胺基化树脂论文-安富强,岳晓霞,郭旭东,王何阳,李敏

胺基化树脂论文-安富强,岳晓霞,郭旭东,王何阳,李敏

导读:本文包含了胺基化树脂论文开题报告文献综述及选题提纲参考文献,主要关键词:选择性,吸附,金,D301树脂

胺基化树脂论文文献综述

安富强,岳晓霞,郭旭东,王何阳,李敏[1](2016)在《胺基化改性D301树脂对AuCl_4~-的吸附及识别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301树脂为载体,先接枝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再用乙二胺进行改性,制得胺基化改性树脂D301-g-APGMA。对D301-g-APGMA进行了FTIR及XPS表征,并考察了D301-g-APGMA对AuCl_4~-的吸附性能及识别选择性能。研究结果显示,D301-g-APGMA对AuCl_4~-表现出了优良的吸附性能和识别选择能力,在25℃、pH值为2的条件下,静态吸附量可以达到276.74 mg/g;相对于Cu~(2+)与Fe~(3+),选择性系数分别为713,374。此外,D301-g-APGMA具有优良的再生与重复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功能材料》期刊2016年09期)

岳晓霞,李敏,杜瑞奎,王晋雯,贾惠婷[2](2015)在《D301树脂的胺基化改性及其对AuCl_4~-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D301树脂表面的胺基与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聚合到D301树脂表面,制得接枝材料D301-g-PGMA;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分子链上的环氧基团与乙二胺中胺基的开环反应,实现接枝材料的胺基化改性,制得吸附材料D301-g-APGMA,考察了接枝聚合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及胺基化反应条件对胺基含量的影响,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Au Cl4?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GMA用量10 m L、过硫酸铵为单体质量的1.5%及40℃条件下反应18 h,PGMA接枝率达41.15%.胺基化改性时,在90℃下反应8 h,D301-g-PGMA上环氧键的开环率达91.67%.改性后D301-g-APGMA对Au Cl4?的吸附能力比D301树脂有较大提升,吸附容量达276.74 mg/g.D301-g-APGMA具有良好的再生与重复使用性能.(本文来源于《过程工程学报》期刊2015年05期)

李超,韩泳平[3](2013)在《大孔树脂的系列胺基化修饰及对芦丁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甲基化聚苯乙烯型树脂为原料,分别采用乙二胺、丁二胺、己二胺进行修饰,制备了几种不同极性的胺基树脂,并用红外、扫描电镜等进行了表征。研究结果表明,系列胺基化的大孔树脂对芦丁吸附与洗脱情况呈现一定规律性,己二胺修饰树脂对芦丁动态吸附率约为43.6%,动态解析率约为96%,其吸附和洗脱能力强于市售产品。该吸附等温线能用Freundlich公式很好地拟合。实验的研究结果对于天然产物的提取和分离提供了新的手段。(本文来源于《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期刊2013年05期)

李贵林,李海虹,王俊仙[4](2012)在《胺基化壳聚糖树脂吸附2,4-二氯苯酚》一文中研究指出改性制得的胺基化壳聚糖用于对2,4-二氯苯酚吸附的研究中,最佳吸附条件为在30℃、pH为4、吸附时间为1 h,胺化剂用量为0.1 g以及二氯苯酚浓度为0.09 mol/L。通过对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及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的分析得出吸附更加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方程。(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工》期刊2012年11期)

张文博,陈盛,夏启华,罗志敏,薛丽群[5](2010)在《胺基化壳聚糖树脂吸附分离茶多酚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对珠状壳聚糖树脂进行胺基化改性,制备了胺基化珠状壳聚糖树脂,并用FTIR对胺基化珠状壳聚糖树脂进行了结构表征。利用该树脂对绿茶中茶多酚进行吸附分离,探讨了其吸附条件,考察了其吸附性能。结果表明,胺基化壳聚糖树脂对茶多酚的吸附既符合Langmuir等温式,也符合Freundlich等温式;本实验最佳吸附条件为:温度25℃,茶汤溶液pH值5,吸附时间2h;最大吸附量达到486.0mg/g。(本文来源于《广州化学》期刊2010年01期)

孙越,唐松林,夏明芳,高姣[6](2009)在《胺基化树脂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性能》一文中研究指出通过静态吸附实验,研究了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KA和胺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NDA-8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2种树脂吸附对甲苯胺均符合Freundlich等温吸附方程,NDA-8树脂表面叔氨基与对甲苯胺之间的氢键作用可有效强化吸附能力,在平衡浓度均为5mmol/L的情况下,其吸附容量达到NKA的1.5~1.6倍.对甲苯胺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均为自发的放热过程,树脂的表面化学性质是影响树脂吸附性能的重要因素.对甲苯胺在2种树脂上的吸附容量随溶液pH值的升高而增加,溶液中无机盐的存在对树脂吸附影响较小.(本文来源于《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期刊2009年02期)

