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农业是基础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具有显著的正外部性,但却同时具有先天的弱质性,这种重要性和弱质性决定了政府必须对农业予以支持和保护,财政支农是政府支持和保护农业的重要措施之一,近年来,财政支农支出的资金逐年增加,在提高农民收入、消费和教育水平,支持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开展农村扶贫开发,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抵御自然灾害等方面做出了积极的贡献。随着国家不断加大对新农村建设的投入,合理安排和用好财政支农资金,充分提高其运行质量和效率,更显迫切和重要。但是,财政支农资金的运行效果如何?是否在使用过程中得到充分、有效地运作?是否达到了支农资金投资的预期目标?是否取得了最大使用效益和最好的使用效果?这些已成为农民、公民、政府共同关心的问题,也成为学术界予以关注的问题。财政支农资金的运行效率和效益是财政对农业各项运行效果的一种客观评价,也是财政支出追求经济效益的原则在支农问题上的具体体现。财政支农资金的运行效果主要是指在财政支农资金的具体运用过程中应当体现经济效率原则,对于不同的财政支农计划以及具体的资金使用方式、方法进行合理选择,保证在财政支农资金一定的情况下,使其产出最大化。通过加强财政支农资金会计监督,以期合理分配和使用财政支农资金,充分提高其运行效果,显得尤其重要。本文财政支农资金会计监督是以狭义会计监督为基础,以国家审计监督为实体,通过审计署的财政支农资金审计对会计资料进行再监督的会计监督体系。从近几年各地对涉农资金审计情况看,在财政支农资金预算审批、拨付、使用等资金运行过程中,还存在不容忽视的问题,如基层知情难、配套资金难以到位、专款不专用等,严重影响了支农资金的使用效果。本文以经济学的相关理论为基础,设立财政支农资金综合效果评价指标,通过会计监督前后对比,比较该指标的结果,得出会计监督对财政支农资金运行效果的影响,并找到目前会计监督在财政支农资金运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改革和完善会计监督体系。加强对财政支农资金的会计监督,避免支农资金运行过程中的违规使用和浪费使用资金的现象,使有限的资金的投入产出比达到最大,最终达到优化财政支农资金运行效果,提高支出效率和效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