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伏邪理论研究

中医伏邪理论研究

论文摘要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潜在健康危害”的认识,从中医视角关注“可能有病也可能无病”的状态。结合国际社会的认识,重新审视中医伏邪理论,提出伏邪理论是中医对这种状态的认识与关注。基本的思路是整理历代文献,根据理论研究的要求、方法,运用诠释学的研究方法对中医的伏邪理论进行深入剖析,形成关于对中医伏邪理论的系统认识,提出伏邪概念的表述及其理论内容,并对伏邪的基本特征进行科学诠释。本文得出的主要结论是:1.对伏邪理论的历史沿革进行梳理,系统总结各个历史时期伏邪的发展情况,伏邪的辨证论治进展以及伏邪理论体系的形成过程,提出伏邪理论形成的过程为目标—反复—试错—归纳—修正—目标,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价。2.分析中医学伏邪概念语言文字形成的过程,提出“伏”从最初甲骨文文字符号至今,经历了象形文字向会意文字转变的过程。同时,按照历史顺序,分析伏邪文字所表达的含义,结合不同历史时期科学文化环境特征,解释“伏邪”语言文字的演变过程。并且结合发生学的研究成果和语言文字的演变过程得出关于伏邪概念规范的表述,认为伏邪是“潜在健康危害”,导致机体出现“可能有病也可能无病”的状态。3.提出对中医伏邪特征进行诠释是中医伏邪理论与时俱进的途径。诠释目的是深入挖掘伏邪的本质特征,对伏邪的三个特征“动态时空”、“隐匿潜藏”、“自我积聚”进行了诠释和证明,从而更好更有效地指导中医临床。4.提出中医伏邪潜伏和发病三要素:正气、环境、邪气,认为伏邪的潜伏与发病主要受到这三方面因素及其相互作用的影响,这种表述结合图示对伏邪进行诠释,旨在说明伏邪疾病的动态演变规律与三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密不可分,针对三要素进行干预能够影响疾病的发展规律。5.结合伏邪潜伏和发病三要素的研究结果以及伏邪特征诠释研究,针对正气、环境、邪气三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探讨并制定干预伏邪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措施,提出有针对性的干预原则,确定治疗大法,丰富中医“治未病”思想。

论文目录

  • 提要
  • Abstract
  • 引言
  • 1 伏邪理论的发生学研究
  • 1.1 目标阶段
  • 1.1.1 伏邪疾病的首次记载
  • 1.1.2 伏邪概念的萌芽
  • 1.2 观察与实践阶段
  • 1.2.1 伏邪疾病传变规律
  • 1.2.2 伏邪疾病临床实践
  • 1.3 试错阶段
  • 1.3.1 诊断试错发展伏邪辨证论治理念
  • 1.3.2 治则试错完善伏邪辨证论治理念
  • 1.3.3 概念载体出现丰富伏邪理论模式
  • 1.4 归纳阶段
  • 1.4.1 伏邪病因范畴
  • 1.4.2 伏邪潜伏部位
  • 1.4.3 伏邪干预措施
  • 1.4.4 伏邪干预方法
  • 1.5 修正阶段
  • 1.5.1 北宋时期对伏邪理论的继承
  • 1.5.2 金元时期对伏邪理论的修正
  • 1.6 目标进步结构模式阶段
  • 1.6.1 明清时期伏邪理论成熟
  • 1.6.2 现代研究伏邪理论完善
  • 2 伏邪的概念研究
  • 2.1 伏的概念
  • 2.1.1 “伏”的语言文字演变过程及含义
  • 2.1.2 伏的概念
  • 2.2 邪的概念
  • 2.2.1 “邪”的语言文字演变过程及含义
  • 2.2.2 邪的概念
  • 2.3 伏邪的概念
  • 2.3.1 “伏邪”的语言文字演变过程及其含义
  • 2.3.2 伏邪的概念
  • 3 伏邪特征的诠释
  • 3.1 动态时空
  • 3.1.1 时空特征
  • 3.1.2 动态特征
  • 3.2 隐匿潜藏
  • 3.2.1 隐匿潜藏特征的诠释
  • 3.2.2 隐匿潜藏特征的证明
  • 3.2.3 隐匿潜藏导致伏邪潜伏
  • 3.3 自我积聚
  • 3.3.1 自我积聚特征的诠释
  • 3.3.2 自我积聚特征的证明
  • 3.3.3 自我积聚导致伏邪发病
  • 4 伏邪的潜伏和发病机理
  • 4.1 伏邪疾病动态演化
  • 4.2 伏邪潜伏和发病三要素
  • 4.2.1 邪气
  • 4.2.2 正气
  • 4.2.3 环境
  • 4.3 正邪斗争
  • 5 伏邪疾病的干预措施
  • 5.1 伏邪疾病干预图解
  • 5.2 伏邪疾病干预方法
  • 5.2.1 针对伏邪的干预
  • 5.2.2 针对正气的干预
  • 5.2.3 针对环境的干预
  • 结语
  • 参考文献
  • 附录
  • 致谢
  • 详细摘要
  • 相关论文文献

