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本文包含了同步交换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交换式网络,工业以太网,实时,网络控制系统
同步交换论文文献综述
杨明,赵新龙[1](2015)在《基于四层交换的工业实时同步交换技术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网络控制系统中通常存在着大量短帧结构的实时数据,当网络负载增加时,传统的端对端交换技术会产生明显的排队时延,使得传输效率低、带宽占用高。在四层交换技术基础上提出了适于工业控制的实时同步交换技术,在非周期数据传输阶段,对交换机各端口通信任务的数量和执行时间分别进行优化与调度,在周期数据传输阶段,执行数据包的接收、拆分、重组、转发四个步骤,实现了数据包的同步接收和同步转发。提出的方法减少了数据包在交换机中的排队时延,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同步性,数据传输效率高,网络带宽占用小。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优越性。(本文来源于《浙江理工大学学报》期刊2015年07期)
梁昌明,周伟伟,殷小科,龚艳[2](2014)在《浅谈跨内外网交换平台海量卡口数据实时同步交换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着力探讨海量数据如何跨网闸实时同步复制的方式,通过对多种跨网闸数据交换方式的性能和安全评测,选择使用oracle goldengate实现海量卡口数据实时同步交换,在实际应用中,交换通道运行稳定,性能高、安全可靠、维护成本低,满足了海量数据交换应用的需求,对同类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作用。(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期刊2014年10期)
郭晓冬,唐爱红,王少荣[3](2007)在《UPFC实验系统实时数据同步交换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针对UPFC实验系统中需要进行大量实时数据同步交换的问题,详细研究了UPFC实验系统应用的实时数据同步交换技术,该技术能够满足UPFC系统实时控制要求。在深入分析该数据交换技术的基础上,提出一种提高数据交换速度的方法,该方法对实际工程应用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本文来源于《电气应用》期刊2007年10期)
阳世荣,唐爱红,王少荣[4](2006)在《基于实时数据同步交换技术的统一潮流控制器监控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研制了一种基于实时数据同步交换技术的统一潮流控制器(UPFC)监控系统,阐述了UPFC的基本工作原理,介绍了其结构、功能和通信特点。该监控系统利用双口RAM 作为共享的数据缓冲区,实现实时数据的同步交换。系统以同步并行方式工作,确保了监控的实时性。系统采用模块化设计,有很好的兼容性和扩展性。为提高可靠性,该系统还具有自检功能。(本文来源于《电网技术》期刊2006年11期)
李刚,王少荣,程时杰[5](2004)在《一种监控系统实时数据同步交换的新方法》一文中研究指出工控机在工业监控领域中得到广泛的应用,由多台工控机组成的工业监控系统往往存在多机数据交换和综合的问题。一般的解决办法是采取网络通信,但其实时性和同步性还不尽如人意。本文从机箱总线扩展的角度出发,提出用点对点的高速同步通信和内存映射的方法实现了工控机之间的实时同步互连,并成功应用于实际工程中。(本文来源于《继电器》期刊2004年12期)
李勇[6](2004)在《解放端口——锐捷网络SPOH让数据同步交换》一文中研究指出快速膨胀的网络应用对作为数据处理中心的交换机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首先是超负荷的数据传输使网络业务的运行需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保证;此外,多业务应用的需求增加了对更高的安全保障的需要,而这些功能虽然在相关产品上能够实现,但带来的结果却是对网络交换性能的严重影响(本文来源于《每周电脑报》期刊2004年15期)
王众[7](2003)在《Windows NT环境下信息数据同步交换技术设计与实现》一文中研究指出遥感卫星地面站主要由天馈线、伺服分系统、接收分系统、站控分系统、调制器、解调器、记录设备和快视设备等构成。它的主要功能是对轨道高度在×××公里~×××公里的各类遥感卫星进行实时捕获和跟踪,并记录卫星下传的各类遥感信息。作为地面站的一个核心功能之一—捕获并跟踪目标,涉及一个技术难点,这就是实时同步数据交换问题。所谓实时同步数据交换问题是指站控分系统、伺服分系统和接收分系统间传输的数据如引导数据、角度、角误差、信号电平,必须是处于同一时刻上的,这样才能准确的引导天线并捕获目标。设计方法是采用时统设备,各分系统在时统上升沿彼此对外传输本分系统的信息,并录取其它分系统送来的信息。本文论述了在站控分系统中利用专用驱动程序的方法,来解决本分系统实时同步数据交换问题。这种方法,不仅可以运用到站控分系统中,而且还可以运用到伺服分系统中。对于需要进行实时同步数据交换的其它类型系统如精密跟踪雷达,也同样适用。它的优点在于实时性高、可靠性好,能大大简化现有系统的结构复杂性。最后,本文给出了专用驱动程序开发工具和具体开发方法。(本文来源于《南京理工大学》期刊2003-06-01)
