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技术创新很大程度上是工业文明的产物。随着工业空间集聚趋势的不断显现,工业空间结构模式的变化可能对一个地区的创新能力具有重要影响作用。本文将利用现代经济分析方法,分别从需求与供给的视角研究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可能施加的影响机制与模式,并分别以技术效率、专利申请指标以及Malmquist指数衡量技术创新,系统检验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制。在此基础上,为我国的工业与创新布局、国家及地区创新战略等当前紧迫的问题提出若干对策与建议。论文基本内容安排如下。第一部分提出问题与文献回顾,包括论文中第1、2章。第1章主要介绍论文研究的背景、目的与意义;论文研究的基本思路与研究框架设计;论文主要内容、结论,创新与不足之处。第2章对产业集聚的两个研究范式的相关研究、区域创新以及产业集聚对区域技术创新影响方面研究进行简要的梳理,寻找论文研究的切入点。第二部分是理论模块,包括论文的第3、4章。第3章将从需求视角出发,运用垄断竞争模型,在一个三部门框架下研究不同产业布局下创新的集聚形成,以及不同参数变化对创新空间集聚特征的影响。第4章将从供给视角出发,着重研究集聚的三种模式:专业化、多样化以及城市对区域创新的影响机理。第三部分为实证研究部分,包括论文的第5、6、7章。第5章以浙江省甬台温大部分低压电器类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随机前沿分析法检验集群对企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第6章是基于专利指标的实证研究。将分别做专利申请总量以及所包括的发明、实用新型与外观设计三类型专利申请对专业化、多样化、城市发展水平以及城市发展与二者的交互项的回归,具体检验产业集聚各要素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第7章是基于Malmquist指数的实证研究。利用DEA方法测算我国19个二位数行业30个省区的Malmquist指数,将其分解为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两方面,反映技术创新。分别将各二位数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指数对该行业的专业化程度、多样化程度以及波特的竞争效应进行回归,分析不同行业条件下,专业化、多样化与竞争效应对行业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的影响差异及其原因。第四部分是论文的第8章,结论及其启示。对全文研究结论进行概括提炼,针对我国的工业与创新空间布局,区域创新战略等提出相应思路与建议。论文的主要结论是:(1)无论制造业处于集聚状态还是分散状态,当创新的交易费用满足一定条件时,创新均可能集聚在一个地区。(2)总体看,专业化对技术创新显示出一定的积极影响。随机前沿回归分析表明,集群内企业的确表现出了较高的技术效率;以专利指标为被解释变量的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区专业化对总的专利申请量、发明、实用新型以及外观设计都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基于分行业Malmquist指数回归结果虽总体表明专业化对生产率提高有一定积极作用,但并未发现专业化对所有二位数行业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积极影响。而且论文发现,专业化更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效率提高,而不太有利于促进行业技术进步。(3)多样化对总专利申请量、发明与实用新型专利申请量均有积极意义,但对外观设计影响不显著。分行业的Malmquist指数回归表明多样化对不少行业生产率有正影响,但没有发现传统行业或是高新技术行业的多样化对全要素生产率、技术效率与技术进步有显著一致的影响模式。(4)专利申请的一系列回归表明,城市发展对区域创新也有比较积极的促进作用,但不同的城市发展考量方法导致分析结果有一定差异。以城镇就业占总就业的比例衡量的城市发展水平对总专利申请量、发明与实用新型类专利申请量都有显著促进作用,但对外观设计影响不显著。从分类规模城市来看,大规模城市对区域创新有显著影响,但中等规模城市影响不显著;另外,专业化与城市发展交互性对区域专利申请没有肯定的促进效应,而多样化与城市发展的交互作用对区域专利申请有比较显著的积极作用。主要有以下几点启示:(1)新形势下应着力打造以沿海地区为创新集聚中心与龙头,普通制造业适度分散的区域工业布局与创新格局。将地区间协调发展与实现领先地区的优势功能统一起来。(2)地方政府有必要构建一套高效的区域创新系统。在专业化集聚产业区发展基础上,充分利用城市的轴心功能,构建多样化产业协同发展的区域创新模式,充分发挥专业化、多样化与城市协同作用,提高区域创新能力。(3)应重新审视我国工业布局与区域创新关系。虽然集聚一定,程度能带来创新方面的优势,但集聚本身并非一定导致相对更高的区域创新能力或生产率,而是受诸多因素影响。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湖北省旅游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的空间溢出效应[J]. 财富生活 2019(18)
- [2].对外贸易与江苏省电子产业集聚研究[J]. 石家庄理工职业学院学术研究 2011(01)
- [3].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建设如何良性互动[J]. 人民论坛 2014(34)
- [4].政府在产业集聚中的角色转换[J]. 企业家天地下半月刊(理论版) 2008(01)
- [5].产业集聚推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机理研究[J]. 时代金融 2015(27)
- [6].产业集聚对农村居民收入影响问题研究[J]. 农业经济 2019(03)
- [7].我国产业集聚升级路径及政府作用分析[J]. 学术论坛 2012(05)
- [8].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 农村经济与科技 2011(12)
- [9].物流产业集聚与区域经济发展关系研究[J]. 财经界(学术版) 2015(27)
- [10].产业集聚模式的国际比较及对我国的启示[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 2010(11)
- [11].复合指标区位商方法的可行性分析[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19)
- [12].产业集聚成因与发展理论研究[J]. 中国管理信息化 2015(10)
- [13].浅谈如何通过加快产业集聚促进经济发展——以辽宁省调兵山市为例[J]. 赤子(上中旬) 2015(21)
- [14].产业集聚中的地方政府行为——以江苏连云港为例[J]. 北方经济 2009(18)
- [15].产业集聚视角下湖北省物流管理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SWOT分析[J]. 物流技术 2015(14)
- [16].产业集聚与地区专业化指标综述[J]. 东方企业文化 2012(21)
- [17].产业集聚能有效推动区域经济发展[J]. 经济师 2009(04)
- [18].产业集聚策动性机理:企业家创业的视角[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 2008(06)
- [19].产业集聚视角下临空经济产业选择研究[J]. 商业时代 2014(33)
- [20].河南省产业集聚与城镇化协调发展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 现代营销(下旬刊) 2015(01)
- [21].产业集聚视角下河北承接京津产业转移对策研究[J]. 商业时代 2011(31)
- [22].产业集聚趋势下我国中小企业发展对策研究[J]. 商业经济 2018(01)
- [23].我国旅游产业集群及其竞争力研究[J].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0(08)
- [24].产业集群促进经济增长的动力机制分析[J]. 中国集体经济 2009(15)
- [25].内蒙古产业集聚分析与优势产业发展[J]. 网络财富 2009(17)
- [26].产业集聚的基本特征初探[J]. 全国商情(经济理论研究) 2008(04)
- [27].产业集聚与城市化良性互动发展研究[J]. 商业时代 2008(22)
- [28].产业集聚、知识溢出与技术学习成本间关系的实证研究[J]. 技术经济 2016(10)
- [29].集聚效应对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研究[J]. 知识经济 2015(22)
- [30].产业集聚态势下地方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研究[J]. 长江丛刊 20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