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在世界经济进入后工业时代的同时,服务业已经成为反映和判断国家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在区域产业结构、经济发展和城市布局中开始发挥积极作用,扮演着拉动区域经济增长、增加就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重要角色。随着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国际化转移的加速,以及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步伐的加快,上海目前已经具备从“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产业结构过渡的条件,《上海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中也明确提出要发展以生产性服务业为核心的现代服务业,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有利于增加就业和服务业竞争能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缓解资源、能源瓶颈,加速从区域中心城市向全球城市的迈进。在现有的生产性服务业研究理论中,大部分都是把侧重点放在其与制造业、经济增长以及区位选择之间关系展开理论和实证研究的。本文聚焦于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在各国学者的研究基础上,结合上海的实际情况,把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限定为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以及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在借鉴生产性服务业的基础理论和已有的研究成果后,分析上海市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效应和发展模式选择。
论文目录
内容摘要Abstract引言第一章 绪论1.1 生产性服务业的相关概念1.1.1 生产性服务业的涵义1.1.2 生产性服务业的范围界定1.1.3 生产性服务业的特征1.2 国内外研究综述1.2.1 生产性服务业的增长分析1.2.2 生产性服务业对区域经济的贡献1.2.3 相关理论基础1.3 研究方法、数据来源和论文框架1.3.1 研究方法和数据来源1.3.2 论文框架和章节安排第二章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现状2.1 上海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问题的提出2.2 上海三次产业贡献率2.3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概况2.3.1 产业增加值方面2.3.2 就业人数方面2.3.3 劳动生产率方面2.4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特点2.4.1 融合发展的规律特点2.4.2 地理集聚发展的规律特点2.4.3 外包和外化发展的规律特点第三章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对经济的增长效应分析3.1 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的定量分析3.1.1 生产性服务业的波及效应分析3.1.2 生产性服务业的就业弹性3.2 生产性服务业对上海经济增长贡献的定性分析3.2.1 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优化3.2.2 促进社会分工3.2.3 促进社会就业3.2.4 降低企业成本3.2.5 推动科技进步第四章 上海生产性服务业发展模式创新4.1 基于产业集聚区的发展模式4.2 基于产业融合的发展模式4.3 基于国际转移的发展模式4.3.1 服务外包模式4.3.2 外国直接投资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5.1 论文的主要内容及结论5.2 不足及展望参考文献后记
相关论文文献
标签:生产性服务业论文; 增长效应论文; 模式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