信托 SPV 的法律障碍 |
5.2.3 建立第三方设立 SPV 的风险隔离机制 |
5.3 建立监管体系及预警机制 |
5.3.1 分清监管部门权力与责任的关系 |
5.3.2 加强行业中介作用 |
5.4 改进房产登记制度 |
5.5 加强行业自律和社会监督作用 |
结语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作者简介 |
导师简介 |
附件 |
(7)媒介表达:一元国家意志VS.多元社会诉求 ——《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个案研究(1998-2008)(论文提纲范文)
中文摘要 |
Abstract |
绪论 |
一、研究的缘起 |
二、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途径 |
三、文献回顾及核心概念 |
(一) 解读“多元”:本体论·价值论·认识论 |
1、本体论中的“多元” |
2、价值论中的“多元” |
3、认识论中的“多元”——兼谈“多元交互主义”方法 |
(二) 关于“利益主体”与“多元利益” |
1、对“利益主体”的相关认识 |
2、对“多元利益”的相关研究 |
(三) 房地产市场“利益主体”的相关研究 |
(四) 对国内房地产报道的研究 |
(五) 关于“媒介表达”的研究及“媒介表达”含义的界定 |
附录 |
第一章 分化·多元·动态:利益群体视野下的中国与房市 |
第一节 分化的社会结构:利益群体视野下的转型中国 |
第二节 多元的社会主体:利益群体视野下的中国房市(1998-2008) |
第三节 动态的社会变量:利益群体视野下的中国房地产政策(1998-2008) |
附录 |
第二章 《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总述及样本分析(1998-2008) |
第一节 框架理论下的《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总述 |
第二节 一 元利益主体的话语强势 |
一、1998年的《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 |
二、1999年的《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 |
三、2000年的《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 |
第三节 多元利益主体的逐渐显现 |
一、2001年的《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 |
二、2002年的《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 |
第四节 多元利益表达的分水岭 |
第五节 #61以中央-地方政府利益博弈为中心的多元利益表达 |
一、2004年的《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 |
二、2005年的《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 |
三、2006年的《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 |
四、2007年的《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 |
第六节 #68共谋出路的一元回归 |
小结 |
附录 |
第三章 争衡:多元利益主体媒介表达的诉求与呈现 |
第一节 媒介表达与多元利益主体的二元互动 |
一、大众媒介表达多元的基础:公共性与公共利益 |
1、媒介伦理与公共性 |
2、合法政府与公共利益 |
二、作为利益表达渠道的大众媒介:利益实现的首要环节 |
第二节 政府意志的媒介表达 |
一、中央政府的利益诉求与媒介表达 |
1、中央政府的利益诉求 |
2、中央政府的媒介表达 |
3、案例分析:2002年对“11号令”与2004年对“71号令”的报道 |
二、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与媒介表达 |
1、地方政府的利益诉求 |
2、地方政府的媒介表达 |
3、案例分析:2006年关于地方政府的房地产评论 |
第三节 资本意志的媒介表达 |
一、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诉求与媒介表达 |
1、房地产开发商的利益诉求 |
2、房地产开发商的媒介表达 |
3、案例分析:2005年针对开发商偷漏税的报道 |
二、商业银行的利益诉求与媒介表达 |
1、商业银行的利益诉求 |
2、商业银行的媒介表达 |
3、案例分析:2001年以“195号文件”出台为转折的报道 |
第四节 社会意志的媒介表达 |
一、主动型需求购房者的利益诉求与媒介表达 |
1、主动型需求购房者的利益诉求 |
2、主动型需求购房者的媒介表达 |
3、案例分析:2003年保护购房者消费权益的报道 |
二、被动型需求购房者的利益诉求与媒介表达 |
1、被动型需求购房者的利益诉求 |
2、被动型需求购房者的媒介表达 |
3、案例分析:2004年针对拆迁户问题的报道 |
小结 |
附录 |
第四章 失衡:多元利益主体媒介表达的博弈与冲突 |
第一节 利益集团与利益失衡 |
一、利益集团的形成与特点 |
二、利益集团博弈与利益表达失衡 |
第二节 多元利益集团的意志格局与媒介表达 |
一、强势利益集团与强意志 |
二、弱势利益集团与弱意志 |
三、强势利益集团的媒介表达 |
1、强意志强表达 |
2、强意志弱表达 |
3、小结 |
四、弱势利益集团的媒介表达 |
1、弱意志弱表达 |
2、弱意志强表达 |
3、小结 |
第三节 多元利益集团媒介表达的冲突与策略 |
一、强势利益集团与强势利益集团媒介表达的冲突与策略 |
1、“求同存异、彼此妥协”: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媒介表达的冲突与策略 |
2、“弃卒保车、顾全大局”:地方政府与房地产开发商媒介表达的冲突与策略 |
二、强势利益集团与弱势利益集团媒介表达的冲突与策略 |
1、“左右逢源、恩威并施”:地方政府与拆迁户媒介表达的冲突与策略 |
2、“中介协调、监督解读”:房地产开发商与购房者媒介表达的冲突与策略 |
小结 |
附录 |
第五章 制衡:多元利益主体媒介表达的实现途径 |
第一节 和谐社会本质与利益表达制衡 |
一、利益表达制衡对实现和谐社会的意义 |
1、利益均衡作为和谐社会的本质 |
2、利益表达制衡的原则 |
二、大众媒介对于利益表达制衡的意义 |
1、媒介表达是一种渠道 |