骆刚[8](2001)在《高速数字通信的研究—同步交换芯片与长线传输》一文中研究指出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并行计算和并行处理已经成为当今计算机的热点。同时,并行计算机的性能提高越来越依赖相对较慢的通讯系统的功能和效率的提高。在硬件底层上,如何使数据传输变得更快,成为影响整个系统性能的关键因素。 随着机群系统的兴起,特别是工作站机群的兴起,机群节点间的分布比较分散,数据的异步传输方式使得长线问题在通讯系统效率上的影响越来越明显。而通讯系统的设计又直接关系到大型计算机系统的解题速度和解题规模。当前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交换方式和长线传输。 本文讨论了机群机间通讯系统的硬件结构,分析了现有的通讯系统在有长线的情况下传输频率和带宽受到影响的主要因素,在交换方式方面,提出了把现有的异步交换改为同步交换的解决办法。参考国外先进的交换机的发展现状,分析它们的优缺点,并结合现有条件,讨论了交换机实现的技术策略,给出了一种同步交换芯片---UX8的原型设计方案,包括调试方案和改进途径。 在针对长线传输问题方面,设计实现了一个系统原型MultiSlack,用它解决长线问题,目的是使得传输频率和线长无关。文章就该系统的模型做了理论分析,从系统的设计实现到测试都给出了详细说明,并就关键技术问题的原理和实现做了详细论述,罗列了部分测试结果,对其进行了分析。最后就问题的发展和方案的改进做了论述。(本文来源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期刊2001-03-01)
雷菁,梁光明,唐朝京[9](1996)在《会议电视系统中MCU的同步交换》一文中研究指出会议电视系统是多媒体技术和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本文结合研制过程中的体会,较详细介绍了在会议电视系统中的一种交换技术及实现方法。经试验,该方案在专用电视会议网实现瞬时切换的效果不错。(本文来源于《数字通信》期刊1996年04期)
赵保华,屈玉贵[10](1988)在《单总线同步交换数据与计算并行的多机系统》一文中研究指出本文提出了提高多机系统效率的方法.这个方法是在各成员机中把分配给各步的任务分成内部任务和外部任务.外部任务用于处理各成员机间的交换数据,内部任务用于成员机内部的数据处理.每一步都是首先执行外部任务,即等到所有的成员机都执行完外部任务后,就立即开始交换数据,与此同时也开始处理内部任务.这样数据交换和任务处理就可以并行进行,从而就缩短了各成员机因负载不均匀而造成的停机等待时间.(本文来源于《计算机学报》期刊1988年09期)
同步交换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着力探讨海量数据如何跨网闸实时同步复制的方式,通过对多种跨网闸数据交换方式的性能和安全评测,选择使用oracle goldengate实现海量卡口数据实时同步交换,在实际应用中,交换通道运行稳定,性能高、安全可靠、维护成本低,满足了海量数据交换应用的需求,对同类问题的解决具有借鉴作用。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同步交换论文参考文献
[1].杨明,赵新龙.基于四层交换的工业实时同步交换技术的研究[J].浙江理工大学学报.2015
[2].梁昌明,周伟伟,殷小科,龚艳.浅谈跨内外网交换平台海量卡口数据实时同步交换方法[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4
[3].郭晓冬,唐爱红,王少荣.UPFC实验系统实时数据同步交换研究[J].电气应用.2007
[4].阳世荣,唐爱红,王少荣.基于实时数据同步交换技术的统一潮流控制器监控系统[J].电网技术.2006
[5].李刚,王少荣,程时杰.一种监控系统实时数据同步交换的新方法[J].继电器.2004
[6].李勇.解放端口——锐捷网络SPOH让数据同步交换[J].每周电脑报.2004
[7].王众.WindowsNT环境下信息数据同步交换技术设计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3
[8].骆刚.高速数字通信的研究—同步交换芯片与长线传输[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1
[9].雷菁,梁光明,唐朝京.会议电视系统中MCU的同步交换[J].数字通信.1996
[10].赵保华,屈玉贵.单总线同步交换数据与计算并行的多机系统[J].计算机学报.19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