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南芥AtSCAMP家族的功能研究

拟南芥AtSCAMP家族的功能研究

论文摘要

盐胁迫是威胁世界粮食产量的重要因素之一。土壤盐渍化问题在中国更为突出。研究植物耐盐相关基因对于认识植物耐盐机理,改良植物耐盐性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小麦是我国的主要粮食作物,研究小麦耐盐基因对于我国的粮食安全有着深刻的意义。近几年,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众多小麦耐盐基因不断被发现。但是由于小麦的基因组庞大,及生长周期长,以小麦为研究本体困难重重。通过研究拟南芥中的小麦同源基因,可以快速有效地达到研究目的。并验证了TaSCAMP1与液泡膜Na+/H+逆转运蛋白的相互作用。本论文则是在前人实验结果的基础上,验证拟南芥中SCAMP家族与Na+/H+逆转运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拟南芥中的SCAMP家族共有5个成员,由于大部分没有确切的名称,为了方便描述我们以其ORF的全长碱基数为其命名,分别是ATSCAMP849 (AT2G20840)、ATSCAMP870 (AT1G61250)、ATSCAMP876 (AT1G11180)、ATSCAMP852 (AT1G03550)和ATSCAMP795 (AT1G32050夕。拟南芥中的Na+/H+逆转运蛋白主要在液泡膜和质膜上。液泡膜上的Na+/H+逆转运蛋白有六个,分别是AtNHX1、AtNHX2、AtNHX3、NtNHX4、AtNHX5和AtNHX6。质膜上的Na+/H+逆转运蛋白是AtNHX7(又名SOS1)。我们已经克隆出拟南芥Na+/H+逆转运蛋白基因并构建BiFC载体4个,拟南芥SCAMP家族基因已克隆出4个并构建BiFC载体。并用BiFC分别两两验证了这4个Na+/H+逆转运蛋白和4个SCAMP之间的相互作用。BiFC结果显示,AtNHX2与AtSCAMP849之间有相互作用,AtNHX1与AtSCAMP849、AtNHX1与AtSCAMP876、AtNHX2与AtSCAMP876之间没有发现有激发荧光。由于AtNHX3、AtNHX6与pSPYCE空对照有自发荧光,AtSCAMP795、AtSCAMP870与pSPYNE空对照有自发荧光,所以不能判断它们与其他蛋白之间是否有相互作用。对于空对照有自发荧光的基因,我们将调换其载体或使用其他策略以期能够消除自发荧光。为了确保AtNHX2与AtSCAMP849之间相互作用的真实性,我们采用传统酵母双杂交技术对其进行了验证。结果显示,AtNHX2与AtSCAMP849并没有相互作用。我们分析原因有二:一是BiFC的结果是假阳性,看到的可能是自发荧光。二是这两个蛋白不适用于传统酵母双杂交系统。因为AtNHX2和AtSCAMP849是膜蛋白,可能会导致传统酵母双杂交系统中的转录因子不能进核,故而不能激活报告基因。为了排除第二种可能,我们又选用分离泛素酵母双杂系统(]mbSUS)验证AtNHX2与AtSCAMP849是否有相互作用,通过酵母生长实验,实验组在三缺培养基中生长状态良好,阴性对照组没有生长,说明AtNHX2与AtSCAMP849之间存在相互作用。

