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temporomandibular disorders,TMD)是口腔科的一种常见病和多发病,代表着累及咀嚼肌系统和(或)颞下颌关节的具有一类相关临床问题的一组疾病的总和,其发病原因和致病机理复杂。许多研究表明,TM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其中心理因素,如焦虑、抑郁等情绪状态,与TMD的发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国外和国内学者也先后提出颞下颌关节紊乱病双轴诊断的标准,其中之一即是从心理轴去对TMD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但是,目前对于TMD的心理因素的研究多停留在临床心理问询、SAS(self-rating anxiety scale,焦虑自我评定量表)、SDS(self-rating depressionscale,抑郁自我评定量表)和MMPI(Minnesota multiphasic personalityinventory,明尼苏达多项人格量表)问卷量表等调查形式上,往往以大量的推测来阐述TMD的发生、发展和预后机理,缺乏有物质基础支持的实验研究验证。本课题即在此背景和研究基础之上,通过对大鼠进行长期慢性的应激刺激实验,研究此状态下大鼠颞下颌关节局部结构及相关因子的改变,并对去除应激后颞颌关节的变化进行观察。第一部分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后大鼠颞颌关节的变化[目的]通过对大鼠进行长期慢性的应激刺激,建立大鼠的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chronic unpredictable stress)实验动物模型,研究观察大鼠心理应激后全身状态及颞颌关节局部和相关指标的变化。[对象与方法]12周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只,各组又随机分为3周时间组和6周时间组,分别为8只大鼠。实验组建立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动物模型,对照组正常饮食,不加任何刺激。1)各组每周测量体重,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并于实验前、3周时间点、6周时间点旷场实验行为学测试大鼠水平活动得分和垂直活动得分,进行比较。2)3周组、6周组分别于3周、6周时间点处死,取外周血,测量大鼠血清皮质醇、Ca2+,Mg2+水平,进行比较。同时,3)取大鼠双侧咬肌、翼内肌,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咀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4)完整分离大鼠左侧髁状突和关节盘,制作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大鼠髁状突及关节盘下腔面超微结构的变化。5)完整分离右侧髁状突,修剪取最高点部分,常规脱钙,脱水,包埋,矢状位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染色,利用image-pro plus 5.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对髁突软骨内MMP-1、MMP-3和TIMP-1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对照组大鼠体重增长较实验组明显加快,行为学测试3周、6周对照组均与实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2)3周、6周实验组大鼠血清皮质醇较对照组升高,两实验组大鼠血清Ca2+水平均较对照组降低,Mg2+水平有不同变化。3)实验组大鼠与对照组大鼠咀嚼肌光镜下未见明显区别。透射电镜下,实验组大鼠咀嚼肌出现超微结构的损伤,表现为肌丝排列紊乱,Z线弯曲,线粒体变性等情况,且6周实验组损伤较3周实验组明显。对照组咀嚼肌透射电镜下结构大致正常,无明显改变。4)扫描电镜下显示实验组大鼠髁状突表面凝胶不完整,胶原纤维紊乱、断裂,深层纤维组织暴露等,关节盘下腔面表面凝胶样物质覆盖仍较完整,但沟回排列不规则,回隆起缩窄降低,沟变浅,且6周实验组大鼠损伤较3周实验组明显。对照组大鼠髁状突和关节盘扫描电镜下基本正常,无明显损伤性改变。5)3周、6周实验组髁状突MMP-1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明显升高,6周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3周及6周实验组较对照组MMP-3,TIMP-1表达水平均有增高,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长期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可以明显改变大鼠的行为活动,抑制其体重的增加,导致血清皮质醇升高,钙、镁离子出现相应变化。同时,咀嚼肌、颞颌关节髁状突和关节盘出现超微结构的损伤,髁状突软骨MMPs/TIMPs表达失衡,表明细胞外基质处于降解状态。因此,我们认为长期慢性应激刺激可以造成大鼠颞颌关节局部的退行性变化。第二部分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刺激去除后大鼠颞颌关节的变化[目的]建立大鼠的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CUS)实验动物模型,然后去除刺激因素进行正常饲养,观察全身状态及颞颌关节局部和相关指标的变化。[对象与方法]12周雄性Wistar大鼠32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16只,各组又随机分为9周时间组和12周时间组,各为8只大鼠。实验组前6周建立CUS模型,然后去除各种刺激因素,改为正常饲养,对照组正常饮食,不加任何刺激。1)各组每周测量体重,观察动物行为学变化,并分别与实验前、6周时间点、9周时间点、12周时间点,旷场实验行为学测试大鼠水平活动得分和垂直活动得分,进行比较。2)9周组、12周组分别于9周、12周时间点处死,取外周血,测量大鼠血清皮质醇、Ca2+,Mg2+水平,进行比较。同时,3)取大鼠双侧咬肌、翼内肌常规HE染色,光镜下观察,并制作电镜标本,透射电镜下观察大鼠咀嚼肌超微结构的变化。4)完整分离大鼠左侧髁状突和关节盘,制作电镜标本,扫描电镜下观察大鼠髁状突及关节盘下腔面超微结构的变化。5)完整分离右侧髁状突,修剪取最高点部分,常规脱钙,脱水,包埋,矢状位切片,免疫组化方法染色,利用image-pro plus 5.0软件进行图像分析,对髁突软骨内MMP-1、MMP-3和TIMP-1的表达进行分析比较。[结果]1)实验组在大鼠去除刺激因素后体重增长幅度明显加快,行为学测试9周组、12周对照组均与实验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2)实验组大鼠血清皮质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Ca2+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亦无统计学差异(P>0.05)。3)9周、12周实验组大鼠咀嚼肌透射电镜下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情况,表现为肌丝排列整齐、Z线基本正常,线粒体变性程度减轻等,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变化。4)9周、12周实验组大鼠髁状突及关节盘下腔面扫描电镜下出现不同程度的恢复情况,表现为胶原纤维排列变得有规律,深层暴露减少,表面凝胶样物质增多等,对照组大鼠无明显变化。5)9周、12周实验组MMP-1、MMP-3表达水平均较对照组升高,9周组TIMP-1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建立大鼠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的动物模型,去除各种刺激因素后3周和6周内,大鼠的生物学行为,体重增加速度、血清皮质醇等恢复到与正常对照组相似,钙、镁离子亦有一定变化。同时,咀嚼肌、颞颌关节髁状突及关节盘病理损伤有一定的恢复情况,髁状突软骨MMPs/TIMPs的表达显示对细胞外基质的降解处于抑制状态。因此,我们认为应激造成的大鼠颞颌关节局部的病理损伤变化在一定时间内是可以恢复的,即是可逆的。
论文目录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慢性不可预知性应激论文; 颞颌关节论文; 髁状突论文; 关节盘论文; 咀嚼肌论文; 病理论文; 基质金属蛋白酶论文; 基质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剂论文;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