张晓晓,魏荣卿,刘晓宁,方硕,陈晓[7](2008)在《氯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的胺基化反应》一文中研究指出以氯乙酰化聚苯乙烯(PS-Acyl-Cl)代替氯甲基化聚苯乙烯作为载体,引入乙二胺(EDA)和己二胺(HMD)得到2种胺基树脂。考察了反应时间、油浴温度、物料比、溶剂体系等对胺化反应的影响,在最佳反应条件下,乙二胺和己二胺树脂的担载量分别达到1.60 mmol/g和2.6 mmol/g。将2种胺基树脂进行比较:在相同条件下,制备的己二胺树脂的担载量明显高于乙二胺树脂。该方法避免了氯甲基化法存在的弊端,并消除了烷基化引起的二次交联及多取代等副反应。制备的胺基树脂可以作为一个活性中间体,进一步衍生化制备多种功能介质。(本文来源于《化工进展》期刊2008年05期)

卢茂玲[8](2007)在《高活性胺基化树脂负载钯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Heck反应中的应用》一文中研究指出钯催化芳基卤化物与烯烃的Heck反应已成为有机合成中碳-碳键构造的强有力手段之一。文献调研发现,多数反应以芳基碘化物与活性烯烃作为偶联反应底物,并且开展了各种有效的钯催化剂体系的研究。相对芳基碘化物而言,芳基溴化物、芳基氯化物不但价格低廉,而且有原料易得的优势。近年来,研究者们致力于寻找合适的催化剂体系,使芳基溴化物、芳基氯化物的Heck反应能得到应用;但是在已报导的文献中,有的偶联反应产率不理想,有的反应条件比较苛刻(温度高、惰性氛围等),并且很少有催化剂能够对芳基溴化物、芳基氯化物表现出良好的催化活性的同时,也具有良好的循环使用性能。我们研究工作的目的是研制有效催化芳基溴化物甚至芳基氯化物,并且具有良好的重复使用性能的催化剂。本文选择胺基化改性树脂氯球作为载体。考察了系列胺试剂改性树脂负载钯催化剂对芳基溴化物、氯化物的催化活性,并对这类催化剂催化芳基溴化物的循环使用性能进行了考察。并对Heck反应的可能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首先以氨基碳酸胍改性氯球为载体,与氯化钯溶液反应并还原制备氨基胍树脂负载钯(O)催化剂。对催化剂进行了FT-IR、XRD、BET、TG-DTA表征。研究了该催化剂对各种取代卤代苯与丙烯酸、苯乙烯的Heck芳基化反应催化性能。实验结果表明,该催化剂对活性(吸电子基)溴代苯和碘苯具有很好的催化活性,特别对含活性吸电子基的溴代苯4-溴苯甲醛和4-溴硝基苯显示出特别好的活性,能在140℃时在20 min内完成Heck芳基化反应;催化剂具有突出的重复使用性能,在90℃下催化碘苯与丙烯酸的反应循环22次时仍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140℃下催化丙烯酸、苯乙烯与对溴苯甲醛的反应循环23、18次时催化活性没有明显下降,并且产率在90%以上。初步的机理研究表明:催化反应的主要活性物种可能是可溶性的钯;可溶性钯是通过卤代芳烃与钯的氧化加成生成的;可溶性钯在反应过程中能重新沉积回催化剂表面。其次,考察了系列胺试剂—碳酸胍、叁氮唑改性树脂负载钯催化剂的催化性能。通过考察温度、溶剂、不同溶液中负载PdCl_2等因素对碳酸胍改性氯球负载钯催化剂的催化活性、重复性能的影响,得到最佳反应条件。探索了催化活性以及循环使用性能与活性钯物种的滤去、再沉积现象的关系。(本文来源于《浙江师范大学》期刊2007-05-01)

杨元法,曾朝霞,罗孟飞,李巧玲,黄朝表[9](2005)在《胺基化树脂负载Pd(0)对Heck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将氯球用胺化剂、乙二胺、胍进行胺化后负载氯化钯,在乙醇溶液中用硼氢化钾还原,制备了含胺功能基树脂负载钯(0)的催化剂;研究了催化剂对含各种取代基碘代苯与丙烯酸的Heck芳基化反应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类催化剂具有良好的催化活性和重复使用性能,其中用乙二胺功能化树脂负载的Pd(0)催化剂在90℃重复使用17次时能保持良好的催化活性.催化剂反应前后的SEM形貌图和过滤液的活性试验表明催化剂活性组分Pd(0)在反应中有沥取(leaching)现象.(本文来源于《化学学报》期刊2005年16期)

