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题目: 走向世俗——宋代文言小说的转型
论文类型: 博士论文
论文专业: 中国古代文学
作者: 凌郁之
导师: 陈尚君
关键词: 宋代,文言小说,转型,走向世俗
文献来源: 复旦大学
发表年度: 2005
论文摘要: 本论文以宋代文言小说为主要考察对象,在一个全面而真实的背景上把宋代文言小说作为文化现象加以思考解读,在社会文化、文学生态和小说文本三个层层递进而环环相扣的层面上加以开掘和阐释。探讨宋代文言小说在宋代文化、文学转型中的表现及其与此转型的内在关联,揭示它走向世俗的必然趋势及其现象与本质。论文凡十章,上下两编,上编为通论六章,下编为个案研究四章。 第一章,从宏观上把握并描述唐宋小说史的流变,揭示其观念发展、风格变迁的表现与根据。唐宋小说的嬗变不能简单地等同于“从唐传奇到宋话本”的转变。宋代小说实际上整体地发生着相对唐人小说的重大变迁。以往习惯认为宋代文言小说相对唐传奇衰落了,但衰落的表象反映着实质方面的转移,宋代文风的嬗变是导致唐传奇体衰替的主因。 第二章旨在从唐宋文化转型的角度考量宋代小说的转型。宋代小说的走向世俗既是唐宋文化转型的结果,又是唐宋文化转型的深刻反映。宋代文言小说总体上表现出对俗文化的倾斜,这是小说写作精神或叙事价值取向的转变。 第三章旨在从宋代文学史全局上讨论宋代小说的走向世俗趋势,把小说与雅文学系统的交流状态尽量描述出来。宋代文学产生了走向世俗的动向,而宋代小说的走向世俗只是文学整体趋俗的一种体现而已。 第四章,探讨了宋代文言小说与说话(白话小说)的互动,以及文言小说在白话小说的影响下所发生的叙事风格的变化。宋代文言小说吸收了白话小说的一些质素,体现了向说话艺术倾斜的趋势。 第五章,通过对于说唱戏曲表演形态的“小说”的考察,探讨宋代小说的全面的存在形态,更全面地揭示宋代文言小说走向世俗的趋势和意义。 第六章旨在通过对题材、叙事、接受三个层面的考察,揭示其世俗化走向。宋代小说在题材、叙事、接受方面都发生着相对前代小说的深刻变化,正是由于存在如此诸层面的变化,才促成了宋代小说的通俗化。 第七章至第十章是关于《丽情集》、《青琐高议》、《云斋广录》、《绿窗新话》、《醉翁谈录》的个案研究,它们是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文士小说与市井说话交流互动的生动例证,是宋代小说的新变。
论文目录:
中文提要
Abstract
导言
一、文言小说研究的历史问题
二、宋代文言小说的研究现状
三、本文研究理路
四、提纲挈领
[上编]
第一章 唐宋文言小说的嬗变
第一节 唐宋小说因革论
第二节 宋代文风的嬗变与传奇体的转型
第三节 从宋代官私书目看小说观念的变迁
第四节 从“传奇”向“传记”的回复
第五节 宋元小说与宋前小说的纽带——《太平广记》的编刻、传播与小说观念
第二章 宋代文化近世化转型的小说文本
第一节 宋代文化的转型
第二节 宋代文言小说与宋人“信仰本根”
第三节 宋代文言小说与佛道信仰的世俗化
第四节 宋代文言小说与民间生活、风俗、信仰
第三章 宋代文言小说与宋代文学以俗为雅的历史动向
第一节 小说与宋诗
第二节 小说与宋文
第三节 小说与宋词
第四章 宋代文言小说向说话的倾斜
第一节 宋人“说话”与“小说家”说话
第二节 宋代“小说家”话本
第三节 宋代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
第五章 宋代文言小说向曲艺的拓殖
第一节 说唱:唱赚、诸宫调等
第二节 歌舞:转踏、鼓子词、大曲
第三节 戏剧:宋杂剧、南戏、傀儡戏等
第六章 三位一体的世俗化:题材、叙事与接受层面的考察
第一节 题材层面
第二节 叙事者层面
第三节 受众层面
[下编]
第七章 走向世俗个案考察之一:论《丽情集》
第一节 《丽情集》存目
第二节 《丽情集》的性质
第三节 《丽情集》所录作品来源及其所作的删润
第四节 《丽情集》与说话
第八章 走向世俗个案考察之二:论《青琐高议》、《云斋广录》所载传奇
第一节 《青琐高议》、《云斋广录》对唐传奇的传承与新变
第二节 《青琐高议》、《云斋广录》向说话的倾斜与通俗化倾向
第九章 走向世俗个案考察之三:论《绿窗新话》
第一节 《绿窗新话》的性质
第二节 《绿窗新话》对前代小说的删改
第三节 《绿窗新话》与话本
第四节 《绿窗新话》的通俗化倾向
第十章 走向世俗个案考察之四:论《醉翁谈录》
第一节 《醉翁谈录》的性质
第二节 《醉翁谈录》对唐传奇的删改
第三节 《醉翁谈录》所载宋人小说的世俗取向
参考书目
后记
论文独创性声明
论文使用授权声明
发布时间: 2005-09-19
参考文献
- [1].光绪二十九年(1903)研究[D]. 陈清茹.华东师范大学2004
- [2].清末小说与时代思潮之互动[D]. 魏文哲.华东师范大学2004
- [3].中国战争小说史论[D]. 陈颖.福建师范大学2004
- [4].唐代小说观念与小说兴起研究[D]. 韩云波.四川大学2001
- [5].全球化语境下二十世纪末中国小说[D]. 李恒田.华中师范大学2006
- [6].中国近代四大小说杂志研究[D]. 郭浩帆.山东大学2000
- [7].中国小说创作模式的现代转型[D]. 季桂起.南京师范大学2006
- [8].文本译介、文化相遇与文学关系[D]. 杜慧敏.复旦大学2006
- [9].晚清报载小说研究[D]. 文迎霞.华东师范大学2007
- [10].新闻传播与小说情调[D]. 凌硕为.华东师范大学2007
相关论文
- [1].宋代文言小说叙事演变研究[D]. 王秀娟.南开大学2013
- [2].话本小说文体形态研究[D]. 王庆华.华东师范大学2003
- [3].诗与唐代文言小说研究[D]. 邱昌员.上海师范大学2004
- [4].宋人笔记研究[D]. 安芮璇.复旦大学2005
- [5].才子佳人小说演变史研究[D]. 苏建新.福建师范大学2005