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
桦木酸(betulinic acid)是美国北卡大学药学院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从桃金娘科植物中提取分离出的具有明显的抗HIV-1活性(EC50=1.4μM,TI=13)的五环三萜类化合物,美国北卡大学药学院在其结构基础上对其3-位羟基进行不同酯结构修饰和生物活性观察,发现衍生物PA-457的抗HIV-1活性(EC50<3.5×10-4μM,TI>20000)显著提高。而同时Mayaux等人对桦木酸C-28位侧链进行结构修饰合成了一系列酰胺衍生物,其中IC 9564对HIV-1抑制活性强,治疗指数最佳(EC50=0.053μM,IC50>10μM)。该两类桦木酸衍生物既不是HIV逆转录酶抑制剂也不是蛋白酶抑制剂的作用机制。C-3侧链修饰衍生物可以特异地扰乱CA前体(p25)裂解成成熟的CA(p24),使得装配完成的病毒颗粒缺损、无感染能力,即在病毒生命周期较晚期阻断HIV-1的复制;而C-28侧链修饰衍生物通过靶向HIV-1囊膜糖蛋白来抑制HIV-1囊膜介导的膜融合,即在病毒生命周期较早阶段发挥抗病毒融合的活性。目前桦木酸的来源主要依赖于植物提取或半合成,规模化生产的原料是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本课题组在长期从事甾体及抗病毒(包括HIV-1)药物研究中,首次发现一些简单甾体化合物具有明显的抑制HIV活性。因此本课题旨在以来源方便、易进行化学修饰的甾体骨架为母核,构建与桦木酸类三萜化合物相似的五环结构,并在相应活性位点(对应于桦木酸骨架的C-3,C-20和C-28)进行结构修饰,研究甾体骨架化合物的抗HIV-1活性及其构效关系。本文以孕甾双烯醇酮醋酸酯为原料,利用D环的α,β-不饱和羰基,将20-位羰基转变为羟基后进行消除或直接烯醇化构造二烯结构,然后与带有羧基或酯基的亲二烯体发生Diels-Alder环加成反应,成功构建了甾体的E环并引入游离羧基,并在3-位引入桦木酸结构中的药效团3′,3′-二甲基二酸酯结构,得到目标化合物。全文共合成化合物35个,其中21个未见文献报道的新化合物。在合成的12个目标化合物中,3个为甾体E环侧链具有游离羧基的目标化合物,6个为3-位侧链成3′,3′-二甲基丁二酸酯,3个为既具有E环侧链游离羧基又在3-位侧链成3′,3′-二甲基丁二酸酯的目标化合物。对本论文中合成的部分化合物和目标化合物进行了HIV生物活性检测。但由于HIV生物活性测定在国外进行,周期较长,因此目前手头已获得的活性数据十分有限,且多数为各个设计路线起始步骤的一些结构简单的中间体,参考意义不大,具体构效分析需获得全部目标化合物的活性反馈后再进行讨论和研究。同时对本论文合成的一些化合物进行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检测,送检的11个化合物均具有不同程度的抑制活性,尤其是化合物46(EC50=0.0472 mM,TI=18.51)和25(EC50=0.0121 mM,TI=10.03)活性和选择性优于阳性对照2-ME(EC50=0.4964 mM,TI=3.33)。该11个化合物在16、17及20位结构差异较大,但均具一定活性,显示存在较大的进一步修饰空间,同时也暗示与靶点可能存在多个结合点。因此,这对进一步的深入研究构效关系提供了一定的参考。本文在探索三条合成路线的合成研究工作中,对一些化合物和反应的化学行为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讨论。a)通过改造甾体D环△16-α,β-不饱和羰基,完成一条成功构建与桦木酸类似的五环结构合成路线,同时在E环侧链顺利引入游离羧基,为E环C-20进一步进行取代基修饰奠定基础。b)在甾体母核D环△16-α,β-不饱和羰基的反应活性研究中发现C-18角甲基对20-位基团的反应产生较大的位阻影响。在利用甲基碘化镁对△16-α,β-不饱和羰基的格氏加成及利用硼氢化钠对其进行还原的反应中,由于C-18角甲基的影响使得相当数量的试剂从空间位阻相对较小的C-16进攻,而生成近半量的1,4-加成副产物:我们通过使用分子体积更小的试剂或活性更强的试剂解决了△16-α,β-不饱和羰基选择性加成问题。c)本论文还分别摸索了两种适用于甾体△16-17-叔醇和△16-17-仲醇的消除反应条件。△16-17-叔醇在弱碱性条件及酸性条件下均以较高收率得到消除产物;而△16-17-仲醇,在10%H2SO4/Dioxane(wt/wt)条件下可以得到较好收率的消除产物。
论文目录