王瑞芳,史作清,施荣富,张静泽,欧来良[10](2005)在《胺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苯酚和苯胺吸附行为的研究》一文中研究指出在超高交联吸附树脂上负载不同胺基后,无论是在非水体系还是在水体系中,树脂对苯酚的吸附选择性大大增强.非水体系中,树脂对苯胺和苯酚的吸附是靠氢键作用,水体系中,树脂对苯酚的吸附是表面吸附和基团吸附综合作用的结果.动态吸附表明,树脂胺基化前(Rf18)树脂与季铵化后(Rs6 ) ,对苯胺和苯酚混合水溶液的动态吸附泄漏曲线差别较大.对Rf18树脂,苯酚首先在14 7BV(床体积)处泄漏,其泄漏液浓度上升很快,在2 12BV处达吸附饱和,苯胺在184BV处才开始泄漏,且其泄漏液浓度上升缓慢;在14 7~184BV之间可收集到苯酚溶液.对Rs6树脂,苯胺先泄漏(17BV处) ,其泄漏浓度很快趋于水平,在4 7BV处达吸附饱和;苯酚在4 4BV处开始泄漏,其泄漏曲线也上升很快,在79BV处趋于水平,在17~4 4BV之间可收集到苯胺水溶液.(本文来源于《高分子学报》期刊2005年03期)

胺基化树脂论文开题报告

(1)论文研究背景及目的

此处内容要求:

首先简单简介论文所研究问题的基本概念和背景,再而简单明了地指出论文所要研究解决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你的论文准备的观点或解决方法。

写法范例:

以D301树脂表面的胺基与过硫酸铵构成氧化?还原引发体系,将单体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GMA)接枝聚合到D301树脂表面,制得接枝材料D301-g-PGMA;通过聚甲基丙烯酸缩水甘油酯(PGMA)分子链上的环氧基团与乙二胺中胺基的开环反应,实现接枝材料的胺基化改性,制得吸附材料D301-g-APGMA,考察了接枝聚合条件对接枝率的影响及胺基化反应条件对胺基含量的影响,对材料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其对Au Cl4?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GMA用量10 m L、过硫酸铵为单体质量的1.5%及40℃条件下反应18 h,PGMA接枝率达41.15%.胺基化改性时,在90℃下反应8 h,D301-g-PGMA上环氧键的开环率达91.67%.改性后D301-g-APGMA对Au Cl4?的吸附能力比D301树脂有较大提升,吸附容量达276.74 mg/g.D301-g-APGMA具有良好的再生与重复使用性能.

(2)本文研究方法

调查法:该方法是有目的、有系统的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的具体信息。

观察法: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直接观察研究对象从而得到有关信息。

实验法: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关系。

文献研究法: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的、正确的了解掌握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法: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

定性分析法: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研究,这个方法需要计算的数据较少。

定量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数字,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

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研究。

功能分析法:这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从某一功能出发研究多个方面的影响。

模拟法:通过创设一个与原型相似的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某种特性的一种形容方法。

胺基化树脂论文参考文献

[1].安富强,岳晓霞,郭旭东,王何阳,李敏.胺基化改性D301树脂对AuCl_4~-的吸附及识别性能[J].功能材料.2016

[2].岳晓霞,李敏,杜瑞奎,王晋雯,贾惠婷.D301树脂的胺基化改性及其对AuCl_4~-的吸附性能[J].过程工程学报.2015

[3].李超,韩泳平.大孔树脂的系列胺基化修饰及对芦丁的吸附性能[J].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13

[4].李贵林,李海虹,王俊仙.胺基化壳聚糖树脂吸附2,4-二氯苯酚[J].广州化工.2012

[5].张文博,陈盛,夏启华,罗志敏,薛丽群.胺基化壳聚糖树脂吸附分离茶多酚的研究[J].广州化学.2010

[6].孙越,唐松林,夏明芳,高姣.胺基化树脂对水溶液中对甲苯胺的吸附性能[J].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

[7].张晓晓,魏荣卿,刘晓宁,方硕,陈晓.氯乙酰化聚苯乙烯树脂的胺基化反应[J].化工进展.2008

[8].卢茂玲.高活性胺基化树脂负载钯配合物的制备及其在Heck反应中的应用[D].浙江师范大学.2007

[9].杨元法,曾朝霞,罗孟飞,李巧玲,黄朝表.胺基化树脂负载Pd(0)对Heck反应催化性能的研究[J].化学学报.2005

[10].王瑞芳,史作清,施荣富,张静泽,欧来良.胺基化超高交联吸附树脂对苯酚和苯胺吸附行为的研究[J].高分子学报.2005

标签:;  ;  ;  ;  

胺基化树脂论文-安富强,岳晓霞,郭旭东,王何阳,李敏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