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全球经济快速发展,市场竞争不断加剧,企业为了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必须采取各种办法来武装自己,形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进行研发活动,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创新,能够从根本上增强企业的优势,因此研发活动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至关重要。但近年来我国研发投入占GDP的比重仍然很低,且大部分企业并没有健全的研发机构,反映出我国企业对研发活动缺乏重视和系统的组织与管理。我国企业整体竞争力弱,自主创新能力不足,在很大程度上与企业研发投入不足和研发绩效低下有关系。所以,有必要研究研发投入与企业绩效之间的关系,为企业制定研发投入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证研究的依据。本文在综述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运用了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通过从全样本公司、高科技和非高科技企业、5大行业三个方面,对我国上市公司研发投入与公司市场绩效的线性关系和非线性关系进行了检验和分析,主要得出以下七点结论:第一,在全样本中,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同时,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第二,高科技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同时,高科技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第三,非高科技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的线性和倒U型关系不显著。第四,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同时,制造业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且存在滞后效应。第五,信息技术业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存在滞后效应。同时,信息技术业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不存在滞后效应。第六,建筑业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线性正相关关系,不存在滞后效应。同时,建筑业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具有显著的倒U型关系,不存在滞后效应。第七,采掘业和批发与零售贸易行业的研发强度与公司绩效的线性和倒U型关系不显著。本文研究的基本框架如下:第一章:绪论。阐述研究的背景及意义,介绍本文的结构安排、研究思路和方法,最后概括性地阐述了本文的结论、主要创新点和局限性。第二章:文献综述。简要回顾并归纳了国外、国内研发对企业生产率、会计绩效和市场绩效影响等方面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进而引出本文的研究方向。第三章:理论分析与研究设计。本章首先阐述了有关研发投入与公司绩效显著正相关的主要理论,包括投入产出理论、经济增长理论、产品生命周期理论,然后提出研发绩效的滞后效应和倒U型理论,为研发绩效的实证分析铺垫理论基石,说明了本文研究所基于的理论根据。同时根据以上的理论分析提出了本文的三个基本理论假设。最后进行研究设计,为后文的实证研究做准备,对文中选取的被解释变量、解释变量、控制变量进行了详细解释,构建了本文用于研究企业研发市场绩效的两个总体回归模型。第四章:实证研究。本章是全文的核心。首先对样本选取进行了说明,其次分别对全样本、高科技企业和非高科技企业、5大行业主要相关变量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相关性分析,最后对样本进行实证分析,以检验前文假设是否成立。第五章:结论及建议。本章在结合实证研究结果的基础上,得出结论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本文的主要创新点是:采用2006年至2010年主板608家上市公司的平衡面板数据,研究的内容逐层递进,先研究全样本公司,接着将全样本公司进一步分为高科技和非高科技企业,最后根据证监会公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将全样本公司进一步分行业进行研究,利用实证方法考察公司研发投入的强度对上市公司市场绩效的影响。本文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方面由于数据获取上的限制,本文只能选取2006年至2010年主板上市公司5年的面板数据作为样本。另外,除了用研发强度即研发费用占主营业务收入的比率来衡量公司的研发活动以外,也可以用研发人员的比例、素质,公司的商标、专利等无形资产,政府对企业研发活动的补贴和减免税等作为研发活动的衡量指标。考虑数据获取上的困难和多重共线性问题,本文只采用了研发强度这一单一指标来衡量上市公司的研发活动。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管理层特征、研发强度与企业二元式创新[J]. 财会通讯 2018(33)
- [2].OECD及主要经济体的研发经费浅析[J].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17(02)
- [3].制造业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研究——基于研发强度的调节作用[J]. 经济论坛 2017(07)
- [4].技术差距、创新环境与企业自主研发强度[J]. 世界经济 2012(07)
- [5].广东研发强度正向全球创新型地区前列冲刺[J]. 广东科技 2019(12)
- [6].高研发强度企业一定有更多的探索性创新吗?[J]. 中国科技论坛 2018(08)
- [7].知识产权保护、金融市场效率与企业研发强度[J]. 国际贸易问题 2014(09)
- [8].战略导向、创新能力禀赋与国际化研发强度——基于我国上市公司数据的分析[J]. 技术经济 2020(07)
- [9].我国研发强度增长态势预测分析[J]. 价值工程 2014(23)
- [10].独立董事背景特征影响企业研发强度吗?——基于企业生命周期视角[J]. 经济与管理研究 2018(12)
- [11].全球价值链嵌入、研发强度与制造业供给质量提升[J]. 浙江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04)
- [12].上市大学衍生企业的研发强度与创新绩效研究[J]. 软科学 2019(09)
- [13].转型经济下研发强度对利用式创新和探索式创新的影响研究[J]. 软科学 2018(10)
- [14].创新型科技企业杠杆率的研发强度效应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04)
- [15].中国创新潮出现在哪些领域?[J]. 齐鲁周刊 2018(05)
- [16].女性高管、研发强度与决策情境[J]. 经济经纬 2020(05)
- [17].金融危机对我国研发投入强度的影响研究[J]. 科学管理研究 2010(04)
- [18].高等学校在创新搜索中重要程度的影响因素——研发强度、创新开放程度与自主创新意愿[J]. 技术经济 2013(11)
- [19].研发强度与企业创新绩效——政府资源与知识产权保护的调节作用[J]. 经济与管理评论 2017(06)
- [20].“营改增”对文化科技企业研发强度影响分析——以上海张江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文化创意产业为例[J]. 科技中国 2020(05)
- [21].要素价格变化如何影响研发强度——基于地区研发强度分解数据的实证研究[J]. 南方经济 2015(01)
- [22].“营改增”对软件服务业研发创新的影响研究[J]. 科技和产业 2017(06)
- [23].研发投入、产权属性与企业绩效关系研究[J]. 会计之友 2015(09)
- [24].全球创新格局的新变化[J]. 纺织装饰科技 2012(01)
- [25].创业绩效、政府资助与研发变化研究[J]. 商业经济研究 2019(24)
- [26].CEO年龄、受教育程度与研发强度关系研究——以软件行业为例[J]. 财会学习 2019(13)
- [27].基于倾向得分匹配模型的产学研合作与企业创新绩效研究[J]. 研究与发展管理 2018(02)
- [28].企业最优研发强度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 渤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4)
- [29].理性看待研发经费的投入[J]. 世界科学 2008(01)
- [30].研发强度、创新速度与上市公司价值关系的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