2、媒介表达是一种机制 |
第二节 多元利益主体媒介表达制衡的要旨 |
一、“利益多元”与“政治一体” |
二、“一体多元”下媒介表达的“度” |
三、作为公平正义的“彰显”与“遮蔽” |
小结 |
附录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后记 |
(8)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第一章 绪论 |
1.1 研究背景 |
1.2 研究意义 |
1.3 文献综述 |
1.3.1 国外研究状况 |
1.3.2 国内研究状况 |
1.3.3 国内外纳税遵从研究的述评 |
1.4 研究思路 |
1.5 研究的内容与方法 |
1.5.1 研究内容 |
1.5.2 研究方法 |
1.6 论文的创新点 |
第二章 纳税遵从的理论研究 |
2.1 相关概念辨析 |
2.1.1 纳税遵从 |
2.1.2 纳税不遵从 |
2.2 纳税遵从的有关理论 |
2.2.1 预期效用理论 |
2.2.2 税收博弈理论 |
2.2.3 前景理论 |
2.3 纳税遵从的有关模型 |
2.3.1 卡托纳模型 |
2.3.2 斯特姆贝尔模型 |
2.3.3 范拉伊基本模型 |
2.3.4 有关模型归纳 |
2.4 纳税遵从的模式分析 |
2.4.1 纳税遵从的主体辨析 |
2.4.2 纳税遵从的主体特征 |
2.4.3 纳税遵从的客体特征 |
2.4.4 纳税遵从的作用模式 |
2.5 影响纳税遵从的主要因素 |
2.5.1 基于经济因素的考虑:收益成本 |
2.5.2 基于政治权利的诉求:政治信任 |
2.5.3 基于社会公平的感受:税收道德 |
第三章 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的案例研究 |
3.1 研究目的 |
3.2 研究假设 |
3.3 研究方法 |
3.3.1 研究样本 |
3.3.2 研究过程 |
3.4 案例分析 |
3.4.1 建发房地产集团长沙有限公司 |
3.4.2 株洲南车时代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
3.4.3 株洲田龙技术有限公司 |
3.4.4 长沙市玉玲湘绣总厂 |
3.4.5 中环混凝土顺天分公司 |
3.4.6 福音药号(连锁药店) |
3.4.7 远大科技集团 |
3.5 研究结论与讨论 |
第四章 经济因素对纳税遵从的影响研究 |
4.1 研究假设 |
4.1.1 税收负担对纳税遵从的影响 |
4.1.2 纳税成本对纳税遵从的影响 |
4.1.3 行政处罚对纳税遵从的影响 |
4.1.4 收益预期对纳税遵从的影响 |
4.2 问卷设计与研究方法 |
4.3 实证研究 |
4.4 经济因素与纳税人特征的相关分析 |
4.4.1 扭曲成本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4.4.2 履约成本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4.4.3 逃税成本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4.4.4 风险收益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4.5 本章小结 |
第五章 政治因素对纳税遵从的影响研究 |
5.1 理论框架与研究假设 |
5.1.1 理论框架的构建 |
5.1.2 研究假设 |
5.2 研究方法 |
5.3 实证研究 |
5.4 政治因素与纳税人特征的相关分析 |
5.4.1 税收政策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5.4.2 工作认同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5.4.3 服务效果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5.5 本章小结 |
第六章 道德因素对纳税遵从的影响研究 |
6.1 研究假设 |
6.1.1 社会意识对纳税遵从的影响 |
6.1.2 从众心理对纳税遵从的影响 |
6.1.3 道德认知对纳税遵从的影响 |
6.1.4 社会声誉对纳税遵从的影响 |
6.2 研究方法 |
6.3 实证研究 |
6.4 道德因素与纳税人特征的相关分析 |
6.4.1 社会认同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6.4.2 从众心理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6.4.3 道德认知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6.4.4 社会声誉因子与纳税遵从的相关性分析 |
6.5 本章小结 |
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 |
7.1 主要研究结论 |
7.2 启示与对策 |
7.2.1 有关启示 |
7.2.2 政策建议 |
7.3 研究的不足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
参考文献 |
访谈问卷:关于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的调查 |
湖南省国税局纳税遵从课题问卷调查 |
附录:调查问卷数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主要的研究成果 |
(9)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0 引言 |
0.1 问题的提出及意义 |
0.2 国内外研究现状 |
0.2.1 利益相关者的研究 |
0.2.2 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绩效关系的研究 |
0.3 研究内容及方法 |
0.3.1 研究内容 |
0.3.2 研究方法 |
0.4 创新之处与不足 |
1 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的理论分析 |
1.1 我国房地产行业及上市公司 |
1.1.1 我国房地产行业及特点 |
1.1.2 我国房地产上市公司现状 |
1.2 相关理论 |
1.2.1 资源基础理论 |
1.2.2 契约理论 |
1.2.3 期望理论 |
1.2.4 投入产出理论 |
1.2.5 价值链理论 |
1.3 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的影响机理 |