    • [1].探析从“伏邪理论”论治病毒性心肌炎经验[J]. 辽宁中医杂志 2020(09)
    • [2].历代医家伏邪观[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9(01)
    • [3].中医“伏邪”理论与恶性肿瘤的辨证施治[J]. 中医肿瘤学杂志 2019(01)
    • [4].伏邪理论的探讨[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电子杂志 2017(29)
    • [5].从伏邪理论论治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J]. 新中医 2018(06)
    • [6].伏邪学说理论探析[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7(12)
    • [7].基于伏邪理论探讨调控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改善糖尿病大血管病变[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20(24)
    • [8].基于伏邪理论探讨青春期多囊卵巢综合征[J]. 河北中医 2020(06)
    • [9].伏邪病因,源于医疗实际;理论创新,服务现代临床[J]. 环球中医药 2017(12)
    • [10].伏邪理论与痛风性关节炎的关系探讨[J]. 中国中医急症 2020(10)
    • [11].伏邪理论在心血管疾病中的运用[J]. 新中医 2014(08)
    • [12].伏邪理论初探[J]. 山东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0(01)
    • [13].伏邪早识的研究思路与方法探讨[J]. 环球中医药 2019(01)
    • [14].基于伏邪理论探讨小儿慢乳蛾[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 2020(05)
    • [15].从伏邪理论对糖尿病大血管病变代谢记忆的理论探讨[J]. 时珍国医国药 2013(09)
    • [16].从伏邪理论探讨脾胃病复发之病机特点[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11(10)
    • [17].应用伏邪理论治疗雷诺现象体会[J]. 中国医药导报 2010(10)
    • [18].关于“伏邪”研究相关文献的知识图谱分析[J]. 中医药导报 2019(03)
    • [19].从伏邪理论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病因病机[J].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2(01)
    • [20].杜晓泉运用湿热伏邪理论辨治溃疡性结肠炎临床经验[J]. 江苏中医药 2020(08)
    • [21].王立新教授以“伏邪”理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疾病缓解期经验[J]. 中国医药导报 2018(33)
    • [22].从伏邪角度浅谈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发病[J]. 浙江中医杂志 2018(04)
    • [23].诸温内发 有表无表 皆属于伏——仝小林教授伏邪理论诊疗思路探讨[J]. 吉林中医药 2018(08)
    • [24].王兰英主任医师从伏邪理论论治变应性皮肤血管炎经验探讨[J]. 中医临床研究 2017(23)
    • [25].从伏邪理论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的治疗思路[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5(07)
    • [26].基于伏邪理论防治缺血性中风[J]. 中医学报 2020(10)
    • [27].基于伏邪学说探讨肺痨辨治思路[J].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6(12)
    • [28].从伏邪学说探讨酒精性肝病治疗思路[J]. 时珍国医国药 2015(07)
    • [29].四季变化与伏邪[J]. 开卷有益-求医问药 2018(04)
    • [30].从伏邪理论探讨早发性卵巢功能不全[J]. 中医学报 2020(09)

    标签:;  ;  ;  ;  

    中医伏邪理论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