中文摘要英文摘要第一章 立题背景第二章 课题设计1 目标化合物的设计2 合成路线的设计2.1 路线Ⅰ2.2 路线Ⅱ2.3 路线Ⅲ第三章 研究经过和讨论1 路线Ⅰ1.1 孕甾-5,16-二烯-3β-醇-20-酮(19)的合成1.2 3β-O-(2'-THP)-孕甾-5,16-二烯-20-酮(20)的合成1.3 3β-O-(2'-THP)-孕甾-5,16-二烯-20,20-二甲基-20-醇(21)与3β-O-(2'-THP)-孕甾-5-烯-16-甲基-20-酮(42)的合成1.4 20-甲基-5,16,20-孕甾三烯-3β-醇(22)与3β-O-(2'-THP)-20-甲基-5,16,20-孕甾三烯(23)的合成1.5 路线Ⅰ中E环的构造—2-羟基-4a,6a,7-三甲基-2,3,4,4a,4b,5,6,6a,8,9,10,10a,11,11a,11b,12-十六氢-1H-茚[2,1-a]菲-9,10-二羧酸酐(24)与4a,6a,7-三甲基-2-O-(2'-THP)-2,3,4,4a,4b,5,6,6a,8,9,10,10a,11,11a,11b,12-十六氢-1H-茚[2,1-a]菲-9,10-二羧酸酐(25)的合成1.6 2-羟基-4a,6a,7-三甲基-2,3,4,4a,4b,5,6,6a,8,9,10,10a,11,11a,11b,12-十六氢-1H-茚[2,1-a]菲-9,10-二羧酸(27)的合成1.7 2-(3-羧基-3-甲基丁酰氧基)-4a,6a,7-三甲基-2,3,4,4a,4b,5,6,6a,8,9,10,10a,11,11a,11b,12-十六氢-1H-茚[2,1-a]菲-9,10-二羧酸酐(28)的合成1.8 2-(3-羧基-3-甲基丁酰氧基)-4a,6a,7-三甲基-2,3,4,4a,4b,5,6,6a,8,9,10,10a,11,11a,11b,12-十六氢-1H-茚[2,1-a]菲-9,10-二羧酸(29)的合成2 路线Ⅱ2.1 对α,β-不饱和羰基化合物(20)的选择性还原—3β-O-(2'-THP)-孕甾-5,16-二烯-20-甲基-20-醇(47)的合成16-α,β-不饱和羰基的反应活性'>2.2 甾体母核D环△16-α,β-不饱和羰基的反应活性2.3 对仲醇3β-O-(2'-THP)-孕甾-5,16-二烯-20-甲基-20-醇(47)的消除条件的摸索2.4 路线Ⅱ中E环的构造2.5 目标化合物2-(3-羧基-3-甲基丁酰氧基)-4a,6a-二甲基-2,3,4,4a,4b,5,6,6a,8,9,10,10a,11,11a,11b,12-十六氢-1H-茚[2,1-a]菲-9,10-二羧酸(36)的合成3 对路线Ⅰ和Ⅱ的中间体进行3-位侧链及其它修饰4 路线Ⅲ4.1 孕甾5,16,20-三烯-3,20-二醋酸酯(38)的制备4.2 2,7-二乙酰氧基-4a,6a-二甲基-2,3,4,4a,4b,5,6,6a,8,9,10,10a,11,11a,11b,12-十六氢-1H-茚[2,1-a]菲-9,10-二羧酸酐(39)的制备4.3 2-羟基-4a,6a-二甲基-7-oxo-2,3,4,4a,4b,5,6,6a,6b,7,8,9,10,10a,11,11a,11b,12-十八氢-1H-茚[2,1-a]菲-9,10-二羧酸(40)的制备4.4 2-(3-羧基-3-甲基丁酰氧基)-4a,6a-二甲基-7-oxo-2,3,4,4a,4b,5,6,6a,6b,7,8,9,10,10a,11,11a,11b,12-十八氢-1H-茚[2,1-a]菲-9,10-二羧酸(40)的制备第四章 合成的目标化合物及编号1 具有E环侧链游离羧基的目标化合物2 3-位侧链成3',3'-二甲基丁二酸酯的目标化合物3 既具有E环侧链游离羧基又在3-位侧链成3',3'-二甲基丁二酸酯的目标化合物第五章 生物活性的测定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生物活性测定1.1 测定方法1.2 测定结果1.3 结果分析2 人体免疫缺陷病毒的生物活性测定2.1 测定方法2.2 测定结果2.3 结果分析第六章 实验部分1 路线Ⅰ1.1 实验部分1.2 路线Ⅰ小结2 路线Ⅱ2.1 实验部分2.2 路线Ⅱ小结3 路线Ⅲ3.1 实验部分3.2 路线Ⅲ小结4 论文中常见试剂的处理第七章 新化合物一览表1 新化合物结构式2 合成的新化合物论文编号与原始记录编号对照表3 已知化合物论文编号与原始记录编号对照表第八章 全文总结参考文献致谢附录:化合物图谱附录:综述一抗HIV药物研究进展
相关论文文献
- [1].GNAS新错义突变导致D/E型短指畸形[J].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9(03)
标签:桦木酸论文; 抗活性论文; 甾体论文; 二甲基丁二酸酐论文; 合成论文;
经Diels-Alder加成建立桦木酸D/E环甾体类似结构及生物活性的初步探索
下载Doc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