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性教师与公务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女性教师与公务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论文摘要

背景在现代化社会中,随着女性社会地位的不断提升,女性的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在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行动纲领》和《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01-2010年)》中,都提出要将女性的健康问题作为女性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由于女性特有的生理现象,特有的内分泌系统变化以及特有的社会干预等都影响着她们的身体与心理,但她们又要跟男性一样面对来自经济全球化和知识经济发展的挑战与竞争,要不断更新知识,提高自身素质与竞争力。在为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的同时还要承担传统的“相夫教子”的责任,承受来自社会、工作以及家庭的种种压力,这些压力严重影响了她们的身心健康、工作业绩以及生活质量[1]。女性教师与公务员是女性群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她们接受了高等的教育,每天都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人类文明、为社会进步而认真、努力得工作。教师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公务员也是为人类、社会作出巨大贡献的群体,她们的健康理应受到重视。但是诸多的研究结果已经证实,她们的身心健康状况并不乐观,究其原因无碍于:⑴女性教师与公务员本身对其健康与保健的意识不强,对定期健康体检的认识不够;⑵欠缺一些常见病及高发病的预防知识,生活习惯不够科学;⑶缺乏体育锻炼,身心长期处于紧张的状态,自我调节情绪及释放压力的能力差。目的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体检中心对北京市朝阳区呼家楼学区几所小学女教师及朝阳区劳动局的女公务员们进行了健康体检,通过对比受检对象健康体检的结果,分析不同职业的女性,其健康状况是否有差别,并进一步探讨影响她们身心健康的因素。该研究通过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受检的718名女教师的体检结果对比322名女公务员的体检结果,分析其差别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整群抽样的方法,分别抽取于2010年3月-2010年12月在北京市朝阳区第二医院体检中心进行体检的呼家楼学区女教师(718例)及劳动局女公务员(322例)共计1050例作为研究对象,在进行健康体检的同时辅以“健康人危险因素调查”的问卷调查,健康体检结果结合调查问卷情况对其健康现状进行分析。结果⑴1050例研究对象中,女性教师718例,女性公务员332例,文化程度普遍较高,教师人群中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总人数的6.48%,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者占93.52%;女性公务员中大专及以下文化程度者占3.14%,大学及以上者占96.86%。⑵呼家楼学区应邀体检单位共有女教师841人(包括已退休人员),实际前来体检718人,其体检完成率为85.37%;劳动局共有女性公务员381人,实际前来体检332人,其体检完成率为87.14%。⑶教师人群中检出率较高的疾病依次是乳腺增生(58.80%)、高血压病(38.55%)、血脂异常(35.61%)、脂肪肝(30.59%)、高血糖(21.23%)、肥胖(14.80%)。⑷公务员人群中检出率较高的疾病依次是高血压病(29.81%)、乳腺增生(22.36%)、脂肪肝(20.19%)、血脂异常(13.98%)、肥胖(9.63%)、高血糖(1.86%)。⑸影响教师人群健康的因素分析:①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家族史、体重指数、工作压力过大、饮食习惯,保护性因素是参加体育活动;②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有体重指数、多食用蛋类,保护性因素有积极控制体重、多食用新鲜蔬菜;③高血糖的危险因素有家族史、工作压力过大,保护性因素有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控制体重、多食用蔬菜;④肥胖的危险因素包括年龄、家族史及工作压力过大,保护性因素是积极控制体重;⑤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工作压力,保护性因素是参加体育活动;⑥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保护性因素是多食用蔬菜。⑹影响公务员人群的因素分析:①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家族史、体重指数及长期饮用咖啡,保护性因素是参加体育活动;②血脂异常的危险因素是体重指数,保护性因素是积极控制体重;③高血糖的危险因素包括家族史、工作压力过大,保护性因素有参加体育活动、积极控制体重、多食用新鲜蔬菜;④肥胖的危险因素有家族史、工作压力过大,保护性因素有积极控制体重、多食用新鲜蔬菜;⑤乳腺增生的危险因素有年龄、工作压力,保护性因素是参加体育活动;⑥脂肪肝的危险因素有年龄、体重指数,保护性因素有参加体育活动、多食用新鲜蔬菜。结论(1)检出率:教师人群中乳腺增生检出率最高,其它依次是高血压病、血脂异常、脂肪肝、高血糖、肥胖;公务员人群以高血压的检出率为最高,其次是乳腺增生、脂肪肝、血脂异常、肥胖以及高血糖。(2)影响因素分析:年龄、家族史、体重指数、工作压力过大等是这些慢性病共同的危险因素,而长期坚持锻炼身体、积极控制体重、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等都能有效预防一些慢性病的发生。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前言
  • 材料与方法
  • 结果
  •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附表
  • 综述 健康人群危险因素现状研究进展
  • 参考文献
  • 致谢
  • 个人简历
  • 相关论文文献

