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切根、茎类蔬菜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

鲜切根、茎类蔬菜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

论文摘要

鲜切果蔬产品具有新鲜、洁净、卫生、安全和方便的特点,在发达国家得到了迅速发展,我国鲜切果蔬加工起步较晚,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民消费习惯的改变,也将得到较快的发展。本研究以根、茎类蔬菜莲藕(Nelumbo nucifera gaertn)、菊芋(Helianthus tuberosus L.)、牛蒡(Arctium lappa L.)为主要材料,探讨了不同材料的褐变控制方法,研究结果表明:1.乙醇熏蒸处理能有效推迟部分果蔬贮藏期间的褐变,且与品种和浓度有关。4~5℃贮藏条件下,乙醇熏蒸处理可使切割山药、牛蒡和菊芋在贮藏期间表面的褐变分别比对照推迟12~15天、2~4天、9~10天。乙醇处理浓度为450μL/L时,鲜切菊芋褐变控制效果最佳。2.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可能是鲜切菊芋褐变的关键酶,乙醇熏蒸处理推迟贮藏过程中鲜切菊芋的褐变可能与抑制PAL活性的升高有关。乙醇处理对贮藏过程中过氧化物酶(POD)和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升高也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而且乙醇处理浓度越高酶活性越低。3.比较三个不同品种的莲藕在贮藏(4~5℃)过程中品质变化情况,从白度变化、粗纤维含量和腐烂率情况来看,三个品种中以济南大卧龙品质最优,从而选择大卧龙作为鲜切材料。切割后热激处理(50℃热水处理4min, 6min,8min,10min)降低了鲜切莲藕贮藏(4~5℃)期间的褐变程度,这与抑制多酚氧化酶(PPO)活性的升高有关。切割前热激处理(50℃热水处理15min,20min,25min)、乙醇和Vc-Ca浸渍处理对控制鲜切莲藕表面的褐变无明显效果。4.真空包装结合1.5%柠檬酸+0.5%抗坏血酸+0.5%氯化钙处理能有效抑制切割牛蒡贮藏期间的褐变,0~3℃条件下贮藏30天,颜色、风味、质地保持良好。

论文目录

  • 中文摘要
  • 英文摘要
  • 1 引言
  • 1.1 鲜切果蔬的特点及国内外发展概况
  • 1.2 鲜切果蔬加工中的品质变化
  • 1.2.1 褐变
  • 1.2.2 微生物危害
  • 1.2.3 其他品质变化
  • 1.3 鲜切菜褐变控制技术研究进展
  • 1.3.1 鲜切菜褐变控制技术
  • 1.3.2 国内外鲜切地下根、茎类蔬菜的生产与研究现状
  • 1.4 微生物危害控制措施
  • 1.4.1 防止污染
  • 1.4.2 清洗及杀菌
  • 1.4.3 预冷和低温贮藏
  • 1.4.4 包装
  • 1.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目的及意义
  • 2 材料与方法
  • 2.1 原料及处理
  • 2.1.1 乙醇熏蒸处理推迟鲜切菜褐变研究实验材料处理
  • 2.1.2 鲜切莲藕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实验材料处理
  • 2.1.3 切割牛蒡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实验材料处理
  • 2.2 主要仪器
  • 2.3 主要试剂
  • 2.4 测定项目及方法
  • 2.4.1 感官评定
  • 2.4.2 褐变度(BD)测定
  • 2.4.3 多酚氧化酶(PPO)活性测定
  • 2.4.4 过氧化物酶(POD)活性测定
  • 2.4.5 苯丙氨酸解氨酶(PAL)活性测定
  • 2.4.6 莲藕白度测定
  • 2.4.7 含水量测定
  • 2.4.8 粗纤维含量测定
  • 2.4.9 莲藕总酚含量测定
  • 2.4.10 腐烂率测定
  • 2.4.11 维生素C 含量测定
  • 2.4.12 数据统计及图形分析
  • 3 结果与分析
  • 3.1 乙醇熏蒸处理推迟鲜切菜褐变的研究
  • 3.1.1 乙醇熏蒸处理对不同材料的褐变控制效果
  • 3.1.2 乙醇熏蒸处理对鲜切菊芋褐变控制效果
  • 3.2 鲜切莲藕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
  • 3.2.1 不同品种莲藕的品质及褐变相关酶活性比较结果
  • 3.2.2 热处理对鲜切莲藕表面褐变的影响
  • 3.2.3 乙醇和抗坏血酸钙处理对鲜切莲藕表面褐变的影响
  • 3.3 切割牛蒡保鲜技术的研究
  • 3.3.1 褐变抑制剂筛选
  • 3.3.2 包装方式筛选
  • 3.3.3 不同褐变抑制剂对切割牛蒡硬度的影响
  • 3.3.4 维生素C 含量测定结果
  • 3.3.5 小结
  • 4 讨论
  • 4.1 乙醇熏蒸处理对鲜切菊芋的褐变控制作用
  • 4.2 鲜切莲藕褐变控制技术探讨
  • 4.2.1 关于热激处理对莲藕的褐变控制作用
  • 4.2.2 乙醇和Vc-Ca 对鲜切莲藕品质的影响
  • 4.3 切割牛蒡的褐变控制
  • 4.3.1 臭氧对切割牛蒡品质的影响
  • 4.3.2 关于褐变抑制剂的应用探讨
  • 5 结论
  • 参考文献
  • 致谢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情况
  • 相关论文文献