论文目录

  • 摘要
  • Abstract
  • 引文
  • 1 文献综述
  • 1.1 NHX家族基因的研究
  • 1.1.1 Na+/H+逆向转运蛋白的分子组成和分类
  • 1.1.2 拟南芥NHX基因(AtNHX)的功能与调控
  • 1.2 SCAMP家族的基因的研究
  • 1.3 几种常用蛋白质相互作用方法概述
  • 1.3.1 通过酵母双杂交验证蛋白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 1.3.2 分离泛素酵母双杂交系统
  • 1.3.3 双分子荧光互补技术
  • 2. BiFC验证拟南芥NHX家族与SCAMP家族相互作用
  • 2.1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 2.2 实验方法
  • 2.2.1 AtNHX家族与AtSCAMP家族引物设计
  • 2.2.2 拟南芥的培养及盐处理
  • 2.2.3 RNA提取
  • 2.2.4 RNA的鉴定
  • 2.2.5 RNA反转录
  • 2.2.6 PCR扩增
  • 2.2.7 PCR产物的回收、末端加A与连接转化
  • 2.2.8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2.2.9 连接产物的转化
  • 2.2.10 质粒的快速提取
  • 2.2.11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 2.2.12 序列测定
  • 2.2.13 序列的比较和分析
  • 2.2.14 BIFC载体的构建
  • 2.2.15 农杆菌的转化及阳性克隆的鉴定
  • 2.2.16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注射
  • 2.3 实验结果
  • 2.3.1 AtNHX家族与AtSCAMP家族基因的扩增
  • 2.3.2 构建AtNHX家族与AtSCAMP家族基因BiFC表达载体
  • 2.3.3 农杆菌转化及鉴定
  • 2.3.4 农杆菌介导的烟草注射
  • 2.4 讨论
  • 3. 酵母双杂验证拟南芥AtNHX2与AtSCAMP849相互作用
  • 3.1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 3.2 实验方法
  • 3.2.1 AtNHX2与AtSCAMP849酵母双杂引物设计
  • 3.2.2 PCR扩增
  • 3.2.3 PCR产物的回收、末端加A与连接转化
  • 3.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3.2.5 连接产物的转化
  • 3.2.6 质粒的快速提取
  • 3.2.7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 3.2.8 序列测定
  • 3.2.9 序列的比较和分析
  • 3.2.10 酵母双杂交系统载体的构建
  • 3.2.11 小量制备酵母感受态细胞
  • 3.2.12 LiAc介导的质粒DNA转化酵母细胞
  • 3.2.13 诱饵蛋白自激活特性鉴定
  • 3.3 结果
  • 3.3.1 双杂交系统相关基因的扩增
  • 3.3.2 构建酵母双杂交系统表达载体
  • 3.3.3 载体转化酵母及相互作用验证
  • 3.4 讨论
  • 4. mbSUS验证拟南芥AtNHX2与AtSCAMP849相互作用
  • 4.1 实验材料、试剂及设备
  • 4.2 实验方法
  • 4.2.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4.2.2 PCR扩增
  • 4.2.3 PCR产物的回收、末端加A与连接转化
  • 4.2.4 大肠杆菌感受态细胞的制备
  • 4.2.5 连接产物的转化
  • 4.2.6 质粒的快速提取
  • 4.2.7 碱裂解法提取质粒
  • 4.2.8 序列测定
  • 4.2.9 序列的比较和分析
  • 4.2.10 片段和载体酶切回收
  • 4.2.11 酵母感受态的制备及小量转化
  • 4.2.12 分离泛素系统载体构建
  • 4.2.13 mbSUS验证蛋白相互作用
  • 4.3 实验结果
  • 4.3.1 生物信息学分析
  • 4.3.2 mbSUS相关基因的克隆
  • 4.3.3 酵母转化子的鉴定
  • 4.3.4 mbSUS验证蛋白相互作用
  • 4.4 讨论
  • 结论
  • 参考文献
  • 缩略词
  • 致谢
  • 相关论文文献

    • [1].拟南芥全人工光源栽培条件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23)
    • [2].碳酸氢盐胁迫对拟南芥根部基因表达的影响[J]. 分子植物育种 2020(16)
    • [3].拟南芥花粉2种体外萌发方法的对比研究[J]. 农业科技与信息 2016(35)
    • [4].蓝光和环境温度调控拟南芥生长发育的机制研究[J]. 生命科学 2016(12)
    • [5].1种简单方便的拟南芥发芽诱导新技术[J]. 江苏农业科学 2015(12)
    • [6].模拟微重力对拟南芥幼苗的生物学效应[J]. 生物技术通报 2013(05)
    • [7].往事拟南芥[J]. 生命世界 2010(10)
    • [8].拟南芥lncRNA-At5NC056820过表达载体构建及其转基因植株的抗旱性研究[J]. 西北植物学报 2017(10)
    • [9].绒毡层发育和激素对拟南芥育性的影响[J]. 安徽农学通报 2017(06)
    • [10].拟南芥与烟草细胞低温胁迫下的粘弹性变化规律与耐冷性比较[J]. 中国农学通报 2017(17)
    • [11].“月球访客”拟南芥的防菌绝招[J]. 当代学生 2019(05)
    • [12].拟南芥和小麦中磷的利用机制研究进展[J]. 现代农业 2018(11)
    • [13].中药复方提取液对促进拟南芥植物生长的影响[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8(05)
    • [14].拟南芥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J]. 中国农学通报 2018(30)
    • [15].不同密度下拟南芥的亲缘选择[J]. 生态学杂志 2016(12)
    • [16].拟南芥不同萌发时期结实种子的母体效应及其适应意义[J]. 石河子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06)
    • [17].拟南芥叶长表型多样性的表观遗传学机制[J].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17(11)
    • [18].小花——拟南芥花[J]. 电子显微学报 2016(01)
    • [19].多胺生物合成抑制剂D-精氨酸对拟南芥幼苗根系生长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3(10)
    • [20].人参亲环素基因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拟南芥中的抗盐活性分析[J].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19(05)
    • [21].木醋液与6-苄基腺嘌呤对拟南芥生长的影响研究(英文)[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14(06)
    • [22].天山北部拟南芥生存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 生物多样性 2009(01)
    • [23].一种拟南芥基因高效编辑体系研究[J]. 植物研究 2019(06)
    • [24].二氧化硫增强拟南芥植株对干旱的适应性[J]. 生态学报 2018(06)
    • [25].“植物中的果蝇”——拟南芥[J]. 农药市场信息 2016(10)
    • [26].拟南芥基因功能研究最新进展[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9(06)
    • [27].转ZmHAK1拟南芥的表型及吸钾量[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19(02)
    • [28].过氧化氢参与拟南芥根部避盐调控[J].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08)
    • [29].一氧化氮对拟南芥气孔运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16(04)
    • [30].第30届国际拟南芥大会在汉举行[J]. 科学中国人 2019(13)

    标签:;  

    拟南芥AtSCAMP家族的功能研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