    • [1].心理弹性理论视角下高职教育扶贫优化路径探析[J]. 福建茶叶 2020(03)
    • [2].癌症患者心理韧性保护性因素的研究进展[J]. 医学与哲学(B) 2018(04)
    • [3].军人自杀保护性因素评定问卷编制及信效度检验[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5(06)
    • [4].防止情绪失调的产生——照料关系作为保护性因素对有前语言期创伤经历的学龄前儿童的影响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17(11)
    • [5].学术弹性:国际视野下促进教育公平的新视角[J]. 教育发展研究 2020(12)
    • [6].优秀贫困大学生的心理弹性及其保护性因素的个案研究——对A的个案分析[J]. 生命叙事与心理传记学 2014(00)
    • [7].师范本科生的生活满意度、幸福感及保护性因素[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0(09)
    • [8].构建“三位一体”疫区儿童心理弹性支持系统[J]. 江苏教育 2020(24)
    • [9].优秀贫困大学生心理弹性与保护性因素分析[J]. 现代大学教育 2013(03)
    • [10].国外聋人抗逆力研究与启示[J]. 中国特殊教育 2016(11)
    • [11].抗挫性原则及其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 幼儿教育 2017(36)
    • [12].青少年社会适应的内涵及培养策略[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17(21)
    • [13].心理弹性研究述评[J]. 考试周刊 2013(A0)
    • [14].哮喘儿童心理弹性研究进展[J]. 海南医学 2012(02)
    • [15].心理弹性及其作用机制分析[J]. 现代交际 2017(22)
    • [16].穿透型克罗恩病病人术后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和保护性因素[J]. 肠外与肠内营养 2015(06)
    • [17].高血压合并糖尿病发生的危险因素分析[J]. 中华临床医师杂志(电子版) 2016(14)
    • [18].心理恢复能力——心理弹性[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09(05)
    • [19].我国部分农村地区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研究[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01)
    • [20].农村社区10~15岁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及保护性因素[J]. 中国公共卫生 2018(11)
    • [21].社区服刑人员抗逆力的结构、机制与培育[J]. 理论月刊 2014(12)
    • [22].精神科医护人员生活方式和心理健康的关联性[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20(09)
    • [23].流动儿童的心理弹性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 魅力中国 2009(34)
    • [24].受艾滋病影响儿童心理弹性的保护性因素研究[J]. 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 2011(04)
    • [25].复原力研究述评——兼探国内幼儿教师复原力研究现状[J]. 贵州师范学院学报 2015(03)
    • [26].从心理弹性的视角看有“留守经历”大学生[J]. 新余学院学报 2012(02)
    • [27].老年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人格特征分析[J]. 中国公共卫生 2010(04)
    • [28].处境不利儿童心理弹性的研究及其教育启示[J]. 中国特殊教育 2010(10)
    • [29].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J].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6(01)
    • [30].食道癌发生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J]. 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 2012(19)

    标签:;  ;  ;  ;  ;  

    女性教师与公务员健康状况及影响因素的分析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