    • [1].板栗褐变控制方法研究现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20(18)
    • [2].食品褐变的机理及控制[J]. 粮食加工 2020(02)
    • [3].贮藏过程中荔枝罐头褐变的初步分析[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04)
    • [4].影响鲜切马铃薯褐变相关酶及底物的研究[J]. 现代食品科技 2017(01)
    • [5].竹荪褐变机理的初探[J]. 安徽农学通报 2020(11)
    • [6].果蔬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分析及护色措施[J]. 农民致富之友 2018(11)
    • [7].普通丝瓜耐褐变研究进展[J]. 长江蔬菜 2015(04)
    • [8].双孢菇保鲜及抗褐变处理研究现状[J]. 食品与发酵工业 2016(06)
    • [9].施用米醋对水稻褐变穗(粒)的影响[J]. 现代农业 2012(06)
    • [10].果蔬加工过程中褐变及其控制措施的研究进展[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04)
    • [11].速冻果丁防褐变时间研究[J]. 农产品加工 2017(20)
    • [12].马铃薯加工中褐变的研究进展[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3(03)
    • [13].响应面法优化“黄元帅”苹果浓缩汁防褐变工艺研究[J]. 中国食品添加剂 2019(12)
    • [14].前进农场水稻褐变穗的防治及发病规律研究[J]. 现代化农业 2015(09)
    • [15].矿质元素对凤梨组培褐变的影响[J]. 农业科技通讯 2012(09)
    • [16].甘薯加工中的褐变因素及其控制措施[J]. 食品科学 2011(S1)
    • [17].马铃薯抗褐变种质资源的鉴定与筛选[J].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2018(02)
    • [18].宣化马奶葡萄采后果实褐变机理的探究[J]. 保鲜与加工 2019(06)
    • [19].板栗褐变的研究进展[J]. 安徽农学通报 2016(15)
    • [20].速冻香蕉片防褐变处理工艺研究[J]. 农产品加工(学刊) 2010(03)
    • [21].果蔬加工过程中的褐变及护色措施[J]. 农业与技术 2018(23)
    • [22].贯叶金丝桃组培快繁中褐变问题研究[J]. 林业科技通讯 2017(07)
    • [23].德美亚1号玉米烘干褐变机理研究[J]. 粮食储藏 2015(06)
    • [24].甘薯饮料褐变抑制工艺的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 2012(10)
    • [25].莲藕贮藏期间褐变生理的比较研究[J]. 食品科技 2008(07)
    • [26].哈密瓜干贮藏期褐变风险分析与评价[J]. 中国农学通报 2020(04)
    • [27].充氮处理对荔枝酒氧化褐变的影响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 2012(10)
    • [28].药食果蔬褐变机制及其干燥工艺研究现状[J].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1(11)
    • [29].草菇保鲜新技术研究及褐变机理初探[J]. 食品科学 2009(04)
    • [30].影响熟化板栗褐变的因素研究[J]. 中国粮油学报 2009(10)

    标签:;  ;  ;  ;  

    鲜切根、茎类蔬菜褐变控制技术的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