2 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的实证分析 |
2.1 研究设计 |
2.1.1 研究目标 |
2.1.2 研究思路 |
2.1.3 研究方法 |
2.2 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财务指标体系 |
2.2.1 房地产行业利益相关者的界定 |
2.2.2 房地产行业不同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 |
2.2.3 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财务指标体系构建 |
2.3 样本选取与数据说明 |
2.4 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的长期均衡关系 |
2.4.1 单位根检验 |
2.4.2 协整检验 |
2.5 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的短期均衡关系 |
3 房地产行业在利益相关者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
3.1 房地产企业信息披露制度不完善,损害股东的利益 |
3.2 房地产企业盲目借贷,损害银行等债权人利益 |
3.3 拖欠工程款严重,损害承包商的利益 |
3.4 拖欠农民工工资,损害农民工的合法权益 |
3.5 房屋质量状况堪忧,损害消费者的利益 |
3.6 房地产行业偷漏税现象普遍,影响国家税收收入 |
4 房地产行业对不同利益相关者的管理策略 |
4.1 股东 |
4.2 债权人 |
4.3 供应商 |
4.4 员工 |
4.5 顾客 |
4.6 政府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10)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研究(论文提纲范文)
摘要 |
Abstract |
附表索引 |
第1章 绪论 |
1.1 选题背景与意义 |
1.1.1 选题背景 |
1.1.2 研究意义 |
1.2 研究现状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
1.3.1 研究方法 |
1.3.2 主要内容 |
第2章 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相关理论 |
2.1 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相关概念 |
2.1.1 税收征管的基本内涵 |
2.1.2 房屋租赁税收的法律依据和构成 |
2.2 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理论基础 |
2.2.1 西方公共经济学的税收理论 |
2.2.2 社会主义税收理论 |
2.3 税收征管模式的演变过程 |
第3章 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现状 |
3.1 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概况 |
3.2 现行税收征管中存在的问题 |
3.2.1 税源管理难监控 |
3.2.2 交易隐蔽 |
3.2.3 征管基础薄弱 |
3.3 现行税收征管中存在问题的原因 |
3.3.1 税法宣传不到位 |
3.3.2 房屋管理制度不健全 |
3.3.3 出租房屋产权界定困难 |
3.3.4 政策执行难以到位 |
3.3.5 税制老化 |
3.3.6 税收征管配置不到位 |
第4章 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对策建议 |
4.1 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原则 |
4.2 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
4.2.1 税源管理日常化 |
4.2.2 建立房屋租赁协管机制 |
4.2.3 制订房屋出租价格评估体系 |
4.3 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措施分析 |
4.3.1 加强对私房租赁税收工作的组织领导 |
4.3.2 推进委托代征和私房出租税收管理信息化 |
4.3.3 实行分级分类核定租金征收税款 |
4.3.4 建立对私房出租人和承租方双向控管机制 |
4.3.5 加大房屋租赁税收的宣传力度和执法力度 |
4.4 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实施与保障途径 |
4.4.1 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实施步骤 |
4.4.2 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的保障条件 |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四、南京房地产企业九成以上偷漏税(论文参考文献)
- [1]协同治理视角下开远市二手房交易税收征管研究[D]. 王海霞. 云南财经大学, 2021
- [2]我国债券违约及系统性风险研究[D]. 刘健升. 中央财经大学, 2020(02)
- [3]营改增后L市房地产行业税收征管问题研究[D]. 夏阳. 河南大学, 2017(06)
- [4]中国房地产行业实际税收负担研究[D]. 吴珊. 西南财经大学, 2014(02)
- [5]公共财政视野下物业税开征的可行性研究[D]. 蔡涛. 苏州大学, 2012(05)
- [6]论房地产投资信托风险的法律防范[D]. 钟焱. 北京化工大学, 2012(11)
- [7]媒介表达:一元国家意志VS.多元社会诉求 ——《人民日报》房地产报道个案研究(1998-2008)[D]. 陈娜. 复旦大学, 2012(02)
- [8]纳税遵从影响因素研究[D]. 陈懿赟. 中南大学, 2012(02)
- [9]利益相关者满足与房地产行业经营绩效关系的实证研究[D]. 李坤. 中国海洋大学, 2011(06)
- [10]衡阳市区房屋租赁税收征管研究[D]. 谢斌. 湖南大学, 2012(03)
标签:房地产企业营改增论文; 系统性风险论文; 税收原则论文; 房地产投资信托论文; 社会风险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