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本文主要从体系方面探讨现代文学史的研究与写作。所谓体系,就是学科的知识体系,包括总体构架、历史线索、作家作品以及由此形成的话语体系。随着建国后政治形势和社会、文化的齐转与一元化,现代文学史(新文学史)成为新的学术规范,对百年历史的条块分割也经由教育、宣传机制得以推广而成为体系化的知识以至常识予以传播。“鲁郭茅巴老曹”作为现代文学的“六大家”,已经借助传播、教育等诸多媒介成为人们日常经验的一部分,《呐喊》、《彷徨》、《女神》、《子夜》、《家》、《骆驼祥子》、《雷雨》等也成为中国人耳熟能详的经典。以学科史的眼光来看,这样一套知识经历了一个逐步体系化和经典化的过程,其中一些已成为常识的东西也有其提出和完善的过程,并不是不证自明和理所当然的。学科史所应关注的是这一样套知识体系的形成与变迁过程。学科正是在这样的传承、积累和开拓、创新中逐步走向独立和成熟。因此,我以1949年—1984年间的现代文学史著中的“六大家”为研究对象,从评语和定位、篇幅与章节、代表作品的选择和阐释等方面回顾了自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起文学史家对“六大家”的选择和塑造过程。此外,在这一过程中逐渐完善以至定型的作家、作品分析模式也是不应忽视的内容。从历时的梳理与对比中所反映出的,是学科数十年间的发展与变迁。其中无论经验或教训,都是值得我们注意并汲取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 [1].《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的一些情况[J]. 新文学史料 2020(01)
- [2].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文献史料运用问题探析[J]. 兵团教育学院学报 2020(03)
- [3].关于《中国现代文学史进修书目》[J]. 现代中文学刊 2019(04)
- [4].《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方法新见[J]. 散文百家(理论) 2020(08)
- [5].满头虱子“挠”不清:中国现代文学史写作的“惑”与“曝”[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 2016(01)
- [6].新世纪北美中国文学研究现状与趋势(2000—2016)[J]. 文学理论前沿 2016(02)
- [7].老舍笔下的“市民形象”[J]. 牡丹 2017(15)
- [8].飞舞的雪花 晶莹的爱情——《雪花的快乐》赏析[J]. 山西老年 2017(09)
- [9].中国现代文学史中的周作人评价问题[J]. 金田 2013(10)
- [10].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的民国视角[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9(01)
- [11].文学史的转型与史学主体的转型——评李宗刚的《中国现代文学史论》[J]. 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18(02)
- [12].教材、作品与研究性教学——以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为例[J].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 2016(06)
- [13].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范式研究[J]. 戏剧之家 2014(16)
- [14].上海——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中的地位[J].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07)
- [15].中国现代文学史课程教学困境及对策[J]. 青年作家 2015(08)
- [16].中国现代文学史理论品格的缺失现象[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3(04)
- [17].中国现代文学史编写:我们应该回归理性了[J]. 东岳论丛 2013(09)
- [18].实·新·活·美——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的探讨[J]. 中国大学教学 2011(06)
- [19].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点滴谈[J]. 语文知识 2011(02)
- [20].新旧文学的分水岭——寻找被中国现代文学史遗忘和遮蔽了的七年(1912—1919)[J]. 当代文坛 2011(S1)
- [21].《中国现代文学史料的搜集与应用》出版[J]. 新文学史料 2010(02)
- [22].1980—90年代中国现代文学史著作举隅[J]. 现代中文学刊 2010(03)
- [23].《中国现代文学史》版本变迁研究——以朱栋霖等编北大版为例[J]. 宿州教育学院学报 2020(01)
- [24].中国现代文学史研究中的“民国文学”概念——在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演讲[J]. 文艺争鸣 2017(02)
- [25].朱栋霖主编《中国现代文学史》第三版上册修订之得失[J]. 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17(01)
- [26].中国现代文学史稀见史料[J]. 现代中文学刊 2015(04)
- [27].蹇先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书写中的变迁[J]. 贵州社会科学 2015(11)
- [28].《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与通识教育实践[J]. 通识教育研究 2017(00)
- [29].中国现代文学史编纂的历史与现状[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2012(07)
- [30].中国现代文学史教学中的知识分子品格培养[J]. 潍坊学院学报 201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